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条件和测定方法对SPI凝胶特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兴凤 阮诗丰 张艳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49,63,共4页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的脆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种简易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质构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pH刺激响应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焦明立 俞力为 顾利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的伸长/收缩行为,同时在不同组成的凝胶纤维中,随着PAN含量的逐渐增大,水凝胶纤维的响应速率呈现由小到大然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 mPAN /mSPI =6/4时有最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N/spi 水凝胶纤维 PH响应 响应速率 PH值 皱缩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凝胶颗粒制备及其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江连洲 温家煜 +3 位作者 王禹涵 罗小雪 姜思岐 隋晓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8-355,共8页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I凝胶颗粒的粒径和ζ-电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SPI凝胶颗粒pH值为4.0~5.0时,临近SPI等电点,ζ-电位的绝对值最小,此时凝胶颗粒相互聚集,不能成功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在pH值为9.0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呈凝胶网络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0%、内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制备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加致密稳定的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弹性凝胶乳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凝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SPI)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小乔 刘通讯 《粮油食品科技》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将有限酶解和Na2SO3预还原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以研究中性环境中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由此确定改性条件,为调配型中性豆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有限酶解 乳化稳定性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与SPH及其复配产物对面团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莹莹 石长硕 +3 位作者 王瑞红 李肖 赵树超 郭兴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57,共7页
为提高面制品的营养品质,研究并比较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水解蛋白(soy protein hydrolyzates,SPH,水解度为4.54%)以及SPI和SPH复配产物(SPI-SPH)的混合粉的面筋特性和粉质特性,面团的动态流变学特性、蛋... 为提高面制品的营养品质,研究并比较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水解蛋白(soy protein hydrolyzates,SPH,水解度为4.54%)以及SPI和SPH复配产物(SPI-SPH)的混合粉的面筋特性和粉质特性,面团的动态流变学特性、蛋白质组分、二硫键和非共价键变化,以及面条的品质变化。添加SPI后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升高,干面筋含量下降,面筋指数降低,粉质特性评价值升高;面团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增加,黏弹性增大,弹性比例增加。添加SPI-SPH的面粉面筋特性和面团特性变化趋势与添加SPI的面粉一致,其粉质特性评价值增大。添加SPH的面粉中无面筋洗出,粉质特性评价值升高;面团盐溶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弹性比例降低。添加大豆蛋白的面团中二硫键含量均增加,疏水相互作用减弱,氢键增强。与原面粉面条相比,SPI面条的硬度增大10.82%,SPI-SPH和SPH面条的弹性分别减小7.23%和6.02%,且添加SPH后面条的蛋白质保留率由93.02%降至87.31%。研究表明,大豆蛋白与面筋蛋白通过二硫键交联以及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阻碍面筋网络形成,破坏了面筋网络的连续性。并且,SPI和SPH复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SPH对面筋的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水解蛋白 流变学特性 二硫键 面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HA/CMC三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翠 徐晶 白绘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694,共5页
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三元复合膜,并采用SEM、UV-Vis、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其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PI含量在40%~50%时,复合膜的力学强度最大,SPI的引入能够提高复合膜... 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三元复合膜,并采用SEM、UV-Vis、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其微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PI含量在40%~50%时,复合膜的力学强度最大,SPI的引入能够提高复合膜表面的疏水性,同时透光率也会降低。当SPI含量较低时,水蒸气透过率较低,当SPI含量超过50%时,水蒸气透过率显著增加。该复合膜以天然高分子为基质,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水性、阻隔性,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spi) 透明质酸(HA)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粉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江睿钊 石林凡 +3 位作者 任中阳 杨燊 张玉苍 翁武银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5,共7页
为利用枧水处理的谷朊粉(WG)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性质,考察了m_(WG)∶m_(SPI)分别为0∶10、1∶9、2∶8、3∶7、4∶6时对复合膜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膜的微观结构、蛋白结构、机械性能等理化性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的WG主... 为利用枧水处理的谷朊粉(WG)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性质,考察了m_(WG)∶m_(SPI)分别为0∶10、1∶9、2∶8、3∶7、4∶6时对复合膜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膜的微观结构、蛋白结构、机械性能等理化性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的WG主要聚集在复合膜下表面,当m_(WG)∶m_(SPI)超过2∶8时膜的下表面网络结构会遭到破坏。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的结果,发现WG会阻碍SPI分子之间的交联。SPI膜的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60 MPa和54.91%,伴随WG的添加抗拉伸强度逐渐下降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能力和上表面接触角随着WG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m_(WG)∶m_(SPI)增加到2∶8时,WG/SPI复合膜的b*值达到了18.72的高值。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表明,在m_(WG)∶m_(SPI)为1∶9时,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添加枧水预处理的WG能提高SPI膜的部分物理性质,这将为SPI膜理化性质改良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谷朊粉 枧水 复合膜 水蒸气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流变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婧御 李元鑫 +4 位作者 刘冉 孙永旺 郭尚敬 穆洪静 赵庆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利用植物多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采用葡萄糖酸内酯诱导结合超声波处理制备OPC-SPI凝胶,旨在改善SPI凝胶性能。研究不同浓度OPC(0.1%、0.3%、0.5%)对SP... 利用植物多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采用葡萄糖酸内酯诱导结合超声波处理制备OPC-SPI凝胶,旨在改善SPI凝胶性能。研究不同浓度OPC(0.1%、0.3%、0.5%)对SPI凝胶流变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PC浓度的增加,包埋率增加,荷载量减小,最大荷载量达到35.5753μg/mg。随着OPC浓度的增加,OPC-SPI凝胶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损耗因子随之降低,对频率的依赖性降低;但对凝胶的黏度无显著差异。OPC-SPI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SPI。OPC能够有效增强SPI的凝胶黏弹性和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氧化复合SPI凝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大豆分离蛋白 流变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猪肉丸中的应用
9
作者 薛瑾 初心 张姗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大豆膳食纤维(SDF),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食品营养结构和延长货架期,但添加过量的膳食纤维又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通过在大豆膳食纤维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来改性膳食纤维,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风味,而且能够改善食... 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大豆膳食纤维(SDF),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食品营养结构和延长货架期,但添加过量的膳食纤维又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通过在大豆膳食纤维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来改性膳食纤维,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风味,而且能够改善食品的结构。该研究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PI)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并将其添加至猪肉丸中,改善猪肉丸的风味。大豆膳食纤维和大豆分离蛋白结合后的复合膳食纤维能够减少食品的能量密度,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减少卡路里摄入,对于肥胖管理和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另外,复合膳食纤维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改善食品的风味,从而提高食品的整体品质。通过研究和开发复合膳食纤维,大豆制品可以在市场上具有更多创新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膳食纤维(SDF) 大豆分离蛋白(spi) 复合膳食纤维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性和热聚集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叶荣飞 杨晓泉 +4 位作者 郑田要 郑恒光 朱建华 刘翀 司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108,共3页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解性的影响,并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其可溶部分中亚基的组成及聚集方式。结果表明,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生成了可溶聚集体,使得低浓度热处理后完全变性的SPI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处理 溶解性 变性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对圣女果涂膜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庞凌云 李瑜 +1 位作者 祝美云 何华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26-429,共4页
以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保鲜剂,添加吐温-20对圣女果进行涂膜保鲜,每隔2d分别测定圣女果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四个指标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为1.0%、壳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为2:1(g/g)、吐温-20... 以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保鲜剂,添加吐温-20对圣女果进行涂膜保鲜,每隔2d分别测定圣女果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四个指标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为1.0%、壳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为2:1(g/g)、吐温-20浓度为0.8%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圣女果的营养损失,降低失水率,抑制呼吸强度,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女果 壳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凝胶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涂宗财 汪菁琴 +2 位作者 阮榕生 王辉 张雪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采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压力对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凝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能使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凝胶性得到改善,随着均质压力的逐渐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0ml... 采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压力对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凝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能使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凝胶性得到改善,随着均质压力的逐渐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0ml的6%大豆分离蛋白经高速分散搅打后,泡沫高度可以达到180ml,16%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强度可以达到0.0835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 大豆分离蛋白 起泡性 凝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钱方 邓岩 +3 位作者 刘阳 王凤翼 刘海波 周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以及水解蛋白曲线的分析,确定了胃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 pH值为 2.0,水解温度为 37℃,酶与底物比为 7.0% (质量百分比 ),底物质...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以及水解蛋白曲线的分析,确定了胃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 pH值为 2.0,水解温度为 37℃,酶与底物比为 7.0% (质量百分比 ),底物质量浓度为 0.04 kg/L,反应时间为 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条件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共价作用对其界面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杨 孙红波 +5 位作者 董济萱 刘英杰 毕爽 张巧智 江连洲 隋晓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8,共7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的复合程度,采用起泡特性及起泡稳定性测定、乳化特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巯基含量测定等方法,重点解析非共价结合/共价交联方式下蛋白质-花青素复合体系...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间的复合程度,采用起泡特性及起泡稳定性测定、乳化特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巯基含量测定等方法,重点解析非共价结合/共价交联方式下蛋白质-花青素复合体系结构变化与功能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 7.4、2 h和pH 9.0、24 h处理条件下,随着花青素质量浓度的增大,复合物中蛋白特征峰荧光强度降低,蛋白质多肽链解折叠,共价结合能力强于非共价结合能力。复合液中蛋白的起泡特性及起泡稳定性、乳化特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有提高,巯基含量下降,其中在pH 9.0、24 h条件下,6号样品表现尤为明显。样品5、6乳液体系中乳滴大小均一、分散均匀、乳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花青素 乳化性 起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其形成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涂宗财 包中宇 +3 位作者 王辉 黄小琴 石燕 常海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19,共5页
为探讨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及大豆分离蛋白形成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改性凝胶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微观结构及凝胶特... 为探讨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及大豆分离蛋白形成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改性凝胶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微观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减小,溶解性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强,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β-折叠和β-转角无显著变化;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大豆分离蛋白形成结构均匀、致密的TG改性凝胶,最佳处理时间为60 min,此时凝胶强度为146.57 g,提高幅度达62.12%,持水性为94.27%,提高幅度为3.66%。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以及其形成TG改性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与平均粒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大豆分离蛋白 结构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大豆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中江 张潇元 +7 位作者 隋晓楠 齐宝坤 江连洲 李欣芮 姜楠 黄天赐 张鑫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础原料,运用多种蛋白分析检测手段,深入探讨70、80、85、90、100℃热处理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影响。从蛋白质水解度(the degree of hydrolysis,DH)曲线来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DH曲线呈现先上升后...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础原料,运用多种蛋白分析检测手段,深入探讨70、80、85、90、100℃热处理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影响。从蛋白质水解度(the degree of hydrolysis,DH)曲线来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DH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长时间也会使DH呈现下降的趋势。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图分析显示,经不同温度热预处理样品的消化产物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未经预处理样品的高,而β-折叠结构含量降低,β-转角与无规卷曲结构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α-螺旋结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折叠结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拉曼光谱中酪氨酸峰变化较小且不规律,热处理使色氨酸残基更趋近于"包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体外模拟消化 胃蛋白酶 热处理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抗高血压活性肽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国胜 孔繁东 +2 位作者 祖国仁 季瑛 钱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4,共3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选用4种商业蛋白酶水解获得大豆蛋白抗高血压活性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水解条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在最佳的水解条件下,随水解时间不同所得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效果...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选用4种商业蛋白酶水解获得大豆蛋白抗高血压活性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水解条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在最佳的水解条件下,随水解时间不同所得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效果。最终得到As1.398中性蛋白酶,在pH值为8.0,温度为45℃,E/S(酶与底物浓度比)6%,S(底物浓度)4%时,水解480min所得水解产物对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效果最强,IC50为0.84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抗高血压 活性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水解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酶协同作用生产大豆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通讯 朱小乔 杨晓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9-32,共4页
以大豆多肽饮料的研制为着眼点,根据单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从中选择合适的酶复配组合成多酶,然后在多酶水解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分步加酶和同时加酶方式,对比Flavourzyme和 Kojizyme这两种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特点,最终确... 以大豆多肽饮料的研制为着眼点,根据单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从中选择合适的酶复配组合成多酶,然后在多酶水解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分步加酶和同时加酶方式,对比Flavourzyme和 Kojizyme这两种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特点,最终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多肽生产时的酶解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大豆分离蛋白 多酶水解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阿魏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包惠燕 郭乾初 +2 位作者 欧仕益 李爱军 杨爱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7-70,共4页
本文报道了阿魏酸、pH及碱液等对大豆分离膜的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基质的成膜溶液调pH、热处理后铺板干燥,揭膜,在相对湿度为52%的室温环境下平衡48h后测定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性、颜色等。结果表明,大豆蛋白... 本文报道了阿魏酸、pH及碱液等对大豆分离膜的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基质的成膜溶液调pH、热处理后铺板干燥,揭膜,在相对湿度为52%的室温环境下平衡48h后测定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性、颜色等。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膜的断裂伸长率随pH的升高而增加,抗拉强度在中性pH以上时也是随pH升高而增加;阿魏酸的添加可显著增加膜的拉伸张力和断裂伸长率,但也使膜的颜色变深;阿魏酸还使我们可以在成膜溶液pH为中性时制备具有较强抗拉强度的膜:加阿魏酸100、200、300mg( 此用量分别相当于大豆分离蛋白的2%、4%、6%)将成膜溶液pH调为7.0,与对照相比,可使断裂伸长率提高24.2%~54.4%,抗拉强度提高62.5%~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PH 碱液 膜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膜 机械特性 水蒸气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流变性和凝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冉 曾庆华 +3 位作者 王振宇 程霜 穆洪静 梁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92,98,共7页
为探讨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商用SPI为试验原料在不同功率(100、200、400、600、800 W)下进行超声处理,利用TA流变仪的小振幅振荡剪切模式,分析对其流变特性和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超声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商用SPI为试验原料在不同功率(100、200、400、600、800 W)下进行超声处理,利用TA流变仪的小振幅振荡剪切模式,分析对其流变特性和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降低了SPI分散液的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G′)、损耗模量(Loss modulus,G″)以及表观黏度,改变了其起始黏弹性。模拟SPI热凝胶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改变SPI胶凝能力。低功率减弱SPI凝胶形成能力;高功率则延迟凝胶的形成;中功率(200~600 W)超声可以显著改善SPI凝胶性能,加速凝胶形成。中功率超声波处理明显提高了SPI凝胶黏弹性能,且400 W超声组的效果最佳,其形成的凝胶具有最大的G′、G″和最小的损耗因子(Loss tangent,tanδ)。因此适当功率的超声波可以增强商用SPI的凝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spi) 流变特性 热凝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