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黄脂质粉末油脂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蔡芸丹 饶胜其 +4 位作者 顾璐萍 常翠华 李俊华 杨严俊 苏宇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2,62,共10页
为解决蛋黄脂质容易氧化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蛋黄脂质粉末油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壁材种类、壁芯比、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乳液乳化稳定性和蛋黄脂质粉末油脂包埋率的影响,确定蛋黄脂质粉末油脂的最佳制备工... 为解决蛋黄脂质容易氧化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蛋黄脂质粉末油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壁材种类、壁芯比、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乳液乳化稳定性和蛋黄脂质粉末油脂包埋率的影响,确定蛋黄脂质粉末油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探究蛋黄脂质制取方法(乙醇萃取、超临界CO_(2)萃取、超临界CO_(2)萃取-脱胆固醇)对粉末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取的蛋黄脂质为芯材,麦芽糊精、玉米变性淀粉和乳清蛋白为壁材,蛋黄脂质粉末油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麦芽糊精与玉米变性淀粉质量比5∶1、乳清蛋白添加量(以壁材质量计)5%、壁芯质量比4∶1、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以壁材质量计)3%、均质压力40MPa、均质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乳液乳化稳定性达到85.88%,蛋黄脂质粉末油脂包埋率达到93.7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3种蛋黄脂质粉末油脂,其中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取的蛋黄脂质的粉末油脂水分含量较低、流动性好,颗粒呈完整的球形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其储藏稳定性明显优于乙醇萃取法的。综上,超临界CO_(2)萃取法制取的蛋黄脂质的粉末油脂具有较高的包埋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更适合作为粉末油脂的脂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脂质 粉末油脂 理化指标 储藏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酸败仪操作参数对油茶籽油OSI测定及其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进英 钟海雁 梁永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流速对OSI的影响显著(P<0.01)。此外,通过简化的线性模型检测表明在温度占主导效应的同时,与样品量相比,空气流速对油茶籽油OSI的测定也有较大的影响(P<0.05)。此项研究获得的油茶籽油温度系数平均值为-3.02×10-2。Q10的计算平均值为2.02,表明温度每升高10℃油茶籽油的OSI减半。计算出的20℃下的OSI表现出明显不同,说明空气流量和样品量对油茶籽油货架期的预测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油脂氧化酸败测定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操作参数水平会降低长期室温贮藏和加速氧化对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 氧化稳定指数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用油条件下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研究
3
作者 黄明翠 舒树敏 +5 位作者 张岩 赵晨伟 郑梦林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1,共6页
旨在为家庭合理用油提供参考,探究了实际家庭用油环境中瓶装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行为。以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4种不同脂肪酸类型的5 L包装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指数(OSI),探究2种包装规格... 旨在为家庭合理用油提供参考,探究了实际家庭用油环境中瓶装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行为。以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4种不同脂肪酸类型的5 L包装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指数(OSI),探究2种包装规格(1 L和5 L)的4种食用植物油在63 d内的氧化酸败(酸值、过氧化值)情况,并分析其脂肪酸与氧化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主要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亚油酸、亚油酸和油酸;4种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5 L包装的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分别在使用42、49、56 d和63 d时超过GB 2716—2018规定的限值(0.25 g/100 g),使用1 L包装时4种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变化趋势与5 L包装时类似,其中亚麻籽油氧化速度最快,花生油氧化速度最慢,其过氧化值分别在使用28、56 d时超过国标限值;4种食用植物油的酸值变化幅度较小,均未超过GB 2716—2018规定的限值;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食用植物油的OSI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建议5 L桶装食用植物油在42 d内食用完,1 L包装食用植物油在28 d内食用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用油 植物油 包装规格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性指数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植物油料油脂的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亚萍 姚小华 +4 位作者 曹永庆 常君 任华东 张成才 王开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65,共10页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仁的含油率最高(73.07%),且其油脂的总酚含量最高(12.6 mg/kg),香榧籽油的生育酚总量最高(114.90 mg/100 g);6种植物油中有5种共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6种植物油中,薄壳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强,其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羰基值的变化幅度均较小,氧化诱导时间(OSI值)处于最高水平,核桃油的变化幅度较大;加速氧化过程中6种植物油的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油脂的OSI值与油酸、生育酚、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薄壳山核桃含油率高,薄壳山核桃油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和较好的氧化稳定性,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可作为营养保健油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油 品质指标 加速氧化试验 氧化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大豆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预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瑞丽 袁先雯 +6 位作者 冯燕玲 韩洪玲 董月 高瑀珑 袁建 汪海峰 鞠兴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6-261,共6页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建立了大豆油品质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变化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显著;大豆油品质指标预测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皆极显著(P<0.001),实验误差小,可以此模型来预测大豆油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指数 响应面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大豆油的开发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拓 徐姜波 +2 位作者 侯建平 李凌慧 翁新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136,共5页
建立一种新型浓香大豆油(ASO)的生产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焙烤后的大豆进行提取。通过感官评定对大豆焙烤工艺进行评估:在温度170℃条件下烘烤30min时,焙烤出的大豆具有浓郁的香味。ASO的萃取率随着大豆粉粒度的增加而提高,大豆... 建立一种新型浓香大豆油(ASO)的生产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焙烤后的大豆进行提取。通过感官评定对大豆焙烤工艺进行评估:在温度170℃条件下烘烤30min时,焙烤出的大豆具有浓郁的香味。ASO的萃取率随着大豆粉粒度的增加而提高,大豆粉的粒度为40~60目时最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ASO的萃取参数进行研究:萃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萃取温度为50℃;萃取率随着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趋于最大值,确定萃取时间为2.5h。通过对氧化诱导期(IP值)和抗氧化保护系数(Pf值)的分析,探讨ASO的氧化稳定性:ASO和市售大豆油的IP值分别为8.93、9.47,其他植物油均大于16;向ASO中添加0.04%的BHT、PG分别能使其IP值从8.93提高到12.08、18.55,Pf值分别达到1.353和2.077,PG对ASO的抗氧化效果要明显优于BHT;在ASO中单独添加0.01%柠檬酸能使其Pf值达到2.25,显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复合添加0.01%柠檬酸和0.04%PG使其Pf值达到4.14,显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氧化稳定性 osi 正交设计 焙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添加对特种植物油脂货架保质期的改善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有青 李哲 +3 位作者 王琳琳 刘平 王东伟 姚双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69,共4页
特种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功效,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研究,改善了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特种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 特种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功效,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研究,改善了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特种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氧化稳定性不是很好,通过添加复配氧化剂(0. 02%BHT+0. 02%VE+0. 02%VC)和葡萄籽油对比,找出通过添加4%葡萄籽油,进而延长特种植物油脂的保质期限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osi 氧化稳定性 保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庆敏 王昀晖 李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了油脂氧化初期的过程,对预测油脂的货架寿命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性 油脂 贮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易氧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袁喆 罗承德 +3 位作者 李贤伟 宫渊波 刘彬 房建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间伐强度林地易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地;与对照林相比,10%,20%,30%间伐强度林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58.22%和182.90%,108.16%和176.28%,128.44%和221.61%。林地间伐抚育措施具有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CO2的释放以及增加有机碳库更新速度、促进土壤腐殖质形成,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稳定性降低的双重性,因此可以以中度间伐强度30%作为川西人工云杉林的间伐强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碳 碳库管理指数 氧化稳定系数 抚育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3种坚果油脂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振宝 刘梦颖 易建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油脂制备方法对其理化特性和氧化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其中,3种水酶法提取油脂的透明度、酸价和风味均优于溶剂法,而氧化稳定性均低于溶剂法,但是不同方法提取油脂的折光指数、碘价、皂化价和不皂化物以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加速氧化实验中,油脂酸价变化不大,而过氧化值和OSI变化较大。3种坚果油脂中,大扁杏仁油最为稳定、扁桃油次之,而核桃油最容易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 坚果油脂 水酶法提油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提取山核桃油比较 被引量:32
11
作者 肖仁显 陈中海 +1 位作者 陈秋平 沈建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1-55,共5页
研究冷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方法对山核桃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山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 研究冷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方法对山核桃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山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等特征性常数差异不大;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高;3种方法所得山核桃油中总VE含量以有机溶剂浸出法最高,以α-VE为主;3种方法所得山核桃油氧化稳定性有较大差异,其氧化稳定性以有机溶剂浸出法最好;冷榨法更适合用于山核桃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油 提取方法 理化指标 脂肪酸 VE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清华 翁新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7-40,共4页
探讨了压力、温度和时间对厚朴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加入10%乙醇作夹带剂,不仅大大提高了萃取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用不同极性... 探讨了压力、温度和时间对厚朴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加入10%乙醇作夹带剂,不仅大大提高了萃取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用不同极性溶剂索氏抽提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较,并用OSI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OSI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实验结果一致,其抗氧化活性的顺序是: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加入10%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未加夹带剂)>乙醇提取物。厚朴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是小极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石油醚、氯仿和超临界CO2的提取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氧化稳定性指数 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工艺对不同植物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瑛瑶 黄瑶 +3 位作者 栾霞 段章群 陈焱 方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水相酶解法(水酶法)提油技术是一种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新技术。综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对植物油料提取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以... 水相酶解法(水酶法)提油技术是一种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新技术。综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对植物油料提取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以及特征功能性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毛油精炼工艺研究和更为科学、全面分析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植物油 质量指标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对芸豆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1 位作者 张红 李士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200,共9页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及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M_(10)N_(90)、M30N70和M50N50处理的T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提高5.21%、12.74%和19.87%;M_(30)N_(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较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4.03%、16.50%和10.43%,CPMI分别提高75.10、30.75和27.94;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并较N100处理下降35.95%。此外,该处理能显著提高芸豆产量,明显改善品质,且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芸豆产量、维生素C含量与MBC、ROC、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和CPMI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认为,在芸豆/玉米轮作种植中配施鸡粪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供肥性能,并促进芸豆的高产优质生长,其中鸡粪氮与尿素氮以3∶7比例搭配的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玉米轮作 鸡粪 易氧化碳 氧化稳定系数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抗氧化部位及其与三七总皂甙配伍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姜波 王拓 翁新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给药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PNS的配伍组分可显著降低(P<0.1)血清TC,TG,LDL-C,TC/HDL-C系数和MDA,升高血清HDL-C及T-AOC,SOD水平,对高脂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 油脂稳定性指数(oilstability index osi)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栽培中施用蚯蚓粪对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2 位作者 张红 郑芳 李士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樱桃栽培中蚯蚓粪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提高土壤质量管理和增强农业固碳减排潜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a的大田试验,研究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蚯蚓粪和... [目的]探讨樱桃栽培中蚯蚓粪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提高土壤质量管理和增强农业固碳减排潜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a的大田试验,研究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蚯蚓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M30N70和M50N50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高出12.07%和18.75%;M30N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比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1.34%,15.16%和6.47%,CPMI分别高出73.07,30.06和20.71;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比N100处理降低36.22%。[结论]在樱桃栽培中配施蚯蚓粪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蚯蚓粪与化肥以3∶7比例搭配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蚯蚓粪 易氧化碳 氧化稳定系数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沈建福 肖仁显 +1 位作者 陈中海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73,共5页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过氧化值2.24 mmol/kg,碘值102.84 g I2/100 g,皂化值189.73 mg KOH/g;冷榨山核桃油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1.83%,其中油酸60.95%,亚油酸26.69%,α-亚麻酸3.11%;建立了lg(诱导期)与Ranciamt氧化诱导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山核桃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山核桃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2.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山核桃油 冷榨 理化指标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性质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文艺 邹恺 +1 位作者 王秀文 吴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91,共5页
通过对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n-d-M法计算其结构族组成参数,依据其性质与组成的关系,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折射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组成以及烃类组成进行关联,同时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链... 通过对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n-d-M法计算其结构族组成参数,依据其性质与组成的关系,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折射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组成以及烃类组成进行关联,同时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链烷烃、环烷烃含量与黏度指数、氧化安定性进行关联。结果表明: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与总环数和芳环数具有正相关性;折射率与结构组成参数(芳碳率、烷基碳率)具有近似的正相关性,而与烷基碳率具有负相关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芳烃、环烷烃含量呈正相关性,而与链烷烃含量则呈负相关性;链烷烃含量与氧化安定性、黏度指数也具有正相关性,但环烷烃含量与氧化安定性、黏度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 密度 折射率 结构组成 烃类组成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黏度指数 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及热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蒋岩 杜研学 +3 位作者 熊华 白春清 张忠 李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4-38,共5页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白木通籽油,对白木通籽的基本成分、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39.33%,粗蛋白含量为17.97%;提取的白木通籽油酸价1.28mg KOH/g,过氧化值0.57mmol/kg,p-茴香胺...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白木通籽油,对白木通籽的基本成分、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39.33%,粗蛋白含量为17.97%;提取的白木通籽油酸价1.28mg KOH/g,过氧化值0.57mmol/kg,p-茴香胺值4.15,碘值74.12g/100g,皂化值198.6mg KOH/g;白木通籽油富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3.73%;白木通籽油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2nm,在220℃以下时热氧化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籽油 理化指标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脂肪酸 热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cimat法测定3种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振宝 刘梦颖 易建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7-101,119,共6页
研究了温度、气流速度以及样品质量等参数对Rancimat法测定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的影响,以核桃、杏仁、扁桃油脂为试材,通过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3种坚果油脂的诱导时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建立回... 研究了温度、气流速度以及样品质量等参数对Rancimat法测定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的影响,以核桃、杏仁、扁桃油脂为试材,通过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3种坚果油脂的诱导时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了优化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3种油的氧化稳定指数测定结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气流速度及样品质量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温度、气流速度及样品质量等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由回归方程得到Rancimat法测定核桃油OSI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8.14L/h、样品质量3.00g;测定扁桃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3.48L/h、样品质量3.93g;而杏仁油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2.18L/h;样品质量4.20g.通过优化温度、气流速度和样品质量等条件,可以保证结果稳定、可信的前提下,缩短分析测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扁桃油 杏仁油 RANCIMAT法 氧化稳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