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生蜂DNA条形码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孙星星 蒋颖洁 +1 位作者 王凡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91,共19页
寄生蜂即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是控制鳞翅目、半翅目等农林害虫暴发成灾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近年来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和生... 寄生蜂即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是控制鳞翅目、半翅目等农林害虫暴发成灾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近年来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和生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文献,本文对当前在寄生蜂上已经使用的主要DNA条形码及其引物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新种/隐种识别、食物网关系分析以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针对当前DNA条形码在寄生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DNA条形码的选择、系统发育模型的筛选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等关键问题方面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寄生蜂资源挖掘、生物防治策略优化以及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食物网 系统发育 新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重要害虫为害特点及其寄生蜂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星星 王凡 +1 位作者 蒋颖洁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50,共20页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资源之一,其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受到众多害虫的影响。寄生蜂作为关键的生物防治因子,在有效控制如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综述,重点讨论了桃树的重要害...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资源之一,其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受到众多害虫的影响。寄生蜂作为关键的生物防治因子,在有效控制如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综述,重点讨论了桃树的重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相关寄生蜂资源研究进展及寄生蜂在害虫综合控制中的应用,共梳理了21种对桃树具有显著经济影响的害虫(包括螨类),列出20科194种在桃树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关键影响的寄生蜂。本文也总结了当前在桃树害虫寄生蜂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在为桃树害虫管理策略的改进和桃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寄生蜂 重要害虫 危害特点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潜叶蝇种类和危害程度及其天敌寄生蜂调查
3
作者 霍宝伟 袁诗薇 +6 位作者 叶福宇 杜素洁 万伟杰 郭建洋 万方浩 周洪旭 刘万学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27-333,共7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蔬菜上潜叶蝇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组成,通过对宁夏地区蔬菜上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采样调查,利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2016—2019年,宁夏地区有5种潜叶蝇发生危害,包括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 为明确宁夏地区蔬菜上潜叶蝇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组成,通过对宁夏地区蔬菜上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采样调查,利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2016—2019年,宁夏地区有5种潜叶蝇发生危害,包括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中,美洲斑潜蝇发生数量和寄主植物种类均最多,尤其嗜好葫芦科植物;番茄斑潜蝇仅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上发现危害,且危害程度较低。潜叶蝇上寄生蜂的种类包括4科17属27种,从发生数量和寄生范围来看,优势种主要是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和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其中,芙新姬小蜂1129头,占总数41.81%;豌豆潜蝇姬小蜂458头,占总数16.96%。宁夏地区的潜叶蝇对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应重点关注豆科作物上潜叶蝇的发生,并加强田间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治工作。此外,该地区的潜叶蝇寄生蜂资源丰富,需进一步加强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尤其是进一步发掘优势天敌芙新姬小蜂、豌豆潜蝇姬小蜂的防控潜力,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害虫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叶蝇 寄生蜂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果蝇蛹期寄生蜂的冷、热昏迷反应
4
作者 刘田田 陈金琳 +2 位作者 陈飞 高欢欢 习新强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目的】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昆虫的神经和肌肉系统会暂时丧失功能进入可逆的昏迷状态,超过引发昏迷状态阈值的极端温度以及过长时间的昏迷状态会导致昆虫死亡。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寄生蜂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和蝇蛹金小蜂P... 【目的】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昆虫的神经和肌肉系统会暂时丧失功能进入可逆的昏迷状态,超过引发昏迷状态阈值的极端温度以及过长时间的昏迷状态会导致昆虫死亡。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寄生蜂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和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iae的冷、热昏迷状态,以更全面地理解气候变化对寄生蜂的影响。【方法】观察羽化24 h内的毛锤角细蜂和蝇蛹金小蜂成蜂在4℃低温及38和42℃高温环境中进入昏迷状态的时间、从昏迷状态恢复的时间,以及昏迷处理60和120 min后转移到25℃环境中恢复运动能力的个体的比例,并统计了存活个体的寿命。【结果】在4℃低温环境下,毛锤角细蜂成蜂比蝇蛹金小蜂成蜂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昏迷状态,并且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从冷昏迷状态中恢复过来。38和42℃高温环境中,毛锤角细蜂成蜂全部丧失运动能力,在38℃昏迷60和120 min后均约有27%的个体死亡;而在42℃昏迷60和120 min后分别约有15%和38%的个体死亡;38℃高温不会致蝇蛹金小蜂成蜂出现昏迷,42℃高温导致约35%蝇蛹金小蜂成蜂丧失运动能力,且丧失运动能力60和120 min的个体在解除高温胁迫后全部死亡,这表明蝇蛹金小蜂成蜂没有像毛锤角细蜂成蜂一样通过昏迷度过高温胁迫。我们还发现,从冷昏迷状态恢复后的两种寄生蜂成蜂的寿命未受影响,但从热昏迷恢复的两种寄生蜂成蜂的寿命显著变短,并且毛锤角细蜂成蜂的寿命受影响程度更大。【结论】这些结果说明在极端温度环境中,蝇蛹金小蜂成蜂比毛锤角细蜂成蜂保持更长时间的活动状态,并且高温对蝇蛹金小蜂的寿命等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这两种寄生蜂开展果蝇类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极端温度 温度适应性 生物防治 果蝇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州艳 严珍 +2 位作者 罗贞宝 唐良德 臧连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类群,极易遭受高温胁迫的影响,寄生蜂也不例外。寄生蜂是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我国已将赤眼蜂广泛用于农林业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研究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类群,极易遭受高温胁迫的影响,寄生蜂也不例外。寄生蜂是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最常用的天敌昆虫,我国已将赤眼蜂广泛用于农林业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研究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影响,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和对策。本文系统综述了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寄生蜂响应高温胁迫的机制,并就温度升高对寄生蜂规模化繁育和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高温胁迫 生物防治 响应机制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空生态位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自力 陈勇 +2 位作者 陈晓鸣 王绍云 赵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4-922,共9页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寄生蜂 优势种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植物挥发物和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颜增光 阎云花 +1 位作者 康乐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chlorideae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chlorideae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_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μg和1000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齿唇姬蜂 寄生蜂 植物挥发物 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 EAG反应 寻找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礼生 陈红印 +4 位作者 王孟卿 刘晨曦 张莹 陈长风 王树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64,193,共16页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毒液蛋白组成、功能及进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严智超 叶昕海 +2 位作者 王蓓蓓 方琦 叶恭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寄生蜂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昆虫种群之一,寄生策略多样,寄主范围广泛,是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害虫天敌资源。毒液为寄生蜂所保守共有,是寄生蜂成功寄生的关键因子,可用于调控寄主的行为、免疫、发育和代谢等,最终帮助寄生蜂成功寄生。寄生... 寄生蜂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昆虫种群之一,寄生策略多样,寄主范围广泛,是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害虫天敌资源。毒液为寄生蜂所保守共有,是寄生蜂成功寄生的关键因子,可用于调控寄主的行为、免疫、发育和代谢等,最终帮助寄生蜂成功寄生。寄生蜂毒液中所含的活性蛋白具有丰富多样的分子结构、靶标和功能。因而,寄生蜂毒液也是重要的基因资源宝库,在药物开发和杀虫蛋白筛选中将会发挥其潜在作用。本文主要就寄生蜂毒液蛋白组成、功能和进化,对近期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寄生蜂毒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及应用前景,尝试提出寄生蜂毒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毒液 组成 功能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耀发 赵玉敬 +4 位作者 安静杰 党志红 潘文亮 宋健 高占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棉铃虫 寄生效能 卵寄生蜂 天敌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柱亭 秦绍钊 +5 位作者 李静 王迎 孙漩 董辉 刘金文 宋新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9,共5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5月入侵贵州黔东南地区,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态。黔东南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挖掘草地贪夜蛾自然天敌的重要基础。为明确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天敌的发生情况,2019年5月至7月,采用...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5月入侵贵州黔东南地区,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态。黔东南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挖掘草地贪夜蛾自然天敌的重要基础。为明确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天敌的发生情况,2019年5月至7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选取的3个地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黔东南地区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5类,分别为白僵菌属、绿僵菌属、茧蜂科、姬蜂科和黑卵蜂属昆虫,寄生率最高分别为45.50%、57.00%、3.00%、20.00%和12.50%,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期4种天敌综合控制力最高达96.50%。本研究可为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入侵害虫 寄生蜂 虫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毛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浩宇 付烈庆 +6 位作者 林建辉 华银 韩小红 郑俊仙 何欢 张飞萍 梁光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2-848,共7页
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是严重为害我国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Hooibrenk)的最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调查柳杉毛虫的寄生性天敌资源并开展寄生效能初步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获得优势天敌种类并开展林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是严重为害我国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Hooibrenk)的最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调查柳杉毛虫的寄生性天敌资源并开展寄生效能初步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获得优势天敌种类并开展林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采集并鉴定了柳杉毛虫的10种寄生性天敌:分别为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Sheng et Zhong)、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云南黑青金小蜂Dibrachys yunnanensis(Yang)、平背囊爪姬蜂Theronia depressa(Gupta)、短柄短角平腹小蜂Mesocomys breviscapis(Yao et Yang)、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Mesocomys trabalae(Yao et Yang)、黑角狭颊寄蝇Carcelia nigrantennata(Chao et Liang)、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星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illiberisi(Chao et Liang)、瘦钩鬃麻蝇Sarcorohdendorfia gracilior(Chen);其中,云南黑青金小蜂、短柄短角平腹小蜂、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平背囊爪姬蜂、星毛虫狭颊寄蝇、黑角狭颊寄蝇6种为福建省新纪录种;同时柳杉毛虫也是首次报道为它们的自然寄主。同时松毛虫凸腿小蜂与短柄短角平腹小蜂具有较高的自然平均寄生率(7.24%和10.67%)和平均子代数量(33头/蛹与20头/雌),平背囊爪姬蜂平均子代蜂数较多(4头/寄主),且能与多种寄生性天敌联合控害,是其优势天敌种类。最后,简述其识别特征,以利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毛虫 柳杉 寄生蜂 寄生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刚 江树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21,共7页
植物_植食性昆虫_寄生蜂三级营养结构之间由于长期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 ,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相互关系。选择压力将对害虫和寄生蜂的抗药性演化产生影响 ,但由于寄生蜂具有与植食性昆虫不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选择压力对害虫和寄生蜂... 植物_植食性昆虫_寄生蜂三级营养结构之间由于长期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 ,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相互关系。选择压力将对害虫和寄生蜂的抗药性演化产生影响 ,但由于寄生蜂具有与植食性昆虫不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选择压力对害虫和寄生蜂抗药性演化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 ,除体外杀虫剂对寄生蜂的直接汰选因素外 ,进入寄主昆虫体内的杀虫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抗药性 演化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甜菜夜蛾-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艳 罗礼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341,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櫣bner)、寄主植物和寄生蜂互作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甜菜夜蛾取食诱导的植物抗虫性产生的原因和机制;阐述了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的甜菜夜蛾激发子volicitin的合成途径和功能,以及虫害诱导的... 综述了近年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櫣bner)、寄主植物和寄生蜂互作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甜菜夜蛾取食诱导的植物抗虫性产生的原因和机制;阐述了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的甜菜夜蛾激发子volicitin的合成途径和功能,以及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和蛋白酶抑制剂对甜菜夜蛾及其寄生蜂的生态学功能;展望了植物诱导抗虫性在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和新型抗虫品种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寄主植物 寄生蜂 三级营养关系 植物抗虫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传林 叶昕海 +3 位作者 陈梦瑶 梅洋 肖花美 李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5-342,共8页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多种内源性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本文通过对植食性榕小蜂和9种寄生蜂基因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615个P450基因,分析表明不同寄生蜂P450基因家族的差异主要发生在CYP3和CYP4簇,而CYP2和Mito簇相对保守;相较于外寄生蜂,内寄生蜂的P450超基因家族有明显的收缩现象;此外,发现了2个在寄生蜂中1:1:1高度保守的P450基因,CYP18和CYP314,以及茧蜂特有的CYP304基因和内寄生蜂特有的CYP28基因。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寄生蜂P450超基因家族的进化,为寄生蜂的遗传改良和规模化饲养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P450基因 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内寄生与外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切叶蜂的筑巢习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蒙艳华 徐环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明确双斑切叶蜂Megachile leachella在沙地上的筑巢环境及筑巢特点,旨在当地利用人工巢管诱引其筑巢。【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双斑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双斑切叶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 【目的】明确双斑切叶蜂Megachile leachella在沙地上的筑巢环境及筑巢特点,旨在当地利用人工巢管诱引其筑巢。【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双斑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双斑切叶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在室内对蜂茧在土中和指形管中的羽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双斑切叶蜂一般在废弃的泥墙或者沙地上蚂蚁等废弃的巢穴中筑巢,有时候它也在沙地上挖掘新巢筑巢。双斑切叶蜂用叶片构建巢室,一巢多室,各巢室首尾相接排列在巢中,筑完巢后用叶片将巢口封住。双斑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11~14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6~9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2代,第1代在6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大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主要寄生性天敌有尖腹蜂Coelioxy sp.、青蜂Chrysis sp.。双斑切叶蜂能在指形管中羽化。【结论】双斑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雌蜂可以用人工巢管进行诱集和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切叶蜂 筑巢 传粉 生活史 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对蚜虫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彦娇 王立民 文祯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478-3481,共4页
寄生蜂是蚜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其控制效果受气候、天敌、农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述了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蚜虫寄生蜂的保护与利用、寄生蜂的引进与释放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寄生蜂 蚜虫 气候 天敌 农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腔室茧蜂触角微观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盛晟 郑煜 +2 位作者 周雨 廖成武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7-1121,共5页
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是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优势寄生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混腔室茧蜂触角感器的微观结构,以利于对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求偶和取食等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进行研究。观察... 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是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优势寄生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混腔室茧蜂触角感器的微观结构,以利于对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求偶和取食等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Bhm鬃毛、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蜂触角上,其余感器的数量、大小在雌蜂和雄蜂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多数茧蜂科寄生蜂相比,混腔室茧蜂成虫的触角明显偏长,雌、雄蜂触角长度分别达到19.3 mm±1.9 mm、16.4 mm±3.4 mm,推测与其搜寻在桑叶上隐蔽取食的寄主桑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混腔室茧蜂 成虫触角 感器 桑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蝽-寄生蜂系统数量变动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时银 罗大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39-1846,共8页
研究荔枝蝽 -寄生蜂系统的数量变动规律 ,得到一个差分 -积分方程组及求解的递推公式 ,指出了公式中参数的确定方法。推导出荔枝蝽 -寄生蜂系统长期演变的特性 ,用模型证明了人工放蜂防治荔枝蝽的优越性及滥用农药的不良后果 ,给出了人... 研究荔枝蝽 -寄生蜂系统的数量变动规律 ,得到一个差分 -积分方程组及求解的递推公式 ,指出了公式中参数的确定方法。推导出荔枝蝽 -寄生蜂系统长期演变的特性 ,用模型证明了人工放蜂防治荔枝蝽的优越性及滥用农药的不良后果 ,给出了人工放蜂的最佳次数 ,最佳时刻及合适的放蜂量的计算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寄生蜂系统 递推公式 释放时刻 释放数量 数量变动 害虫天敌 人工放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代蜂发育参数与施氮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该关系取决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子代蜂存活与施氮量在寄生4龄幼虫时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无显著关系;子代蜂发育历期与施氮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2龄幼虫时中等水平施氮量的发育历期较长,而寄生4龄幼虫时在较高水平施氮量处理下的发育历期较长;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与施氮量之间在寄生2龄幼虫时,表现出正相关直线关系;但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子代成虫寿命在寄生2龄幼虫时与施氮量之间表现出三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在寄生4龄幼虫时没有变化。[结论]土壤施氮可通过寄主龄期大小而影响寄生蜂子代发育表现,而且该影响与施氮量多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寄主龄期 寄生蜂 生活史特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