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金融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张超 刘文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提升且成本压力与绿色创新在试点政策影响企业碳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并行中介作用。此外,试点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碳绩效不仅发挥并行中介作用,还可能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由于企业“创新补偿效应”难以抵消“制度遵循成本”,试点政策的“波特假说”依旧处于“制度遵循成本”阶段。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在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对于企业碳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企业高管绿色认知强的企业受试点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企业碳绩效 成本压力 绿色创新 波特假说 上市公司 链式中介 并行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课结合的微网逆变并联系统实验装置研制
2
作者 冯学玲 廖恒锐 +2 位作者 夏冬辉 王学华 尹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为了将学科竞赛成果与实验课程教学相结合,基于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研制了一套赛课结合的微网逆变并联系统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2台结构参数完全相同的逆变器组成,可支持单台逆变器独立运行、... 为了将学科竞赛成果与实验课程教学相结合,基于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研制了一套赛课结合的微网逆变并联系统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2台结构参数完全相同的逆变器组成,可支持单台逆变器独立运行、2台逆变器按设定比例并联向负载供电或并联并网运行,满足多种实验场景的需求。实验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便于更换维护和功能拓展,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升教学的灵活性。赛课结合模式将竞赛中涉及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经验转化为课程实训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力电子线路的设计、研发及测试等方面的整体开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课结合 逆变并联 模块化设计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 理论、实验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远大 饶博 +4 位作者 孔令文 李盛清 谭宝海 庄春喜 唐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40,共11页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位接收声场的解析形式,通过模拟证明了单井的声波辐射和接收与双井之间的辐射和接收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两口模型井来实现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即在测量井中放置多方位反射纵波接收声系,在另一口副井中放置单极子声源向测量井定向辐射纵波以等效来自井外地质体的反射波,依托实验室的模型井群进行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井中接收反射纵波的幅度和到时对井外反射体(定向辐射波)具有较好的方位灵敏度,可由此来实现井外地质异常体的精准定位.在理论与实验指导下自主设计研制了方位纵波远探测仪器样机并开展了现场井测试成功获得高信噪比的方位反射信号,充分验证了方位纵波远探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纵波远探测 平行双井模型 实验测量 测井仪器 方位接收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高玉峰 胡旭杰 +1 位作者 陈涛 范艳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2,共3页
随着软开关PWM和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电力电子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对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均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对最大电流均流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随着软开关PWM和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电力电子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对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均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对最大电流均流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依据此法设计了简单实用的均流控制电路并进行仿真和硬件试验,最后给出了电源模块的仿真波形和电源系统并联运行的测量数据,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均流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模块 控制方法 并联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轮、腿混合四足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7
5
作者 曲梦可 王洪波 荣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7-797,共11页
为设计一种可以在迈步行走、有动力轮式机动、无动力轮旱冰式滑行3种运动方式之间灵活转换的轮、腿混合四足机器人,提出一种采用3-PUPS机构的超冗余、可变胞并联机械腿,其构型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的抱闸锁定实现变胞变换,从而使机械腿能根... 为设计一种可以在迈步行走、有动力轮式机动、无动力轮旱冰式滑行3种运动方式之间灵活转换的轮、腿混合四足机器人,提出一种采用3-PUPS机构的超冗余、可变胞并联机械腿,其构型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的抱闸锁定实现变胞变换,从而使机械腿能根据任务需求实时改变自身构型和性能。在建立机械腿3-PUPS机构的运动学和静力学模型基础上,通过定义运动学和静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分析了机械腿尺寸参数对其各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机械腿一组使机械腿运动学和静力学性能较为均衡的结构参数,并研制出机械腿的实验样机。建立轮、腿混合四足机器人整机的通用运动学模型,定义机器人整机的性能评价指标,分析机器人整机尺寸参数对其各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整机尺寸参数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轮、腿混合四足机器人整机的设计方案。通过一套专用机器人标定系统对机械腿的实验样机进行位姿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腿运动平台的实际运动沿x轴方向最大偏差为0.041 mm,沿y轴方向最大偏差为0.040 mm,沿z轴方向最大偏差为0.040 mm;绕z轴姿态角最大偏差为0.041°,绕y轴姿态角最大偏差为0.043°,绕x轴姿态角最大偏差为0.045°;机械腿实验样机达到了通用式工业机器人的精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轮、腿混合 并联机械腿 实验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萍 谷波 +2 位作者 王婷 赵鹏程 马洪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8-1744,共7页
针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运用分布参数法建立稳态理论模型.根据变工况实验拟合空气侧摩擦因子计算公式.分析了迎面风速、进风温度及制冷剂流量对冷凝器换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 针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运用分布参数法建立稳态理论模型.根据变工况实验拟合空气侧摩擦因子计算公式.分析了迎面风速、进风温度及制冷剂流量对冷凝器换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9.759%.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可为多元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及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微通道 平行流 理论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地面试验验证的平行系统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俊 范丽 +1 位作者 明德祥 黄文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应用平行系统理论,研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人工建模、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的方法。首先构建GNSS平行系统框架,分析GNSS平行系统人工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代理(Agent)的导航系统实体建模方法;然后根据计算实验需求,设计GNSS平行系... 应用平行系统理论,研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人工建模、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的方法。首先构建GNSS平行系统框架,分析GNSS平行系统人工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代理(Agent)的导航系统实体建模方法;然后根据计算实验需求,设计GNSS平行系统在人工建模、试验支持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计算实验方法及流程。在此基础上,给出GNSS平行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其平行执行过程。最后,以GNSS平行系统在人员培训方面的应用为例,说明GNSS平行系统在实际GNSS运行维护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GNSS平行系统是提高GNSS建设和运行维护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平行系统 试验支持 性能评估 运行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1R并联平台的工作空间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晓丽 马履中 +1 位作者 周兆忠 蒯苏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938-1943,共6页
研究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工作空间和优化设计。在三平移一转动并联平台位置反解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反解模型中约束动平台运动的因素。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思想及三维网格搜索法得到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了工作空间的几何性质。... 研究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工作空间和优化设计。在三平移一转动并联平台位置反解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反解模型中约束动平台运动的因素。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思想及三维网格搜索法得到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了工作空间的几何性质。探讨了机构的全域条件数,并以它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对正交试验设计法和遗传算法的寻优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一种设计变量多且适应度函数难求的正交—遗传试验法的优化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机构的优化设计中,获得优化工作空间性能的结构参数方案。实例证明这种优化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机构 反解模型 工作空间 优化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码管显示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贾玉荣 王鹏 祁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47,共5页
为了深化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基于项目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趋势,设计了一套数码管控制实验,给出了电路。该实验通过微控制器实现对8位数码管的并行、串行控制。通过这些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使学生... 为了深化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基于项目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趋势,设计了一套数码管控制实验,给出了电路。该实验通过微控制器实现对8位数码管的并行、串行控制。通过这些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使学生对微控制器的使用,以及并行、串行通信机制的理解有更清晰的认识。该实验可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管显示 实验设计 微控制器 并行控制 串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X-I型并联运动机床的实验模态分析及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培卿 荣辉 +1 位作者 付铁 许进忠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9期124-127,4,共5页
在对BKX-I型并联运动机床进行实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机床在典型位姿下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同时通过对机床系统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并联运动机床动态特性的具体措施,为并联运动机床结构的动态设计... 在对BKX-I型并联运动机床进行实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机床在典型位姿下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同时通过对机床系统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并联运动机床动态特性的具体措施,为并联运动机床结构的动态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运动机床 实验模态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教学平台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耀峥 程佳 陶国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6,共3页
介绍了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平台实验教学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建模仿真、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人机操作界面的实现等相关内容及实验方法。运行LabVIEW编写的控制程序,可实现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教学平台的6个自... 介绍了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平台实验教学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建模仿真、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人机操作界面的实现等相关内容及实验方法。运行LabVIEW编写的控制程序,可实现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教学平台的6个自由度平动及转动。通过实验平台6自由度的运动以及编写LabVIEW测试程序以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全面熟悉并联6自由度电动实验教学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工作特性,同时保证了公共平台大型设备"双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空中对接模拟试验台"的有效使用率和节省维修成本,加快培训周期,有利大型设备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6自由度电动平台 实验教学装置 LABVIEW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拓扑的IGBT并联均流方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成 孙驰 +1 位作者 马伟明 艾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12,共8页
随着市场对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需求的与日俱增,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s,IGBT)的并联技术已成为大功率设计应用的解决方案之一。针对现有的一些解决IGBT并联均流措施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分析外加电感对动... 随着市场对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需求的与日俱增,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s,IGBT)的并联技术已成为大功率设计应用的解决方案之一。针对现有的一些解决IGBT并联均流措施存在的问题,在详细分析外加电感对动静态均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拓扑的两电平电路中的IGBT并联均流方法,该方法需要添加1个额外的直流侧二极管和2个μH级的电感,降低了开关的开通损耗,不需要设置死区,且短路保护实现容易。同时,针对该方法带来的IGBT关断过电压第2尖峰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路拓扑结构,利用额外的电容-二极管-电容(CDC)网络来解决IGBT关断过电压的第2尖峰抬高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了该种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扩容提供了较理想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并联均流 动态均流 静态均流 电路拓扑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影响下并联机床的加工误差解耦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蒙蒙 许兆棠 +3 位作者 吴海兵 陈小岗 朱为国 刘远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共4页
为了反映环境温度对并联机床加工误差的影响,对将单一因素造成的误差从综合误差中分离出来的解耦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反解方程,基于该方程,通过优化的方法建立误差模型,仿真得到了环境温度对并联机床加... 为了反映环境温度对并联机床加工误差的影响,对将单一因素造成的误差从综合误差中分离出来的解耦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反解方程,基于该方程,通过优化的方法建立误差模型,仿真得到了环境温度对并联机床加工误差的影响;然后,仅改变环境温度这一因素完成了一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求差法对该误差进行了解耦验证。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对并联机床的加工误差存在影响,且该误差随着刀轨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环境温度 加工误差 试验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锡阳 尹创荣 +5 位作者 葛栋 张翠霞 王献丽 贺子鸣 杨挺 王伟然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5,70,共7页
笔者介绍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安装并联间隙后线路雷电性能进行计算,对其引导雷电放电、转移疏导工频电弧、均匀工频电场3种功能加以试验验证,并介绍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 笔者介绍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安装并联间隙后线路雷电性能进行计算,对其引导雷电放电、转移疏导工频电弧、均匀工频电场3种功能加以试验验证,并介绍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现场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110 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用并联间隙满足要求,现场运行情况良好,能够作为现有防雷措施的有利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保护 复合绝缘子 并联间隙 雷击跳闸率 电场分布 试验研究 运行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泥质砂岩人造岩样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宝 宋延杰 +1 位作者 韩有信 唐晓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揭示混合泥质砂岩的导电规律,测量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样电导率.研究了饱和不同矿化度盐溶液的人造岩样电导率与溶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岩样电导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泥质砂... 为揭示混合泥质砂岩的导电规律,测量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样电导率.研究了饱和不同矿化度盐溶液的人造岩样电导率与溶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岩样电导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泥质砂岩导电可以看作是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层状黏土 分散黏土 人造岩样 实验测量 并联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环路室外机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曲明璐 王坛 陈剑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2,33,共5页
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效果,减小除霜时间和能耗,研究了一台采用多环路换热器作为室外机的6.5k W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换向除霜时的性能,计算了除霜效率。试验中上部环路除霜过程要比下部环路进行的快,讨论了融化水由于重力作用沿室... 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效果,减小除霜时间和能耗,研究了一台采用多环路换热器作为室外机的6.5k W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换向除霜时的性能,计算了除霜效率。试验中上部环路除霜过程要比下部环路进行的快,讨论了融化水由于重力作用沿室外换热器表面自上而下的流动对除霜过程产生的影响,其一为带走了本应该用于融霜的热量,其二为延长了整个除霜过程。最后提出了改善措施。为充分认识除霜机理并减少除霜能耗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换向除霜 多环路换热器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高鸿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4,共10页
实验方法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共有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假设是未经实验验证的,在经济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必然的。实验经济学利用受控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实验经济学家认为,实验模型无须完全再现... 实验方法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共有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假设是未经实验验证的,在经济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必然的。实验经济学利用受控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实验经济学家认为,实验模型无须完全再现现实世界,也无须完全再现理论模型的所有假定;实验室中表现出的经济行动与现实经济中的经济行动并无本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最后通牒博弈 并行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器人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刚 安昭辉 +2 位作者 李翔 侯冬冬 张丁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解决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先进机器人技术教学难的问题。结合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实例,对六自由度并联机... 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解决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先进机器人技术教学难的问题。结合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实例,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及单片机等课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效果良好,为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 控制工程基础 机器人技术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模态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培卿 荣辉 +2 位作者 付铁 曹红波 李金泉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8,共5页
通过实验模态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在典型位姿下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并确定其薄弱环节。以BKX-I型并联机床为例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实验模态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六自由... 通过实验模态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在典型位姿下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并确定其薄弱环节。以BKX-I型并联机床为例对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实验模态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动态特性的具体措施,为其结构的动态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并联平台 实验模态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构转动副滚动轴承静刚度参数辨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轶民 程航 +3 位作者 孙涛 李祺 董罡 李金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108,共8页
以新型五自由度完全并联机构的一组滚动轴承支撑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及实验法深入研究其静刚度预估问题,提出一种滚动轴承的静刚度参数辨识流程/方法.首先,将滚动轴承支撑单元等效为多柔体系统,借助传递矩... 以新型五自由度完全并联机构的一组滚动轴承支撑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及实验法深入研究其静刚度预估问题,提出一种滚动轴承的静刚度参数辨识流程/方法.首先,将滚动轴承支撑单元等效为多柔体系统,借助传递矩阵法建立其静刚度参数与结构模态参数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借助实验模态分析法确定滚动轴承支撑单元的固有特性,通过比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确定滚动轴承支撑单元的静刚度参数;最后,将辨识出的静刚度参数代入滚动轴承支撑单元有限元分析模型,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以验证静刚度辨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这种滚动轴承静刚度参数辨识方法精度较高,为含转动副并/混联构型装备的静刚度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滚动轴承 刚度辨识 传递矩阵法 实验模态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