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hybrid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hybrid flow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泽文 顾幸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79-1788,共10页
The hybrid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 is a typical NP-har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it exists widely in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is wor... The hybrid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 is a typical NP-har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it exists widely in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is work, a novel mathematic model for the hybrid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HFSPUPM) was proposed. Additionally, an effective hybrid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HFSPUPM,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eatures in the mathematic model. In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 new individu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he(EDA) structure was used for global search while the teaching learning based optimization(TLBO) strategy was used for local search.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HFSPUPM, this work presents a series of discrete oper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hybrid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teaching learning based optimization strategy hybrid flow shop unrelated parallel machine schedu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纹分形维数的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标定的神经网络模型
2
作者 龚囱 戚燕顺 +4 位作者 缪浩杰 肖琦 熊良锋 曾鹏 赵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针对试错法在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繁琐耗时,且无法定量评价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的裂纹匹配程度等局限性,统计并分析了近10年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取值范围,采用盒计数法获取了数值模拟试验、室内试验所得破坏后岩石表面... 针对试错法在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繁琐耗时,且无法定量评价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的裂纹匹配程度等局限性,统计并分析了近10年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取值范围,采用盒计数法获取了数值模拟试验、室内试验所得破坏后岩石表面裂纹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宏观弹性模量、宏观泊松比、峰值强度和裂纹分形维数等4个参数为输入层,黏结弹性模量、黏结法向与切向刚度比、黏结内聚力、黏结内摩擦角、黏结抗拉强度和摩擦系数等6个细观参数为输出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比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裂纹分形维数时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标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预测精度与泛化性能,测试集输出数据与期望值误差约为3.34%。(2)将裂纹分形维数纳入神经网络模型后,数值模拟所得弹性模量、峰值应力与泊松比等宏观参数与室内试验结果的误差小于3.00%,优于不考虑裂纹分形维数标定结果。(3)该方法可定量保障数值模拟所得裂纹不规则性与室内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对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细观参数标定结果的修正。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标定效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颗粒流 平行黏结模型 参数标定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快速等效简化算法
3
作者 贾进章 尚文天 +1 位作者 刘剑 邓立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矿井通风网络等效简化技术是分析通风网络的有效工具。然而,随着矿井通风网络中分支数量的增加,通风网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等效简化算法难以保持精度和计算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快速等效简化算法。... 矿井通风网络等效简化技术是分析通风网络的有效工具。然而,随着矿井通风网络中分支数量的增加,通风网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等效简化算法难以保持精度和计算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复杂矿井通风网络的快速等效简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图论中的强连通块算法快速检测网络中的单向回路,并通过改进等效简化子网的判定公式,避免了对单向回路的错误等效简化;通过节点的出入度规律与分支的流出流入节点提出了局部串并联子网等效简化策略,从而实现对网络中不包含角联结构的串联和并联等效子网的快速等效简化;基于等效子网节点对出入分支的风量平衡规律,提出对网络中需进行深度搜索的节点对集合的优化策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节点对深度搜索,来提高简化过程的精度和效率。首先通过具有100个分支与71个节点构成的矿井通风网络展示了所提算法的具体简化过程,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通过对10个真实矿井通风网络的实证测试表明,所提的2种优化策略都提升了传统算法的性能,对于100~1001条分支的实际矿井通风网络,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增加等效简化完全性的同时,将以秒为单位的网络等效简化时间数量级自(10,10^(3))降低至(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网络 等效简化 时间复杂度 单向回路 局部串并联子网 节点出入分支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包液冷系统结构设计及流道结构优化
4
作者 高庆云 周鹏 +1 位作者 刘竹丽 秦东晨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2,共9页
针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包对液冷系统的温控需求,设计了单进双出并联流道,并提出四置液冷板的冷却方案,以压降和流量均匀性为目标对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冷却时,电池包模组间最大温差的差值... 针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包对液冷系统的温控需求,设计了单进双出并联流道,并提出四置液冷板的冷却方案,以压降和流量均匀性为目标对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单进双出并联流道结构冷却时,电池包模组间最大温差的差值不超过0.08℃,冷却效果均衡,电池间温度一致性高。采用四置液冷板冷却时,2.5 C放电倍率下,模组间放置冷板相较于电池包侧面放置冷板最高温度低1.27℃,最大温差低1.1℃。对流道结构优化后,各流道流量最大偏差从20%下降到2.4%,压降下降了30%。优化后流道结构与蛇形流道散热性能相比,最高温度降低了2.22℃,最大温差降低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进双出并联流道 温度一致性 四置液冷板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的双极直流配电网主动限流策略
5
作者 刘洋涛 廖建权 +3 位作者 郭春生 谭子鹏 王渝红 王强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352,I0105-I0111,共17页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解决环网式直流配电网的线路潮流不完全可控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发掘其在故障限流中的潜力。该文建立了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triple active bridge power flow controller,TAB-PFC)的故障模量...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解决环网式直流配电网的线路潮流不完全可控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发掘其在故障限流中的潜力。该文建立了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triple active bridge power flow controller,TAB-PFC)的故障模量分析模型,提出一种基于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主动限流策略。首先阐述了TAB-PFC的限流原理,提出基于TAB-PFC的主动限流控制策略。然后对TAB-PFC不同故障阶段进行建模,并计及极间互感构建含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故障模量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TAB-PFC的限流能力的影响,为其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含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模型,验证了所提主动限流策略的有效性及故障等效电路模型和参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直流配电网 串并联潮流控制器 短路电流计算 故障电流抑制 极间互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邻居搜索法在风沙流SPH算法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鹏 金阿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6,267,共7页
为了解决风沙流(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算法因粒子数目增多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将GPU并行计算应用在风沙流SPH算法中。分析SPH算法适合并行计算的原因,并以单元链表(Cell-Linked List,CLL)法的邻居搜索法为基础,建立SP... 为了解决风沙流(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算法因粒子数目增多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将GPU并行计算应用在风沙流SPH算法中。分析SPH算法适合并行计算的原因,并以单元链表(Cell-Linked List,CLL)法的邻居搜索法为基础,建立SPH风沙流的并行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对坡面风场进行分析,得到沙粒水平速度沿高度变化规律和沙粒空间分布变化;对比不同粒子数目下四种风沙流SPH算法的计算效率,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算法 风沙流 并行计算 CU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铜电解工艺控制应用探讨
7
作者 杨家庭 刘登锋 +1 位作者 王虎 张晓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根据阳谷祥光铜业平行流电解车间实际生产应用得到的相关工艺控制参数,讨论平行流铜电解过程中电解液循环量、添加剂用量、电解液温度、电解液成分等主要参数控制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确定电解生产中合适的控制参数,保障阴极铜质量。
关键词 铜电解 平行流 参数控制 阴极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apReduce的OpenFlow网络属性并行验证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艺 雷程 +2 位作者 张红旗 杨英杰 代向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5-2130,共6页
针对OpenFlow网络中流表配置错误引起的转发回路、路由黑洞和访问控制规则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并行的基于MapReduce的OpenFlow网络属性验证算法。通过在map阶段划分规则等价类,在reduce阶段为规则等价类构建基于交换机端口谓词的网络转... 针对OpenFlow网络中流表配置错误引起的转发回路、路由黑洞和访问控制规则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并行的基于MapReduce的OpenFlow网络属性验证算法。通过在map阶段划分规则等价类,在reduce阶段为规则等价类构建基于交换机端口谓词的网络转发图并分析可达性,实现对网络属性的并行验证。同时,通过采用原子谓词将传统可达性分析中的规则匹配域多维集合运算转换为整数集合运算,以进一步提高可达性分析效率;此外,基于原子谓词的谓词表达方式可消除交换机端口谓词集合中的冗余项,降低存储开销。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及在时间和存储开销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表配置错误 网络属性并行验证 MAPREDUCE Openflow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SOH的全钒液流电池并联控制策略
9
作者 张红 李金中 +1 位作者 李鑫 张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2-2450,共9页
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忽略了储能系统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无法保证SOH的均衡,甚至可能加剧SOH的差异。为了确保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并维持储能系统内部的功率平衡,需要结合储能模块的健康状态(SOH),制定并联储能系统的控制策... 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忽略了储能系统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无法保证SOH的均衡,甚至可能加剧SOH的差异。为了确保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并维持储能系统内部的功率平衡,需要结合储能模块的健康状态(SOH),制定并联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本工作在现有下垂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及SOH的改进下垂法作为并联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并且引入了二次补偿环节减少母线压降,建立了改进下垂控制模型,探究了采用二次补偿环节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方面的有效性和幂指数n对功率平衡速度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证明了该策略在全钒液流电池并联储能系统中的有效性,为提升直流微网储能系统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下垂控制 SOH 并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堆闭式并联多通道自然循环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10
作者 魏婷 乐志东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5,共8页
以最佳估算程序RELAP5为分析工具,针对某小型堆建立了一回路、中间回路和二回路的整体模型,并在堆芯主流流道细分为多通道的模型下反应堆主要参数的稳态计算值与名义值吻合很好的基础上,开展对闭式并联多通道自然循环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以最佳估算程序RELAP5为分析工具,针对某小型堆建立了一回路、中间回路和二回路的整体模型,并在堆芯主流流道细分为多通道的模型下反应堆主要参数的稳态计算值与名义值吻合很好的基础上,开展对闭式并联多通道自然循环流量分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功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对闭式并联多通道内自然循环流量分配的影响较小,在采用不同轴向功率分布的情况下,各通道内流量差异较小;径向功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很大,各通道内流量分配曲线与径向功率分布曲线趋势一致,但流量分配幅度小于径向功率分配的幅度,存在优化空间。在实际各通道径向功率不一致的情况下,以功率-流量匹配度的无量纲因子为评价标准,通过提升闭式上升通道的高度或调节各通道的局部入口阻力系数均能优化闭式并联多通道内自然循环流量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闭式并联多通道 流量分配 RELA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施配置完善的双向编组站效能提升研究
11
作者 孙立军 周士超 赵志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编组站是枢纽地区的核心车站也是路网运输的支撑点,其设施的完备程度是满足车流作业需求的硬性条件。编组站作业效能是否有效发挥,不仅影响到本站的作业效率,也影响到点、线与路网的运能匹配。以双向编组站为对象,针对复杂走向车流、高... 编组站是枢纽地区的核心车站也是路网运输的支撑点,其设施的完备程度是满足车流作业需求的硬性条件。编组站作业效能是否有效发挥,不仅影响到本站的作业效率,也影响到点、线与路网的运能匹配。以双向编组站为对象,针对复杂走向车流、高密度行车和多项作业同时进行的相互干扰等因素,分析传统三级七场编组站在折角车流交换、机列衔接、线路通过能力等制约车流组织效率的因素。由此提出,随着铁路货运车流量增长和车流结构多样化的快速发展趋势,不应将完善设施的思路局限于编组站站场规模的扩大,而是将枢纽内部各站、线和编组站内部各作业设施视为整体,从畅通相互间的作业联系着手进行完善,实现枢纽地区整体的均衡运输、平行作业,达到点、线与路网运能匹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编组站 均衡运输 进路交叉 折角车流 平行作业 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异步混合流水车间排产的混合禁忌搜索遗传优化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思彤 林荣恒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9,共9页
相比于传统流水线,混合流水车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适应多变的生产场景,但其排产方案的求解复杂度更高,是现代实际制造系统中的常见问题。针对群智能进化算法在解决该问题时计算难度大且搜索效率不高的问题,以最小化总完工时间为优化目... 相比于传统流水线,混合流水车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适应多变的生产场景,但其排产方案的求解复杂度更高,是现代实际制造系统中的常见问题。针对群智能进化算法在解决该问题时计算难度大且搜索效率不高的问题,以最小化总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混合禁忌搜索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根据排产问题中所有工件具有相同生产工艺、工件数量多、各阶段并行机不同速的特点,采用了基于首阶段工件顺序的单层编码、考虑机器选择三层优先级的解码方法、多种遗传算子和禁忌搜索算子,具有更加优秀的搜索性能,在保证解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通过40个算例和实际应用案例评估算法性能,并将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求解中规模算例、大规模算例和加工车间案例时表现优秀,排产结果的完工时间平均缩短了10.71%,算法达到最优解所需的迭代次数减少了25.72%,运行时间缩短了1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产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禁忌搜索 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异步并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39000处理器上顺序任务流多从核辅助并行构图算法
13
作者 傅游 贾淑慧 +3 位作者 陈莉 花嵘 杜云龙 高希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5-1468,共14页
顺序任务流(sequential task flow,STF)将对共享数据的访问表示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STF运行时系统通过任务构造、依赖分析和任务依赖图(task dependence graph,TDG)生成、任务调度实现异步并行,这3个环节的开销直接影响并行程序的性能... 顺序任务流(sequential task flow,STF)将对共享数据的访问表示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STF运行时系统通过任务构造、依赖分析和任务依赖图(task dependence graph,TDG)生成、任务调度实现异步并行,这3个环节的开销直接影响并行程序的性能.目前以STF为核心的AceMesh运行时系统,在SW39000处理器上仅使用单主核构图、多从核执行的方式.然而,SW39000处理器离散访存性能较弱,细粒度任务构图离散访存增多,构图更容易成为瓶颈.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多从核辅助主核进行构图的算法.首先,分析在依赖分析和TDG生成过程中的并行性,在SW39000处理器上实现了一种基于胖任务依赖图(fatTDG)的多核辅助并行构图算法PFBH(parallelized fatTDG building algorithm with helpers)并进行优化.其次,针对线程间的主存资源竞争问题,提出构图与执行并行中从核资源调节方法及参数选择.最终,在5类典型应用下进行实验测试.与单核串行构图系统相比,在细粒度任务场景下最高加速为1.75倍;与SW39000处理器上的OpenACC模型相比,AceMesh最高可达2倍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任务流 异构众核并行 任务调度 并行构图 多从核协同 SW39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似最小有效瓶颈优先的Coflow调度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信 周晓波 +2 位作者 徐仁海 齐恒 李克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5,32,共8页
针对先验知识未知场景下的Coflow调度问题,提出一种近似最小有效瓶颈优先的Coflow调度方法。通过结合Coflow当前大小和宽度决定Coflow的调度顺序,并区分出流大小以及短与长等特征的Coflow,从而加大调度优化的空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先验... 针对先验知识未知场景下的Coflow调度问题,提出一种近似最小有效瓶颈优先的Coflow调度方法。通过结合Coflow当前大小和宽度决定Coflow的调度顺序,并区分出流大小以及短与长等特征的Coflow,从而加大调度优化的空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先验知识未知场景下的Aalo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使Coflow的平均完成时间降低33.2%,相较于先验知识已知场景下的SEBF方法,Coflow平均完成时间与其仅有7.3%的性能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并行计算 Coflow调度 流量调度 近似最小有效瓶颈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干馏用多个并联分离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航 王兴坤 +2 位作者 靳兴行 霍艳飞 吴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9,共8页
针对原并联分离器入口管路和升气管出口管路堵塞等问题,研究了煤干馏过程中并联旋风分离器入口管路、升气管出口管路结构型式对管路内流体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入口管路增大弯头角度以及减少... 针对原并联分离器入口管路和升气管出口管路堵塞等问题,研究了煤干馏过程中并联旋风分离器入口管路、升气管出口管路结构型式对管路内流体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入口管路增大弯头角度以及减少弯头个数,能有效降低管路整体压降,相比原管路结构,优化后管路压降下降约为75%;采用三通管可防止弯头外壁侧气速较低,避免颗粒在低速区沉积并发生堵塞;采用切入式升气管可有效改善排气管内由于旋流导致的低速区以及不稳定流动问题,能够避免颗粒堆积;通过延长盲端管路高度可有效减少涡流对分离器流场的影响,综合流场以及压降分析,升气管的盲端高度为700 mm时最为适合。工业上整体系统运行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相比原结构,压降降低约48%。研究可为并联旋风分离器在工程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旋风分离器 管路 流动 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排小间距比塔式容器的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16
作者 郭凯 郭志文 +3 位作者 董温哲 程雨轩 于美琪 张红升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32,共12页
随着化工生产对高效化需求的增长,塔群设备应用增多,但流致振动往往使其结构发生破坏。将并排小间距比的塔器简化为串列多圆柱,分析了多座塔器在小间距比(L/D=1.3,1.5,1.8)和折合速度U_(r)=2.5~40条件下的耦合振动及机理,并研究了塔器... 随着化工生产对高效化需求的增长,塔群设备应用增多,但流致振动往往使其结构发生破坏。将并排小间距比的塔器简化为串列多圆柱,分析了多座塔器在小间距比(L/D=1.3,1.5,1.8)和折合速度U_(r)=2.5~40条件下的耦合振动及机理,并研究了塔器在小间距比下不同风速与振动能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间距比L/D=1.3,1.5时,并排塔器均呈现尾流驰振现象,且当下游塔器存在时,上游塔器振动均被增强;间距比L/D=1.8时,串列双塔器均呈现单峰收敛涡激振动现象,串列三塔器中的上游和中游塔器表现出双峰收敛的涡激振动现象,且下游塔器振动被抑制。此外,并排塔器的振动频率与间距比无关,在小间距比的情况下,其振动能量分布不稳定。该研究可为并排小间距比塔式容器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排塔器 流致振动 振动特性 小间距比 串列多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六极并联齿轮泵优化设计及分析
17
作者 胡延平 陈志鹏 +1 位作者 尹浩然 李旭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针对普通外啮合齿轮泵流量脉动品质差、质量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六极并联齿轮泵。分析六极并联齿轮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对六极并联齿轮泵的瞬态流量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其单周期内的流量曲线函数;建立基于流量脉动系数、流量脉动... 针对普通外啮合齿轮泵流量脉动品质差、质量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六极并联齿轮泵。分析六极并联齿轮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对六极并联齿轮泵的瞬态流量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其单周期内的流量曲线函数;建立基于流量脉动系数、流量脉动频率和泵体体积的数学模型,选取设计变量,确定约束条件,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fmincon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对相同理论流量和额定进出口压差下的六极并联齿轮泵及普通外啮合齿轮泵进行瞬态流量仿真和齿轮泵特性计算,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六极并联齿轮泵在减小流量脉动,降低振动、噪声、质量和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极并联齿轮泵 流量特性 参数优化 减振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浪 王健 +1 位作者 杨璐 安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7-1658,共12页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交叉口设置方案选择、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的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在各种流量场景下,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方案相较于常规交叉口分别能够提升约20%、20%、50%的通行能力,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与常规交叉口接近,说明平行流交叉口不宜采用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四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最大值能达到70.51%.对称双向和三向设置方案的通行能力提升相差不大,但三向设置在不对称流量场景中的表现优于对称双向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方法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平行流交叉口 移位左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平行流扁管-紧凑式翅片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慧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王泽宇 王国珍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 工业余热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且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高效蓄热技术和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将多通道平行流扁管与紧凑式翅片相结合的新型相变蓄热器,以水为载热流体,月桂酸为相变材料。实验研究了载热流体注入方式、流量、入口温度对蓄热器蓄/放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小温差下蓄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显示,该蓄热器相变材料填充率为82.5%,紧凑式翅片的采用极大强化了相变材料侧换热过程,蓄/放热性能优良。当载热流体入口温度分别为45℃和41℃时,相变材料约在270 min和75 min完成相变,最小蓄/放热温差可达2℃,最小温差时的平均蓄热比功率为25.18 W/kg,平均取热比功率为20.23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多通道平行流扁管 紧凑式翅片 小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蛇形流道的动力电池冷媒直冷热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旭 孙楠楠 +4 位作者 曹恒超 朱桂香 李孟涵 刘晓日 饶中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6-2736,共11页
对于使用冷媒直冷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沸腾,管道过长造成电池包底部冷板流道内存在过热段,进而导致电池包的温差以及电池本身垂直方向上的均温性较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48个方形电池的电池包,设计了两种并联蛇形流... 对于使用冷媒直冷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沸腾,管道过长造成电池包底部冷板流道内存在过热段,进而导致电池包的温差以及电池本身垂直方向上的均温性较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48个方形电池的电池包,设计了两种并联蛇形流道结构的直冷板置于电池包底部来改善单蛇形流道所造成的电池包温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比较了电池包在30℃初始温度下1C倍率充/放电结束时三种直冷板流道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均匀性;比较了这三种流道结构下电池包的最大温度以及最大温差,分别分析了三种流道结构的电池包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电池包上层增设一个环绕小冷板的形式来优化电池包竖直方向的温差。分析结果表明,底置冷板的方式可以将电池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40℃以下并且可以保证电池包水平方向的温度均匀性,但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过大,通过加设上层小冷板可以保证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位于5℃以下,满足电池包的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管理 冷媒直冷 并联蛇形流道 均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