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断裂带大调整量无砟轨道设计与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政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研究目的:为满足跨活动断裂带线路铺设无砟轨道需求,提升该地区无砟轨道的线路平顺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大调整量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和轨枕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的受力特性,在此基础... 研究目的:为满足跨活动断裂带线路铺设无砟轨道需求,提升该地区无砟轨道的线路平顺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大调整量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和轨枕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的受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调整量无砟轨道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以及疲劳试验研究,分析结构刚度、位移和应变变化情况。研究结论:(1)活动承轨台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与温度荷载叠加作用下,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轨枕位置,为3.47 MPa,各部件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且在轨枕尺寸和材料优化后进一步降低;(2)疲劳试验中随着疲劳加载次数增加,结构横、纵向刚度在疲劳前后变化分别为3.4%和24.2%,结构应变小幅增加,未见塑性变形与明显损伤;(3)仿真与试验结果可为活动断裂带地区无砟轨道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无砟轨道 大调整量 结构参数优化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小平 廖飞红 +1 位作者 陈学东 李巍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7,共7页
主动减振系统由3个以上减振器构成,其固有频率直接决定了系统隔振带宽,且减振器水平向隔振广泛采用摆机构。柔性杆直径及杆长是影响摆机构水平向刚度的主要几何参数。根据材料弹性变形理论建立了摆机构的水平向刚度模型及最大拉应力模... 主动减振系统由3个以上减振器构成,其固有频率直接决定了系统隔振带宽,且减振器水平向隔振广泛采用摆机构。柔性杆直径及杆长是影响摆机构水平向刚度的主要几何参数。根据材料弹性变形理论建立了摆机构的水平向刚度模型及最大拉应力模型。在给定的负载质量范围内,以主动减振系统水平向固有频率与目标值的均方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将许用拉应力和最大尺寸作为设计约束,应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该非线性优化模型,得出摆机构的最优设计参数及对应的均方差。基于3σ准则,可估计主动减振系统的水平向固有频率分布范围。在许用固有频率范围约束下,得到摆机构参数的允许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减振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分析值的差异小于10%;加入主动控制后,振动传递率的共振峰小于0dB,大于6Hz的振动传递率小于-2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减振 摆机构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脱硫吸附塔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建芳 苑景洲 +1 位作者 张红波 赵先琼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8-1601,1613,共5页
针对某钢铁厂活性炭脱硫吸附塔内涡流降低脱硫效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活性炭脱硫吸附塔入口域设置栅板的优化设计方案。借助Fluent软件,采用湍流、多孔介质、离散相以及组分运输等方法,建立活性碳脱硫吸附塔脱硫效率仿真模型,分别... 针对某钢铁厂活性炭脱硫吸附塔内涡流降低脱硫效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活性炭脱硫吸附塔入口域设置栅板的优化设计方案。借助Fluent软件,采用湍流、多孔介质、离散相以及组分运输等方法,建立活性碳脱硫吸附塔脱硫效率仿真模型,分别对结构优化后的活性炭脱硫吸附塔的脱硫效率和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活性炭脱硫吸附塔内无大涡流产生,脱硫效率提升了3.36%;得出了脱硫效率与关键结构参数成线性正比关系,为不同型号活性炭脱硫吸附塔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脱硫吸附塔 脱硫效率 优化设计 栅板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结构振动的AMD主动控制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春巍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本文针对海洋平台结构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控制问题 ,提出了采用AMD主动控制的控制策略 ,结合JZ2 0 - 2MUQ平台结构进行了AMD控制系统的硬参数和软参数的优化分析 ,并就相应于最优参数下的AMD控制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的几... 本文针对海洋平台结构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控制问题 ,提出了采用AMD主动控制的控制策略 ,结合JZ2 0 - 2MUQ平台结构进行了AMD控制系统的硬参数和软参数的优化分析 ,并就相应于最优参数下的AMD控制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的几种代表性工况进行了时程分析 ,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结论 ,为实际工程的控制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主动控制 海洋平台结构 冰激振动 参数优化 仿真分析 控制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辉 郭艳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力模型,以软件形式核算优化温室相应结构参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经参数优化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在屋面采光及骨架强度方面均满足要求。该日光温室结构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对寒地日光温室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日光温室 结构模型 参数优化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C半主动控制算法在相邻结构地震响应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伟 陈尚鸿 +1 位作者 祁皑 张根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在相邻结构间连接磁流变(MR)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两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防止碰撞。将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应用于MR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振动控制问题中,首先由相邻结构动力... 在相邻结构间连接磁流变(MR)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两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防止碰撞。将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应用于MR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振动控制问题中,首先由相邻结构动力方程出发建立了半主动控制问题的最优化方程组,进而得到TIOC半主动控制算法相应的带有限界约束的最小值问题在每个时间步求解TIOC最优半主动控制力。最后通过一安装有MR阻尼器的相邻建筑物的数值仿真分析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T1OC半主动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与Clipped-opti-mal控制算法相比在多阻尼器工况可以更好地控制相邻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TIOC控制算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改变算法中的控制目标函数使相应的控制效果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谨慎选取目标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基于信赖域的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TIOC) MR阻尼器 地震响应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混沌遗传算法在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默 陈晨 王一丁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5,共4页
量子级联激光器具备发射线宽窄,光功率密度高,单色性好与准直度高等特点。随着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光谱范围不但覆盖大气透射的三个重要红外窗口,而且已经延伸至太赫兹频段,在化学和生物传感、成像和特殊通信等领域有重要... 量子级联激光器具备发射线宽窄,光功率密度高,单色性好与准直度高等特点。随着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光谱范围不但覆盖大气透射的三个重要红外窗口,而且已经延伸至太赫兹频段,在化学和生物传感、成像和特殊通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首先从量子级联激光器基本结构和能级模型出发,通过构建量子力学模型实现对量子级联激光器物理特性的仿真,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并行混沌遗传算法对量子级联激光器有源区设计结构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寻优。本文还测试并给出了并行计算的开销时间、加速比性能与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物理建模 并行混沌遗传算法 有源区结构参数优化 并行算法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龙 杨斌堂 孙晓芬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5期203-209,共7页
对三自由度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的基础器件——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和放大机构进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基于对GMA系统从能量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电—磁—机械耦合特性分析,提出了结构的能量损耗率最小的优化方法。结构参数优化后的GM... 对三自由度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的基础器件——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和放大机构进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基于对GMA系统从能量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电—磁—机械耦合特性分析,提出了结构的能量损耗率最小的优化方法。结构参数优化后的GMA能量损耗率仅为优化前的0.34倍。将优化结果带入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位移响应幅值增大为优化前的2.28倍,初始时刻的冲击加速度响应减小为优化前的0.11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损耗率最小的超磁致伸缩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设计结果满足微振动隔振平台对GMA及放大机构的驱动稳定性、驱动效率、驱动幅值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微振动 主动隔振平台 能量损耗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本英 徐新阳 +1 位作者 段浩 陈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 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 cv=0.9...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 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 cv=0.955,显著值F=168.42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值拟合较好.四种未参与建模的阳离子捕收剂对所构建模型外部检验结果误差不超过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较好预测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石英 胺类捕收剂 吸附能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SiC功能梯度复合材料3D打印主动混合喷头结构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10
作者 李传敏 杨建军 +1 位作者 李洋 王洛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以高黏度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碳化硅(SiC)粉末混合液为例,利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设计并优化主动混合喷头。仿真分析不同螺杆结构对主动混合喷头混合效果的影响,选定双向四螺旋螺杆结构,同时探究了螺杆长度、螺杆与腔体间隙等... 以高黏度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碳化硅(SiC)粉末混合液为例,利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设计并优化主动混合喷头。仿真分析不同螺杆结构对主动混合喷头混合效果的影响,选定双向四螺旋螺杆结构,同时探究了螺杆长度、螺杆与腔体间隙等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螺杆长度为12 mm、螺杆与腔体间隙为0.2 mm;优化了该结构的转速、入口速度等工艺参数,确定转速为60 r/min、入口速度为1 mm/s。此外分析了该结构在不同材料体积配比下均可进行有效混合。最后,通过打印试样,验证了该主动混合喷头能够实现复合材料的有效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混合喷头 螺杆结构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