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Panax ginseng)根系分泌物成分对人参致病菌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勇 刘时轮 +1 位作者 黄小芳 丁万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8,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结合生物学测定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人参(Panax ginseng)根系分泌物成分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六酸和2,2二-(4羟-苯基)丙烷对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黑斑菌(Alternaria panax)、疫病菌(Phytop... 采用室内培养结合生物学测定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人参(Panax ginseng)根系分泌物成分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六酸和2,2二-(4羟-苯基)丙烷对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黑斑菌(Alternaria panax)、疫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菌核菌(Sclerotinia schinseng)、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人参根系分泌物成分对人参致病菌及绿色木霉菌的化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苯甲酸浓度与人参立枯丝核菌、菌核菌和锈腐菌菌落生长以及人参黑斑菌、锈腐菌孢子萌发呈负相关,与人参黑斑菌、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呈正相关;对人参疫病菌菌落生长的化感效应表现为低浓度和高浓度抑制,中浓度促进。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浓度与人参立枯丝核菌、黑斑菌、菌核菌和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以及人参黑斑菌孢子萌发呈负相关;对人参锈腐菌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为低浓度和高浓度抑制,中浓度促进;对人参疫病菌菌落生长表现为低浓度和中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2,2二-(4羟-苯基)丙烷浓度与人参立枯丝核菌、黑斑菌、疫病菌、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以及人参黑斑菌、锈腐菌孢子萌发呈负相关;对人参菌核菌、锈腐菌菌落生长表现中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十六酸浓度与人参锈腐菌、疫病菌和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呈正相关,与人参锈腐菌孢子萌发呈负相关,对黑斑菌孢子萌发表现为中浓度抑制。4种根系分泌物的等量混合物浓度与人参致病菌及拮抗木霉菌菌落生长速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根系分泌物 致病菌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Panax ginseng)的氮过剩现象──人参氮毒原因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高金方 金龙南 +2 位作者 赵述文 赵兰珍 张树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1985-1990年间,我们在长白县及公主岭进行的四次NPK三要素试验中,发现氮肥抑制了人参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5%显著水准),而倍量氮肥,减产达1%显著水平。继续研究证明,人参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甚低,追施氮肥使组织,积累,... 1985-1990年间,我们在长白县及公主岭进行的四次NPK三要素试验中,发现氮肥抑制了人参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5%显著水准),而倍量氮肥,减产达1%显著水平。继续研究证明,人参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甚低,追施氮肥使组织,积累,促进了呼吸作用,植株干物中N、Si及Cu、Zn、Fe、Mn含量增加,Ca、Mg、K、Na等阳离子减少,表现出氮毒征象。本文称氮过剩症,它是指氮素供应超过了由极低NRA催化的转化代谢速率,而引起的一种毒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reaction system to determine nonlinear chemical fingerprint and its use in Panax ginseng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action system 被引量:5
3
作者 TAN Xue-ying DENG Fei-yue +2 位作者 ZHANG Tai-ming HUANG Jian CHEN Chun-n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895-1903,共9页
A new reaction system to determine nonlinear chemical fingerprint(NCF)and its use 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action system was researched.Panax ginsengs,such as ginseng,American ginseng and notoginseng... A new reaction system to determine nonlinear chemical fingerprint(NCF)and its use 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reaction system was researched.Panax ginsengs,such as ginseng,American ginseng and notoginseng were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The NCFs of the three samples of Panax ginseng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wo nonlinear chemical systems,namely system 1 consisting of sample components,H2SO4,MnSO4,NaBrO3,acetone and the new system,system 2 consisting of sample components,H2SO4,(NH4)4Ce(SO4)2,NaBrO3 and citric acid.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determined through systems 1 and 2 shows that the speed to determine NCF through system 2 is much faster than that through system 1;for systems 1 and 2,the system similarities of the same kind of samples are≥98.09%and 99.78%,respectively,while those of different kinds of samples are≤63.04%and 86.34%,respectively.The results to identify the kinds of some samples by system similarity pattern show that both the accuracies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single system 1 and 2 are≥95.6%,and the average values are 97.1%and 96.3%,respectively;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based on double system is≥97.8%,and the average accuracy is 99.3%.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based on double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based on any singl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chemical fingerprint double reaction system single reaction system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panax ginse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熟阶段的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种子对脱水和贮存温度的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娥 石思信 肖建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期中的人参(PanaxyinsenyC.A.Mey)湿润种子的含水量由47%降至9.4%和5.8%,形成于籽后保存于室温,0~5℃和-196℃条件下1~3年。保存后的形态后熟于籽再低温处理,继续完成生理后熟。结果显示:完成形... 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期中的人参(PanaxyinsenyC.A.Mey)湿润种子的含水量由47%降至9.4%和5.8%,形成于籽后保存于室温,0~5℃和-196℃条件下1~3年。保存后的形态后熟于籽再低温处理,继续完成生理后熟。结果显示:完成形态后熟的种子在1~5℃保存1年后,种子胚根能萌发,但胚轴、胚芽不能正常生长,保存3年,种子丧失生活力;生理后熟期中的种子在0~5℃保存1年尚能正常出苗,出苗率为44.0%,保存3年,种胚已不能正常发育。但是在-196℃保存3年后,出苗率同保存在0~5C1年的相近.仍为43.1%。说明完成形态后熟种子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脱水耐性,而经低温层积处理于生理后熟期中的种子就具有了这种耐性,并能进行低温短期或超低温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形态后熟 生理后熟 脱水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ax ginseng-specific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for testing medicinal products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秋桃 刘丽 +6 位作者 肖炳燚 李文莉 罗晖明 聂平 丁野 李洁 李文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52-1062,共11页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cessful amplicons obtained, the Panax ginseng-specific RAPD marker C-12 was cloned into a TA vector and sequenced (Genl3ank access number KU553472).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 pair of primers specific to C-12 was designed. Finally, a SCAR marker-bas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anax ginseng was developed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this method, two positive bands were stably observed at 300 bp and 130 bp in 33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tested, while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nother 101 batches of samples, including Panax quinquefolium, Panax notoginseng, adulterants, and other medicinal herbs. Thus,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PCR-based metho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nax ginseng,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of Panax ginseng and its chemical components:a review
6
作者 Hai-NingWEE Hui-ChuingYEW +1 位作者 Hwee-LingKOH Chay-HoonT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9-109,共1页
OBJECTIVE Panax ginseng C.A.Meyer(ginseng)is a well-known medicinal plant worldwide and a key ingredient in many commercially-available health products.It is used as a tonic for invigoration and for tification in time... OBJECTIVE Panax ginseng C.A.Meyer(ginseng)is a well-known medicinal plant worldwide and a key ingredient in many commercially-available health products.It is used as a tonic for invigoration and for tification in times of fatigue and debility or declining capacity for work and concentration.Previous in-house study has surveyed over three hundred ginseng and ginseng products(including P.ginseng,P.quinquefolius,P.notoginseng,P.pseudoginseng)available in Singapore.This review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of P.ginseng and its ginsenosides.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es of PubMed and ScienceDirect were done to identif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of P.ginseng,its extracts and its chemical components,including ginsenosides.Studies of whole plant extracts include both White ginseng and Red ginseng.The studi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whole plant extract were limited to those published from 2009 to 2015.There was no restriction on the time frame of other studies.Terms such as″P.ginseng″,″Ginsenosides″were searched.Studies found included in vitro assays,in vivo animal studies,human clinical trials as well as individual case reports.RESULTS A total of 112 studies were found on whole plant extracts and 257 studies on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Whole plant extracts of ginseng were found to possess over fifty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while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exhibit parts of this spectrum.P.ginseng was found to interact with drugs such as 5-fluorouracil,irinotecan,mitomycin C,docetaxel,cisplatin,alcohol,midazolam,warfarin,phenelzine,raltegravir and imatinib.CONCLUSION P.ginseng and its components exhibit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interact with some drugs.There remain much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GINSENOSIDE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Basal Media and Carbohydrate Levels o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of Panax ginseng 被引量:1
7
作者 Tang Wei Wu Jiongyuan, Zhang Limei(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 R 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5年第1期62-65,共4页
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of Panax ginseng which may be continuously subcultured has been established. Embryogenic callus derived from clutured young leaves was used to initiate the culture.Plant growth regulators, ba... 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of Panax ginseng which may be continuously subcultured has been established. Embryogenic callus derived from clutured young leaves was used to initiate the culture.Plant growth regulators, basal medium formula and carbohydrate levels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ir various effects on suspension culture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best selec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hasal medium and carbohydrate level is 2 mg / L 2,4-D: 0.5 mg / L KT,MS and 3% sucros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西洋参根系腐解物添加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谷帅 刘梅 +4 位作者 王雪峰 于德威 李淑英 徐永平 许永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揭示人参属根系腐解物残留的土壤生物学效应,进而为从土壤生态学角度探讨老参地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人参属药用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西洋参(Radix panacis quinquefol... 为揭示人参属根系腐解物残留的土壤生物学效应,进而为从土壤生态学角度探讨老参地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人参属药用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西洋参(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种植栽培时腐解物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解物添加后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试验共鉴定土壤线虫20科30属,西洋参根系腐解物添加Ra-10、Ra-15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线虫总数.各处理BF线虫占比最高(63.2%~77.5%),添加西洋参腐解物显著增加了OP线虫的比例,而人参腐解物显著增加了cp-1类群的比例.2种根系腐解物添加后均抑制了Mesorhabditis属线虫的数量,而BF类群则出现了Ablechroiulus等4个新属,西洋参腐解物处理提升了Eudorylaimus等5个属线虫的数量.2种腐解物添加处理瓦斯乐斯卡指数显著升高,人参、西洋参腐解物添加有助于促进土壤的健康状况.2种腐解物添加后营养多样性指数降低、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升高,说明腐解物的添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类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人参腐解物 土壤线虫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探究人参发酵液的皮肤美白功效
9
作者 林嘉慧 严建刚 +4 位作者 谢果 刘文利 梅傲宇 李晓敏 刘洪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8-1219,1288,共13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人参发酵液(Panax ginseng fermentation broth,GFB)中人参皂苷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GFB美白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GFB共含有15种主要人参皂苷成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 该研究旨在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人参发酵液(Panax ginseng fermentation broth,GFB)中人参皂苷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GFB美白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GFB共含有15种主要人参皂苷成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GFB主要通过作用于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酪氨酸酶(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tyrosinase,AGE-RAGE/MITF-TYR)通路,调节酪氨酸酶的表达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合成。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FB除了能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P<0.001),还能显著抑制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P<0.05)。GFB通过抑制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降低皮肤内ROS积累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终发挥美白活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发酵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美白 抗氧化 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药改良剂对农田连续栽培人参及土壤的影响
10
作者 李洁 于大德 +2 位作者 陈莹莹 朱亮亮 李西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目的:人参栽培中连作障碍严重,根腐病多发,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寻找人参连续种植下的绿色土壤改良措施,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助力农田栽参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选择草药组合、玉米秸秆(常规对照)及农药(... 目的:人参栽培中连作障碍严重,根腐病多发,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寻找人参连续种植下的绿色土壤改良措施,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助力农田栽参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选择草药组合、玉米秸秆(常规对照)及农药(阳性对照)作为土壤改良剂,以不使用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在大田开展实验,观察不同处理对连作土中人参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和土壤改良作用。结果:草药改良剂处理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根腐病控制效果达到75.0%。草药组合的施用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人参根部皂苷含量的积累,6种皂苷含量之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加了61.5%,此外还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Fusarium相对丰度在草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减少了50.6%。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草药组合有利于减少连作中的根腐病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农田栽参 绿色防控 连作障碍 根腐病 草药 土壤改良 中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体内外药理实验及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11
作者 武博文 颜培宇 武密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30-2041,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数据库获取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数据库获取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成分-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应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模型。在此基础上,观测不同时间点基底动脉管径变化,观察Tetrandrine对CVS大鼠模型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通过MTT法检测Tetrandrine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结果:人参治疗血管痉挛的核心成分有14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有27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松弛素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人参二醇与ACE、山柰酚与EGFR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人参二醇能有效缓解SAH后的脑血管痉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人参二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人参通过调控钙信号通路,作用于ACE、EGFR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为人参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血管痉挛 人参二醇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LC-Q-TOF-MS法研究平地种植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成分
12
作者 王安琪 张萌 +3 位作者 李晴晴 焦丽丽 李慧 吴巍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158-162,1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RRLC-Q-TOF-MS分析方法,对四年生平地种植人参的5个不同部位(须根、芦头、外皮、中皮、木质层)的14种人参皂苷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平地种植人参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采用Sigma-Aldrich C18色谱柱(50 mm 3.0 mm,...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RRLC-Q-TOF-MS分析方法,对四年生平地种植人参的5个不同部位(须根、芦头、外皮、中皮、木质层)的14种人参皂苷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平地种植人参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采用Sigma-Aldrich C18色谱柱(50 mm 3.0 mm,2.7 m),进行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乙腈,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5 L,柱温35℃。结果显示,须根、芦头、外皮、中皮、木质层的人参总皂苷含量分别为2.61%±0.02%、1.41%±0.05%、4.26%±0.03%、2.04%±0.10%、1.10%±0.03%: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单体的比例存在差异,三醇型皂苷Rg1与Re比例在外皮层中为0.8,而在木质层中为6.43。本研究表明,平地种植人参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苷总量及单体比例存在差异,总体呈现由外至内逐渐减少的趋势。本研究为平地种植人参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种植人参 人参皂苷 不同部位 RR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类型对林下参产量及人参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芳 吴琳 +3 位作者 李奎全 刘丽菲 苑长华 王元兴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以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镇人参基地内3种林型及塑料棚共7个类型的人参(长白落叶松林10年生人参、长白落叶松林18年生人参、樟子松林10年生人参、樟子松林18年生人参、杂木林10年生人参、杂木林18年生人参和30年生园参)为材料,测定... 以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镇人参基地内3种林型及塑料棚共7个类型的人参(长白落叶松林10年生人参、长白落叶松林18年生人参、樟子松林10年生人参、樟子松林18年生人参、杂木林10年生人参、杂木林18年生人参和30年生园参)为材料,测定各类人参的保存数量、产量及人参总皂苷含量,探究林型、参龄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林型的人参保存数量、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樟子松林10年生人参保存数量(211根)最多,其次是长白落叶松林10年生人参(97根),杂木林人参保存数量最少,10年生和18年生人参的保存数量分别为21个和14个;园参产量(4.25 kg)最高,其次为樟子松林10年生人参(2.94 kg),杂木林人参产量最低,10年生与18年生人参产量分别为0.36 kg和0.15 kg;杂木林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18年生和10年生人参总皂苷含量分别为5.06%和4.73%,长白落叶松林10年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低(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林下参 保存数量 产量 人参总皂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产铁载体拮抗细菌GR-39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声坤 雷锋杰 +3 位作者 张焕荣 龙漪萍 姜懿轩 张爱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产铁载体细菌通过与病原菌竞争铁元素而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本研究从人参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对其抑菌作用和产铁载体能力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的1株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细菌菌株207株,... 产铁载体细菌通过与病原菌竞争铁元素而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本研究从人参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对其抑菌作用和产铁载体能力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的1株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细菌菌株207株,其中8株菌株既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又对人参黑斑、根腐和锈腐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经筛选发现菌株GR-39在限铁、富铁培养基上对黑斑病菌抑菌作用差异显著,并鉴定该菌株为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plymuthic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GR-39在蔗糖、蛋白胨5 g/L、温度34℃、p H 8时产铁载体相对含量为74.6%;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铁载体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6 g/L、蛋白胨5 g/L、p H 8时铁载体产量最大达77.13%。研究表明,菌株GR-39具有较强产铁载体能力并且对人参黑斑病菌防效显著,可为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研制提供良好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铁载体 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结合成分分析优选人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佳极性部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志佳 李胜楠 +5 位作者 周文文 肖凤琴 刘晖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结合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12个质量特性指标赋权,最终优选出人参抗氧化最佳极性部位。结果: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总酚酸、总黄酮、人参皂苷Rb1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4、0.57、0.92、0.75 mg/mL。另外,结合质量评价模型得到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352~0.618,正丁醇部位测得相对关联度最高(0.618),进一步表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综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初步优选出正丁醇部位为人参抗氧化最理想部位,为人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人参抗氧化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不同极性部位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生长过程对外源磷肥的需求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莹莹 李洁 +4 位作者 赵贵萍 张乃嘦 徐福荣 于大德 李西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1222,共10页
目的探究农田参对外源磷肥的需求规律,为配方施肥和专用肥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年生和三年生人参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过磷酸钙及无磷霍格兰德营养液(Hoagland溶液)为供试肥料,设置P_(2)O_(5)浓度分别为0 mmol·L^(-1)、0.5 mmol... 目的探究农田参对外源磷肥的需求规律,为配方施肥和专用肥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年生和三年生人参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过磷酸钙及无磷霍格兰德营养液(Hoagland溶液)为供试肥料,设置P_(2)O_(5)浓度分别为0 mmol·L^(-1)、0.5 mmol·L^(-1)、1.5 mmol·L^(-1)、3 mmol·L^(-1)、6 mmol·L^(-1)、8 mmol·L^(-1),监测不同浓度磷肥对人参农艺指标、光合特性以及对人参皂苷Rg_(1)、Rb_(1)、Re积累的影响。结果外施1.5-3.0 mmol·L^(-1)磷肥对二年生及三年生人参的株高、茎粗、根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总皂苷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二年生人参根重较无磷组提高16%,皂苷含量增加24%;三年生人参根重较无磷组可提高89%,皂苷含量可增加132%。P_(2)O_(5)适宜施用量分别为每株26.6 mg、53.3 mg。结论外施适宜浓度磷肥,可提升人参外部形态特征、改善光合生理特性并增加活性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磷肥 肥料 皂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人参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大鼠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17
作者 范宇婷 刘志强 +3 位作者 邢俊鹏 郑重 宋凤瑞 刘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8,I0001,共17页
本文采用基于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全面探讨了人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药效学结果表明,人参提取物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脑病理损伤状态... 本文采用基于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全面探讨了人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药效学结果表明,人参提取物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脑病理损伤状态,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人参显著回调了与AD密切相关的19种生物标志物水平,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嘌呤代谢、三羧酸(TCA)循环和脂肪酸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最后,在脑组织中检测出7种人参活性成分,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调节与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能量缺失以及脂肪酸异常代谢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上游靶点发挥作用,实现对关键代谢物水平的精确调控,从而达到治疗AD的目的。利用质谱成像可以将内外源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进行对应分析,更清晰地阐释药物成分的具体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人参 阿尔兹海默症(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对人参生理参数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鸣涛 梁佳 +3 位作者 郝甜甜 丁万博 杨鹤 许永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3,共8页
为探讨铜胁迫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生理参数及品质的影响机制,以三年生人参种苗为材料,水培处理21 d后研究铜对人参幼苗生长、各部位及对应细胞壁铜含量、生理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铜胁迫抑制人参生长,破... 为探讨铜胁迫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生理参数及品质的影响机制,以三年生人参种苗为材料,水培处理21 d后研究铜对人参幼苗生长、各部位及对应细胞壁铜含量、生理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铜胁迫抑制人参生长,破坏细胞正常结构,干重鲜重较对照显著下降。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大,人参各部位铜离子含量显著上升,根、茎、叶最高铜离子含量达48.30、68.58、130.77 mg·kg^(-1),铜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内,根、茎、叶细胞壁所含铜量占总铜量均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时最高,分别为57.74%、43.33%和37.24%。木质素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而上升,相关合成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在5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人参根和叶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随铜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根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茎则在300μmol·L^(-1)CuSO_(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总皂苷含量在150μmol·L^(-1)CuSO_(4)处理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人参在受到铜胁迫后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和增加木质素含量来抵抗铜胁迫。本研究结果为增强人参抗性及研究解除铜毒害作用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铜胁迫 亚细胞定位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促生细菌对人参及其根际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秋宇 王越 +2 位作者 牛福傲 韩丹 南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59-71,共13页
为促进大田栽参土壤改良,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肥,以3种促生细菌[欧文氏菌属(Erwinia)G115、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G119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G209]分别处理大田栽参土壤,对人参根际细菌群体组成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及... 为促进大田栽参土壤改良,并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肥,以3种促生细菌[欧文氏菌属(Erwinia)G115、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G119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G209]分别处理大田栽参土壤,对人参根际细菌群体组成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及人参幼苗的生长状态进行测定,研究根际促生细菌对人参的促生效应和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促生细菌处理人参幼苗与对照组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总氮、pH和叶干重变化不大,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根际土壤脲酶和根鲜重有显著差异。3种促生细菌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8个菌门人参根际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大于1%,其中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门。3种促生细菌处理对人参根际细菌属水平影响较大,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是促生细菌处理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丰度大于1%的共有菌属,所有丰度大于1%的属促生细菌处理后其增加的相对丰度比例均在120%以上。通过PICRUSt软件预测3种促生细菌处理后人参根际细菌功能,获得一级功能层6个方面的生物代谢功能,二级功能层35种预测功能,三级功能层33种预测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促生细菌处理可改变人参根际细菌多方面的功能,且改变功能的效果是双向的,既有增加的效果,也有降低的效果。说明外源促生细菌处理可改变人参根际细菌群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物和细菌感受信号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促生细菌 根际细菌 群体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对铜吸收规律及铜对基质养分影响
20
作者 梁佳 王雨鑫 +4 位作者 代鸣涛 杨鹤 张岂源 丁万博 许永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71,共9页
铜污染是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明确人参对铜元素吸收规律和铜污染基质养分有效性影响,以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300、500和1000 mg/kg共5个铜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加,两年生... 铜污染是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明确人参对铜元素吸收规律和铜污染基质养分有效性影响,以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300、500和1000 mg/kg共5个铜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加,两年生人参和三年生人参根系活力均出现下降趋势,最多均在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62.33%和44.18%。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各时期铜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且均在绿果期达到基本稳定,红果期略有上升,在1000 mg/kg铜处理时两年生人参根、茎、叶分别显著上升214.03%、93.83%、216.03%,三年生人参根、茎、叶分别显著上升505.65%、337.84%、189.11%。铜处理后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pH均显著下降,最多分别显著下降57.24%、34.78%、32.61%和22.06%。铜处理会显著改变人参对铁、锰和锌的吸收,在绿果期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两年生人参根部锌、铁和锰在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29.43%、20.71%和56.75%,叶片分别显著下降34.32%、31.62%和47.26%,三年生人参根部锌、铁和锰在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28.54%、19.91%和46.64%,叶片分别显著下降30.25%、16.56%和43.23%,两年生人参微量元素变化略高于三年生人参。总体上来看,三年生人参整体各部位铜含量高于两年生人参,人参各部位铜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在展叶期到绿果期过程铜吸收速率最快,在绿果期基本达到稳定。绿果期到红果期有略微上升但不明显。铜处理会降低基质养分有效性,也会阻碍人参对锌、铁和锰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铜胁迫 铜吸收规律 基质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