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论骈诗与骈文学的建构
1
作者 王正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154,共9页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褒扬历代名家名篇,推崇汉魏六朝骈文,标举徐陵、庾信等名家名篇在骈文史上的经典地位;骈文风格论则重在评骘清代骈文作家作品,指出骈文重“气”的风格,强调“性灵”“简质清刚”“清转华妙”等风格在骈文史上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丰富了清代骈文批评的内容,促进了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骈诗 骈文学 文道 经典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模式的多重面相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构前景
2
作者 王春玺 杨忠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拷问与借鉴世界主要现代化模式即英美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对总结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超越之处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逻辑,坚持内生驱动的现代...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拷问与借鉴世界主要现代化模式即英美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对总结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超越之处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逻辑,坚持内生驱动的现代发展逻辑,摆正资本位置的驾驭资本逻辑。在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克服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悖论,坚持走“并联式”发展的道路,以世界眼光利用国外现代化因素中的积极方面,以超前的姿态赶超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模式 内在逻辑 内生驱动 并联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韵考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鸥 张奕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7,共10页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皆无定式,行文中有很多无韵的散句,加之古今音韵变化,有些韵脚今人已经不觉得是押韵,因此,除了专门研究古代音韵的学者,普通读者会觉得散体赋韵若有若无。骈赋和律赋用韵整饬,通常偶句押韵,不断换韵,可称为骈排转换韵式。这种韵式对赋的文体结构、内容之铺陈罗列、诵读的感觉都有重要意义。每个时代的赋韵,使用的是当时的音韵系统,在汉赋中,甚至有少数赋韵还带有作家的方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赋 骚体赋 散体赋 骈赋 律赋 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平动并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洋 倪雁冰 +1 位作者 黄田 张大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17,0,共4页
密切结合开发可实现三平动自由度并联机床的需要 ,结合开放式控制系统的思想 ,以“PC +PMAC”为系统硬件平台 ,基于Windows98操作系统 ,设计并联机床数控系统 ,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
关键词 并联机床 开放式 P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骈文骈赋之异同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骈文骈赋在造句形式及文体孕育发展演变历程上固然不无相同相近之处。但是由于体裁不同 ,句式不同 ,结构不同 ,用途不同 ,理所当然地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的文体 ,不可以一种文体视之。
关键词 骈文 骈赋 造句形式 体裁 句式 结构 用途 文体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排比运用之艺术成就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凌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1,共5页
排比是《史记》中广泛而成功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技巧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无疑对司马公"雄深雅健"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史记》散文艺术、修辞艺术的研究提供... 排比是《史记》中广泛而成功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技巧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无疑对司马公"雄深雅健"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史记》散文艺术、修辞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探究司马公激情文字的底蕴提供了许多生动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排比 语言风格 修辞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如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判词 花判 骈文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凌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9,共9页
《后汉书》大量使用了对偶辞格。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艺术水平之高,都较以往史籍更为突出。为此,对其进行数据比较、品类列举、范例品评等实证性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骈偶艺术发展史的探索,有助于索解骈文艺术特点对史传文学... 《后汉书》大量使用了对偶辞格。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艺术水平之高,都较以往史籍更为突出。为此,对其进行数据比较、品类列举、范例品评等实证性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骈偶艺术发展史的探索,有助于索解骈文艺术特点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有助于发掘《后汉书》对联语艺术发展的贡献,并进一步认识《后汉书》之对偶运用在史传文学修辞上的传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对偶 语言风格 修辞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吉双 白洋 刘子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8,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并联式农业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骈文“应用观”的成型与演进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剑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8,共9页
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宋人的视野中得到了凸显,成为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伴随着“应用观”的成型,“应用”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分野变得鲜明,“应用”多用骈体,而其他文章多用散体,由此形成骈散分途的格局。对于“应用”的骈文,宋... 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宋人的视野中得到了凸显,成为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伴随着“应用观”的成型,“应用”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分野变得鲜明,“应用”多用骈体,而其他文章多用散体,由此形成骈散分途的格局。对于“应用”的骈文,宋人存在着“有用”和“无用”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构筑了宋代骈文多维度的价值体系。“应用”是宋人对骈文的重要定位,也是宋代骈文研究的一个关键词。以“应用观”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宋代骈文的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骈文 应用观 骈散分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文矛盾: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内在动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渠晓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3-98,共6页
本文认为言与文的矛盾是散文的内在矛盾,指出这对矛盾是散文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散文的历时性演变中始终贯穿着这对矛盾,从而揭示出魏晋六朝散文的主要呈现形式———骈体是其内在矛盾演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散文 内在矛盾 骈体 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双伟 丁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四俪六色彩浓郁,隶事丰富,藻饰明显,具有"齐梁体"骈文特征。他虽没用骈文之名,但各类骈体清新流丽、精妙绝人,事实上是明代骈文的殿军,对清初陈维崧、毛先舒、毛奇龄、陆圻等影响较大。清初骈文的振兴,主要是晚明复古派推崇汉魏六朝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规模计算系统的Cache式并行检查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勇燕 刘勇鹏 +1 位作者 冯华 迟万庆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7-289,F0003,共4页
检查点机制是高性能并行计算系统中重要的容错手段,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并行检查点的可扩展性受文件访问的制约。针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的多级文件系统结构,提出了cache式并行检查点技术。它将全局同步并行检查点转化为局部文件操作,... 检查点机制是高性能并行计算系统中重要的容错手段,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并行检查点的可扩展性受文件访问的制约。针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的多级文件系统结构,提出了cache式并行检查点技术。它将全局同步并行检查点转化为局部文件操作,并利用多处理器结构进行乱序流水线式写回调度,将检查点的写回时机合理分布,从而有效地隐藏了检查点的写回开销,保证了并行检查点文件访问的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he式检查点 并行计算 多级文件系统 多处理器 乱序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波段大口径平行光管的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明辉 李丽富 +1 位作者 徐敬礼 鲍金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8-701,共4页
平行光管是光学仪器装调、检测领域常用的标校设备。随着目前光学仪器向着大口径、长焦距、多波段方向的发展,仪器的口径与焦距都远远超出常规平行光管的适用范围。因此,为了保证其检测精度,需使用超出常规的平行光管,这就给光学加工,... 平行光管是光学仪器装调、检测领域常用的标校设备。随着目前光学仪器向着大口径、长焦距、多波段方向的发展,仪器的口径与焦距都远远超出常规平行光管的适用范围。因此,为了保证其检测精度,需使用超出常规的平行光管,这就给光学加工,尤其是机械支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口径平行光管的设计,在传统平行光管应用原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分体式软连接新型机械结构,该设计结构不仅可以降低长焦距、大口径光管的分段连接难度,而且减轻了整个光管的质量,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检测、装调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平行光管 多波段 分体式 软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才子之文——论易顺鼎辞赋骈文的情感特质、风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qu...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寻常"的转变。易顺鼎的诗文,形式技巧上表现出对"经典"的别样推进(主要是骈文和近体格律诗)与对"经典"的肆意破坏(主要是晚年的歌行体古诗),题材内容上表现为言人所不敢言、所不屑言,格调上表现为偏好哀婉感伤。这与其忧郁与痴狂"二极组合"的多重人格有关。易顺鼎以"善作才语"成为清末民初文坛之"怪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骈文 人格 情感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榕培翻译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诗经》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晓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2-97,共16页
汪榕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一生翻译了60多部典籍作品,其中包括《诗经》在内的8部译作入选“大中华文库”,为中国典籍英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基于已建成的《诗经》中英文平行语料库,以汪榕培的《诗经》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 汪榕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一生翻译了60多部典籍作品,其中包括《诗经》在内的8部译作入选“大中华文库”,为中国典籍英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基于已建成的《诗经》中英文平行语料库,以汪榕培的《诗经》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译本,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考察了汪榕培的翻译风格。本研究兼顾T型和S型两种维度的译者风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风格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借助语料库的统计数据直观体现译者风格的同时,兼顾源文本,探讨译者风格,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翻译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平行语料库 汪榕培 翻译风格 译者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对偶运用之艺术成就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凌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9-82,85,共5页
借助相关数据之比较、众多种类之列举,具体剖析《左传》对偶运用的艺术特色,以期为其语言风格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左传》 对偶 修辞艺术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不一”:张之洞的骈文理论与骈文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双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7,208,共15页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截然分开,中唐以后才分为两体,然其实则一,古文重“实”,骈文重“雅”;还对清代代表性的骈文家,如陈维崧、汪中、洪亮吉等加以点评。与理论上推崇晋宋体骈文不同,他整体上反感六朝的道衰文弊,转而学习博大昌明、典雅富丽的宋四六与盛唐张说、苏颋的庙堂骈体。他的骈文与政治、仕途关系紧密。体国经野,润色鸿业,表彰忠义,宣扬教化为其骈文的主要内容;淹贯经史,用事雅切,对偶工整,文气流畅为其骈文的突出特征。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李鸿章、冯子材等重要人物都体现在其骈文书写中。同时,他通过创办书院,培养学生的辞章(包括骈文才能),为晚清骈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晚清 骈文 晋宋体 宋四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文文体演变论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迎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共6页
宋代古文形成了以"易奇古为平易,融排偶于单行"为基本特色的新体式,古文体裁也有新发展,表现为部分传统文体的扩张、多种新兴文体的开发和"破体为文"的盛行。宋代骈文在"变体为文"中创立了不同于"唐... 宋代古文形成了以"易奇古为平易,融排偶于单行"为基本特色的新体式,古文体裁也有新发展,表现为部分传统文体的扩张、多种新兴文体的开发和"破体为文"的盛行。宋代骈文在"变体为文"中创立了不同于"唐体"的"宋四六"新体式,骈文体裁发展呈现出庙堂之制专业化、文人交际使用普遍化和民间应用扩大化的特点。骈散体式并存互补,渗透融合,骈散体裁达于完备,渐趋分疆,最终使宋文文体演变达到相对平衡,并使古代散文文体格局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散文 古文 骈文 文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