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耦合Buck-Boost交错高增益变换器
1
作者 荣德生 张育博 +1 位作者 孙瑄瑨 陈靓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4-681,共8页
通过将两个Buck-Boost组合加入耦合电感和升压单元来增强DC-DC转换器的电压增益。同时,通过交错并联的方式控制开关管,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流的纹波,设计一种双耦合Buck-Boost的交错高增益变换器。该变换器能有效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也... 通过将两个Buck-Boost组合加入耦合电感和升压单元来增强DC-DC转换器的电压增益。同时,通过交错并联的方式控制开关管,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流的纹波,设计一种双耦合Buck-Boost的交错高增益变换器。该变换器能有效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也可避免变换器工作于极端的高占空比和匝比情况下。对变换器在CCM模式下的工作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对变换器的稳定性能及各项参数进行计算。最终,成功搭建一台功率为250 W的样机,以验证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 耦合电感 倍压单元 拓扑组合 电压应力 增益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SSHI接口电路实现多通道宽频压电能量的高效提取
2
作者 李继祯 胡宁 +5 位作者 吉振峰 张诗琪 赵晨曦 周美彤 吴良科 牟笑静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网络中能量采集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多通道宽频压电能量信号特征差异大、能量提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弱耦合环境的多通道并联同步开关电感(MCP-SSHI)接口电路。该电路保持了高...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网络中能量采集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多通道宽频压电能量信号特征差异大、能量提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弱耦合环境的多通道并联同步开关电感(MCP-SSHI)接口电路。该电路保持了高模块的拓展性和结构的简洁性,同时还具备处理任意相位关系(0~2π)多通道输入电压的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在处理六路压电能量收集器(PEH)信号时,MCP-SSHI电路可高效提取多通道电能,其能量提取效率高达79.96%,是传统接口电路功率增益的3.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收集 电源管理 多通道能量提取 并联同步开关感应(P-SSHI) 自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SHI的单电感多输入压电能俘获电路
3
作者 肖长建 夏银水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9,共8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多输入并联开关电感(Multi-Input 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ing Harvesting on Inductor,MIP-SSHI)接口电路。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具有自供电,并共享一个电感从多个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 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多输入并联开关电感(Multi-Input 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ing Harvesting on Inductor,MIP-SSHI)接口电路。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具有自供电,并共享一个电感从多个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PZT)中提取能量,可以处理多个PZT同时访问电感的冲突,避免使用额外的电感访问控制电路。仿真和实验表明,MIP-SSHI电路可以在任意相位情况下从多个PZT中提取能量。较之于单个PZT,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SEH电路的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采集 多输入 压电换能器 并联开关电感(P-SS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的故障激发过电压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许伟 陈水明 何金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4-17,24,共5页
在简述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激发过电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单回百万伏级输变电工程在线路上单相或多相接地或相间故障引起的过电压和故障切除时的过电压两种情况下由故障激发的操作过电压,并提... 在简述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激发过电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单回百万伏级输变电工程在线路上单相或多相接地或相间故障引起的过电压和故障切除时的过电压两种情况下由故障激发的操作过电压,并提出了包括沿线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使用可控并联电抗器以及装设并联开关电阻等限制故障过电压水平的措施。仿真计算表明,并联电抗器补偿容量越大,故障激发过电压越低;而仅在线路两端装设避雷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相重合闸故障引起的过电压,但过电压水平仍然比较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同时使用并联合闸电阻和氧化锌避雷器,则能明显限制故障激发过电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故障激发过电压 并联电抗器 避雷器 高电压绝缘技术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供电式并联电感同步开关压电能量收集电路实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淼 孟庆丰 王宏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124,130,共6页
针对并联电感同步开关(SSHI)压电能量收集电路在实际中不易实现,需要外接电源等问题,在通过ANSYS的谐响应分析和静态分析求解出压电能量收集器自由电容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由能量收集部分、同步开关控制电压生成部分和直流供电部分组成的... 针对并联电感同步开关(SSHI)压电能量收集电路在实际中不易实现,需要外接电源等问题,在通过ANSYS的谐响应分析和静态分析求解出压电能量收集器自由电容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由能量收集部分、同步开关控制电压生成部分和直流供电部分组成的自供电式SSHI电路:采用二阶R-C移向电路,过零比较器和异或门电路产生的输出电压来控制双向开关适时闭合,运用全桥整流(AC-DC)能量收集电路为所用的低功耗电子器件供电。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SSHI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能量收集效率,为SSHI能量收集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易于实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电感 同步开关 自供电 压电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良亮 肖岚 +1 位作者 胡文斌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等参数不一致会在各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环流。在逆变器输出端串联电感能够较好地抑制并联逆变器模块间环流 ,其缺点是降低了并联系统的稳态电压精度。本文提出了耦合电感法这一新的环流抑制方法 ... 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等参数不一致会在各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环流。在逆变器输出端串联电感能够较好地抑制并联逆变器模块间环流 ,其缺点是降低了并联系统的稳态电压精度。本文提出了耦合电感法这一新的环流抑制方法 ,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单模块后接耦合电感和非耦合电感对系统输出电压和环流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 ,对于由 n个模块组成的逆变器并联系统 ,使用耦合电感抑制环流可以使环流减小为用普通电感抑制环流时的 (n-1 ) / n,而且耦合电感不影响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稳态电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电感 逆变器 并联控制 环流抑制 电源变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抗器在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瑞 徐殿国 +1 位作者 徐壮 苏勋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提高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功率等级,提出一种由耦合电抗器组成的新型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通过对耦合电抗器去耦得出并联型逆变器的等效电路,并分别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平均模型,阐明耦合电抗器抑制零序环流的根本机... 为提高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功率等级,提出一种由耦合电抗器组成的新型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通过对耦合电抗器去耦得出并联型逆变器的等效电路,并分别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平均模型,阐明耦合电抗器抑制零序环流的根本机理,即耦合电抗器可以增大零序环流阻抗。根据所得平均模型设计电流解耦控制策略,抑制了零序环流,解决了零序环流引起的不均流、波形畸变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最后,对一组1.5 MW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上述分析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耦合电抗器 并联运行 零序环流 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的多电平逆变拓扑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伏良 庄朝晖 熊有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14,共4页
介绍了一类新型并联型多电平拓扑。该类结构在继承普通三电平拓扑优点的基础上 ,只增加少量的元器件 ,就可获得更多的输出电压电平。输出电平的增多降低了输出电压变化率 ,多电平的并联使电流输出能力增加 1倍。该文详细分析了均流电感[... 介绍了一类新型并联型多电平拓扑。该类结构在继承普通三电平拓扑优点的基础上 ,只增加少量的元器件 ,就可获得更多的输出电压电平。输出电平的增多降低了输出电压变化率 ,多电平的并联使电流输出能力增加 1倍。该文详细分析了均流电感[1] 的作用及电压矢量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拓扑结构 电平 场流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磁集成电感Boost变换器 被引量:5
9
作者 荣德生 段志田 +1 位作者 李洪珠 杨干兴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电压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高、电感电流纹波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用2个开关电感单元分别代替储能电感L1和L2,并对开关电感进行耦合集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个二极管和2个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电压增益低、开关管电压应力高、电感电流纹波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用2个开关电感单元分别代替储能电感L1和L2,并对开关电感进行耦合集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个二极管和2个电容构成开关电容网络。分析了变换器在不同占空比下的工作模态,推导了电压增益公式,分析了开关管电压应力和电感电流纹波的大小。与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尤其在占空比D>0.5的情况下电压增益是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3(1+D)倍,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减小了2/3,电感电流纹波也减小近一半。最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磁集成电感Boost变换器有着优良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交错并联 开关电容 集成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电感同步开关控制的振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军义 任晓龙 +1 位作者 周生喜 曹秉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6-60,共5页
针对振动能量回收使用的并联电感同步开关(SSHI)控制方法研究中未考虑的控制损耗、储能负载和激励环境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监控、比较器、单片机和双向电子开关的低功耗回收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比较器产生的中断信号控制双向开... 针对振动能量回收使用的并联电感同步开关(SSHI)控制方法研究中未考虑的控制损耗、储能负载和激励环境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监控、比较器、单片机和双向电子开关的低功耗回收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比较器产生的中断信号控制双向开关适时闭合,成功实现了并联SSHI回收控制电路的功能。以储能装置为负载时,分析了整流电压、振子电容、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并联SSHI回收电路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整流电压值较高、振子电容较大、激励频率较高、激励力较小时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回收效率,为并联SSHI控制方法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回收 并联SSHI 低功耗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感辅助换流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唐朝垠 +1 位作者 王天施 刘晓琴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2,共7页
为克服传统硬开关逆变器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其辅助谐振电路含有耦合谐振电感,结构相对简单。通过辅助电路的谐振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零时,逆变器的主开关可以完成零电压开关,同时辅助开关也可以在... 为克服传统硬开关逆变器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其辅助谐振电路含有耦合谐振电感,结构相对简单。通过辅助电路的谐振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零时,逆变器的主开关可以完成零电压开关,同时辅助开关也可以在辅助谐振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完成软开关,而且直流母线零电压持续时间的变化范围取决于谐振电流设定值和谐振参数。依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换流过程和设计规则,并建立起辅助谐振电路损耗的数学模型,讨论谐振参数对辅助电路损耗的影响。制作了一个14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逆变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器件都实现了软开关,所以该软开关逆变器能有效地降低开关损耗和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软开关 并联谐振 耦合电感 零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肖岚 李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4,共6页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 冗余容错控制的关键在于故障的诊断。该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以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功率管开路故障下的等效电路和故障表现形式,提出了几种故障识别方案。通过检测并联系统各模块电感电流,在两台并联实验样机上实现了故障识别和故障模块的在线切除,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简单,适合于任意数量逆变器并联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并联 逆变器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电感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感并-串型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石健将 何湘宁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为了克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低、不适合应用于高输出电压场合的弱点,该文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并-串型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该组合变换器根据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不同,有 3 种工作方式;其中耦合系数为 1 的工作方式,电压增益最大、为... 为了克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低、不适合应用于高输出电压场合的弱点,该文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并-串型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该组合变换器根据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不同,有 3 种工作方式;其中耦合系数为 1 的工作方式,电压增益最大、为双管正激变换器的 4 倍,从而使组合变换器副边续流二极管电压应力为双管正激变换器的 1/4 倍,改善了续流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因而,该组合变换器适合应用于高输出电压场合,并且副边续流二极管可以采用低压快恢复二极管,提高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流二极管 耦合电感 双管正激变换器 电压增益 耦合系数 输出电压 弱点 低压 可靠性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并联交错型多电平变换器的桥臂统一脉宽调制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公铮 张海军 +1 位作者 戴鹏 李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26-7034,共9页
并联交错型变换器(parallel interleaved multilevel converter,PIMC)是在多变换器并联结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大功率变换拓扑。目前,PIMC通常采用耦合式桥臂电感以便于均衡各桥臂电流,对电感设计的要求高且扩展性较差,因此考虑采用... 并联交错型变换器(parallel interleaved multilevel converter,PIMC)是在多变换器并联结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大功率变换拓扑。目前,PIMC通常采用耦合式桥臂电感以便于均衡各桥臂电流,对电感设计的要求高且扩展性较差,因此考虑采用分立式桥臂电感,但现有调制策略存在难以均衡桥臂电流、算法实现较为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推导PIMC各桥臂输出电流变化量与桥臂开关函数的动态表达式,进而从保证电流动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易于实现的桥臂输出电流排序均衡方法,并结合其实现方式设计了桥臂统一脉宽调制策略。该策略能够有效控制PIMC各桥臂输出电流均衡,在占用较少控制器资源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输出谐波特性,易于向任意电平数扩展。最后,基于大功率MATLAB/Simulink仿真及小功率平台实验结果,详细分析了PIMC的内、外部特性,验证所提调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交错型多电平变换器 桥臂电感设计 电流均衡 脉宽调制 脉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玉岗 王金海 +1 位作者 张书淇 朱恩泽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4,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四... 为了解决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损耗较大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交错并联磁集成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以非对称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当变换器分别运行在一、二、四相电感时的3种工作状态;然后,在每种状态下,分别讨论了电感反向电流的持续时间和死区时间,从而总结出了变换器运行在每种状态下可以实现零电压开关ZVS(zerovoltage switch)的条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耦合电感 交错并联磁集成 双向DC/DC变换器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耦合电抗器的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瑞 徐殿国 苏勋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35-1742,共8页
提出一种采用耦合电抗器的独立直流母线型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分析其去耦等效电路和高阻抗环流路径,阐明耦合电抗器抑制环流的根本机理,并分别建立机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根据所得模型分别设计控制策略,实现了永磁直驱风电... 提出一种采用耦合电抗器的独立直流母线型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分析其去耦等效电路和高阻抗环流路径,阐明耦合电抗器抑制环流的根本机理,并分别建立机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根据所得模型分别设计控制策略,实现了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的并联运行,抑制了环流,解决了环流引起的不均流、波形畸变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最后,对一组采用耦合电抗器的1.5 MW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上述分析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变流器 耦合电抗器 独立直流母线 并联运行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开关电源特定次谐波的快速响应TLCL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思奇 李哲 +1 位作者 李通 鲁思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89-4397,共9页
为有效抑制开关频率及其倍数次的谐波,提出一种TLCL滤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在满足谐波衰减的要求下,可以减小滤波器的总电感值和最大总储能,同时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考虑高频下电感的集肤效应,其高频下等效交流电阻大于直流电阻,... 为有效抑制开关频率及其倍数次的谐波,提出一种TLCL滤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在满足谐波衰减的要求下,可以减小滤波器的总电感值和最大总储能,同时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考虑高频下电感的集肤效应,其高频下等效交流电阻大于直流电阻,对电路进行解耦分析,推导得出一种使得并联谐振支路(Lfn-Cfn)损耗最小的参数计算方法。减小滤波器的总存储能量,是缩小电感电容体积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分析陷波频率处谐振电感电容中的储能增加量和其它支路电感电容储能的减少量,证明了TLCL滤波器可以减小最大总储能量,从而可减小滤波器的体积。最后,以Buck变换器为例,分析基于TLCL滤波器的Buck变换器和传统LC型Buck变换器的工作特性,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TLCL滤波器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CL滤波器 并联谐振 最大总储能 解耦分析 等效交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自动均压均流特性的组合式LLC谐振变换器 被引量:29
18
作者 郝瑞祥 雷浩东 +1 位作者 贺涛 游小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1-160,共10页
提出一种具有自动均压和均流特性的组合式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拓扑基于多个LLC模块的ISOP结构,通过在变换器前级开关电容网络中加入飞跨电容实现各串联模块输入端电压的均衡,在不同模块的谐振槽中串联耦合电感实现各模块电流的均... 提出一种具有自动均压和均流特性的组合式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拓扑基于多个LLC模块的ISOP结构,通过在变换器前级开关电容网络中加入飞跨电容实现各串联模块输入端电压的均衡,在不同模块的谐振槽中串联耦合电感实现各模块电流的均衡。该拓扑保持了传统LLC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软开关和低电磁干扰(EMI)等优良特性,且具有控制简单、系统可靠性高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高降压比、大功率输出场合。以两个LLC模块的组合式变换器为例,对该拓扑的均压和均流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通过一台输入400~550V、输出48V/24A的实验室样机,对该拓扑的均压和均流效果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自动均压均流 飞跨电容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磁集成开关电感/开关电容Cuk变换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洪珠 曹人众 康爱民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为了提高传统的Cuk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电压传输效率、输出电流纹波,同时减小电感支路的电流纹波和变换器的体积重量,将磁集成技术和交错并联技术应用到传统的Cuk变换中,提出了交错并联磁集成开关电感/开关电容Cuk变换器的拓扑。通过采... 为了提高传统的Cuk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电压传输效率、输出电流纹波,同时减小电感支路的电流纹波和变换器的体积重量,将磁集成技术和交错并联技术应用到传统的Cuk变换中,提出了交错并联磁集成开关电感/开关电容Cuk变换器的拓扑。通过采用开关电感/开关电容结构替换传统变换器中的电感与电容的方式,采用磁集成技术并合理设计耦合电感间的耦合系数,能够减小该变换器电感支路的电流纹波、提高系统暂态响应速度、减小变换器的体积重量,进而提高变换器的电气性能。最后通过实验样机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K变换器 开关电感 开关电容 磁集成技术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电感同步开关压电能量采集电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洪伟 黄学功 +1 位作者 王炅 蒋学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介绍了基于压电效应的标准能量采集电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并联电感同步开关能量采集电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建立了该电路的输出功率数学模型。通过ANSYS压电耦合分析及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电路仿真,得到并联电感同步开关能量采集... 介绍了基于压电效应的标准能量采集电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并联电感同步开关能量采集电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建立了该电路的输出功率数学模型。通过ANSYS压电耦合分析及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电路仿真,得到并联电感同步开关能量采集电路比标准能量采集电路的输出电压高出1倍,输出功率高出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开关 并联电感 能量采集 标准电路 压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