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燃尽风与水平浓淡燃烧联用对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34
1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1 位作者
孙绍增
秦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6-61,共6页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网矩形炉膛伽置方式的某燃刖烟煤22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半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网矩形炉膛伽置方式的某燃刖烟煤22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半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SOFA对锅炉NOx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煤粉由上层一次风喷口至OFA喷口间的流动时间保持任0.32S左右时,采用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主燃烧器区域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0.85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450mg/m^3以下。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6%-2%之间,有效避免了过热器超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技术
燃尽风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NOx排放
飞灰含碳量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聂欣
吕明
+2 位作者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14,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温空气煤粉多级点火燃烧器。在成功实现煤粉多级点火的基础上,对影响多级煤粉着火燃烧的各影响因素(一级煤粉浓度、热风温度、多级煤粉浓度、多级煤粉送粉风流量以及环形冷却风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温空气煤粉多级点火燃烧器。在成功实现煤粉多级点火的基础上,对影响多级煤粉着火燃烧的各影响因素(一级煤粉浓度、热风温度、多级煤粉浓度、多级煤粉送粉风流量以及环形冷却风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煤粉浓度的降低,燃烧器内总体温度水平下降,多级煤粉的剧烈燃烧区向燃烧器出口移动。当多级煤粉气流着火后,停止一级给粉,热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仍可维持多级煤粉的着火燃烧。多级点火燃烧器内部温度随多级煤粉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级煤粉送风量对多级煤粉燃烧的影响呈现出与多级煤粉浓度变化相似的趋势。少量的环形冷却风可以对多级煤粉的燃烧起到助燃以及防止结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
多级点火
燃烧器
煤粉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MW锅炉低NO_x燃烧系统改造与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3 位作者
孙绍增
秦明
庄国忠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8-14,共7页
针对某燃用烟煤的200MW机组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燃烧器的67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加装燃尽风喷口,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该低NOx燃烧系统对...
针对某燃用烟煤的200MW机组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燃烧器的67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加装燃尽风喷口,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该低NOx燃烧系统对锅炉NOx/CO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燃尽风份额控制在30%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300mg/m^3以下;在任一工况下都不高于400mg/m^3,其中最低NOx排放浓度为250.84mg/m^3。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
燃尽风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NOx
排放
飞灰含碳量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流燃烧室内分级进风对燃烧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采松
胡瓅元
罗永浩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50,共6页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试验装置.在此试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和煤粉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试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分级进风比率时测量了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和NO浓度场的分...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试验装置.在此试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和煤粉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试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分级进风比率时测量了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并分析讨论了分级进风率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可减少NO的生成;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会增加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室
湍流旋流燃烧
分级进风
NO生成
天然气燃烧
煤粉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煤粉燃烧器内燃烧特性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鑫
陈隆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66-72,共7页
高速煤粉燃烧器火焰喷射速度高达60~200 m/s,炉膛内火焰较长,对流换热比例提高,使得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没有传统低速煤粉燃烧器火焰短,炉膛内局部过热和结焦等缺点。笔者以14 MW高速煤粉燃烧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旋流...
高速煤粉燃烧器火焰喷射速度高达60~200 m/s,炉膛内火焰较长,对流换热比例提高,使得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没有传统低速煤粉燃烧器火焰短,炉膛内局部过热和结焦等缺点。笔者以14 MW高速煤粉燃烧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旋流强度、二次风温度等关键参数对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的影响,针对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特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对旋流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旋流强度S=2.2、2.8、3.2及3.7时,燃烧器内回流区形状变化不大,从一次风喷口开始到旋流叶片位置结束,回流区环绕一次风管;最大回流量在一次风喷口附近,距离一次风喷口越远,回流量越小;旋流强度对一次风喷口附近最大回流量影响不大,喷口附近最大回流量均在0.45 kg/s左右,当距喷口超过一定距离(L/H<0.35)时,旋流强度对回流量的影响开始变得明显,表现为旋流强度越大,回流区末端回流量越大,回流区末端回流量最大为0.30 kg/s,最小为0.17 kg/s。研究燃烧器喷口处燃烧状态表明,喷口处火焰旋流强度为0.10~0.28,与入口旋流强度正相关,火焰喷射速度150 m/s,为中等旋流强度的高速旋流火焰;喷口中心区可燃性组分富集,缺氧,燃料和氧气分层分布。当旋流强度提高,喷口中心区可燃性组分浓度降低,CO浓度从11%降低到10%,H2浓度从1.65%降低到1.40%,焦炭浓度从0. 14%降低到0. 11%,喷口边缘O2浓度从13%降低到10%。旋流强度S=3.2和S=3.7时可燃组分和氧气浓度分布变化较小,说明旋流强度提高对燃烧的影响减弱。考察0、100和200℃下二次风温度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风温度提高,煤粉在燃烧器内的反应时间有所降低,从0.15 s降低到0.11 s,但燃烧器内的煤粉碳转化率提高20%,达到65%。对燃烧器结构进行优化,加入中心风,对比中心风直流和旋流与不加中心风3种状态,结果表明,加入旋流中心风和直流中心风后喷口中心区半径r≤75 mm范围内可燃组分浓度降低,采用直流时由于气流刚性较强,喷口中心区氧气浓度升高,采用旋流中心风对中心区氧浓度影响弱,对可燃组分浓度降低效果优于直流中心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煤粉燃烧器
旋流强度
二次风温度
中心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尽风与水平浓淡燃烧联用对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34
1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孙绍增
秦明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6020)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5-0336)~~
文摘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网矩形炉膛伽置方式的某燃刖烟煤22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半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SOFA对锅炉NOx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煤粉由上层一次风喷口至OFA喷口间的流动时间保持任0.32S左右时,采用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主燃烧器区域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0.85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450mg/m^3以下。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6%-2%之间,有效避免了过热器超温问题。
关键词
分级燃烧技术
燃尽风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NOx排放
飞灰含碳量
煤粉锅炉
Keywords
staging combustion technique
over fire air. horizontal pulverized coal bias combustor
NOx emission
unburned carbon content in fly ash
pulverized
fuel boiler
分类号
TK2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聂欣
吕明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14,共8页
文摘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温空气煤粉多级点火燃烧器。在成功实现煤粉多级点火的基础上,对影响多级煤粉着火燃烧的各影响因素(一级煤粉浓度、热风温度、多级煤粉浓度、多级煤粉送粉风流量以及环形冷却风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煤粉浓度的降低,燃烧器内总体温度水平下降,多级煤粉的剧烈燃烧区向燃烧器出口移动。当多级煤粉气流着火后,停止一级给粉,热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仍可维持多级煤粉的着火燃烧。多级点火燃烧器内部温度随多级煤粉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级煤粉送风量对多级煤粉燃烧的影响呈现出与多级煤粉浓度变化相似的趋势。少量的环形冷却风可以对多级煤粉的燃烧起到助燃以及防止结焦的作用。
关键词
高温空气
多级点火
燃烧器
煤粉燃烧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air
multistage ignition
combustor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分类号
TK2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MW锅炉低NO_x燃烧系统改造与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孙绍增
秦明
庄国忠
秦裕琨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8-1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项目(2006CB200303)
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5-03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6020)~~
文摘
针对某燃用烟煤的200MW机组采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燃烧器的67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加装燃尽风喷口,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该低NOx燃烧系统对锅炉NOx/CO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燃尽风份额控制在30%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300mg/m^3以下;在任一工况下都不高于400mg/m^3,其中最低NOx排放浓度为250.84mg/m^3。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5%-3%之间。
关键词
分级燃烧
燃尽风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NOx
排放
飞灰含碳量
煤粉锅炉
Keywords
staging combustion technique
over
firing
air
horizontal
pulverized
coal
bias
burner
NOx emission
unburned carbon content in fly ash
pulverized
coal
fire
d boiler
分类号
TK2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流燃烧室内分级进风对燃烧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采松
胡瓅元
罗永浩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5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06026)
文摘
建立了采用分级进风方式的旋流燃烧室试验装置.在此试验装置上分别对天然气和煤粉进行了湍流旋流燃烧的试验研究.在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和旋流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分级进风比率时测量了燃烧室内烟气的时均温度场、O2、CO和NO浓度场的分布,并分析讨论了分级进风率对旋流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然气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可减少NO的生成;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加大二次旋流风率会增加NO的生成.
关键词
旋流燃烧室
湍流旋流燃烧
分级进风
NO生成
天然气燃烧
煤粉燃烧
Keywords
swirl
combustor
turbulent swirling combustion
staged
air
NO formation
natural gas com-bustion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分类号
TK223.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煤粉燃烧器内燃烧特性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
8
5
作者
张鑫
陈隆
机构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66-72,共7页
基金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基金资助项目(2018-TD-ZD001)。
文摘
高速煤粉燃烧器火焰喷射速度高达60~200 m/s,炉膛内火焰较长,对流换热比例提高,使得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没有传统低速煤粉燃烧器火焰短,炉膛内局部过热和结焦等缺点。笔者以14 MW高速煤粉燃烧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旋流强度、二次风温度等关键参数对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的影响,针对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特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对旋流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旋流强度S=2.2、2.8、3.2及3.7时,燃烧器内回流区形状变化不大,从一次风喷口开始到旋流叶片位置结束,回流区环绕一次风管;最大回流量在一次风喷口附近,距离一次风喷口越远,回流量越小;旋流强度对一次风喷口附近最大回流量影响不大,喷口附近最大回流量均在0.45 kg/s左右,当距喷口超过一定距离(L/H<0.35)时,旋流强度对回流量的影响开始变得明显,表现为旋流强度越大,回流区末端回流量越大,回流区末端回流量最大为0.30 kg/s,最小为0.17 kg/s。研究燃烧器喷口处燃烧状态表明,喷口处火焰旋流强度为0.10~0.28,与入口旋流强度正相关,火焰喷射速度150 m/s,为中等旋流强度的高速旋流火焰;喷口中心区可燃性组分富集,缺氧,燃料和氧气分层分布。当旋流强度提高,喷口中心区可燃性组分浓度降低,CO浓度从11%降低到10%,H2浓度从1.65%降低到1.40%,焦炭浓度从0. 14%降低到0. 11%,喷口边缘O2浓度从13%降低到10%。旋流强度S=3.2和S=3.7时可燃组分和氧气浓度分布变化较小,说明旋流强度提高对燃烧的影响减弱。考察0、100和200℃下二次风温度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风温度提高,煤粉在燃烧器内的反应时间有所降低,从0.15 s降低到0.11 s,但燃烧器内的煤粉碳转化率提高20%,达到65%。对燃烧器结构进行优化,加入中心风,对比中心风直流和旋流与不加中心风3种状态,结果表明,加入旋流中心风和直流中心风后喷口中心区半径r≤75 mm范围内可燃组分浓度降低,采用直流时由于气流刚性较强,喷口中心区氧气浓度升高,采用旋流中心风对中心区氧浓度影响弱,对可燃组分浓度降低效果优于直流中心风。
关键词
高速煤粉燃烧器
旋流强度
二次风温度
中心风
Keywords
high speed
pulverized
coal
combustor
swirl intensity
secondary
air
temperature
central
air
分类号
TM6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燃尽风与水平浓淡燃烧联用对NO_x生成的影响
张晓辉
孙锐
孙绍增
秦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聂欣
吕明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MW锅炉低NO_x燃烧系统改造与试验研究(英文)
张晓辉
孙锐
孙绍增
秦明
庄国忠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旋流燃烧室内分级进风对燃烧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徐采松
胡瓅元
罗永浩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速煤粉燃烧器内燃烧特性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张鑫
陈隆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