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性别差异的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时间不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潘义勇 王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为了探究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基于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别对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不稳定性分析。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类:仅财产损失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从人、车、路... 为了探究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基于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别对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不稳定性分析。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类:仅财产损失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从人、车、路、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26个影响因素,通过随机参数的均值变化来捕捉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利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时间不稳定性和在性别上的可转移性;采用边际效应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间不稳定性和不可转移性;“驾驶员逃逸”仅在2016年的老年女性交通事故中显著,“事故发生在工作区”仅在2017年的老年男性交通事故中显著,“交通管制方式为指示牌”在2015—2017年的老年男性交通事故中均显著,“交叉口类型为十字路口”在2015、2017年的老年女性交通事故中均显著,对“仅财产损失事故”的影响程度呈现相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严重程度 老年行人 时间不稳定性 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交叉口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义勇 李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3,117,共8页
为探索建成环境及其他因素对行人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均值和方差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交叉口行人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利用行人碰撞事故数据,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时间、建成环境7个方面筛选出2... 为探索建成环境及其他因素对行人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均值和方差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交叉口行人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利用行人碰撞事故数据,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时间、建成环境7个方面筛选出27个影响因素,通过弹性系数分析显著变量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铁站可达性为“存在”是随机参数,车辆状态为“其他”会减小该随机参数的均值,降低交叉口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方差与“下午”显著相关,此变量会使随机参数的离散程度增加,分布变宽,随机性增加;不同用地类型与交叉口类型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用地类型为商业区、地铁站的可达性为“存在”时,交叉口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与伤害严重程度降低;行人有不当行为等因素显著增加了交叉口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研究结果为制定交叉口建成环境的优化改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交叉口行人事故 事故严重程度 均值和方差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扰动对一种先前的车辆制动控制和防护方法的影响
3
作者 邹铁方 江碟 +1 位作者 周靖 袁湘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方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时为80~100 ms时,对加权伤害费用(WIC)降幅的影响最显著,但不同车型下的参数敏感性排序存在差异。在路面附着因数扰动为0.45~0.80时,人车碰撞损伤未增加;但地面所致WIC降幅均大于零,可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在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参数扰动区间为80~350 ms时,该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仍然保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人地碰撞损伤 车辆制动控制 参数扰动 路面附着因数 制动系统协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轨迹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向通道行人跟随行为特性研究
4
作者 方勇 魏万旭 +2 位作者 胡华 郝妍熙 刘志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目的]提升乘客服务水平、保障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布局及运营管理的核心,车站设施的科学设计需研究行人跟随行为的基本特性及其规律。[方法]结合行人轨迹提出行人跟随行为描述模型及其表征参数,设计可控试验模拟城市轨道交通车... [目的]提升乘客服务水平、保障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布局及运营管理的核心,车站设施的科学设计需研究行人跟随行为的基本特性及其规律。[方法]结合行人轨迹提出行人跟随行为描述模型及其表征参数,设计可控试验模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向通道行人跟随行为,采集视频数据提取行人跟随轨迹,深入分析跟随行为发生时行人跟随速度差、跟随时距、横纵向间距等表征参数的特征和规律,研究行人密度、通道宽度、性别和熟悉环境四个因素对单向通道行人跟随行为特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行人流密度越低,平均跟随速度差与平均跟随时距均越小;通道宽度对跟随行为表征参数无显著影响;异性间跟随比同性间跟随的表征参数值均较大;不熟悉环境者相对熟悉环境者表征参数值离散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单向通道 行人跟随行为 表征参数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级车辆行人检测模型研究及Android部署
5
作者 王道斌 李宸翔 严运兵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2,共8页
针对目标检测模型参数量大,难以部署在移动端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化车辆行人检测模型YOLOv8-TI(traffic information)。设计全新的轻量级参数共享SPG Detect检测头以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提出全局平衡通道路径聚合网络(GBC-P... 针对目标检测模型参数量大,难以部署在移动端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化车辆行人检测模型YOLOv8-TI(traffic information)。设计全新的轻量级参数共享SPG Detect检测头以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提出全局平衡通道路径聚合网络(GBC-PAN)结构,平衡网络通道数量,通过跨尺度的加权链接,实现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双向特征融合;此外,引入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的损失函数(Wise Loss)代替原损失函数以提升预测框精度。实验结果发现,提出的目标检测模型YOLOv8-TI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参数量、计算量和模型体积分别为YOLOv8n的52.1%、58.0%和54%。通过与其他轻量级目标检测模型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卓越性。将YOLOv8-TI进行Android移动端部署,在荣耀20和荣耀80 GT上进行了测试,FPS可达24帧和31帧,满足实时性需求,有望进一步集成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完成交通信息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车辆行人检测 参数共享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部造型的改变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丙雨 刘天泉 +3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秦利燕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97,共7页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了两组案例中各个事故车辆前部结构值,然后利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找出两组案例车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前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别建立两组案例车型与行人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骨折风险曲线,分析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改变及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车型具有更宽的前保险杠和更浅的保险杠伸出量,更高的引擎盖前缘以及更低的副保险杠下缘高度。在0~40 km/h的碰撞速度内,对于年龄不超过60岁的行人,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生产的车型对行人整体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的保护性能相比于以往的车型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秩检验 逻辑回归 行人下肢损伤风险 汽车前部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邵春福 李娟 +1 位作者 赵熠 董春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4期23-29,共7页
行人交通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行人检测和分析确定行人的运动轨迹,提取行人交通参数,为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首先回顾行人交通... 行人交通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行人检测和分析确定行人的运动轨迹,提取行人交通参数,为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首先回顾行人交通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研究的方法、技术和主要成果;其次,从行人交通系统的一般处理框架——行人检测、识别、跟踪和交通参数的提取,分层次回顾低级、中级和高级各处理阶段的发展水平;重点阐述各处理阶段的现有技术和方法,并将每阶段相应地划分为不同方法子类加以讨论;最后,分析行人检测研究的技术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交通 交通数据 视频检测 交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26
8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唐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行人流参数关系曲线及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通道处行人流量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流量与空间在某一临界点两侧分别呈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与之相似但特征点数值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给出了行人椭圆的长半轴的范围,并引入时间紧迫程度这一影响因子,确定期望速度为速度—密度函数与该影响因子的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流特性 模型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王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厢式客车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的微观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洪臣 张宁 何铁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79,共6页
在分析国内外行人交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车站通道、楼梯、闸机和站台处行人的走行特性,归纳并提出了行人交通的特征参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现有的行人交通特征参数采集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和比较,试使用视频... 在分析国内外行人交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车站通道、楼梯、闸机和站台处行人的走行特性,归纳并提出了行人交通的特征参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现有的行人交通特征参数采集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和比较,试使用视频的方法分时段采集不同类型站点的运动行人特征参数,并借助相关软件手动提取数据。此项探究将有利于为行人交通流模型构建和仿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行人 微观特性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迫切因素对行人疏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红 陈海涛 +1 位作者 杨鹏 仇九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9-84,共6页
为更准确地描述行人疏散动力学特征,利用目前行人疏散模型对行人疏散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疏散空间行人拥堵时,会出现疏散区域某些位置的行人一直处于竞争劣势而保持位置不动的现象,这与行人实际疏散运动不符。考虑到现实情况,行人在等待... 为更准确地描述行人疏散动力学特征,利用目前行人疏散模型对行人疏散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疏散空间行人拥堵时,会出现疏散区域某些位置的行人一直处于竞争劣势而保持位置不动的现象,这与行人实际疏散运动不符。考虑到现实情况,行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会积极寻找机会,实现成功疏散;基于此,在疏散模型中引入了心理迫切因素的概念,表征了行人等待过程中竞争能力的变化,完善了行人疏散模型。对新模型模拟研究发现,在考虑等待时的心理迫切因素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表达行人疏散的动力学特征,可更为准确地再现行人的疏散运动轨迹和路径,同时研究发现,引入等待迫切因素后并不会影响总的疏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安全 元胞自动机 行人疏散 心理迫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智勇 郝晓云 +1 位作者 王东 王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219,共8页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略的实施,促进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违章过街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9 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环境因素、行人特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忍耐时间 参数分布模型 行人过街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碰撞中行人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阳 黄海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程度。研究表明:二次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险杠高度越接近胫骨高度,胫骨加速度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越大;减小保险杠倾角能降低行人腿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 运动学响应 行人损伤 多元因素 仿真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荷载随机性的人行桥人致振动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红利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31,共10页
随着人行桥大跨轻柔化的发展趋势,行人动力荷载逐渐攀升为人行桥设计中的控制荷载.然而,受行人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如何计算人行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却成为桥梁工程设计人员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建立准确实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计算方法,首... 随着人行桥大跨轻柔化的发展趋势,行人动力荷载逐渐攀升为人行桥设计中的控制荷载.然而,受行人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如何计算人行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却成为桥梁工程设计人员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建立准确实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计算方法,首先提出了改进后的基于瞬时步行参数的行人步行力随机性时域模型,并通过实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模型中包括个体间差异性以及个体内部变异性在内的行人步行参数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行人流步行过程模态力的集成,建立了行人作用下的人行桥人致振动的模态叠加分析法.本文以43#人行桥为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人致振动试验数据以及现有各国人行桥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考虑随机性后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时域分析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人致振动 模态叠加分析法 随机性行人步行力模型 行人步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人碰撞事故中车头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华 李岳林 +2 位作者 邹铁方 刘勇 肖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67-373,共7页
为更好地了解车人碰撞事故中车头参数对碰撞后人体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实测获得411辆车的车头数据,利用PC-Crash软件仿真试验,获得行人抛距及行人损伤等响应;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车头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车头参数对行... 为更好地了解车人碰撞事故中车头参数对碰撞后人体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实测获得411辆车的车头数据,利用PC-Crash软件仿真试验,获得行人抛距及行人损伤等响应;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车头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车头参数对行人动力学响应的敏感性顺序,最高的为前挡风玻璃底端距地面高度,其次为引擎盖长度,最低的为车头前面板长度及保险杠底端距地面高度;给出车头长度、高度和车速对行人动力学响应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车速、车头长度、车头高度;车头参数与行人动力学响应组合分析显示各个参数对细化后的人体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前挡风玻璃底端距地面高度最为敏感。该研究对于更好地开展事故再现、痕迹采集及车头设计等均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人碰撞事故 车头参数 仿真 敏感性分析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1 位作者 王鑫 唐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车辆类型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端结构几何参数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聂进 李桂兵 +1 位作者 王薛超 杨济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3-1482,共10页
通过深入的事故数据分析,研究行人在与不同类型乘用车碰撞中的AIS 3+伤亡风险,采用仿真分析研究乘用车前部结构对行人损伤和致伤因素的影响。以市场上的128款乘用车作为样本,比较了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微型厢式车前部结构的主要几何... 通过深入的事故数据分析,研究行人在与不同类型乘用车碰撞中的AIS 3+伤亡风险,采用仿真分析研究乘用车前部结构对行人损伤和致伤因素的影响。以市场上的128款乘用车作为样本,比较了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微型厢式车前部结构的主要几何尺寸;基于详尽的行人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各类乘用车-行人事故中的损伤分布和严重性,确定了车辆碰撞速度与行人伤亡风险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40和60km/h的碰撞速度下比较了不同车型的行人头部碰撞条件。结果表明:乘用车前部几何形状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乘用车更好地制定行人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前部结构 几何参数 行人 头部动力学响应 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动力学参数对大跨简支人行桥人致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操礼林 吕亚兵 +1 位作者 曹栋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为研究行人动力学参数对大跨结构人致振动的影响,采用等效人体模型参数识别试验研究了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编程求解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方程,讨论了人体质量、人体刚度、人体阻尼及人行荷载等行人动力学... 为研究行人动力学参数对大跨结构人致振动的影响,采用等效人体模型参数识别试验研究了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编程求解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方程,讨论了人体质量、人体刚度、人体阻尼及人行荷载等行人动力学参数对人行桥动力特性及人致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行荷载模型中人体质量可取中国男性居民平均质量66.2 kg.等效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分别取为5.15 Hz和35.62%.人行荷载作用下,人行桥一阶瞬时频率先减小后增大,一阶瞬时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阻尼的减小,瞬时阻尼比和频率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减小,但随着人体等效刚度的减小,两者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人行桥跨中均方根加速度响应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刚度的增大也相应增大,而人体等效阻尼对人行桥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较小.采用不同人行荷载模型计算的人行桥均方根加速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动力学参数 人行桥 人行荷载 人-结构相互作用 人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行人碰撞颅脑伤防护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凡 杨济匡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5-1130,共6页
研究了汽车行驶速度及前部结构各设计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的影响,讨论了颅脑损伤防护的可行性措施。运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建立了基于不同车型参数的汽车前部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行人人体数学模型,进行了车辆-行人碰撞的计算机仿真,并... 研究了汽车行驶速度及前部结构各设计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的影响,讨论了颅脑损伤防护的可行性措施。运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建立了基于不同车型参数的汽车前部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行人人体数学模型,进行了车辆-行人碰撞的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汽车行驶速度、发动机盖盖沿高度以及发动机盖和挡风玻璃的刚度等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颅脑交通伤 参数研究 碰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斜向运动参量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海涛 杨鹏 于润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前,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采用Von Neumann型和Moore型两种形式的邻域进行演化处理。这两种邻域形式描述行人疏散均有其不足。Von Neumann型邻域忽略了行人斜向运动的可能性,而Moore型邻域虽然考虑了斜向运动,却不能有效地区分斜向运动... 目前,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采用Von Neumann型和Moore型两种形式的邻域进行演化处理。这两种邻域形式描述行人疏散均有其不足。Von Neumann型邻域忽略了行人斜向运动的可能性,而Moore型邻域虽然考虑了斜向运动,却不能有效地区分斜向运动与水平竖直运动的区别。基于此,在选择Moore型邻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向运动参量的概念,重新阐述了疏散演化规则,修正了原Moore型邻域在描述疏散中的不足,更精确地反映了行人的疏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利用新模型模拟仿真了疏散空间的行人疏散过程,结果表明:斜向运动参量越小,行人选择水平竖直方向运动的可能性越大;疏散时间会随斜向运动参量f值减小而增加。斜向运动参量取0.7左右时,疏散效果最佳;而当斜向运动参量取0时,Moore型邻域的疏散结果演化为Von Neumann型邻域的疏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元胞自动机 行人疏散 斜向运动参量 疏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