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姚震宇 秦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数字化发挥引导和促转作用。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2013~2023年市级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驱动作用,二者之...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数字化发挥引导和促转作用。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2013~2023年市级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驱动作用,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3个渠道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融资约束、优化金融错配、加大研发投入。据此,本文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数字化转型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融资约束 门槛效应 金融错配 研发投入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辉 吴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在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取2012-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SBM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视角对农田... 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在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取2012-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SBM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视角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治理效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讨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对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有积极性的影响,过量的堤防建设会弱化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效率;调整后湖南省的农田水利治理效率趋于稳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2-2021年湖南省农田水利设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波动增长,长株潭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最快,湘南地区增速最慢,出现极端值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的变动;农业种植结构、农村居民文盲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度对农田水利治理效率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治理效率 三阶段SBM-Malmquist指数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建鑫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2,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增强我国畜牧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2012—202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增强我国畜牧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2012—202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分指标层面来看,我国畜牧业新质劳动资料指数最高,畜牧业新质劳动者指数居中,畜牧业新质劳动对象指数最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均能够提升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文章提出加强畜牧产业科技创新、优化畜牧产业战略布局和转变畜牧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 影响因素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翔 许晶琳 +3 位作者 贾晶晶 贾常离 任盼盼 陈梦瑶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医疗与农村居民就医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居民生病时选择就医治疗的概率是未使用者的7.812倍(P<0.001),但趋高性就医行为可能性增加62%(P<0.001)。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互联网医疗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产生了就医治疗对延迟就医的替代效应,但同时作为大医院的引流工具,诱导农村居民趋高性就医,冲击分级诊疗格局。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患者健康素养和依从性,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医保政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 就医选择 工具变量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体育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艳丽 赵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因果链条。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绿色金融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不同经济地带和行业细分领域,绿色金融的影响力呈现出差异性。基于此,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绿色金融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强绿色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金融机构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产业协同;体育服务业企业应瞄准新兴业态提升服务附加值,体育制造业企业应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体育建筑业企业应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建造与绿色升级的协同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体育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企业生产结构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森 段啸贤 赵浩然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从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人均电力碳排放;(2)新质生产力的电力碳减排效应...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从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人均电力碳排放;(2)新质生产力的电力碳减排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异质性,西部地区效果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减排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东部地区边际效应有限;(3)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环境规制,进而促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实现人均电力碳排放的有效减少。该研究能够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电力碳减排路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电力碳排放 新质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7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效果评估研究
8
作者 祝丽云 赵君彦 +2 位作者 胡建辉 董静怡 李彤 《农业展望》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粮食生产风险管理工具,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3—2022年中国产粮大省河北省11个市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准确评估了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样本...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粮食生产风险管理工具,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3—2022年中国产粮大省河北省11个市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准确评估了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河北省农业保险密度和广度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但农业保险深度的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且各市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业保险密度、深度和广度均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产量,但由于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高,保额设定不科学、费率厘定不精准以及保费补贴效能不足导致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程度有限。为进一步优化河北省农业保险政策,提升其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果,应注重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因地制宜设计保额与费率,优化农业保险补贴制度,进而全面推进农业保险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产出 保障水平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与能源安全关系研究
9
作者 高建刚 徐凯 +1 位作者 刘津澔 何丽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给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参考,以2005—2022年为研究期,构建能源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采用Tapio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碳排放... 为了给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参考,以2005—2022年为研究期,构建能源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采用Tapio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碳排放脱钩与能源安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在研究期均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期末能源安全压力依然较大且省份间差别较大,能源安全形势整体上不容乐观;2)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在研究期向好发展,多数省份曾呈现强脱钩状态,但脱钩状态不稳定即难以保持最佳状态;3)能源安全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具有促进效应,这种促进效应在2012年以后更加显著。提出了系统化提高黄河流域能源安全水平、加快“碳达峰”进程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碳排放脱钩 Tapio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10
作者 李文静 史一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创新间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高质量发展 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ESG表现与调节效应——基于党组织参与治理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庆瑞 秦梦柯 李晓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3,312,313,共14页
ESG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投资机构日益倾向于将ESG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融资约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ESG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投资机构日益倾向于将ESG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融资约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是缓解融资约束主要驱动力。党组织“交叉任职”能够强化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而党组织“双向进入”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中,ESG表现对融资约束影响具有竞争公平性,即不存在“产权歧视”,并有助于缓解融资的“规模歧视”;但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会削弱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将研究问题拓展到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价值判断上发现,ESG表现有利于改善融资效率,激励企业“脱虚向实”。研究为深入理解ESG表现影响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ESG表现并以此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ESG表现 党组织参与治理 交叉任职 双向进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勇民 李沁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F0003,共13页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运营绩效 企业专业化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资金密集型行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替换变量法 缩短样本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碳生产率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君 张永礼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碳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非线性边际递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技术产业集聚 碳生产率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环境规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14
作者 李柏桐 李健 +2 位作者 黄诗华 姚欣妍 董经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31-3541,共11页
以环境规制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其蕴含的理论内涵.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呈现U型关系,跨过拐点后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新质生产力水平将提升124.42%.环境规... 以环境规制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其蕴含的理论内涵.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呈现U型关系,跨过拐点后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新质生产力水平将提升124.42%.环境规制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改善作用显著,其中,对东部地区正向作用最为明显.环境规制能够通过影响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两个子系统路径发挥正向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环境规制 影响机制 双向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效应与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15
作者 刘在洲 汪发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5,共12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对于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3...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对于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30个省份2012-202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对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其中,人口城镇化发挥了较小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优化高等教育体系,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和重要支撑;因地制宜,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效应和创新活力;协同发力,促进高等教育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形成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口城镇化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分权、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16
作者 郑然 李莉 +1 位作者 王志强 张萌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84-191,共8页
测度了2010—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了环境分权、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性与环境分权程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生态福利绩效表现为平缓的倒“U”形发展趋势... 测度了2010—2021年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了环境分权、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性与环境分权程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生态福利绩效表现为平缓的倒“U”形发展趋势,整体上呈下降态势,区域按绩效水平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环境分权对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激励作用;环境规制对绩效的改善具有直接效应,二者交互项也促进了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高;在分区域检验中,环境分权对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绩效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正、显著为负与负向不显著;高分权程度地区与低分权程度地区则分别促进和抑制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且低分权程度相较于高分权程度地区其负向影响更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即建立合理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制度;调整环境规制强度,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环境税率;优化政绩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将“援助之手”转变为损害人民福祉的“攫取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分权 环境规制 生态福利绩效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王湘平 钟仁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1,共10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机...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新媒介接触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水平,通过Hausman检验及倾向得分匹配控制选择性偏差后,实证结果保持稳健;二是新媒介接触主要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来降低其抑郁水平;三是社区支持可正向调节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且对自评健康的中介效应也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数字化干预路径与社区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接触 老年人抑郁 社会认知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1省份面板数据
18
作者 李世钰 蒋志辉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收入水平实现了飞跃。为探究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2005—2021年的省际...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收入水平实现了飞跃。为探究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2005—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分析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并且教育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教育在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异,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东部地区,经济越为落后的地区,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越为明显。因此,政府要发挥好财政作用,完善学前教育机构、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挥好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OLS模型 分位数回归 固定效应模型 公平效应 马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张慧萍 刘明月 郭健斌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金融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路径。选取2011-2022年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金融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路径。选取2011-2022年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呈边际递减的态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间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提出统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引导产业融合,加快乡村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薛欣 周海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85-91,101,共8页
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 超效率SBM模型 固定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