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式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在弧形闸门地震控制中的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友一 王珏 +1 位作者 靳双明 许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173,共9页
鉴于地震激励对弧形闸门可能造成的振动破坏问题,通过振动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3种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结构,即单个TMD(S-TMD)、多个串联TMD(M-TMD-Ⅰ)和多个并联TMD(M-TMD-Ⅱ)在弧形闸门地震响应控制中的减振效果。建立了与实际弧形闸... 鉴于地震激励对弧形闸门可能造成的振动破坏问题,通过振动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3种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结构,即单个TMD(S-TMD)、多个串联TMD(M-TMD-Ⅰ)和多个并联TMD(M-TMD-Ⅱ)在弧形闸门地震响应控制中的减振效果。建立了与实际弧形闸门等效的力学简化模型,并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含有3种减振结构的弧形闸门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遗传算法以动力放大系数为优化目标,优化了各个TMD的质量比、频率比、阻尼比,以实现与弧形闸门振动特性的最佳匹配;利用ANSYS软件对加装优化减振结构的弧形闸门进行了动力时程响应分析,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闸门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振结构均能有效降低弧形闸门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尤其是M-TMD-I结构,在位移和加速度的减振方面展现出最优的减振效果。研究可为弧形闸门的振动控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调谐质量阻尼器 减振优化 地震激励 动力响应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安装方法对优化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何书勇 李寿英 +2 位作者 李亚峰 罗帅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优结构参数的解析式;对比研究了NTMDI-R与现有四种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MD、TMDI、VTMD和NTMDI)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减振效果,并探究了安装方法对NTMDI-R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反向安装的两种减振器(NTMDI和NTMDI-R)优化参数不同,安装方法对其减振性能有较大影响。当表观质量比β小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差于NTMDI;而β大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与NTMDI基本一致,因此采用NTMDI进行结构减振应明确其安装方向。基础加速度和荷载力分别作用下,NTMDI-R的减振效果相对于NTMDI分别降低了3.9%和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惯质 固定点理论 安装方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减震的参数解析优化及分析
3
作者 罗一帆 郜健博 +3 位作者 赵文韬 孙洪鑫 刘巴黎 温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5-224,共10页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d mass damper,RIDTMD)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振动控制装置,它利用了惯容的表观质量增效功能,以及调谐质量和调谐惯容的双重调谐效果,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和轻量化控制的特性。然而,当考虑到RIDTMD对基础激励下的主结构控制进行优化设计时,目前的设计方法基本为数值法,不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H2优化理论,以主结构位移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推导了RIDTMD减震系统的参数解析设计公式。在解析公式的基础上,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RIDTMD的减震性能和轻量化效果,验证了解析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频域中,RIDTMD对主结构位移频响峰值控制和减震带宽均优于TMD,并具备轻量化和工作行程小的优势;在时域中,以5 MW陆上风机为例,在实际地震波激励作用下,RIDTMD对塔筒一阶纵弯的均方根值和峰值减震均优于TMD,在相同性能指标下能实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地震激励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IDTMD) 惯容阻尼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转碰撞阻尼器控制性能研究与应用初探
4
作者 沈均杰 王菁菁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共9页
提出一种新型控制装置——旋转碰撞阻尼器(RID),该装置基于两类质量阻尼器发展而成,由若干旋转体组成,各旋转体在同一平面内绕一固定轴旋转,相邻旋转体发生碰撞从而耗散能量,避免结构产生过大的加速度。首先,介绍RID的工作原理,建立非... 提出一种新型控制装置——旋转碰撞阻尼器(RID),该装置基于两类质量阻尼器发展而成,由若干旋转体组成,各旋转体在同一平面内绕一固定轴旋转,相邻旋转体发生碰撞从而耗散能量,避免结构产生过大的加速度。首先,介绍RID的工作原理,建立非碰撞状态下主体结构和RID各旋转体的运动方程,建立碰撞状态下考虑相邻旋转体碰撞时动量守恒和恢复系数的碰撞模型;其次,通过动力试验比较RID的试验响应和数值响应,验证RID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再次,将结构简化为单向振动结构,采用脉冲型荷载对RID装置参数进行数值优化;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RID在柔性结构和刚性结构中的减振性能与应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柔性结构的减震控制中,RID在地震响应与优化响应幅值相近时减震效果显著,但作为被动控制装置,RID发挥减振效果需要一定时间,且减震性能对地震时域特点和地震大小较敏感。因此,RID的减振性能仍有提升空间。在刚性结构的共振响应控制中,RID减振性能不受结构动力特性改变的影响,且所需的空间行程不随激励增大而增长。此外,较大激励作用下,RID控制的主体结构呈现出强调制响应,该非线性动力响应有助于脉冲型荷载作用下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旋转型质量阻尼器 碰撞型质量阻尼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联合作用下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对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的减振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一帆 孙洪鑫 +3 位作者 王修勇 陈安华 彭剑 左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7,共13页
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在复杂深海环境下产生有害振动会威胁风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针对该问题并结合美国NREL的5 MW样机的漂浮平台几何结构构造,提出利用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s,TMDs),即分别在漂浮平台的3根浮筒中布置T... 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在复杂深海环境下产生有害振动会威胁风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针对该问题并结合美国NREL的5 MW样机的漂浮平台几何结构构造,提出利用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s,TMDs),即分别在漂浮平台的3根浮筒中布置TMD,形成等边三角形布置,对随机风浪联合作用下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的平台纵摇振动进行控制。为了更好地描述分布式TMDs对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的减振效果,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和模态叠加法,对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TMDs耦合系统提出并建立了9自由度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H_(∞)算法,即以平台纵摇频响函数的峰值为优化目标,对分布式TMDs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中考虑了3个TMDs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风机-TMDs耦合系统开展了风浪联合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分布式TMDs对平台纵摇响应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最优设计下的分布式TMDs对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平台纵摇振动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在三种不同工况的随机风浪荷载作用下,分布式TMDs对平台纵摇固有频率附近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峰值减振率和标准差减振率能分别达到39%和5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海上半潜漂浮式风机 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 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灰狼算法的漂浮式风电机组浮台内TMD参数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颖明 徐雪峰 +3 位作者 王晓东 张英豪 王瀚博 李彬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2-680,共9页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浮台内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参数调优的问题,以5 MW Barge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优化TMD参数配置。首先,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浮台内含TMD的漂浮式风电机组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浮台内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参数调优的问题,以5 MW Barge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优化TMD参数配置。首先,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浮台内含TMD的漂浮式风电机组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法进行模型未知参数辨识;其次,同时考虑塔顶和塔基控制目标,采用MOGWO算法优化TMD的刚度和阻尼参数;最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单目标优化算法,使用MOGWO算法参数优化后的TMD对风电机组具有更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抑制 动力学模型 漂浮式风电机组 多目标灰狼算法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竖弯涡振MTMD减振控制效果和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宇 苑仁安 王哲尧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研究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MTMD)抑制桥梁单阶涡振的性能,建立桥梁结构-MTMD系统竖弯涡振广义单自由度动力方程,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背景进行MTMD减振控制效果和参数优化分析。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动力方程,获... 为研究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MTMD)抑制桥梁单阶涡振的性能,建立桥梁结构-MTMD系统竖弯涡振广义单自由度动力方程,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背景进行MTMD减振控制效果和参数优化分析。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动力方程,获得系统在简谐涡激力下达到稳态谐振时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和MTMD对结构的附加模态阻尼比,并与单一频率调谐质量阻尼器(Single Tuned Mass Damper,STMD)的减振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然后以附加模态阻尼比为目标对MTMD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MTMD比最优参数STMD拥有更宽的控制频带和更好的减振效果,经优化后的MTMD减振性能优于最优参数STMD。实际应用MTMD时,应选择较大广义质量、5~7种频率规格,并根据二者找到无量纲频率范围和各TMD阻尼比的惟一最优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竖弯涡振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参数优化 动力放大系数 附加模态阻尼比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MD的管道振动倍频响应减振研究
8
作者 贺佳 胡美妃 +4 位作者 张国华 梁浩华 李张治 杨玉强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大型化工管道受管内流体流动、边界约束、振源激励等复杂因素影响,服役期间往往会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相较于土木结构较高,且可能存在多个主要频率成分.若采用单一频率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大型化工管道受管内流体流动、边界约束、振源激励等复杂因素影响,服役期间往往会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相较于土木结构较高,且可能存在多个主要频率成分.若采用单一频率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而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MTMD)时,受现场条件限制,又存在无法确定最优安装位置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MTMD的管道倍频响应减振研究.首先,开展了某化工企业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现场实测研究,发现管道振动频率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即倍频现象.其次,建立局部管道有限元模型,分析管道动力特性,提出了基于数值搜索法的MTMD参数设计方法.最后,考虑化工管道现场安装条件的限制,研究了MTMD安装位置对管道减振效果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安装MTMD可有效减小管道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响应 管道减振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叶昆 杨启帆 陈振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6,共9页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谐质量。考虑到惯容装置具有明显的质量放大效应,本文提出将惯容装置(Inerter)与VTMD中的阻尼器并联,从而形成具有较小调谐质量的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VTMDI),并将其附加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基于随机振动的分析框架开展了VTMDI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直接将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作为优化目标的传统优化策略并不经济有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相对于附加相同阻尼的基础隔震结构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然后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最小。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策略都能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和上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同时不会导致调谐质量出现过大的运动行程,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惯容 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 随机振动 优化设计 两步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负刚度-惯容质量阻尼器参数优化与地震响应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举 徐凯 +3 位作者 何晓晖 华旭刚 温青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2,共8页
提出一种调谐负刚度-惯容质量阻尼器(TNIMD),用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减震控制。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得到结构TNIMD耦合系统运动方程,采用定点理论进行TNIMD参数优化设计,讨论最优负刚度系数的取值,开展参数分析和减震效果验证。参数分析研究... 提出一种调谐负刚度-惯容质量阻尼器(TNIMD),用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减震控制。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得到结构TNIMD耦合系统运动方程,采用定点理论进行TNIMD参数优化设计,讨论最优负刚度系数的取值,开展参数分析和减震效果验证。参数分析研究表明:TNIMD对主结构位移响应的控制优于无负刚度元件下的调谐惯容质量阻尼器(VTMDI),且质量比及惯容比越小,TNIMD相对优势越大。减震分析结果表明:在远场、近场脉冲及近场无脉冲地震作用下,TNIMD对主结构位移及绝对加速度响应的控制效果均优于VTMDI,验证了TNIMD减震的优越性,为TNIMD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容 调谐质量阻尼器 负刚度 参数优化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车削颤振抑制的多重阻尼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毅青 刘强 王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4,共7页
在相同质量比下,多重阻尼器相对单阻尼器具有抑振频带更宽及效果更佳等一系列优点。以往针对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大多采取H∞或H2方法,即最小化主结构振动幅值的最大值或有效值。然而机床加工中发生的颤振是一种特殊的自激振动;对车削而言... 在相同质量比下,多重阻尼器相对单阻尼器具有抑振频带更宽及效果更佳等一系列优点。以往针对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大多采取H∞或H2方法,即最小化主结构振动幅值的最大值或有效值。然而机床加工中发生的颤振是一种特殊的自激振动;对车削而言,无颤振的临界切深仅由刀具-工件相对频响函数的负实部决定。通过应用多重阻尼器于机械加工中再生颤振的抑制,研究以获取最大稳定无颤振切深为目的阻尼器设计优化路线。在建立多重阻尼器抑制主结构目标函数,即最大化刀尖频响函数负实部最小值的基础上,构造minimax方法对多重阻尼器的刚度及阻尼进行优化。以抑制车床夹具某一主模态为例,结合实验模态分析,采用该方法调制阻尼器,并和以往的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切削实验表明,该优化方法能进一步提升多重阻尼器的颤振抑制性能;相对H∞优化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无颤振临界切深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阻尼器 颤振 抑制 车削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法的TMD系统参数优化与减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祥秀 谭平 +3 位作者 刘良坤 张颖 闫维明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6-11,17,共7页
建立了结构-TMD体系的功率平衡方程,从功率的角度分析了TMD系统在地震激励下减振效果,并考虑结构周期与阻尼比的影响。经HHT变换得到地震激励的时频图,解释了有控体系较无控结构在某些时刻各功率放大的原因。推导了结构基底受简谐荷载... 建立了结构-TMD体系的功率平衡方程,从功率的角度分析了TMD系统在地震激励下减振效果,并考虑结构周期与阻尼比的影响。经HHT变换得到地震激励的时频图,解释了有控体系较无控结构在某些时刻各功率放大的原因。推导了结构基底受简谐荷载作用时,主结构的耗能功率公式,以主结构的耗能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TMD最优频率比及阻尼比,并与以往的四种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耗能功率最小的优化方法在随机激励下的位移方差及确定地震波作用下的能量及功率响应的大小均介于上述四种优化方法之间,且较无控结构均有大幅度的减小,因此该优化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功率方程 HHT 减振效果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的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春祥 韩兵康 杜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提出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控制策略。MDTMD由任意奇数或偶数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组成。MDTMD参数组合形成十种MDTMD模型即MDTMD(I-1)-MDTMD(I-5)模型和MDTMD(II-1)-MDTMD(II-5)模型。利用定义的优化准则,评价了MDTMD(I... 提出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控制策略。MDTMD由任意奇数或偶数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组成。MDTMD参数组合形成十种MDTMD模型即MDTMD(I-1)-MDTMD(I-5)模型和MDTMD(II-1)-MDTMD(II-5)模型。利用定义的优化准则,评价了MDTMD(I-1)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MDTMD(I-1)比DTMD和基于任意整数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和基于奇数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但MDTMD冲程大于DTMD冲程;MDTMD小TMD冲程大于MTMD冲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DTMD) 优化准则 鲁棒性 地震地面运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调谐双质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及对结构减震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洪鑫 罗一帆 +2 位作者 王修勇 禹见达 彭剑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8,共9页
目的利用电磁阻尼单元代替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黏性阻尼单元,引入惯质概念,提出一种具有结构减震功能的新型电磁调谐双质阻尼器(EM-TMID).方法依据达朗伯原理,建立EM-TMID与单自由度耦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蒙特卡... 目的利用电磁阻尼单元代替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黏性阻尼单元,引入惯质概念,提出一种具有结构减震功能的新型电磁调谐双质阻尼器(EM-TMID).方法依据达朗伯原理,建立EM-TMID与单自由度耦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蒙特卡洛-模式搜索法数值优化理论,分别以主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EM-TMID进行参数优化,得到EM-TMID的结构频率比、电磁阻尼比和机电耦合系数的优化参数;最后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仿真分析了EM-TMID对结构的减震性能.结果在频域分析中,EM-TMID的主结构位移和加速度频响峰值优于固定点法的经典TMD;在时域分析中,EM-TMID对结构位移、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的减震性能均优于经典TMD.结论 EM-TMID较经典TM D有更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对结构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电磁阻尼器 惯质 参数优化 结构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D控制优化设计及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创第 黄天立 +3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方重 林志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5,共7页
以Kanai-Tajimi谱作为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激励模型,在运用复模态法获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对TMD结构参数的优化取值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运用常规的和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 以Kanai-Tajimi谱作为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激励模型,在运用复模态法获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对TMD结构参数的优化取值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运用常规的和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得出TMD结构的优化参数取值,并通过一个三层2m×2m×6m的大尺度TMD减震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检验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基础隔震结构、带TLD减震结构以及带TMD、TLD抗风结构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复模态 随机地震响应 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弯涡振控制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增伟 葛耀君 卢安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针对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参数优化方法中无法考虑涡激气动力的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效应这一问题,通过"类半带宽法"识别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相关气动参数,提出考虑涡激力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效应的TMD参数优化设计理论模型.... 针对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参数优化方法中无法考虑涡激气动力的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效应这一问题,通过"类半带宽法"识别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相关气动参数,提出考虑涡激力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效应的TMD参数优化设计理论模型.以厦漳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优化设计了用于涡振控制的TMD参数,研究涡激力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对TMD最优频率比和阻尼比的影响,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TMD的涡振控制效果.研究发现,涡激力的气动阻尼和气动刚度效应会对用于涡振控制的TMD最优频率比和阻尼比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涡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涡激力参数识别 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H_2参数优化及对结构减震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一帆 孙洪鑫 王修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利用电磁换能器代替传统型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黏性阻尼,形成一种具有结构减震与能量收集双重功能的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electromagnetic tuned mass damper,EMTMD)。通过分析电磁换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力学模... 利用电磁换能器代替传统型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黏性阻尼,形成一种具有结构减震与能量收集双重功能的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electromagnetic tuned mass damper,EMTMD)。通过分析电磁换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将电磁调谐质量阻尼器与单自由度结构相结合,建立耦合结构受地震作用时的动力学模型。基于H2优化理论,即以主结构位移均方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EMTMD进行参数优化,得到EMTMD的结构频率比、电磁阻尼比和机电耦合系数的参数优化解析解。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数值仿真分析了EMTMD对结构减震与能量收集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优状态下,EMTMD对结构位移、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的减振性能略优于经典TMD,且其能量收集的平均功率高达约4.05×10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电磁阻尼器 参数优化 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春祥 韩兵康 杜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共9页
MTMD比TMD具有明显高的鲁棒性。然而,MTMD中各质量块位移不同,总的来说,呈递增或递减趋势,因而各质量块的有效性未得以充分发挥。再者,MTMD比TMD复杂,因而其造价比TMD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控制策略——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 MTMD比TMD具有明显高的鲁棒性。然而,MTMD中各质量块位移不同,总的来说,呈递增或递减趋势,因而各质量块的有效性未得以充分发挥。再者,MTMD比TMD复杂,因而其造价比TMD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控制策略——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基于定义的二类最优化目标函数,评价了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利用第二类设计准则(新准则)设计的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与由5个TMD组成的MTMD具有近似相同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因此,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 最优化 阻尼 地面运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TMD的结构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创第 黄天立 +2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何益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本文在运用复模态法求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法对TMD装置参数的优化取值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结构最大位移响应的期望值为目标函数,以TMD装置响应的动力可靠性为约束条件,运... 本文在运用复模态法求得多自由度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法对TMD装置参数的优化取值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结构最大位移响应的期望值为目标函数,以TMD装置响应的动力可靠性为约束条件,运用罚函数法获得到TMD装置的优化设计参数,并给出了算例,从而建立了带TMD结构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抗震优化设计的一整套方法。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基础隔震结构、带TLD减震结构以及带TMD和TLD抗风结构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复模态 随机地震响应 基于动力可靠性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上控制力矩陀螺群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尧 黄庭轩 徐世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能够给星上有效载荷提供一种超静环境,提出一种星上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的隔振方案,并对所使用的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不同参数模型的隔振元件工作原理和参数特性;其次利用牛顿-... 为能够给星上有效载荷提供一种超静环境,提出一种星上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的隔振方案,并对所使用的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不同参数模型的隔振元件工作原理和参数特性;其次利用牛顿-欧拉法对含有隔振平台和CMGs的卫星进行动力学建模;最后通过频域和时域的方法分析并对比了各个参数模型下的隔振平台力衰减特性以及对星体姿态稳定度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两参数加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下的隔振平台对共振峰值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三参数模型下的隔振平台在力衰减和对姿态稳定度的改善程度上要明显优于其他2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群 两参数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三参数模型 隔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