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leaf extracts from Citrus hystrix and C.maxima against paracetamol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5
1
作者 Arumugam Abirami Gunasekaran Nagarani Perumal Siddhuraj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aimed to evalu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Citrus hystrix and Citrus maxima(Red and White variety)methanolic leaf extracts on paracetamol induced toxicity.Leaf extracts were given i...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aimed to evalu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Citrus hystrix and Citrus maxima(Red and White variety)methanolic leaf extracts on paracetamol induced toxicity.Leaf extracts were given in the dose of 200 mg/kg body weight for 7 days and toxicity was induced by paracetamol(2 g/kg)on day 5.Silymarin(100 mg/kg body weight)was used as reference standard.On the 7th day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liver function markers(ALT,AST,ALP),total bilirubin and total protein in blood serums and hepatic antioxidants(SOD,CAT,GSH and GPx)in liver homogenate were estimated.The leaf extracts restored the liver function markers and hepatic antioxidants to the normal level than elevated levels noticed on paracetamol control at P<0.001.Reversal of hepatoarchitecture has also been registered.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C.hystrix and C.maxima leaf extracts possess hepatoprotective action against paracetamol induced hepatotoxicity.©2015 Beijing Academy of Food Sciences.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hystrix Citrus maxima paracetamol SILYMARIN HEPATO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gesic effect of paracetamol combined with low- dose morphine versus morphine alone on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
2
作者 Mohammad Reza Farnia Rasoul Babaei +4 位作者 Farzaneh Shirani Mehdi Momeni Majid Hajimaghsoudi Elnaz Vahidi Morteza Saeedi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BACKGROUND:Numerous drug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lleviate pain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especially opioids,but still there is a tendency to use less narcotics because of their side effects and the unwillingness ... BACKGROUND:Numerous drug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lleviate pain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especially opioids,but still there is a tendency to use less narcotics because of their side effects and the unwillingness of some patient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aracetamol combined with low-dose morphine versus morphine alone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METHODS: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in 98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recruited from two emergency departments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3.Eleven patients were excluded and the remaining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received 0.05mg/kg morphine+1 000 mg paracetamol in 100 m L normal saline and group B received 0.1 mg/kg morphine+normal saline(100 m L)as placebo.Pain scores were recorded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t baseline and 15 and 30 minute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Adverse effects and the need for rescue medication(0.75 g/kg intravenous fentanyl)were also reported within 60 minutes of drug administration.RESULTS:Before the infusion,the mean±SD VAS scores were 8.73±1.57 in group A and8.53±1.99 in group B.At 15 minutes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the mean±SD VAS scores were2.16±1.90 in group A vs.2.51±1.86 in group B;mean difference was–0.35,and 95%CI–1.15 to 0.45(P=0.38).At 30 minutes the mean±SD VAS scores were 1.66±1.59 in group A vs.2.14±1.79 in group B;mean difference was–0.48,and 95%CI–1.20 to 0.24(P=0.19).The mean pai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at 15 and 30 minutes demonstr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Paracetamol combined with low-dose morphine may be effective for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co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ary colic MORPHINE paracetamol Visual analogue sc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4-羟基苯乙酮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的两步合成实验设计
3
作者 匡永清 刘劼 +3 位作者 冯见君 杨文 蔡双莲 史玲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331-337,共7页
设计了由4-羟基苯乙酮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的两步合成实验,并应用于本科教学。先由4-羟基苯乙酮与羟胺缩合产生4-羟基苯乙酮肟,再由三聚氯氰催化4-羟基苯乙酮的Beckmann重排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应用了回流、萃取、干燥、过滤、旋转... 设计了由4-羟基苯乙酮制备对乙酰氨基酚的两步合成实验,并应用于本科教学。先由4-羟基苯乙酮与羟胺缩合产生4-羟基苯乙酮肟,再由三聚氯氰催化4-羟基苯乙酮的Beckmann重排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应用了回流、萃取、干燥、过滤、旋转蒸发、薄层色谱和柱层析等重要有机实验操作,可综合训练学生的有机合成技术。通过制备具有重要医学和经济价值的目标化合物,向学生展示了有机合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Beckmann重排采用了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催化的意义和Beckmann重排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酮肟化 BECKMANN重排 有机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硫脲
4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2 位作者 宋瑩 王丹彧 马彧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96-100,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硫脲的含量。样品用流动相提取后,用Shim-pack GIST C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量为0.5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硫脲的含量。样品用流动相提取后,用Shim-pack GIST C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量为0.5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6 nm,进样体积为10μL。硫脲的质量浓度在0.102~10.205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3.4μg/g,定量限为8.5μg/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n=6),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该方法处理简便,检测高效,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片 硫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对症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黎锋 王珂 +3 位作者 张佳佳 位付涛 韩延明 谢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急性发作期对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7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C组(31例)。A组采用滑膜炎颗粒治疗,B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C组采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急性发作期对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7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C组(31例)。A组采用滑膜炎颗粒治疗,B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C组采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VAS评分(1.06±1.03)分低于A组的(2.87±1.69)分和B组的(1.96±0.94)分,B组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C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2%、19.35%,均低于B组的42.4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WBC、CRP、ESR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WBC、CRP、ESR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CRP(5.60±2.26)mg/L和C组CRP(5.77±2.23)mg/L低于A组的(8.63±3.72)mg/L,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WBC、ESR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氨酚双氢可待因止痛效果优于滑膜炎颗粒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但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胃肠道反应高于滑膜炎颗粒及氨酚双氢可待因,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发作 滑膜炎颗粒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氨酚双氢可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心 顾晓风 周震宇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建立电喷雾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选用Waters XBridge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0.05%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器温度... 建立电喷雾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选用Waters XBridge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0.05%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器温度为35℃。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33~291.57μg/mL、2.42~302.4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2,检出限分别为1.17、1.21μg/mL,定量限分别为2.33、2.42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4%和0.66%(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和101.5%。该方法简单快捷,可为控制制剂中金银花投料的规范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喷雾检测器 灰毡毛忍冬皂苷乙 川续断皂苷乙 金银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扑热息痛分子模板聚合物的选择性富集与识别特性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郭洪声 何锡文 +1 位作者 邓昌辉 李一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67,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扑热息痛有高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 .通过 Scatchard分析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 ;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 .结果表明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模板聚合物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具有更...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扑热息痛有高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 .通过 Scatchard分析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 ;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 .结果表明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模板聚合物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具有更高的结合容量 ,且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 ,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 Kd=2 .2 5× 1 0 - 3 mol/L.底物的选择性结合实验表明 ,与组成相同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模板聚合物 扑热息痛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定量测定片剂中的对乙酰氨基酚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强胜 石高旗 +1 位作者 宋巍 许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采用1H NMR法建立了对乙酰氨基酚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延迟时间、脉冲宽度和采样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定核磁共振参数延迟时间1 s、脉冲宽度3μs、采样次数16次。结果显示,测... 以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采用1H NMR法建立了对乙酰氨基酚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延迟时间、脉冲宽度和采样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定核磁共振参数延迟时间1 s、脉冲宽度3μs、采样次数16次。结果显示,测定内标与标样的NMR峰面积比均小于0.4%,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将内标与标样的NMR峰面积比对其质量比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 0,内标的质量浓度为6 g/L时,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2~10 g/L。用标准曲线法和绝对定量模式(内标法)测定了3种不同厂家的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对乙酰氨基酚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广慧 王晓黎 +2 位作者 董宇 战祥友 慕善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建立同一色谱条件测定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苯基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pH 3.5的10 mmol.L-1乙酸铵溶液(体积比85∶15),检测波长为225... 目的建立同一色谱条件测定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苯基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pH 3.5的10 mmol.L-1乙酸铵溶液(体积比85∶15),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分离度好,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0%、100.2%和100.6%(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以有效地控制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盐酸麻黄碱 盐酸苯海拉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检测-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的3种有效组分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轶华 姜建国 +1 位作者 韩学静 张世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5-1008,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双波长检测-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以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00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和0.1%三乙胺水溶液(用...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双波长检测-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以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00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和0.1%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7±0.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和21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线性范围均比较宽(依次为2.4~60、0.14~3.6、0.019~0.48μg),平均加标回收率均不低于99.0%,而且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双波长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马来酸氯苯那敏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金磊 黄广君 +3 位作者 兰翠玲 甘永乐 李香 黄梅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8-1522,共5页
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扑热息痛中主要化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04~8.00 mg·L-1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与吸光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A=0.1210c+0.0261,相关系数r=0.996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 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扑热息痛中主要化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04~8.00 mg·L-1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与吸光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A=0.1210c+0.0261,相关系数r=0.996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4 L·mol-1·cm-1,平均回收率为10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该实验所用仪器简单,且操作方便、快速。用该方法测定扑热息痛片剂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新铜试剂 扑热息痛片剂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石墨烯和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渐龙 何晓英 +3 位作者 李明齐 宋桃 魏胤 杨雪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680,共4页
制备了石墨烯和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复合修饰电极(Gene-BMIMPF6/GCE),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PT)在该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T在复合修饰电极... 制备了石墨烯和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复合修饰电极(Gene-BMIMPF6/GCE),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PT)在该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T在复合修饰电极上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在20~260mV/s的扫描速率范围内,其氧化还原峰电流均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优化了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的实验参数,PT浓度在6.0×10-7~8.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p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采用该法对PT进行加入回收测定,回收率为96.9%~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离子液体 石墨烯 对乙酰氨基酚 方波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晓玲 钱蔚 +1 位作者 杨昌金 朱小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用5%Ph-Me-Silicone毛细管色谱柱,FID,二阶程序升温,以正十六烷作为内标物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浓度线性范围:对乙酰氨基酚4~20g/L,咖啡因0.084~0.... 用5%Ph-Me-Silicone毛细管色谱柱,FID,二阶程序升温,以正十六烷作为内标物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浓度线性范围:对乙酰氨基酚4~20g/L,咖啡因0.084~0.42g/L,马来酸氯苯那敏0.15~0.75g/L。平均回收率(n=5):对乙酰氨基酚99.62%(RSD=0.44%)咖啡因96.46%(RSD=1.32%),马来酸氯苯那敏98.55%(RSD=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马来酸氯苯那敏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分子印迹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清 刘岚 +2 位作者 翟海云 朱明芳 张珍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9-592,共4页
以对乙酰氨基酚(PC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光引发原位聚合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聚合成膜,以甲醇-甲酸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MIP-GCE),建立了该电极直接测定PCT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 以对乙酰氨基酚(PC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光引发原位聚合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聚合成膜,以甲醇-甲酸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对乙酰氨基酚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MIP-GCE),建立了该电极直接测定PCT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PCT浓度在5.0×10-5~1.0×10-3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6mol.L-1。应用该法测定药物中PCT的含量,在干扰物质共存情况下的回收率为9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分子印迹膜 玻碳电极 电化学 原位聚合 光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的含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伟 卢姗 +3 位作者 秦峰 高桂花 陈凌云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7-550,58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浓度的HPLC法,并将其应用于阿咖酚胶囊复方制剂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以甲醇-四氢呋喃-10 mmol.L-1醋酸盐缓冲液(含体积分数为0.1%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为23∶2∶77)为流动相,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浓度的HPLC法,并将其应用于阿咖酚胶囊复方制剂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以甲醇-四氢呋喃-10 mmol.L-1醋酸盐缓冲液(含体积分数为0.1%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为23∶2∶77)为流动相,茶碱为内标,采用krom asil苯基柱分离,在237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和咖啡因测定方法的线性分别为0.203~16.2、0.503~80.4、0.103~8.24μg.L-1;方法的准确度?RE?分别为-4.2%~0.5%、-9.2%^-0.5%、-7.8%~1.9%;日内精密度?RSD?分别小于5.2%、6.5%、7.0%;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8.1%、5.2%、6.2%。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阿咖酚胶囊复方制剂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乙酰氨基酚 水杨酸 咖啡因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万良 屠锡德 +2 位作者 蒋文蕾 王娟 Soumana Fofana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研制了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5g/0.1L),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血药浓度。以Tyhenol○R(McNeil,USA)混悬液为对照品,研究了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在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 研制了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5g/0.1L),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血药浓度。以Tyhenol○R(McNeil,USA)混悬液为对照品,研究了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在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剂在人体内的动力学以二室线性模型描述为宜,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α=0.6152h-1,β=0.1925h-1,t12=3.62h,Ka=3.8864h-1,AUC0→∞=77.23h·μg/ml,相对于Tylenol○R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溶液剂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诺诺感冒片中扑尔敏、扑热息痛、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珠灵 张兰 +1 位作者 王敏 黄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C18柱上以V(甲醇 )∶V(水 ) =2 5∶75的溶液为流动相 (内含 0 .0 5mol/L磷酸二氢钠 ) ,检测波长为 2 0 5nm ,同时分离测定诺诺感冒片中扑尔敏、扑热息痛、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扑尔敏、扑热息痛和盐酸伪麻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C18柱上以V(甲醇 )∶V(水 ) =2 5∶75的溶液为流动相 (内含 0 .0 5mol/L磷酸二氢钠 ) ,检测波长为 2 0 5nm ,同时分离测定诺诺感冒片中扑尔敏、扑热息痛、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扑尔敏、扑热息痛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检出限分别为 1.16mg/L ,0 .15mg/L和 1.82mg/L ,其相应的回收率分别为 98.35 % (n =5 ,RSD =1.6 0 % ) ,10 1.16 % (n =5 ,RSD =1.5 0 % )和 98.5 0 % (n =5 ,RSD =1.5 9% )。方法简便、快速 ,重现性好 ,适用于诺诺感冒片的质量检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扑尔敏 扑热息痛 盐酸伪麻黄碱 诺诺感冒片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用于兔血中贝诺酯代谢物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婷婷 陈华 +4 位作者 夏之宁 蒋雪梅 张蓉 辛龙涛 喻彦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8,72,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药物在体内微量代谢物分析的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在线联用方法,采用自制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装置,对家兔血液中贝诺酯的活性代澍物扑热息痛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后,得到优化的电泳分离条件。在优化条... 建立了一种用于药物在体内微量代谢物分析的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在线联用方法,采用自制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装置,对家兔血液中贝诺酯的活性代澍物扑热息痛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后,得到优化的电泳分离条件。在优化条件下,监测了贝诺酯灌胃后家免血液中扑热息痛的含量变化。扑热息痛含量在贝诺酯灌胃后4h达到峰值,扑热息痛的回收率为90%~115%,峰面积的RSD为2.1%-2.9%。本方法快速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干扰小,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化学发光 药物代谢 贝诺酯 扑热息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工艺降解水中扑热息痛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栩豪 高乃云 +1 位作者 归谈纯 邓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05-2912,共8页
针对传统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抗生素的问题,采用UV/H2O2工艺降解水中残留的典型药物扑热息痛(APAP)。紫外光会催化双氧水(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HO.)降解水中扑热息痛。扑热息痛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反应物初始质量浓度... 针对传统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抗生素的问题,采用UV/H2O2工艺降解水中残留的典型药物扑热息痛(APAP)。紫外光会催化双氧水(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HO.)降解水中扑热息痛。扑热息痛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反应物初始质量浓度、H2O2投加量、反应液pH、光照强度及水中不同阴离子对扑热息痛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UV/H2O2工艺降解APAP的反应速率降低,当反应物初始质量浓度从2 mg/L增加至10 mg/L时,降解速率常数由0.108 9 min-1降低到0.037 6 min-1;在一定范围内,双氧水投加量越多,APAP的降解速率越快;光照强度越强,APAP的降解速率越快;在酸性条件下,UV/H2O2工艺降解APAP速率较快;阴离子对UV/H2O2工艺降解APAP的影响不同,阴离子体系反应降解速率常数从大至小依次为NO3-,SO42-,Cl-和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热息痛 紫外光 双氧水 羟基自由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宝玉 廖钫 +3 位作者 何晓英 朱清涛 华俊 蒋晓丽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1-445,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PCT)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4.0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PCT的CV扫描于0.54V左右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为2电子、2质子的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PCT)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4.0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PCT的CV扫描于0.54V左右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为2电子、2质子的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PCT浓度在8.00×10^-6 - 2.0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18;检出限为6.34×10^-6 mol·L^-1.用于药物样品PCT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活化 玻碳电极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