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研究云闪通道中沉积电荷的变化特征
1
作者 唐渤 谭涌波 +1 位作者 郑天雪 张袁瞰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闪电通道的电荷特征是雷电物理研究的重点,而现有的观测手段难以直接获取通道中电荷的详细演变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闪电通道电荷的变化特征并与观测形成互补,开展模拟工作必不可少。利用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在三极电荷背景下模... 闪电通道的电荷特征是雷电物理研究的重点,而现有的观测手段难以直接获取通道中电荷的详细演变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闪电通道电荷的变化特征并与观测形成互补,开展模拟工作必不可少。利用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在三极电荷背景下模拟多次云闪并从中选取一次典型个例,分析该云闪通道内电荷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正、负先导通道形成时,通道内会沉积一定量的初始电荷;后继分支延伸时,之前的通道会沉积来自后继分支的异极性电荷,通道内初始电荷会不断被中和,部分通道的电荷极性会发生变化;通道熄灭或后继分支停止延伸时,通道内电荷不再变化;再击穿过程发生时,截止通道内的异极性电荷会显著减少,再次激活的通道内的异极性电荷会显著增多。研究表明:先导通道内的电荷变化与通道自身的状态以及后继分支的延伸状况有关;通道电荷变化幅度与通道初始电荷量以及后继分支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而通道的初始电荷量与通道首次击穿电场呈正相关。此外,在正、负先导极性不对称的影响下,云闪起始点倾向于沉积更多正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物理学 闪电参数化 通道电荷 云闪起始点 再击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of eccentric decoupled charge structure on blasting-induced rock damage 被引量:16
2
作者 PAN Cheng XIE Li-xiang +3 位作者 LI Xing LIU Kai GAO Peng-fei TIAN Long-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63-679,共17页
Eccentric decoupling blasting is commonly used in underground excavation.Determination of perimeter hole parameters(such as the blasthole diameter,spacing,and burden)based on an eccentric charge structure is vital for... Eccentric decoupling blasting is commonly used in underground excavation.Determination of perimeter hole parameters(such as the blasthole diameter,spacing,and burden)based on an eccentric charge structure is vital for achieving an excellent smooth blasting effect.In this paper,the Riedel-Hiermaier-Thoma(RHT)model was employed to study rock mass damage under smooth blasting.Firstly,the parameters of the RHT model were calibrat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SHPB experiment,which were then verified by the existing blasting experiment results.Secondly,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harge structures on the blasting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HT model.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ccentric charge blasting has an obvious pressure eccentricity effect.Finally,to improve the blasting effect,the smooth blasting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ased on an eccentric charge structure.The overbreak and underbreak phenomena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and a good blasting effect was achieved with the optimized blasting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entric charge structure smooth blasting rock mass damage RHT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montmorillonite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晓文 胡敏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The effects of the cell parameter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colour montmorillon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isoelectric point(IEP... The effects of the cell parameter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colour montmorillon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isoelectric point(IEP) of the montmorillonite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ass fractions of Fe203 and K20, but it has little relation to the mass fractions of oth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t around pH=6.8, the surface zeta potential of the montmorillonite shows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ss fractions of Fe203 and MgO, but it does not linearly correlate to the mass fractions of oth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Cell parameter(bo) of the montmorillonite expresses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ass fractions of K2O and Na2O, so does cosinβ with mass fractions of SlOE and Fe2O3. And there is no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o and IEP of different montmorillonites, but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sinβ and IEP of different montmorillonite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arge property zeta potential cell parameter MONTMORILLON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通道状态变化参数化的建立及截断和再击穿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袁瞰 郑天雪 +1 位作者 谭涌波 唐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为提高数值模式对闪电精细化放电过程的仿真能力并与不断提高的闪电探测技术形成互补,探讨再击穿过程与雷暴电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能够再现先导截断及再击穿过程的自持电中性完整闪电参数化方案。考虑到正、负先导的极性不对称,分别... 为提高数值模式对闪电精细化放电过程的仿真能力并与不断提高的闪电探测技术形成互补,探讨再击穿过程与雷暴电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能够再现先导截断及再击穿过程的自持电中性完整闪电参数化方案。考虑到正、负先导的极性不对称,分别设置了不同传播速度及起始和传播阈值。方案新增了通道电导率、平均电流、电荷等非线性电参数,并以这些参数的实时更新驱动闪电通道发展,通过设置不同通道状态变化阈值实现了先导通道衰退、截断以及重新激活的实时状态变化。基于通道平均电流、纵向电场以及电导率的实时变化,方案将电荷在空间重新分配,保证了通道的自持电中性。将新方案植入经典雷暴云三极电荷模型,模拟得到的云闪在通道结构、先导截断及再次激活、正负先导的极性不对称等方面与现有观测事实有较好的一致性。概念模型验证表明,新方案在保证自持电中性的前提下,在模拟包含截断和再击穿过程的完整闪电放电过程方面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物理学 闪电参数化 截断再击穿过程 极性不对称 自持电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为解决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过程中人机交互设计存在的主观性大、炮孔装药能量无法均匀分布和装药效果难以定量评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数学模型。总体思路为:结合爆破边界空间约束和爆破参数要求,运用参数... 为解决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过程中人机交互设计存在的主观性大、炮孔装药能量无法均匀分布和装药效果难以定量评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数学模型。总体思路为:结合爆破边界空间约束和爆破参数要求,运用参数化装药设计思想构建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数学模型,采用运筹学方法解算数学模型得到最优化装药设计。研究成果在数字采矿软件平台中开发实现,并将构建的装药优化模型用于某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相似地质条件和装药条件下,2次爆破试验中,采用参数化装药设计现场出矿大块率明显低于人机交互式装药设计,装药设计时间极大地缩短,从4 h减少至5 min。地下矿扇形中深孔装药设计优化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设计技术人员工作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炮孔间装药能量分布均匀性,有效提高了爆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采矿 扇形中深孔 爆破装药设计 数学模型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暴起电和放电物理过程在WRF模式中的耦合及初步检验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良韬 张义军 +1 位作者 王飞 郑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1052,共12页
本文将雷暴云的起电、放电物理过程引入中尺度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并对超级单体和飑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起电过程在Milbrandt双参数微物理方案中写入,包含霰、雹与冰晶、雪之间的非感应起电机制,以及霰、... 本文将雷暴云的起电、放电物理过程引入中尺度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并对超级单体和飑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起电过程在Milbrandt双参数微物理方案中写入,包含霰、雹与冰晶、雪之间的非感应起电机制,以及霰、雹与云滴之间的感应起电机制。放电参数化方案只考虑了闪电的整体效应。对一次超级单体的模拟结果表明,电荷结构呈现正、负、正的三极性结构,主正电荷区在-40℃到-60℃之间,主负电荷区在-10℃到-30℃之间,下部正电荷区在零度层附近,总电荷浓度最大值接近2nC/m3。这种电荷结构的垂直分布同以往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观测到的典型电荷结构一致。对飑线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部分单体电荷结构呈现出反的偶极性且飑线中最大电荷浓度小于超级单体。在飑线成熟阶段,模拟得到的闪电分布与观测的地闪活动在分布型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电 中尺度模式 闪电参数化 电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云模式下三维闪电分形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凤霞 王昊亮 +2 位作者 孙京 吴鑫 梁梦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4-545,共12页
为了提高积云模式对雷暴云内电过程的模拟能力,将Mansell提出的放电参数化方案在起始击穿阈值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的分配过程上进行改进,耦合了已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中。对STEPS(Sever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Pr... 为了提高积云模式对雷暴云内电过程的模拟能力,将Mansell提出的放电参数化方案在起始击穿阈值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的分配过程上进行改进,耦合了已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中。对STEPS(Sever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y)试验中一次雷暴个例以及对中纬度地区理想雷暴个例的模拟表明,引入了新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出闪电在发展特性和几何结构上和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闪电的类型与极性取决于背景电荷结构以及闪电的起始位置,只有底部存在正电荷堆时才会产生负地闪,且负地闪的起始点均具有较高的负电势。闪电通道上感应电荷的沉降会改变通道附近水成物粒子上携带的电荷,这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经统计,模拟的地闪和云闪通道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47和1.69。对起始击穿阈值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随着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首次闪电时间会向后推迟,当采用逃逸击穿时首次闪电产生的时间最早;闪电数量随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少;当使用固定击穿阈值(100,150和200 k V)时得到的云地闪比均小于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模式 放电参数化 闪电分形结构 感应电荷 电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对南京一次雷暴电荷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丁鹏飞 寇正 +3 位作者 邱实 韩月琪 王迎强 高维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eso-NH中的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采用理想场模拟南京地区雷暴云不同阶段的电荷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雷暴云发展期雪、霰电荷密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并将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观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在...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eso-NH中的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采用理想场模拟南京地区雷暴云不同阶段的电荷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雷暴云发展期雪、霰电荷密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并将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观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在雷暴云发展期,电荷分布在上升气流内且高度较高,TAKAH方案为反偶极结构,GARDI方案为三极结构,SAUN、BSMP为反三极结构,SAP98方案为正偶极结构,HELFA方案呈多层结构。在成熟期,电荷分布高度降低,有正负电荷共存区产生。模拟结果中,雪与霰是主要的荷电载体,荷电量及极性与方案有关。雪的电荷密度对云顶的电荷密度影响较大,霰的电荷密度对中下层的电荷密度影响较大。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VHF宽带干涉仪和雷声联合定位结果对比,SAP98方案模拟结果更符合该次雷暴云电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 电荷结构 非感应参数化方案 Meso-NH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一次雷暴云电过程及其对初始云滴数浓度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汪亚 银燕 +3 位作者 肖辉 赵鹏国 吴建成 吴奕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重庆地区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起电参数化方案下,电荷开始分离时和雷暴云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水成物粒子的... 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重庆地区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起电参数化方案下,电荷开始分离时和雷暴云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水成物粒子的分布、所带电荷密度以及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雷暴云的电荷结构从起电到放电都呈现偶极性特征,而在Takahashi参数化方案下,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则由反偶极性发展成正偶极性。为研究CCN(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对雷暴云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两组敏感性试验,随着云滴初始数浓度增加,雷暴云的电荷结构没有发生极性翻转,但雷暴云中电荷量增加,电荷分布区域变大,有利于闪电发生。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当云滴初始数浓度大于2 000 cm-3时,电荷量变小。通过分析微物理量场和微物理过程发现,随着云滴初始数浓度增加,冰相粒子质量混合比增加,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当云滴初始数浓度大于2 000 cm-3时,霰粒子质量混合比减小。验证了CCN的变化能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从而影响雷暴云的电荷分布以及闪电的发生,尤其是冰相物质的变化显著影响了雷暴云的起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模式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 电荷结构 云滴初始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弹聚能射孔数值仿真系统
10
作者 郝永平 许靖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了实现射孔弹聚能射孔可视化建模应用分析,文中提出一种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的接口集成与相关信息互操作,实现建模与分析过程的人机交互参数化设计。并借助实例验证所开发的系统可以实现建模计算分析和过程... 为了实现射孔弹聚能射孔可视化建模应用分析,文中提出一种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的接口集成与相关信息互操作,实现建模与分析过程的人机交互参数化设计。并借助实例验证所开发的系统可以实现建模计算分析和过程可视化,与试验值比较结果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射孔 二次开发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rigera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Residential Air-Conditioning and Heat-Pump System 被引量:1
11
作者 SU Shun-yu,ZHANG Chun-zhi,CHEN Jian(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1-95,共5页
This paper simulated the optimal refrigerant charge inventory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in air-conditioning operation and heat-pump operation respectively,and studied the refrigerant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system.... This paper simulated the optimal refrigerant charge inventory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in air-conditioning operation and heat-pump operation respectively,and studied the refrigerant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system.The void fraction in two-phase fluid region was calculated by Harms model.And based on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and Harms model,the refrigerant charge inventory in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 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 and heat-pump conditions,respectively.The calculating results of different refrigerant mass between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cond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refrigerant charge inventory in heat-pump condi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in 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To avoid the decrease of COP due to the surplus refrigerant in heating conditions,we introduced the liquid reservoir control method and associate capillary control method.Both of them could increase the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air-source heat pump.The difference of optimal refrigerant charge inventory in air-conditioning and heat-pump system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liquid reservoir or the associate capill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ource HEAT PUMP control strategy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chargE INVEN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