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heory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of Structures with Stochastic Parameters
1
作者 ZHANG Bei YIN Xue-gang WANG Fu-ming ZHONG Yan-hui CAI Ying-chu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194-198,共5页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 theory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of structures with stochastic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by using probability finite ...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 theory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of structures with stochastic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by using probabil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tochastic experiment data of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modeling of structures with deterministic parameters. Double-decker space fram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validate this theory and method, good results are g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OCHASTIC parameter structure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ing microstructures of TC4 ELI to improve explosion resistance
2
作者 Changle Zhang Yangwei Wang +6 位作者 Lin Wang Zixuan Ning Guoju Li Dongping Chen Zhi-Wei Yan Yuchen Song Xucai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8-99,共22页
A reasonabl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TC4 ELI titanium alloy is crucial to tune microstructures to improve its explosion resistance.However,there is limited investigation on tuning microstructures of TC4 ELI to impr... A reasonabl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TC4 ELI titanium alloy is crucial to tune microstructures to improve its explosion resistance.However,there is limited investigation on tuning microstructures of TC4 ELI to improve explosion resistance.Moreover,the current challenge is quantifying microstructural changes'effects on explosion resistance and incorporating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to finite element models.This work aims to tune microstructures to improve explosion resistance and elucidate their anti-explosion mechanism,and find a suitable method to incorporat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to finite element models.In this work,we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C4 ELI plates with varying microstructures using an air explosion test and LS-DYNA finite element modeling.The Johnson-Cook(JC)constitutive parameters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n explosion resistance and incorporat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to finite element models.Because of the heat treatment,one plate has equiaxed microstructure and the other has bimodal microstructure.The convex of the plate after the explosion has a quadra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rge mass,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high reliability,with the error less than 17.5%.Therefore,it is feasible to obtain corresponding JC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n explosion resistance.The bimodal target exhibits excellent deformation resistance.The response of bimodal microstructure to the shock wave may be more intense under explosive loading.The well-coordinated structure of the bimodal target enhances its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Expl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玉米秸秆的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洁 陈玉滢 +2 位作者 孙雪 林涵 何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2,共10页
在国家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大力普及的背景下,针对用于实际田间粉碎的玉米秸秆力学仿真模型简化与参数标定问题,该研究首先基于离散单元法将玉米秸秆简化为节点球连接的多段球柱单元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然后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获得3种... 在国家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大力普及的背景下,针对用于实际田间粉碎的玉米秸秆力学仿真模型简化与参数标定问题,该研究首先基于离散单元法将玉米秸秆简化为节点球连接的多段球柱单元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然后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获得3种不同含水率玉米秸秆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最陡爬坡与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出模型的弹性比、塑性比、弯曲限制角和失效比进行标定;最后在2 m×10 m域内建立了由直立根茬与平铺于地表秸秆共同构成的数值模型,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仿真,并与田间秸秆粉碎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标定参数后的模型用于秸秆粉碎仿真的粉碎合格率与实际田间试验结果的误差低于2%,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标定方法,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适用于秸秆粉碎的数值仿真计算,可为秸秆粉碎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结构优化和最优参数选取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秸秆 玉米 参数标定 可断裂柔性纤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其光谱响应估算研究
5
作者 张经炜 曹尚 +4 位作者 冯莉 丁坤 Frank U.Hamelmann 杨航 陈翔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结果的影响,确定发射区厚度、基区厚度、发射区掺杂浓度、基区掺杂浓度、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共6参数作为模型参数辨识对象;然后,以高辐照工况下实测电流-电压(Ⅰ-Ⅴ)特性数据为依据,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上述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实测了不同辐照和温度条件下Ⅰ-Ⅴ特性并与模型估算结果对比验证,同时测量了太阳光谱曲线与光伏组件短路电流,间接验证模型估算电池片光谱响应的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片模型估算结果的电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 2~0.030 2 A,0.018 0~0.051 5 A,模型计算光谱响应结果的短路电流和实测短路电流绝对百分误差在15%以下,使用该参数辨识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综合地反映光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光伏模型 有限元模型 光谱响应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伸试验的DF断裂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6
作者 薛河 张嘉庆 +4 位作者 张顺 张雨彪 朱佳珺 王帅 张建龙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1,共7页
现存DF断裂模型参数标定方法所需的试验数量较多,为减少其参数标定过程中所需的试验数量,提出了一种新的DF断裂模型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选取304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利用平板拉伸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法构建模型,并通过单边缺口平板拉伸试... 现存DF断裂模型参数标定方法所需的试验数量较多,为减少其参数标定过程中所需的试验数量,提出了一种新的DF断裂模型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选取304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利用平板拉伸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法构建模型,并通过单边缺口平板拉伸试验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ABAQUS自开发子程序VUMAT和单元删除技术实现了拉伸试验有限元断裂模拟,并对网格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新的参数标定方法校准后的DF断裂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拉伸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断后形貌。有限元断裂模拟网格尺寸应与参数标定所用网格尺寸相同。此方法有助于工程结构断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有限元分析 DF断裂模型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双参数奇异摄动问题的自适应多尺度有限元法探究
7
作者 孙美玲 陈璐 江山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9,共6页
研究了二维双参数奇异摄动偏微分方程,因2个跨尺度的小参数可能导致其解跳跃,产生较大误差,故基于双参数的实际跨尺度大小,用迭代算法生成离散化分层网格,提出了自适应多尺度有限元法。该方法在粗网格水平上就能精确高效地逼近跳跃解,... 研究了二维双参数奇异摄动偏微分方程,因2个跨尺度的小参数可能导致其解跳跃,产生较大误差,故基于双参数的实际跨尺度大小,用迭代算法生成离散化分层网格,提出了自适应多尺度有限元法。该方法在粗网格水平上就能精确高效地逼近跳跃解,有效降低误差,其计算优势和改进效果较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摄动 双参数模型 多尺度有限元法 数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空坐封用可溶桥塞锚定结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喻成刚 杨建 +4 位作者 李明 尹强 梅蕾 祝效华 王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5,共9页
目前针对可溶桥塞卡瓦锚定行为的研究大多限于整体式卡瓦结构,该结构的膨胀极限比分瓣式卡瓦低,不能适应目前页岩气井套变频发且严重的现状。为此,基于分瓣式卡瓦受力分析,开展了可溶MgAl合金材料和套管材料力学拉伸试验,建立了可溶桥... 目前针对可溶桥塞卡瓦锚定行为的研究大多限于整体式卡瓦结构,该结构的膨胀极限比分瓣式卡瓦低,不能适应目前页岩气井套变频发且严重的现状。为此,基于分瓣式卡瓦受力分析,开展了可溶MgAl合金材料和套管材料力学拉伸试验,建立了可溶桥塞分瓣式卡瓦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优化了影响桥塞锚定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齿槽轴向角度的推荐选择范围为15°~20°,最佳齿槽环向角度为10°,齿槽最优深度为6 mm,最佳齿槽前端距离为28 mm,最佳齿槽间距为15 mm;箍环材料的选择要同时考虑限位效果和塑性变形能力,箍环材料选择316L可以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可溶桥塞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桥塞 锚定性能 分瓣式卡瓦 有限元模型 齿槽参数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沙土颗粒离散元接触模型参数标定及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佃雷 胡锦瑞 +5 位作者 刘海瑞 任立志 周脉乐 杨启志 李博 陈学庚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8,共9页
含水沙土仿真参数标定研究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触土部件的理论研究。为获取不同含水率沙土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该研究通过探究含水率对沙土颗粒间接触力学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的沙土进行相关参数标定。以江边沙土为研究对象,借助EDEM软件中H... 含水沙土仿真参数标定研究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触土部件的理论研究。为获取不同含水率沙土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该研究通过探究含水率对沙土颗粒间接触力学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的沙土进行相关参数标定。以江边沙土为研究对象,借助EDEM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 Cohesion(JKR)接触模型对4种不同含水率的沙土进行仿真参数标定,以沙土颗粒间的静摩擦因数、恢复系数、动摩擦因数及表面能为标定对象,并以沙土颗粒的仿真堆积角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的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到堆积角回归模型,发现JKR表面能对沙土堆积角有显著影响,恢复系数对含水率较高的沙土(15%和20%)的堆积角有显著影响(P<0.05),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对含水沙土的堆积角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Design-expert软件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仿真参数的较优值,其堆积角仿真结果与物理试验对比后误差均小于5%。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承压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侵入阻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与仿真的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触土深度在40 mm范围内时误差小于10%;触土深度大于40 mm时,误差较大,表明触土深度较浅时该模型能够近似的代替真实沙土进行仿真模拟。可利用标定后的参数进行含水沙土与触土部件间的离散元仿真,同时也为含水土壤虚拟仿真、农业装备与土壤互作关系、触土部件性能改进优化等研究提供参数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沙土 离散元法 JKR模型 堆积角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嵌套抽样和贝叶斯理论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希堃 洪彧 +3 位作者 许靖业 周志达 蒲黔辉 文旭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桥梁健康监测中,贝叶斯模型修正技术通常被用于量化有限元模型中重要参数的不确定性,以解决模型修正中由于测量误差、建模误差、计算误差等造成的非唯一解问题.为解决由于大量调用有限元模拟运算,导致修正效率低下的... 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桥梁健康监测中,贝叶斯模型修正技术通常被用于量化有限元模型中重要参数的不确定性,以解决模型修正中由于测量误差、建模误差、计算误差等造成的非唯一解问题.为解决由于大量调用有限元模拟运算,导致修正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自适应嵌套抽样(ANS)算法,提出一种贝叶斯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模态参数构建概率目标函数,并采用ANS算法对其进行逼近,ANS保留了嵌套抽样(NS)的性质,通过逐层缩小抽样范围,使得样本最终逼近最优参数;通过逐层近似,将高维积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维积分问题,简化了证据值和后验概率密度值的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ANS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样本数量,减少对有限元模型的调用;最后,对一座人行桁架桥进行了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算法参数设置下,ANS算法相比传统NS算法降低了约84%的有限元模拟调用次数,节省了约86%计算时间,并能获得同等精度的不确定性修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贝叶斯模型修正 不确定性量化 嵌套抽样算法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常顺 刘保东 +5 位作者 孙武鹏 陆满成 李艳 禚一 邸昊 马永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2-1685,共24页
为进一步推进大跨度铁路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发展,保障桥梁运营安全,从国内铁路桥梁健康监测发展现状、健康监测数据处理、模态参数识别、有限元模型修正、损伤识别方法、结构安全预警及状态评估方法6个方面调研、梳理和分析了桥梁健康监... 为进一步推进大跨度铁路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发展,保障桥梁运营安全,从国内铁路桥梁健康监测发展现状、健康监测数据处理、模态参数识别、有限元模型修正、损伤识别方法、结构安全预警及状态评估方法6个方面调研、梳理和分析了桥梁健康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合分析表明:虽然大跨度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目前已具备完整的工作框架,并且部分问题在现有系统中有一定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桥梁所处环境因素复杂且监测数据量巨大,其效果有待提升;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监测数据的处理极为重要,如何利用多源异构数据高效地自动处理数据是重点研究方向;在模态参数识别方面,如何准确识别低频、紧密型模态并自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有限元模型修正方面,大跨铁路桥梁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需要参数较多且非线性程度较高,基于神经网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较为适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实时更新,为实时状态评估及结构安全预警研究奠定基础;在损伤识别方面,结合有限元模型与实测数据两者对桥梁进行损伤识别,利用不同层级的数据的结合识别桥梁损伤,从而提升结构损伤识别准确率,是目前桥梁损伤识别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结构安全预警方面,针对大跨度铁路桥梁预警系统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初期,亟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系统,预警阈值设定方式、异常情况预警准确度、如何判别异常情况的紧急程度、预警后采取何种措施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是铁路桥梁预警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状态评估方法方面,铁路桥梁的状态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并且大多数状态评估只采用动力性能指标作为判断标准,针对铁路桥梁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并与物理模型结合的方式制定合理的状态评估标准、建立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健康监测 数据处理 模态参数识别 有限元模型修正 损伤识别 安全预警 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荷载作用下钢楔式活络端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谢治天 牛晓凯 +3 位作者 李鹏飞 张明聚 刘晓 宋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1,共13页
为了解决钢楔式活络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工作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定量研究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首先建立经过试验结果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偏心载荷作用下钢楔式活络端的变形和受力机理,并对... 为了解决钢楔式活络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工作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定量研究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首先建立经过试验结果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偏心载荷作用下钢楔式活络端的变形和受力机理,并对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建立适用于钢楔式活络端的弯矩-转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钢楔式活络端的抗弯性能随偏心距、钢楔高度和中肋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钢楔长度、钢楔宽度、槽钢厚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本文所建立的弯矩-转角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钢楔式活络端的弯矩-转角曲线、初始抗弯刚度和塑性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钢楔式活络端 抗弯性能 弯矩-转角模型 有限元模型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eatar XModeling的地应力场模拟自动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振 吴耕宇 +3 位作者 杨博 潘懋 刘培刚 贾志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25,共7页
有限元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开挖领域应用广泛,有限元应力分析软件ANSYS凭借其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受到青睐;但是在地应力分析过程中该软件建模能力较弱,不能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其建模过程烦琐,且无法直接处理钻孔... 有限元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开挖领域应用广泛,有限元应力分析软件ANSYS凭借其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受到青睐;但是在地应力分析过程中该软件建模能力较弱,不能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其建模过程烦琐,且无法直接处理钻孔、测井与地震等地学数据,同时考虑整个地应力求解过程人工参与较多,自动化水平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地应力场模拟自动化系统将地质建模与地应力求解置于同一个平台环境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地下岩体模型,展现地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并进行有限元求解得到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该系统能够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建模误差、简化材料参数设置,从而提高了地应力场建模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地应力 三维地质建模 岩石力学参数 建模效率 系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非线性动态电磁网络模型研究
14
作者 王田戈 田铭兴 +1 位作者 尹路 田文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004-4016,共13页
针对电力设备状态动态实时变化的物理实体,构建高效数学模型,是实现电力系统系统级仿真和大型电磁设备一体化分析设计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MSCR)为分析对象,提出一种兼顾计算准确度和计算速度的电磁参数计算新方法—... 针对电力设备状态动态实时变化的物理实体,构建高效数学模型,是实现电力系统系统级仿真和大型电磁设备一体化分析设计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MSCR)为分析对象,提出一种兼顾计算准确度和计算速度的电磁参数计算新方法——非线性动态电磁网络模型。首先,基于网络图论和区域离散化思想,考虑铁心非线性与磁阀漏磁,建立MSCR二维磁网络模型。其次,根据MSCR的电磁耦合关系,采用受控源的方式建立其电磁耦合等效电路,并生成MSCR非线性动态电磁网络模型。基于此,对MSCR不同磁饱和度下的绕组电流与铁心磁通进行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元模型和实验测量结果比较,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与三维有限元模型相比,MSCR的非线性动态电磁网络模型的计算速度为其50~240倍,存储空间仅为其1/10000~1/7000,在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下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在可控电抗器的初期设计以及电力系统的系统级仿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饱和式可控电抗器 电磁网络模型 电磁参数计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识别
15
作者 施剑锋 丁勇 +2 位作者 沈伯衡 韩凌霞 谢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 获取准确的车辆动力参数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与桥梁健康监测的前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分析与多核并行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参数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改进了复模态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取车辆自振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的算法;然后,提出了车辆动力参数识别的多核并行遗传算法,采用多目标适应度评价,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刚度、阻尼、转动惯量;最后,采用车轮跌落振动实验和环境激励峰值法实测车辆的模态,获取用于适应度评价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通过对轻型汽车、重型卡车的动力参数进行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识别的车辆动力参数计算得到的车辆振动模态,与实测振动模态吻合,其中前3阶固有频率的最大误差为0.8%、阻尼比最大误差为1.3%,计算与实测振型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接近1;车辆的分析模型有必要增加车体的扭转阻尼,以准确反映实际车辆的扭转振动特性;多核并行算法大大加速了识别过程。16核心CPU在15核心并行时的加速比达到最大值12.5,在复杂车辆的多目标、多参数识别中,采用多核并行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车辆有限元模型 复模态分析 动力参数识别 多核并行计算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鲁丽’苹果仿真接触参数标定
16
作者 付函 吴志治 +3 位作者 段洁利 余绍政 刘烽 郑海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8,共12页
【目的】构建基于离散元法的苹果颗粒模型,并精确标定其仿真接触参数。【方法】采用球形颗粒组成的方式构建‘鲁丽’苹果离散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最合适的球形颗粒半径。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恢复系数和摩擦系数等接触... 【目的】构建基于离散元法的苹果颗粒模型,并精确标定其仿真接触参数。【方法】采用球形颗粒组成的方式构建‘鲁丽’苹果离散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最合适的球形颗粒半径。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恢复系数和摩擦系数等接触参数。通过方差分析评估苹果接触部位、果实质量和材料类型对接触参数的影响。调整仿真参数以复现不同试验条件,结合数据拟合得到参数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苹果的接触部位对其恢复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确定了颗粒半径为2 mm的苹果离散元模型,并以此为准,标定了苹果与特高密度和高密度泡棉的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61和0.47、0.46和0.61、0.0166和0.0288,而苹果相互之间的对应参数分别为0.65、0.42和0.0320。通过无底圆筒提升试验验证了标定参数的有效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苹果离散元模型,研究可为振动收获中接近承接或采后处理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离散元法 苹果颗粒模型 接触参数 虚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直拉硅单晶生长的多物理场建模与优化
17
作者 林海鑫 高德东 +3 位作者 王珊 张振忠 安燕 张文永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3,共17页
随着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制备更大直径(12英寸及以上,1英寸=2.54 cm)的硅单晶成为趋势,直拉法作为硅单晶最主要的制备方法备受重视。然而在制备大直径和高质量的直拉硅单晶的过程中,随着晶体直径和坩埚尺寸的增加,熔体体积显著... 随着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制备更大直径(12英寸及以上,1英寸=2.54 cm)的硅单晶成为趋势,直拉法作为硅单晶最主要的制备方法备受重视。然而在制备大直径和高质量的直拉硅单晶的过程中,随着晶体直径和坩埚尺寸的增加,熔体体积显著增加,热场、流场及应力场的复杂性显著提升,涡流、热浮力和科里奥利力的相互作用会造成熔体流动的强烈湍流和速度、温度波动,出现诸如固液界面温度分布不均,熔体内热对流复杂等问题,从而影响硅单晶中的缺陷分布。因此,如何实现对工艺参数的控制,以获得理想的大直径硅晶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实际生产的滞后性和成本问题,建立了可以实时预测、动态控制和优化工艺参数的40英寸热场制备18英寸硅单晶棒的二维轴对称全局数值模拟模型,考虑了坩埚深度及热传导路径的延长,在主加热器的基础上,增加底部加热器,采用有限元法逐一分析晶体转速、坩埚转速、气体压强的变化对单晶硅热场和硅晶体生长的影响,包括固液界面形状、温度梯度、V/G值、氧浓度及缺陷分布等。通过多次仿真实验,获得了一组较为合适的工艺参数组合:晶体转速15 r/min、坩埚转速5 r/min、炉内气压1200 Pa,可使固液界面温度梯度较小,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过度湍流化。进一步采用制备18英寸硅单晶棒的验证实验及性能检测发现,采用仿真所得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生产的硅单晶棒能将成晶率提升至87.44%。这组针对18英寸硅单晶棒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包括晶体转速、坩埚转速及炉内气压等)经过精细优化,主要基于大尺寸(12英寸及以上)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热场和流场的复杂性,对大尺寸硅单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在更小尺寸(如4、6或8英寸)的硅单晶生长中,由于热传递和气流扰动的不同,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可以作为参考,但还需要进行具体条件下的验证和调整。本研究建立的数字化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并优化大尺寸直拉硅单晶的生长过程,提质降本,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单晶 直拉法 二维轴对称 有限元法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数字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参数对胶凝砂砾石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亚楠 杨孙浩 +1 位作者 朱轩毅 李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5,16,共4页
为探究骨料参数对胶凝砂砾石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改进等效化理论模型进行参数关系研究,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结合遗传算法反演分析确定等效化理论模型所需的细观组分参数;在此基础上,探究骨料参数与胶凝砂砾... 为探究骨料参数对胶凝砂砾石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改进等效化理论模型进行参数关系研究,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结合遗传算法反演分析确定等效化理论模型所需的细观组分参数;在此基础上,探究骨料参数与胶凝砂砾石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骨料占有率较优范围为35%~55%,超过55%时骨料占有率达到体积阈值,且有限元模拟结果不再发生改变;砂率增加,骨料占有率降低,峰值应力也随之降低;砂率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切线斜率减小,即弹性模量变小,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该关系可为胶凝砂砾石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 等效化理论模型 有限元模型 骨料参数 宏观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19
作者 蔡子龙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共9页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从桥梁监测信号分解及成分提取、桥梁模态参数识别、桥梁损伤识别、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四方面梳理与分析其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信号分解及成分提取方面,基于信号分解重构技术和...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从桥梁监测信号分解及成分提取、桥梁模态参数识别、桥梁损伤识别、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四方面梳理与分析其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信号分解及成分提取方面,基于信号分解重构技术和人工智能展现了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但针对复杂环境与海量数据,多源数据融合、自动化处理及提升特征提取精度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模态参数识别方面,传统时域、频域和时频域以及计算机视觉方法已广泛应用,但复杂环境下虚假模态剔除与精准模态追踪仍面临挑战,低频、紧密型模态精准识别并自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损伤识别方面,现有技术可提取敏感特征并进行诊断,但长期监测中损伤与环境变化的区分仍有待突破,需结合机器学习和智能设备以提升鲁棒性;有限元模型修正方面,智能算法已显著提升模型精度,但简化假设和传感器布设限制导致模型与实际状态偏差,未来需通过优化算法和深度代理模型增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健康监测 信号分解及成分提取 模态参数识别 损伤识别 有限元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浇拱有限元模型分节段实时的不确定性修正
20
作者 田仲初 张伟 +2 位作者 蔡岳 林乐鑫 杨一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8,共11页
【目的】悬臂浇筑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环境条件等),可能会导致初始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存在偏差。为了确保有限元模型能够精准地模拟施工过程,对其进行修正至关重要。传统模型修正方法未... 【目的】悬臂浇筑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环境条件等),可能会导致初始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存在偏差。为了确保有限元模型能够精准地模拟施工过程,对其进行修正至关重要。传统模型修正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实际结构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导致修正模型仍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因此,本文以贵州锡绣特大桥和清水江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对其进行了分节段施工不确定性模型的有限元修正研究。【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对悬浇拱桥施工期的结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减少非敏感性参数对不确定性模型修正结果的影响。基于所识别敏感参数,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模块获取某一节段的响应面替代模型,进一步引入具有能量化参数不确定性的区间分析法与能够获得更精确解区间的仿射算法来构建仿射-区间响应面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该函数进行区间优化求解,并将所修正的参数区间用于下一节段模型修正。【结果】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拱圈节段容重、扣索索力和锚索索力是显著影响施工过程中控制性结构响应的敏感参数。锡绣特大桥主拱圈0#、1#节段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参数区间相较于初始区间显著缩小,修正后的模型结构响应更接近实测响应。对比分析了锡绣特大桥和清水江特大桥不确定性模型修正前后的参数区间和结构响应后发现,两者主拱圈节段修正参数区间较初始区间均有显著减小,且与实测参数区间较为接近。此外,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在当前及后一节段的结构响应与实测值更为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在不确定性模型修正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论】基于响应面法所识别的悬浇拱桥施工期敏感性参数能够有效地实现不确定性模型的修正。仿射-区间响应面法在斜拉扣挂悬浇拱桥分节段施工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中切实可行,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该节段的结构响应,也能更好地预测下一节段的结构响应,从而为后续施工阶段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确保实际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浇筑拱桥 拱圈 有限元模型修正 响应面法 区间分析 仿射算法 参数敏感性分析 敏感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