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位Fe^(3+)掺杂Na_(0.5)Bi_(0.49)TiO_(3)陶瓷的电导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斌 李博锐 +3 位作者 程婉婉 高玄玄 来龙飞 谢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2,共8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x=0,0.02,0.04和0.06的Na_(0.5)Bi_(0.49)Ti_(1-x)Fe_(x)O_(3-δ)(NBT)粉末材料,经压制成型并在1000~1150℃烧结制备了片状陶瓷样品。通过XRD,SEM和EIS测试研究了Fe^(3+)掺杂量x对NBT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T...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x=0,0.02,0.04和0.06的Na_(0.5)Bi_(0.49)Ti_(1-x)Fe_(x)O_(3-δ)(NBT)粉末材料,经压制成型并在1000~1150℃烧结制备了片状陶瓷样品。通过XRD,SEM和EIS测试研究了Fe^(3+)掺杂量x对NBT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T材料在掺杂Fe^(3+)后出现了新相NaBiTi_(6)O_(14),且含量随x的增加而变多。材料在掺杂后的烧结温度降低了100~150℃,同时材料的晶粒变得细小。在300~700℃测试温度范围内,x=0.02,0.04和0.06的样品的电导率在相同温度下都处于同一数量级,相对于x=0的样品的电导率提升了约1000倍。x=0.04的样品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在600℃和700℃的测试温度下,电导率分别达到9.8 mS/cm和17.0 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0.5)Bi_(0.49)TiO_(3) Fe^(3+)掺杂 电导率 氧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导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家骏 丁宇 徐丹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合离子导体三大类。简述了近些年这三类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综合目前发展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趋势,对未来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氧离子导体 质子导体 混合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场对固态氧离子导体上的甲烷氧化偶朕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长林 洪品杰 +2 位作者 戴树珊 张承聪 杨晓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微波场下甲烷在具有Bi2O3结构的固态氧离子导体上氧化偶联反应行为.与常规加热条件下的反应结果相比较,微波辐照下的反应有如下特点;(1)在达到相同甲烷转化率时,微波辐照下所需床层温度要远低于常规加热条件下所需床层温度... 研究了微波场下甲烷在具有Bi2O3结构的固态氧离子导体上氧化偶联反应行为.与常规加热条件下的反应结果相比较,微波辐照下的反应有如下特点;(1)在达到相同甲烷转化率时,微波辐照下所需床层温度要远低于常规加热条件下所需床层温度;(2)微波辐照下,甲烷氧化偶联产物中C2烃的选择性普遍较高,在低温区尤为突出.微波场下甲烷偶联产物乙烷、乙烯的再氧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致使微波场下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通常有较低的烯/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甲烷 氧化偶联 固态 氧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4
作者 石敏 刘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88-393,共6页
近年来,由于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具有高的测氧灵敏度和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测氧原理,然后阐述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具有高的测氧灵敏度和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测氧原理,然后阐述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传感器导电理论,及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氧传感器研究状况和氧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并对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氧传感器应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氧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测氧灵敏度 化学稳定性 测氧原理 离子导电性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柠檬酸法制备Ce_(0.8)Sm_(0.2)O_(1.9)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长玉 吕喆 +4 位作者 苗继鹏 沙雪清 贾莉 刘玉强 苏文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7-361,共5页
采用硝酸盐-柠檬酸法制备了Ce0.8Sm0.2O1.9(简称SDC)纳米粉体.XRD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合成的SDC均属于立方萤石结构,晶粒平均粒径在5.4-24.3nm,TEM结果显示SDC纳米粉成球形,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此... 采用硝酸盐-柠檬酸法制备了Ce0.8Sm0.2O1.9(简称SDC)纳米粉体.XRD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合成的SDC均属于立方萤石结构,晶粒平均粒径在5.4-24.3nm,TEM结果显示SDC纳米粉成球形,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此方法制备的SDC粉体活性较高,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TGA-DSC结果显示在400℃基本完成干凝胶的分解.800℃焙烧2h的粉体的烧结曲线显示自641.1℃开始烧结收缩,在1300℃烧结2h坯体收缩11.7%.1400℃烧结10h的SDC固体电解质在600℃和800℃电导率分别为0.0201和0.197S·cm^-1,离子导电活化能为104.2kJ·mol^-1,在氢气气氛下总电导率约为空气气氛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氧离子导体 硝酸盐-柠檬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Mo_(2-x)W_xO_9的氧离子扩散和相变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丹 李相虎 方前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8-61,共4页
采用介电弛豫和内耗技术,并结合XRD技术研究了新型氧离子导体La2Mo2-xWxO9(x=0、0.25、0.5、0.75、1.0、1.2、1.4)的氧离子扩散行为和相变机制。结果表明,在La2Mo2-xWxO9的介电损耗-温度谱和内耗-温度谱上均出现了2个损耗峰,其中低温峰... 采用介电弛豫和内耗技术,并结合XRD技术研究了新型氧离子导体La2Mo2-xWxO9(x=0、0.25、0.5、0.75、1.0、1.2、1.4)的氧离子扩散行为和相变机制。结果表明,在La2Mo2-xWxO9的介电损耗-温度谱和内耗-温度谱上均出现了2个损耗峰,其中低温峰对应氧离子的扩散弛豫过程,高温峰对应氧离子/空位分布的静态无序态到动态无序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离子导体 介电弛豫 内耗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离子导体La_2Mo_(2-y)Al_yO_(9-δ)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李相虎 李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17,共3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离子导体La2Mo2-yAlyO9-δ(y=0、0.1、0.2、0.3)陶瓷样品。用XRD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并用交流阻抗谱方法研究了样品在还原气氛中(5%H2/Ar)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La2Mo1.9Al0.1-O9-δ样品在还原气氛中的化学稳定...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离子导体La2Mo2-yAlyO9-δ(y=0、0.1、0.2、0.3)陶瓷样品。用XRD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并用交流阻抗谱方法研究了样品在还原气氛中(5%H2/Ar)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La2Mo1.9Al0.1-O9-δ样品在还原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最好,当Al的掺杂量达到10%(y=0.2)时,样品就会被分解,同时化学稳定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离子导体 La2Mo2O9 化学稳定性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致密混合导体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8
作者 樊传刚 冯绍杰 +1 位作者 张国栋 檀杰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2-55,共4页
介绍了管状致密透氧膜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从材料粉体制备、塑性成型加工和烧结排碳等方面 。
关键词 氧气 管状 混和导体 氧分离膜 塑性成型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方 周会珠 +1 位作者 戴磊 王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分为单相和双相混合导体两类。本文详细综述了单、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和CO2高温分解膜反应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氧传输机理,对此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分为单相和双相混合导体两类。本文详细综述了单、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和CO2高温分解膜反应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氧传输机理,对此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离子 电子 混合导体 透氧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Y_2O_3系阻抗谱研究
10
作者 黄克勤 王常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Bi_2O_3-Y_2O_3系的阻抗谱。呈现特有的Warburg阻抗及其相关阻抗。在高氧分压下,电极过程由氧原子在三相线发生反应后直接进入电解质步骤控制;低氧分压下,由上述步骤和界面浓差极化共同控制,或仅由浓差极化控制... 本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Bi_2O_3-Y_2O_3系的阻抗谱。呈现特有的Warburg阻抗及其相关阻抗。在高氧分压下,电极过程由氧原子在三相线发生反应后直接进入电解质步骤控制;低氧分压下,由上述步骤和界面浓差极化共同控制,或仅由浓差极化控制。在氧分压为1.01×10^(-10)~1.01×10~5Pa内时,Bi_2O_3-Y_2O_3系表现为纯氧离子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Y2O3 交流阻抗 氧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