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PAM)改良黄泛区粉土堤防水理特性试验
1
作者 马少春 刘宴利 +2 位作者 鲍鹏 潘艳辉 郭成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脱湿速率影响较小。在相同基质吸力下,改良土的体积含水率和残余含水率随PAM掺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明其持水性增强。对改良土的水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短时间和长时间改良土的崩解率均随PAM掺量增加而减小,表明PAM对粉土的耐崩解性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当掺量为1.0%~1.2%时,改良土样基本未发生崩解,水稳性相对较强。研究成果对预防粉土病害,堤防安全,附近或上部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土 pam 堤防 水理特性 崩解试验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雨强下PAM分子量对土质堤防产流产沙的影响
2
作者 邹浩 李怡阳 +2 位作者 魏希莹 郑琪严 刘鸿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180,200,220 mm/h),裸地(分子量为0)及4种不同PAM分子量(1200,1400,1600,1800万),PAM浓度采用4 g/m^(2),对试验坡面进行喷洒PAM溶液,溶液采用4 g/m^(2) PAM配比3.5 L水。研究3种降雨强度下,施加不同PAM分子量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其水力学参数。[结果](1)在同种降雨强度下,施加PAM的坡面流产流沙量都小于裸地坡面。(2)在相同PAM分子量情况下,坡面产流产沙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种降雨强度下,1800万分子量的减流减沙效果最好,最大可减沙57.74%。(3)通过计算坡面水流的雷诺数(Re)发现水流形态为层流,当降雨强度为220 mm/h时,裸地坡面流态为急流,其余均为缓流。降雨强度、PAM分子量对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均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描述。[结论]在东北某地堤防坡面施加不同分子量的PAM溶液可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其中减沙效果尤为明显,在试验所选定的PAM分子量区间中,施加分子量为1800万的PAM对于试验坡面的减流减沙效果最为显著,PAM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为治理土质堤防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减流减沙 土质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PAM加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继祥 段青松 +4 位作者 王忠良 杜技能 陈正发 颜科宇 刘辉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0-148,共9页
【目的】探明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为滇中亚高山土壤侵蚀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棕壤各土层的崩解性,设置不同梯度(0%、0.1%、0.2%、0.3%)PAM施用量,研究PAM对棕... 【目的】探明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为滇中亚高山土壤侵蚀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棕壤各土层的崩解性,设置不同梯度(0%、0.1%、0.2%、0.3%)PAM施用量,研究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结果】棕壤各土层抗崩解性由强到弱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施用PAM后,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崩解率在90 min时分别减小2.75~10.52百分点、48.50~60.90百分点、17.53~23.77百分点,平均崩解速率分别减小0.03~0.11%/min、0.53~0.69%/min、4.36~4.41%/min,加固效果表现为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施用PAM后,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微团聚体含量分别减小2~10百分点、3~13百分点、6~11百分点,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分别增大0.17~0.37 mm、0.27~0.36 mm、0.74~1.07 mm,对母质层团聚体的黏结效果明显大于淋溶层和淀积层。扫描电镜(SEM)观察,PAM通过抑制土壤表面结皮和缝隙的产生、增强土壤内部颗粒间的黏结力来增强土壤的抗崩解性。【结论】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抗崩解性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施用PAM黏结土壤颗粒可增强棕壤抗崩解性,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崩解特征 微团聚体 聚丙烯酰胺(pam) 亚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施用方式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侵蚀产沙的影响
4
作者 罗东 邹超煜 白岗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PAM(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控制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为探寻施用PAM的最佳方式、促进PAM在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于2022年5—10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设置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以不施用PAM为对照,按照2.0 g/m2的施用量采取先... PAM(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控制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为探寻施用PAM的最佳方式、促进PAM在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于2022年5—10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设置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以不施用PAM为对照,按照2.0 g/m2的施用量采取先喷水后干撒PAM、先干撒PAM后喷水、直接喷施PAM溶液3种方式在黄绵土工程堆积体表面施用PAM,监测了PAM不同施用方式的黄绵土工程堆积体在自然降雨情况下的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细沟发育数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结果表明:3种方式施用PAM均可增大产流次数、径流量、径流系数,减小侵蚀产沙量、细沟发育数量、细沟侵蚀量、细沟侵蚀系数,降低土壤含水量,其效果优劣排序为直接喷施PAM溶液>先干撒PAM后喷水>先喷水后干撒PAM,先干撒PAM后喷水与直接喷施PAM溶液效果相当。从便于操作和确保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采用先干撒PAM后喷水的施用方式,或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前干撒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施用方式 工程堆积体 地表径流 侵蚀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撒PAM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侵蚀泥沙的影响
5
作者 罗东 邹超煜 白岗栓 《农学学报》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了探寻PAM(聚丙烯酰胺)的适宜干撒量,以减少工程堆积体的侵蚀泥沙和维持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撒PAM(聚丙烯酰胺)为对照(CK),将0.5、1.0、1.5、2.0、2.5 g/m^(2)的PAM干撒于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表层,监测自... 为了探寻PAM(聚丙烯酰胺)的适宜干撒量,以减少工程堆积体的侵蚀泥沙和维持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撒PAM(聚丙烯酰胺)为对照(CK),将0.5、1.0、1.5、2.0、2.5 g/m^(2)的PAM干撒于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表层,监测自然降雨状况下PAM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地表径流、侵蚀泥沙、细沟发育和堆积体土壤水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径流量、产流次数和径流系数均随PAM干撒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干撒量为1.0 g/m^(2)的最低,2.5 g/m^(2)的最高。侵蚀泥沙量、细沟侵蚀量和细沟侵蚀系数则随PAM干撒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干撒量为1.5、2.0、2.5 g/m^(2)的显著低于CK、0.5、1.0 g/m^(2)。当PAM干撒量为1.0 g/m^(2)时,工程堆积体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当PAM干撒量为2.5 g/m^(2)时则最低。PAM干撒量达到1.5 g/m^(2)可促进径流形成,减少侵蚀泥沙量及细沟侵蚀系数,降低黄绵土堆积体的土壤水分含量。为了减少侵蚀泥沙量,维持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PAM的干撒量应为2.0 g/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工程堆积体 径流 侵蚀泥沙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M-RTM的CFRP平板RTM工艺及孔隙缺陷仿真
6
作者 邹文涛 孟宪明 +5 位作者 程从前 宋通 张赛 曹铁山 吴昊 赵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构件质量和性能有极大影响。为了精准设计RTM成型参数,降低最终构件的孔隙缺陷含量,分析充模过程中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及在构件中的分布规律,基于PAM-RTM软...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构件质量和性能有极大影响。为了精准设计RTM成型参数,降低最终构件的孔隙缺陷含量,分析充模过程中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及在构件中的分布规律,基于PAM-RTM软件对CFRP平板模型RTM成型的充模及双尺度孔隙形成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树脂黏度、浇注压力对填充时间及宏观和微观孔隙分布、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在构件中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横向轴线并对比轴上宏观/微观孔隙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随着距离浇注口位置变化孔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压浇注条件下,浇注压力越大,树脂黏度越小,填充时间越短;树脂黏度为0.1Pa·s、浇注压力为1.5MPa时,充模时间最小,为13.11s。宏观孔隙率随浇注压力升高而减小,微观孔隙率则相反。宏观孔隙在开始填充一段时间后形成,孔隙率最终在出胶口达到最大值;微观孔隙则在填充初始阶段开始形成,孔隙率随着填充距离增加逐渐减小。3条横向轴上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趋势相近;浇注压力影响宏观孔隙开始形成的位置及微观孔隙结束形成的位置,并影响填充结束时的最大宏观孔隙率和填充开始时的最大微观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双尺度孔隙模型 孔隙缺陷 pam-RTM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112 Gb/s PAM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
7
作者 刘雪娜 李振松 +1 位作者 闻豪 缪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0-96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号分别在高频、中频和低频进行补偿,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和饱和放大器(Saturation Amplifier,SatAmp)则用于对信号幅值的缩放。除了3个数据采样器外,引入4个辅助采样器用于进一步改善阈值自适应算法性能。同时,采用符号最小均方算法,利用接收端数据采样器和辅助采样器之间的偏移推动辅助参考电压收敛到信号星座电平,从而确保PAM4接收信号的眼图在垂直方向上3个眼睛具有相等的间隔和恒定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12 Gb/s PAM4接收机能够在损耗为15 dB的信道上实现小于10~(-12)的误码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眼图性能,其最差眼高为75 mV,眼宽为0.34 UI(Unit Interval),与传统方案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4接收机 判决反馈均衡器 超短距离信道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M聚类的轨道交通站点画像分析
8
作者 洪英 李喆康 李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从客流水平、居民需求、接驳特性、周边设施4个维度对轨道站点特征进行提取与构建。采用PAM算法对站点进行聚类研究,最终形成6类站点画像的标签。在此基础上探索站点功能定位、客流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不...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从客流水平、居民需求、接驳特性、周边设施4个维度对轨道站点特征进行提取与构建。采用PAM算法对站点进行聚类研究,最终形成6类站点画像的标签。在此基础上探索站点功能定位、客流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不同类型站点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阶段性矛盾,指导客流预测任务、引流策略制定等后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轨道站点画像 pam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11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结果影响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程麟钧 周培学 +2 位作者 曾立民 唐桂刚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物质响应下降,而高沸点物质响应却增强;醛酮类化合物响应普遍增强。从不同维度分析了水汽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管壁的活性位点;水膜溶解强极性的VOCs降低了VOCs响应;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填料表面导致VOCs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挥发性有机物 pamS TO-15 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2
10
作者 曹丽花 赵世伟 +3 位作者 梁向锋 刘合满 杨永辉 赵勇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研究PAM对黑垆土、黄绵土、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0.4%,PAM均可促进3种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有效降低3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改...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研究PAM对黑垆土、黄绵土、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0.4%,PAM均可促进3种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有效降低3种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改善土壤结构;方差分析表明,PAM改良3种土壤结构的机理是一致的,将<1 mm的水稳性团聚体聚合为更大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使>1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PAM改良黑垆土、黄绵土和风沙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达到显著水平时的浓度也不相同,其适宜浓度分别为0.2%~0.4%,0.05%,0.05%。3种土壤的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影响PAM对不同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水稳性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45
11
作者 员学锋 汪有科 +1 位作者 吴普特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关中土娄土中施加聚丙烯酰胺(PAM)后对土壤基本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在同一施用方式下,有随PAM浓度的加大其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PAM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 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关中土娄土中施加聚丙烯酰胺(PAM)后对土壤基本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在同一施用方式下,有随PAM浓度的加大其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PAM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研究结果还表明,PAM施用量过大时会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PAM的改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土壤物理性状 机理分析 聚丙烯酰胺(pam)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田间持水量 试验模拟 施用方式 上升趋势 土壤容重 研究结果 含水量 渗透性 施用量 含量 塿土 改土 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特和PA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3
12
作者 杜社妮 白岗栓 +1 位作者 赵世伟 侯喜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79,共8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了浸种、穴施保水剂沃特和PAM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沃特、PAM不同处理10~20 cm、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盛花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不同处理0~100 cm土...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了浸种、穴施保水剂沃特和PAM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沃特、PAM不同处理10~20 cm、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盛花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不同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苗期略高于对照;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PAM穴施用量60 kg/hm^2和1.0%浸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收获期不同处理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花期、收获期均表现为沃特、PAM施用量越大,生物量、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从播种到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的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从播种到收获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花期、收获期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产出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穴施应以30 kg/hm^2到45 kg/hm^2为宜.用1.0%的浓度浸种,可成为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中利用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特保水剂 pam保水剂 马铃薯 土壤水分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PAM的坡地降雨入渗过程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纪根 雷廷武 +2 位作者 夏卫生 潘英华 张晴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4,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土壤结构改良剂 PAM,在一定条件下能显著地提高土壤入渗能力 ,减小坡面径流。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研究了不同 PAM覆盖度下降雨产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雨强、坡度的关系 ,以及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土壤结构改良剂 PAM,在一定条件下能显著地提高土壤入渗能力 ,减小坡面径流。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研究了不同 PAM覆盖度下降雨产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雨强、坡度的关系 ,以及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 PAM、坡度、雨强对入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表施加 PAM后土壤的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都比未施 PAM显著提高。通过对比施加 PAM后 Kostiakov入渗模型与 Horton入渗模型的显著性 ,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产流历时 入渗率 坡地 降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在回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伏培仟 孙力平 +2 位作者 王少坡 姜春杰 王建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60,84,共4页
研究了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回用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复合絮凝剂处理回用水是完全可行的,对水中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都很好,尤其是对浊度、TP、PO43--P和COD的去除,在PAC投加量为10 mg·L-1、PAM投加量为0.1 mg·L-1时,去除... 研究了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回用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复合絮凝剂处理回用水是完全可行的,对水中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都很好,尤其是对浊度、TP、PO43--P和COD的去除,在PAC投加量为10 mg·L-1、PAM投加量为0.1 mg·L-1时,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3.92%、39.39%、45.20%和31.01%,对色度及UV254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25.32%和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 pam 复合絮凝剂 回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特和PAM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杜社妮 白岗栓 +1 位作者 赵世伟 吴瑞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35,共6页
为了鉴别沃特保水剂和PAM不同施用方式的施用效果,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了撒施、沟施、穴施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0~1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而30~40cm土层土壤水含量则随降水量的多少呈... 为了鉴别沃特保水剂和PAM不同施用方式的施用效果,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了撒施、沟施、穴施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0~1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而30~40cm土层土壤水含量则随降水量的多少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施用方式影响的土层深度逐渐加深,从三叶期0~50cm土层增加到成熟期的0~20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表现为沟施、穴施高于撒施,撒施高于对照。3种施用方式对玉米出苗无显著影响,但均提高了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玉米的耗水量,其中沟施、穴施的效果强于撒施。沃特、PAM相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无显著影响,且沟施和穴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沃特单位施用量单位面积的增产量高于PAM。玉米生产中,沃特、PAM应以沟施或穴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含量 施用方式 沃特保水剂 pam 玉米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PAM条件下土壤养分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员学锋 吴普特 +1 位作者 汪有科 冯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土壤 N P K 淋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AM防治松散扰动沙土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渠昌 江培福 +2 位作者 雷廷武 李瑞平 唐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1,共5页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不同的吹角,地表处理为:喷施PAM(用量分别为0.5,1,2,4 g/m2)、喷施清水和未加处理的自然松散扰动(沙)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喷洒PAM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松散扰动土的起动风速,达到控制风蚀的目的;仅喷洒清水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沙尘的起动风速,但其效果甚微;如果松散(沙)土喷施PAM的表面不被扰动(无裂纹),用于松散土风蚀防治时PAM用量控制在1 g/m2以上就可以有效防止风蚀发生,试样经受风速为14 m/s左右的大风、历时30 m in而未产生风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沙土 起动风速 聚丙烯酰胺(pam) 风蚀防治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坡地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冯浩 吴普特 黄占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1,共4页
从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 ,为使 PAM能在黄土地区广泛使用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冲刷试验 ,研究了黄土坡地土壤表层施加 PAM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产流、径流累计量、泥沙累计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 从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 ,为使 PAM能在黄土地区广泛使用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冲刷试验 ,研究了黄土坡地土壤表层施加 PAM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产流、径流累计量、泥沙累计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建立了相应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不同 PAM用量的作用效果及不同土壤对 PAM施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当坡度为 15°,雨强 1.2 m m / min,降雨历时为 30 min时 ,每平方米土壤表层施加 0 .8gPAM后的产流量减少 16 % ,产沙量不到 1kg,减沙率达 87.87% ;连续冲刷试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模拟降雨 pam 黄土坡地 产流过程 产沙过程 土壤改良剂 土壤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耕地施加PAM侵蚀产沙规律及临界坡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纪根 雷廷武 +2 位作者 潘英华 夏卫生 张晴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4-510,共7页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mmh- 1 、15 0mmh- 1 ,四种坡度 :5°、10°、2 0°、2 5° (8 74%、17 63 %、3 6 4%、46 63 % ) ,四种当量坡长 :8m、16m、2 4m、40m ,五种地表处理 :对照、麦草覆盖、三种PAM覆盖度A、B、C(A <B <C)。通过侵蚀产沙试验结果 ,鉴别了不同坡度、PAM覆盖度、雨强条件下陡坡耕地无土壤侵蚀的临界坡长。结果表明 ,PAM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产沙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耕地 pam 产沙规律 临界坡长 试验 土壤结构改良剂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结合PAM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芳旭 于书店 +1 位作者 汪晓军 万印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对膨润土的用量、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去除镍离子效果的影响做了实验 ,找出了影响规律 ,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在此试验的基础上 ,选取pH值、膨润土的用量、PAM的用量三个因素做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找出了膨润土结合PAM处... 对膨润土的用量、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去除镍离子效果的影响做了实验 ,找出了影响规律 ,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在此试验的基础上 ,选取pH值、膨润土的用量、PAM的用量三个因素做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找出了膨润土结合PAM处理含镍废水的最佳工艺为 pH 8.5 ,膨润土添加量 5 .0 g/L ,PAM用量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pam 吸附 絮凝 镍离子 含镍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