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S分期系统在初发412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海敏 韦苇 +5 位作者 彭嵘 石昊天 陈小玲 吴丽霞 周念 周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索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412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和反应停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根据ISS分... 目的:探索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412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和反应停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根据ISS分期、细胞遗传学、LDH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R-ISS-Ⅰ期、R-ISS-Ⅱ期和R-ISS-Ⅲ期,比较3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412例患者中,R-ISS-Ⅰ期76例,R-ISS-Ⅱ期259例,R-ISS-Ⅲ期77例,3期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是44、25和14个月(P=0.000),中位OS时间分别是未达到、54和25个月(P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化疗组(P=0.042)、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P=0.000)、以反应停为基础的化疗组(P=0.000)、移植组(P=0.034)、不同年龄分层组(≤65岁组P=0.000,66-75岁组P=0.001,≥76岁组P=0.000)、肾功能损害组(P=0.003)、髓外浸润组(P=0.000)中,不同R-ISS分期患者的OS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R-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和OS时间不同,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ISS分期系统 无病进展生存时间 总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微血管密度在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陆荫英 王春平 +7 位作者 曲建慧 周霖 常秀娟 白文林 陈艳 安林静 曾珍 杨永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HC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S&C组,50例)和冷冻消融治...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HC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S&C组,50例)和冷冻消融治疗组(C组,52例),分别给予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及单独冷冻消融治疗,治疗终点为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治疗前留取肝癌组织标本,并通过计数CD34免疫组化数值来评估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每4~6周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随访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情况,分析肝癌组织MVD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C组2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6%;C组4例PR,19例SD,DCR44.2%(P=0.027);S&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2.5和9.6个月,而C组患者仅为8.6和5.3个月(P=0.019)。CR&PR组的肝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111/0.74mm2)明显低于疾病进展组(339/0.74mm2,P=0.0001)。具有较低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在接受索拉非尼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治疗后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组;具有较高肝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在两组治疗方式中无区别。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能显著延长进展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使进展期HCC患者临床获益;进展期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较高的微血管密度预示较差的治疗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索拉非尼 肝肿瘤 肝细胞癌 生存期 肿瘤进展时间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腺导管癌进展后生存时间的Cox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妮 彭康强 +4 位作者 周露茜 吕宁 黄职妹 吴沛宏 伍尧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评估通过不同预后因子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990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在过去20余年随访中证实发生转移者入组回顾性研究。按不同的临床预测因子分组,记录中位... 【目的】评估通过不同预后因子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990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在过去20余年随访中证实发生转移者入组回顾性研究。按不同的临床预测因子分组,记录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进展后生存时间(PO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OS),评估通过初诊信息、PFS及转移位点3方面信息推测一个乳腺导管癌患者的POS的可能性。【结果】1 050个入组患者,中位PFS为39个月,中位POS为29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肿瘤初诊情况包括病人特征(年龄、月经)、肿瘤特点(大小、核分级、分子亚型、激素受体、Her2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初诊肿瘤治疗方案可导致中位PFS/POS/OS不同。2000-2005年就诊的患者其中位POS长于其他时间(P=0.000),但中位PFS与OS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亚组和进展情况亚组(局部复发及转移位点)的患者的中位POS明显不同(P<0.000),故我们认为可通过患者的PFS及进展情况推测患者的进展后生存时间,进而推断总生存时间。【结论】POS与PFS及转移位点密相关。结合初诊信息(肿瘤大小、核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初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断患者准确POS区间,选择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癌 预测 无进展生存时间 进展后生存时间 总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葛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观察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晚期CRC患者,分析比较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晚期CRC患者,分析比较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近、远期疗效、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41.46%)高于中医组(6.67%),中西医结合组肿瘤控制率(76.42%)高于中医组(62.22%),中医组稳定率(55.56%)高于中西医结合组(34.96%)。中西医结合组卡诺夫斯凯计分(KPS)提高率(33.61%)、稳定率(51.64%)明显高于中医组(22.09%和41.86%),中西医结合组体质量提高率(37.50%)及稳定率(47.12%)优于中医组(15.52%和45.76%)。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中位OS为24个月而中医组中位OS为19个月(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中西医结合组(10个月)优于中医组(6个月)(P<0.05)。中医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但中西医结合组费用效果比更好。结论:中西医结合组达到了更好的总有效率和肿瘤控制率,更长的TTP。但是中医组具有更多的中医治疗方式、更高的肿瘤稳定率、更少的住院时间及同样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生存时间 疾病进展时间 卫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对比paclitaxel/LV5Fu2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
5
作者 叶升 荣健 +3 位作者 林桐榆 肖健 黄莹 翟林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FOLFOX以及paclitaxel/LV5Fu2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毒副作用、肿瘤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寻找晚期胃癌全身化疗的更佳方案。方法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2例IV期胃癌患者入组。分为A、... 目的回顾性比较FOLFOX以及paclitaxel/LV5Fu2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毒副作用、肿瘤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寻找晚期胃癌全身化疗的更佳方案。方法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2例IV期胃癌患者入组。分为A、B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资料差异无显著性。A组60例患者使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85~100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10 min;氟尿嘧啶2.6 g/m2,静脉灌注48 h;每2周重复1次,每2次为1个疗程。B组72例患者使用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 h,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用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132例患者共化疗544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A组有效率(RR)35.0%,完全缓解率1.67%;B组有效率为41.7%,完全缓解率5.56%。两组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0%:41.7%,P>0.05)。A组和B组TTP分别为6.13±1.26月(95%CI,3.65~8.61)和5.92±0.49月(95%CI,4.97~6.87)。A组和B组OS分别为10.67±1.55月(95%CI,7.63~13.71)和10.8±3.07月(95%CI,4.78~16.82)。两组TTP、O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毒性绝大多数为Ⅰ、Ⅱ度。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例(8.33%)和8例(11.11%);Ⅲ、IV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例(1.67%)和2例(2.78%);两组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血液学毒性多数为Ⅰ、Ⅱ度,主要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脱发。A组和B组患者的Ⅰ、Ⅱ度脱发分别为15例(25.00%)和42例(58.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Ⅰ、Ⅱ度周围神经毒性分别为26例(43.33%)和4例(5.55%);Ⅰ、Ⅱ度周围神经毒性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使用PLF或FOLFOX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反应相似,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期胃癌 联合化疗 FOLFOX方案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