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 considering dynamic eddy-effect
1
作者 邓江明 陈特放 陈春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16-1724,共9页
An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a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LIM)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was developed. First, to maintain t-axis secondary component flux constant with consideratio... An 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a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LIM)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was developed. First, to maintain t-axis secondary component flux constant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pecially dynamic eddy-effect(DEE) of the SLIM, a instantaneously tracing compensation of m-axis current component was analyzed. Second,adaptive current compensation based on Taylor-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hird, an effective kind of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undesired load vibrations, then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 system could be guarantee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an SLIM control system was performed, and it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daptive compensation scheme with NDOB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speed dynamical response and minimize speed ripp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ternal load coupled vibrations and unavoidable feedback control variables measured errors, i.e., current a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s(SLIMs) current compensation adaptive control dynamical response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2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LCL型并网逆变器有效阻尼区的延时补偿策略
3
作者 张学毅 张栋 李圣清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9,308,共11页
在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中,控制延时使得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抑制谐振尖峰的性能降低,有效阻尼区仅为0~f_(s)/6(f_(s)为采样频率),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针对此问题,提出1种延时补偿策略,首先在前向通路中加入延时补偿环节... 在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中,控制延时使得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抑制谐振尖峰的性能降低,有效阻尼区仅为0~f_(s)/6(f_(s)为采样频率),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针对此问题,提出1种延时补偿策略,首先在前向通路中加入延时补偿环节提高系统分界频率,然后根据稳定判据详细推导出补偿后系统的稳定条件,最后在新稳定条件的约束下设计电容电流反馈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将有效阻尼区拓宽至0~0.4f_(s),扩大滤波器谐振频率f_(r)的选取范围,降低逆变器的设计成本,提高系统对宽范围电网阻抗变化的适应能力。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拓宽了系统稳定运行区域,改善了弱电网下谐振频率f_(r)≥f_(s)/6时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延时 电容电流反馈 有效阻尼区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opman滤波的双条状抗温光学电流传感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静 李岩松 +2 位作者 张子傲 侯凯允 刘君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1,共12页
光学电流传感器符合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但目前光学电流传感器在电力系统宽温域测量中没有同时满足实时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的抗温方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Koopman自适应滤波的双条状抗温磁光式光学电流传感器(DS-MO... 光学电流传感器符合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但目前光学电流传感器在电力系统宽温域测量中没有同时满足实时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的抗温方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Koopman自适应滤波的双条状抗温磁光式光学电流传感器(DS-MOCT)。首先介绍了磁光传感原理以及磁光传感温度扰动机理,应用琼斯矩阵构建了直通光路式光学电流传感器起检偏器任意角度光学电流传感偏振解析模型;然后分析起检偏器不同角度对传感器输出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起检偏器特殊角度温度补偿方法,构建了DS-MOCT抗温结构,包括测量臂和温度补偿臂,测量臂输出待测电流信号,温度补偿臂输出温度补偿信号,使用温度补偿信号对待测电流信号实时抗温补偿,DS-MOCT输出抗温扰动测量电流值;分析了DS-MOCT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基于Koopman理论的降噪方法;接着,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模拟了实验系统中DS-MOCT多物理场耦合环境,可视化了DS-MOCT光波抗温过程,验证了DS-MOCT的抗温性能;最后搭建了软硬件协同设计的DS-MOCT实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40℃~40℃宽温域内,DS-MOCT测量误差<0.2%,满足GB/T 20840.8—2007对电子式互感器的0.2级测量标准;动态响应时间<14 ms,满足电力系统实时监控需求。所提基于Koopman自适应滤波的DS-MOCT,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中光学电流传感器的抗温性、实时性与长期运行稳定性之间的三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通光路式光学电流传感器 线性双折射 温度补偿 起检偏器特殊角度 Koopman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构网型LCL逆变器谐波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烈 陈志磊 +2 位作者 杨青斌 张侃健 沈思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针对弱电网下构网型LCL三相四线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多谐振控制器(phase compensated multi-resonant controller,PCMRC)电压前馈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首先,从构网型LCL逆变器输出阻抗的角度出发,建立了... 针对弱电网下构网型LCL三相四线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多谐振控制器(phase compensated multi-resonant controller,PCMRC)电压前馈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首先,从构网型LCL逆变器输出阻抗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弱电网下构网型LCL逆变器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采用传统单电压前馈方法时,系统在电网谐波频率处存在输出阻抗较低、谐波电流抑制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地,考虑LCL滤波器有源阻尼环路的影响,在传统单电压前馈的基础上,引入了PCMRC电压前馈方式,利用阻抗波德图分析了所提方法的谐波抑制性能。并且详细设计了PCMRC的主要参数,分析了系统的输出阻抗和谐波抑制能力。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谐波频率处的逆变器阻抗,从而抑制由电网谐波引起的电流畸变。并且在电网阻抗变化时,系统均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电网谐波 谐波电流抑制 相位补偿 多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零序补偿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瑞 於岳祥 +2 位作者 李骁 金烨晨 赵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针对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回路异常故障影响正常供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零序补偿方法,提升不同故障情况的电流差动保护效果。依据基于5G的配电网特点构建配电网差动保护架构,结合差动保护的原理... 针对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回路异常故障影响正常供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5G的配电网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零序补偿方法,提升不同故障情况的电流差动保护效果。依据基于5G的配电网特点构建配电网差动保护架构,结合差动保护的原理,分析不投入电容电流补偿和投入电容电流补偿两种保护动作下,基于5G的配电网中线路电容电流问题,并设置不同保护动作情况下的动作门槛值,完成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零序补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故障类型下该方法均具备较好的电流差动零序补偿效果,补偿后电流差动变化小,电流波动最高幅度不超过150 A,且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性较高,能根据不同故障选择合适的差动保护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5G的配电网 纵联电流 差动保护 零序补偿 故障分量差动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电流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武旭 黄海宏 +2 位作者 窦盛 王林森 彭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共6页
霍尔电流传感器所使用的磁场测量元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都是温度的函数,这会导致霍尔电势、灵敏度系数、内阻等参数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并联式温... 霍尔电流传感器所使用的磁场测量元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都是温度的函数,这会导致霍尔电势、灵敏度系数、内阻等参数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并联式温度补偿法对温度变化的低阶项进行了完全补偿,但却引入了温度变化的高阶项误差,这是一种不完全补偿,不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工况环境。在上述补偿法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一种反馈式温度补偿法。该方法通过将补偿后的输出电压与温度补偿输出信号相乘,再将所得乘积与霍尔元件输出信号进行求和运算,进一步改善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提高霍尔电流传感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反馈式温度补偿法可以消除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参数的影响,从而提高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使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控制在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电流传感器 霍尔元件 并联式温度补偿法 反馈式温度补偿法 测量精度 完全补偿 求和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阀侧STATCOM的电容换相换流拓扑及基本控制策略
8
作者 金砚秋 张哲任 +1 位作者 严铭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4,共8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为了改善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无功功率消耗大、在弱电网中容易换相失败等问题,提出了结合阀侧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电容换相换流器(CCC)的换流拓扑(简称为SCCC换流拓扑)及其基本控制策略。... 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为了改善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无功功率消耗大、在弱电网中容易换相失败等问题,提出了结合阀侧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电容换相换流器(CCC)的换流拓扑(简称为SCCC换流拓扑)及其基本控制策略。阐明了SCCC的拓扑结构,推导了SCCC阀侧的数学模型;提出了SCCC阀侧STATCOM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解耦双同步坐标系的正、负序控制器,提出了基于直接电流补偿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方法;研究了STATCOM容量的选取方法以及CCC的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中搭建基于SCCC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阀侧STATCOM能够为换流站提供动态无功补偿和交流滤波,SCCC能够在弱电网中稳定运行且具有较好的故障穿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电容换相换流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直接电流补偿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Y激光器波长跳变的电流补偿方法研究
9
作者 汪迪 庄炜 +2 位作者 张旭 王乐 刘万泉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在当前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下,对光纤传感解调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旨在解决调制光栅Y分支(MG-Y)激光器在通道切换时出现的波长跳变问题,从而提高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进而提升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在高速扫描下对振... 【目的】在当前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下,对光纤传感解调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文章旨在解决调制光栅Y分支(MG-Y)激光器在通道切换时出现的波长跳变问题,从而提高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进而提升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在高速扫描下对振动信号的解析精度。【方法】通过深入研究MG-Y激光器的调谐特性,文章揭示了切换频率对输出波长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切换频率下激光器的波长跳变模型。基于波长跳变模型,设计和搭建MG-Y激光器波长跳变补偿系统,并提出了基于通道内电流规律的波长偏差补偿方法,通过调整通道切换处的3路电流,实现对波长误差的精准补偿,从而有效解决了波长跳变问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切换频率与波长偏差之间存在对数关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波长偏差与切换频率的关系式。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通过对通道切换处的3路电流进行补偿,波长误差在1 pm以内,表现出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结论】通过该补偿方法,波长偏差得到了显著减小,MG-Y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文章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高速振动环境下光纤传感解调系统的技术空白,更直接助力了国家在航天装备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光栅Y分支激光器 波长跳变 切换频率 电流补偿 波长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相功率控制的柔性台区不平衡补偿策略
10
作者 宁博慧 张锐锋 +3 位作者 袁旭峰 蔡永翔 张超 陆之洋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2,共9页
三相四桥臂换流器具备不平衡负载工作能力与三相解耦控制功能,已成为主动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三相四桥臂电压源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模型,提出一种分相准比例谐振控制(proportion resonant,PR)直接电流控制策略... 三相四桥臂换流器具备不平衡负载工作能力与三相解耦控制功能,已成为主动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三相四桥臂电压源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模型,提出一种分相准比例谐振控制(proportion resonant,PR)直接电流控制策略。针对台区首端电流不平衡问题,提出分相功率补偿思路。先设计补偿功率计算策略,再以功率为控制目标计算输入电流参考值,结合分相准比例谐振直接电流控制,对各相进行功率调节,以达到治理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目的。在某仿真软件搭建了基于嵌入式低压直流环节(embedded low voltage DC system,E-LVDC)的低压柔性台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台区首端三相电流不平衡度降低,从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桥臂 VSC 准PR 电流直接控制 分相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纳滤波的船载地波雷达海流反演方法
11
作者 李晨 田应伟 +1 位作者 赵久瑞 王蕾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海流是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相比于岸基雷达,船载雷达具有更好的灵活机动性,可用于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海洋表面信息探测。然而在海洋探测过程中,由于海风、海浪的影响,船载平台难以保持稳定... 海流是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相比于岸基雷达,船载雷达具有更好的灵活机动性,可用于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海洋表面信息探测。然而在海洋探测过程中,由于海风、海浪的影响,船载平台难以保持稳定的航向,雷达海浪散射回波特性会发生改变。为了更准确地提取海流参数,有必要在海流反演过程中对平台偏航运动进行补偿处理。文中基于阵列信号模型和船载平台运动模型,推导了平台偏航运动条件下回波信号的时频域表达式,提出一种基于维纳滤波反卷积的补偿方法。此外,利用船载仿真和实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其结果表明:经过偏航运动补偿后雷达径向流估计误差降低了4.18 cm/s,证明了这种海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雷达 海面回波模型 径向流反演 偏航补偿 维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补偿网络输出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嘉辉 吝伶艳 +2 位作者 张文杰 田嘉琛 秦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1,共9页
通常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在传输线圈两侧连接补偿网络来满足恒流/恒压充电的要求。许多补偿拓扑都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但不同补偿拓扑的恒流/恒压输出特性不同。为了给工程应用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基于当前的研究水平,分别对串-串(serie... 通常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在传输线圈两侧连接补偿网络来满足恒流/恒压充电的要求。许多补偿拓扑都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但不同补偿拓扑的恒流/恒压输出特性不同。为了给工程应用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基于当前的研究水平,分别对串-串(series-series,SS)与双LCC补偿拓扑的恒流输出特性和S-LCC与LCC-S补偿拓扑的恒压输出特性展开分析。根据电流控制电压源表示的电路模型,分析了这几种补偿拓扑的工作原理和参数条件。研究了寄生阻抗对输出电流(电压)输出特性的影响,发现了互感和补偿参数对输出电流(电压)随负载电阻的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且分析了不同补偿网络各自适合使用的场景。最后,在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系统 补偿拓扑 恒流输出 恒压输出 寄生阻抗 互感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感应电机驱动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在线补偿方法
13
作者 张士强 葛兴来 +3 位作者 左运 王惠民 常玉 林春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6-1957,I0028,共13页
逆变器中死区时间会带来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从而导致感应电机出现明显振动并增加额外损耗。为减少逆变器死区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高阶扩展状态观测器(high-ord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HO-ESO)的逆变器死区效应在线补... 逆变器中死区时间会带来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从而导致感应电机出现明显振动并增加额外损耗。为减少逆变器死区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高阶扩展状态观测器(high-ord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HO-ESO)的逆变器死区效应在线补偿方法。首先,对逆变器死区效应进行分析,推导出因死区效应而产生的d、q轴误差电压方程。接着,对传统的基于二阶ESO的死区效应补偿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该方法难以准确估计误差电压,从而导致补偿效果欠佳。进一步,设计一种HO-ESO对误差电压进行估计,并将其补偿到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验测试对所研究的死区效应补偿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基于二阶ESO的死区效应补偿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基于二阶ESO的死区效应补偿方法,所研究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死区效应补偿性能。此外,所研究方法无需检测电流极性,易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死区效应 感应电机 电流谐波 死区效应补偿 高阶扩展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VSI非线性影响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电流传感器MTPA控制策略
14
作者 许观达 肖飞 +2 位作者 连传强 郭力源 刘计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1-3142,共12页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可充分利用磁阻转矩,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但无论是公式法还是高频信号注入法,均需要安装至少两个相电流传感器以获得电机的电流信息。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流传感器故障条件下的容错控制能力...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可充分利用磁阻转矩,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效率,但无论是公式法还是高频信号注入法,均需要安装至少两个相电流传感器以获得电机的电流信息。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电流传感器故障条件下的容错控制能力,同时降低系统制造成本,该文提出了一种无需电流传感器的MTPA控制策略。该策略仅使用一个速度控制器,通过公式法计算电机的dq轴控制电压指令。为提高运行效率,降低逆变器非线性影响,采用平均值补偿法对电压源型逆变器(VSI)进行非线性补偿,提高了MTPA控制精度和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性能与有电流传感器的MTPA方法接近,稳态时工作电流矢量幅值误差不超过1%,而未考虑VSI非线性补偿的传统方法最大误差超过30%,平均误差大于15%。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动态性能,并对电机参数变化具备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 无电流传感器 非线性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探测器暗电流宽温拟合算法研究
15
作者 袁国振 任海兰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为了消除光电探测器(PD)内正负(PN)结固有暗电流物理特性的影响,在提升探测器功率探测范围和扩宽探测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的同时提高PD探测精度,文章设计了一套在标定PD时应用的暗电流补偿算法。【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光电二极... 【目的】为了消除光电探测器(PD)内正负(PN)结固有暗电流物理特性的影响,在提升探测器功率探测范围和扩宽探测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的同时提高PD探测精度,文章设计了一套在标定PD时应用的暗电流补偿算法。【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光电二极管物理特性及PD内的硬件电路设计,建立光生电流与光功率间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修正光功率与光生电压模数转换(ADC)值的曲线关系,实现在具体温度点下去除暗电流功率影响并补偿功率;其次,研究暗电流的温度特性,计算出少数温度条件下所需补偿暗电流的功率大小,利用少数温度点拟合扩展至宽温范围实现暗电流温度补偿;最后,搭建温控测试平台,利用光开关(OS)控制光电二极管入光功率大小,通过光功率探测仪记录PD实时入光功率大小,测试在不同温度条件以及入光功率下的PD精度值。【结果】实验表明,利用算法标定PD后,工作温度范围可从-5~55℃扩宽至-40~80℃,最低探测功率从-40下降至-68 dBm。在上述工作温度和探测范围下,软件算法计算上报的光功率与实际探测光功率的精度误差在±1 dB以内。【结论】采用文章所提算法对PD校准后能消除暗电流及噪声的影响,在宽温范围下能提高探测功率范围及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电流 光电探测器 宽温范围 低功探测 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虚拟同步补偿器对新能源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永平 陈俊儒 刘牧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7-1357,共11页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用跟网型控制的新能源并网变换器(renewable energy grid-connected converter,REGC)的交互特性更为复杂,因此为研究电网大扰动下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VSCOM的特性提出了VSCOM的恒电压限流控制。其次,基于该控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VSCOM对REGC的静态稳定极限的改善效果。然后,通过构建VSCOM与REGC的暂态模型,考虑短路比、控制参数、无功容量,研究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补偿器 新能源并网变换器 限流策略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元件非理想性的负电容压电分流电路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郝虎 郑智伟 黄修长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9,156,共8页
考虑实际电路元件中压电元件的寄生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的非理想性对抑制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负电容压电分流理想电路模型与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时域状态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获得耦合系统的位移响应,利用特征值分析获得... 考虑实际电路元件中压电元件的寄生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的非理想性对抑制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负电容压电分流理想电路模型与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机电耦合系统时域状态方程。利用数值模拟获得耦合系统的位移响应,利用特征值分析获得耦合系统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对比分析验证寄生电阻导致非理想性压电分流电路的不稳定性,以及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补偿电路对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置电流补偿电路能更好地控制考虑压电元件寄生电阻的非理想性电路模型的稳定性边界,研究成果可指导负电容压电分流非理想电路模型中偏置电流补偿电路的稳定性设计,提高负电容压电分流电路实际应用中减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寄生电阻 特征值分析 数值模拟仿真 偏置电流补偿电路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容量差异的孤岛直流微网分布式储能单元SOC均衡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茂华 杨苓 +2 位作者 翁亮涛 杨继沛 陈泳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7,共12页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储能单元(DESU)之间存在荷电状态(SOC)均衡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容量差异的分布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策略.首先,SOC均衡器通过幂函数构造下垂系数与SOC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均衡调节系... 在孤岛直流微电网中,不同容量的分布式储能单元(DESU)之间存在荷电状态(SOC)均衡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容量差异的分布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策略.首先,SOC均衡器通过幂函数构造下垂系数与SOC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均衡调节系数可实现下垂系数的自适应控制,加快SOC均衡速度.其次,在虚拟压降均衡器作用下,仅需简单调整比例积分控制器即可消除线路阻抗对电流精确分配的影响,提高电流分配精度.再次,通过系统稳定性分析,确定该策略控制参数的选取范围.最后,搭建直流微电网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通过与现有文献对比和对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实所提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SOC均衡速度,还实现了母线电压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储能系统 荷电状态 电压均衡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NPC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岸非 蔡玉华 +1 位作者 袁雷 梅加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频率固定的脉冲调制。其代价函数应用多目标预测控制,实现中点电位均衡和降低开关频率。此外,该文还考虑了延迟补偿。利用DSP-TMS320F28374D在单相NPC逆变器实验平台上实现所提策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NPC逆变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固定开关频率 中点电位平衡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功率补偿及其动态阵列重构
20
作者 杨洪明 刘璐雨 +2 位作者 段献忠 Archie James Johnston 杨洪朝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55-3465,I0002,I0003,共13页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常规光伏阵列相连接组成。基于SCS器件的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提出行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根据光伏阵列行电压与最大功率点电压的偏差,以一体化阵列输出功率最大为控制目标,以开关矩阵连接方式为决策变量,调整SCS器件与光伏阵列连接方式,均衡光伏阵列各行电流,实现SCS器件对阴影遮挡电池进行功率补偿。搭建9×9的SCS一体化阵列仿真模型,对比分析4种典型动态云层阴影遮挡模式下,全交叉型(total-cross-tied,TCT)、静态阵列重构技术、动态阵列重构技术、SCS一体化阵列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SCS一体化阵列填充因子达77.4%,功率损耗约18W,优于其他3种方案。SCS一体化方案有效提高了局部阴影遮挡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阴影遮挡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 动态重构 行电压闭环控制 功率补偿 行电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