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研究
1
作者 杨京帅 韦训福 +1 位作者 周子欣 杨伟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提高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质量,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优化运输结构,构建了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设计的遗传算法改进了种群更新机制,算法三段式编码分别对应订单的路径节点、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班次,通过算... 为提高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质量,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优化运输结构,构建了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设计的遗传算法改进了种群更新机制,算法三段式编码分别对应订单的路径节点、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班次,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碳排放成本有助于运输结构朝着低碳运输方式转换,合理的碳税值对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与成本优化控制效果明显;平均满载率随着单位时间惩罚成本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满载率呈现不同的影响规律;订单合并能够降低总成本,节约运输工具的使用数量,订单数量越多,降低的总成本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式联运 订单合并 遗传算法 满载率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孔压消散试验的欠固结土OCR计算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居俊 刘松玉 +2 位作者 刘志彬 蔡国军 周伯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2-646,共5页
利用CPTU孔压消散试验数据对欠固结土的欠固结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固结状态参数的欠固结土超固结比计算方法.结合现场CPTU孔压消散试验及室内固结试验对崇启大桥北接线工程沿线③1层软土应力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CPTU孔压消散试验数据对欠固结土的欠固结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固结状态参数的欠固结土超固结比计算方法.结合现场CPTU孔压消散试验及室内固结试验对崇启大桥北接线工程沿线③1层软土应力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散时间足够长时,CPTU孔压消散实验曲线的末端无限逼近原位初始孔压,且消散曲线尾端的实测孔压与时间平方根倒数成线性相关性,提出采用时间平方根倒数外推法计算原位初始孔压.当所计算的原位初始孔压大于静水压力时,则判定软土处于欠固结状态,进而建议采用固结状态参数对软土的欠固结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固结状态参数越小,说明欠固结程度越高.根据CPTU孔压消散试验计算了沿线软土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欠固结程度,然后利用室内固结试验成果验证了其合理性.基于OCR传统计算公式中系数与固结状态参数间定量关系,提出了考虑固结程度的欠固结土OCR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孔压消散试验 超固结比 固结状态参数 欠固结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势梯度对软土电渗固结效果及能耗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黄文聪 李广 +3 位作者 罗沈 韦未 南春子 张伟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为优化电渗方法,研究不同电势梯度下软土固结效果并综合分析能量消耗,设置V1—V6共6组电势梯度(1.00、1.25、1.50、1.75、2.00、2.25 V/cm),通过对比电渗中的排水比、接触电阻与平均能耗系数,以及电渗后的含水率、承载力、抗剪强度,综... 为优化电渗方法,研究不同电势梯度下软土固结效果并综合分析能量消耗,设置V1—V6共6组电势梯度(1.00、1.25、1.50、1.75、2.00、2.25 V/cm),通过对比电渗中的排水比、接触电阻与平均能耗系数,以及电渗后的含水率、承载力、抗剪强度,综合分析电渗加固软土的最佳电势梯度。结果表明:除V1和V2外,其余4组电渗后土体的排水比和最终含水率均差别不大;但是在通电后期,V1、V3、V6的接触电阻分别增长15.76、25.65、35.39倍,平均能耗系数分别增长5.07、6.12、10.98倍;各组土体强度均随电势梯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V1—V6的土体平均承载力特征值提高了2.79~4.89倍,平均抗剪强度在5.7~12.2 kPa区间,主要原因是高电势梯度下土体能够快速固结。因此,若不考虑能耗,最佳电势梯度为2.00~2.25 V/cm;若考虑节约能源,最佳电势梯度为1.50~2.00 V/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电渗固结 电势梯度 排水比 能耗系数 土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剪应力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特性
4
作者 秦悠 杜歆宇 +2 位作者 马维嘉 吴琪 陈国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209,共9页
因海洋环境特殊,珊瑚砂在斜坡等地质条件下受地震或波浪作用时应力复杂。为探究初始静剪应力水平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循环三轴仪对不同相对密度D_(r)的珊瑚砂开展系列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珊瑚砂的轴向应变ε_(a... 因海洋环境特殊,珊瑚砂在斜坡等地质条件下受地震或波浪作用时应力复杂。为探究初始静剪应力水平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循环三轴仪对不同相对密度D_(r)的珊瑚砂开展系列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珊瑚砂的轴向应变ε_(a)主要表现为循环流动变形和塑性累积变形2种模式。初始剪应力抑制超静孔压u_(e)的发展,而ε_(a)=2.5%对应的超静孔压u_(e2.5%)对循环应力比CSR不敏感,建立了基于固结比K_(c)和D_(r)的饱和珊瑚砂u_(e2.5%)的经验公式。提出了考虑K_(c)影响的应力参数CSR/K_(c)^(1.5),发现在相同D_(r)下,CSR/K_(c)^(1.5)与达到ε_(a)=2.5%所需循环次数呈负幂函数关系。此外,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初始剪应力下超静孔压比随循环比增长的应力孔压模型。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对初始静剪应力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海洋基础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初始剪应力 固结比 相对密度 动三轴试验 超静孔压 轴向应变 抗液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
5
作者 周千惠 王凌 +4 位作者 袁柱 王典 赵广辉 郭清锋 常留成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1-850,共10页
在第四系浅层气分布区,含气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结构物开裂甚至倾覆等工程危害。为探求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对珠江口海相重塑含气软土进行室内一维固结试验和微结构扫描电镜(SEM)试验,采用Image-P... 在第四系浅层气分布区,含气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结构物开裂甚至倾覆等工程危害。为探求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对珠江口海相重塑含气软土进行室内一维固结试验和微结构扫描电镜(SEM)试验,采用Image-Pro Plus(IPP)软件对蠕变前后的SEM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能描述微观结构特征的相关参数(孔隙度、孔隙圆度、孔隙分形维数、孔径大小、孔隙定向性特征等),定性定量分析含气软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饱和软土,含气软土的沉降变形更为显著,并且随着初始含气量的增加,沉降变形逐步增大。当考虑水孔隙比时,含气软土的压缩曲线和饱和软土基本重合。固结后土样大孔隙(40~50μm)和大孔穴(500~1000μm)减小,中孔隙(1.5~10μm)和小孔穴(50~300μm)数量增加、形状趋向扁平状发展、定向性变化不明显,孔隙特征的渐变过程揭示了含气软土固结变形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软土 固结变形 微结构 扫描电镜 水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海相软土固结状态及地质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苟富刚 卢毅 +2 位作者 李明亮 陆徐荣 李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9-1517,共9页
软土的固结状态是分析其沉降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固结状态,进行了多组原位十字板剪切(FVT)试验、标准固结试验和金属基索状光缆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由于表层作用,导致浅部和深部软土显示出不同的固结状态,... 软土的固结状态是分析其沉降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固结状态,进行了多组原位十字板剪切(FVT)试验、标准固结试验和金属基索状光缆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由于表层作用,导致浅部和深部软土显示出不同的固结状态,固结状态存在一个临界深度(5~6 m)。原位土抗剪强度与埋深的拟合曲线表明视超固结比(OCR_(1))大于1,但这包含了土体结构强度,不能反映土体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应力,临界深度(5m)以上OCR_(1)平均值为1.74,临界深度以下OCR_1平均值为1.01,整体均为轻微超固结土。基于标准固结试验,采用塑状样试验数据计算临界深度以下软土超固结比(OCR_(2)),OCR_(2)小于1,表明其为欠固结土,在地质历史上所遭受的最大有效应力小于现在土体上覆有效应力。FVT试验得出的OCR_(1)值大于标准固结试验得出的OCR_(1),这与室内试验样的扰动和土体应力状态的改变有关,基于室内压缩试验的数据会低估OCR_(1)。基于金属基索状光缆的软土沉降监测数据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与软土OCR_(1)分布规律基本一致,OCR_(1)虽不是真正的超固结比,但这一指标直接与工程建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期固结压力 结构屈服强度 原位十字板试验 超固结比 高压固结试验 固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动模量及阻尼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蔡国军 卫俊仁 +2 位作者 杨森林 蒲洪 李林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
近年来,磷石膏废渣的生产和堆积迅速增长,给库区安全以及环境带来不小的隐患。该文利用英国GDS公司的GDS-DYNTTS型微机控制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杨家箐磷石膏堆场库区不同取土深度下的磷石膏废渣进行动力特性试验,主要针对其在围压较大... 近年来,磷石膏废渣的生产和堆积迅速增长,给库区安全以及环境带来不小的隐患。该文利用英国GDS公司的GDS-DYNTTS型微机控制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杨家箐磷石膏堆场库区不同取土深度下的磷石膏废渣进行动力特性试验,主要针对其在围压较大、偏压固结条件下的动弹性模量E_(d)、阻尼比λ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条件下,动弹性模量随着固结比和围压的增加而变大,且在动应变ε_(d)增长初期曲线变化率不大,ε_(d)超过0.01%后动弹性模量会迅速减小,再逐渐趋于平缓;利用Kondner模型发现最大动弹性模量倒数和动应变的曲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动模量比(E_(d)/E_(d0))曲线进行归一化分析,可以得出动模量与动应变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Darendeli模型对磷石膏动模量比的衰变阶段进行划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阻尼比与动弹性模量比λ-Ed/Ed0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归一性较好的经验模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磷石膏 偏压固结 动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结黏土不排水剪切的屈服与临界状态
8
作者 刘莹 朱圣焱 +1 位作者 李艳 马少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193-8200,共8页
以研究超固结黏土的屈服与临界状态为目的,通过GDS三轴剪切试验仪(GDS triaxial shear testing apparatus)开展了一系列不同超固结状态的黏土不排水剪切试验。为对黏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选取了能描述超固结状态不同时土的屈服特性的AL... 以研究超固结黏土的屈服与临界状态为目的,通过GDS三轴剪切试验仪(GDS triaxial shear testing apparatus)开展了一系列不同超固结状态的黏土不排水剪切试验。为对黏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选取了能描述超固结状态不同时土的屈服特性的ALPHA(α)模型。分析了黏土的偏应力/孔压-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并确定了孔压达到峰值时土体为破坏状态。根据应力破坏点拟合出临界状态线,提出了针对不同超固结比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不排水剪切试验中,前期固结压力相同时,超固结比越小,抗剪强度越高,但是屈服强度并非随超固结比的降低而单调递增变化;超固结比相同时,前期固结压力越大,抗剪强度越高,屈服强度也越高;正常固结和轻超固结土的破坏应变皆在5%左右,而重超固结土则呈现明显的剪胀现象和脆性破坏,破坏应变小于2.5%;正常固结和轻超固结土的应力路径呈“S”形,重超固结土的应力路径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破坏标准,重超固结土和轻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共用一条临界状态线,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参数较少,易获取,易嵌入本构模型中,应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超固结比 临界状态 α屈服面模型 不排水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密实度和固结应力比对北部湾海砂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家全 和玉 +1 位作者 祝梦柯 钱弘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北部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工程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日益重要,了解海砂在不同固结应力比和密实度条件下的动力特性,对于海岸线保护、港口建设、堤防工程等都至关重要。为探究北部湾海砂的动力特性,针对北部湾海砂开展了一系列的固... 北部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工程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日益重要,了解海砂在不同固结应力比和密实度条件下的动力特性,对于海岸线保护、港口建设、堤防工程等都至关重要。为探究北部湾海砂的动力特性,针对北部湾海砂开展了一系列的固结不排水循环动三轴试验,分析了相对密实度和固结应力比对北部湾海砂的轴向累积应变、动弹性模量、动孔压以及滞回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振次水平下,随着固结应力比和相对密实度的增大,海砂的轴向累积应变随之减小;动孔压随着固结应力比的增大线性减小,在低相对密实度(Dr≤50%)下,动孔压随振次的增大而增大,在高相对密实度(Dr=70%)下,动孔压随振次先增后减;动弹性模量随着振次的增加出现刚度软化现象,增大相对密实度与固结应力比,较明显地减缓了动弹性模量的衰减速率;随着固结应力比和相对密实度的增大,滞回曲线包围的面积减小,滞回曲线由不封闭曲线转为封闭曲线。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北部湾围填海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海砂 相对密实度 固结应力比 滞回曲线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自封闭性对深层煤岩气的富集与改造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郗兆栋 唐书恒 +4 位作者 杨文府 杨雄雄 张迁 王凯峰 吕建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近年来,煤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突破“深度禁区”,将中国煤岩气产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层煤岩气富集规律以及“千方砂,万方液”的超大规模储层压裂改造工艺无不与中、浅层煤岩气的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技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彰显了... 近年来,煤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突破“深度禁区”,将中国煤岩气产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层煤岩气富集规律以及“千方砂,万方液”的超大规模储层压裂改造工艺无不与中、浅层煤岩气的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技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彰显了深层煤岩气成藏、富集及开采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明确有利于深层煤岩气富集、储层改造的地质-工程甜点纵向分布,推动实现深层煤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以华北地区深层煤岩气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力学中超固结比的概念定量表征了煤储层的自封闭性,评价了深层煤岩气的富集条件和煤储层的可改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固结比能够反映煤储层自封闭性的动态演化特征,与煤层埋藏深度具有耦合关系;②埋深越大,煤层超固结比越小,煤储层自封闭性越强,有利于煤岩气的富集,但煤储层压裂改造难度增大;埋深越浅,煤层超固结比越大,煤储层自封闭性越弱,不利于煤岩气的保存,但煤储层相对易于压裂改造;③基于煤层超固结比与埋深的耦合关系揭示了既有利于煤岩气富集又利于煤储层改造的深度范围,该深度带是深层煤岩气地质-工程甜点区带。结论认为,基于超固结比确定的地质-工程甜点深度界限可为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的深层煤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煤岩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成藏 保存条件 力学性质 可改造性 超固结比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和志 任虎程 +2 位作者 葛莎 蒋鑫 叶智淼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土比呈线性递减关系;软土中含砂量越高,固结压力越大,次固结系数越小;次固结系数与砂土比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软土中粗颗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次固结系数与分形维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砂量 湖相软土 流变特性 固结流变试验 固结时间 砂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影响下重塑软黏土动力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12
作者 庄心善 张子涵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的动力特性与微观形态,进行GDS动三轴、NMR试验,分析其动应力-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aCO_(3)掺量增加、围压增大,软黏土的动应变逐渐减小,动弹性模...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的动力特性与微观形态,进行GDS动三轴、NMR试验,分析其动应力-动应变、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aCO_(3)掺量增加、围压增大,软黏土的动应变逐渐减小,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固结应力比增大使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动应变先减小后增大,动弹性模量先增加后减小;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提高均可有效降低软黏土的阻尼比;软黏土滞回耗能与动应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T2分布曲线主峰峰值及峰面积相比于素软黏土显著降低,孔隙比减小使土体结构更加稳定。所进行的纳米CaCO_(3)重塑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工程 重塑软黏土 纳米CaCO_(3) 循环荷载 固结应力比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软黏土体应变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马锐 赵丁凤 王建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4,225,共7页
研究土料的动力特性对土石坝抗震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以卢旺达某水电站心墙黏土为工程依托,开展了一系列复杂初始固结条件下循环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固结比K_(c)、有效围压σ′_(c)和循环加载剪应变幅值γ_(a)对土体累积体应变ε_(vd)的... 研究土料的动力特性对土石坝抗震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以卢旺达某水电站心墙黏土为工程依托,开展了一系列复杂初始固结条件下循环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固结比K_(c)、有效围压σ′_(c)和循环加载剪应变幅值γ_(a)对土体累积体应变ε_(v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应变幅值循环加载条件下,ε_(vd)与γ_(a)线性相关,相同固结条件下ε_(vd)/γ_(a)发展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σ′_(c)与K_(c)对体应变的影响与土体结构性相关,σ′_(c)与K_(c)越大,相同振次下体应变越小。另外,试验结果表明,Martin等提出的体变增量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本试验中软黏土的体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软黏土 固结比 有效围压 剪应变幅值 体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相泥炭土次固结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桂跃 余志华 +2 位作者 刘海明 曹净 王兆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0-1398,共9页
泥炭土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显著的工后沉降,必须明确其次固结特性及机理。针对取自昆明、大理的高原湖相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次固结试验,探讨了取样深度、加荷比R、加荷方式、固结压力p对次固结系数C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 泥炭土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显著的工后沉降,必须明确其次固结特性及机理。针对取自昆明、大理的高原湖相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次固结试验,探讨了取样深度、加荷比R、加荷方式、固结压力p对次固结系数C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加载下,泥炭土的e–lgt曲线以反"S"型为主,次固结变形占总变形量的比例较大;泥炭土在宏观上与普通原状土存在相似的Cα–p关系,即Cα随p的增大而增大到峰值,之后减小并趋于稳定;但泥炭土峰值Cα对应的p不等于前期固结压力cp,而为100~200 k Pa。通过建立微结构模型,对泥炭土次固结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认为峰值Cα对应的固结压力p应为泥炭土从多孔隙状态压缩至相对密实状态的临界荷载。昆明泥炭土的次固结系数和压缩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比值Cα/Cc可视为常数,和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次固结 固结压力 加荷比 Cα/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U测试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蒙 蔡国军 +4 位作者 刘文亮 吴家铭 刘松玉 林军 戴济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81-84,共4页
软土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扩建项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必须对新老地基土体的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传统室内试验方法会对土体产生扰动,而且时间长、成本大。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原位测试方法,可以测试锥尖阻力、侧壁... 软土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扩建项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必须对新老地基土体的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传统室内试验方法会对土体产生扰动,而且时间长、成本大。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原位测试方法,可以测试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与孔隙水压力等参数,而且具有多功能、连续性、高精度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功能CPTU技术对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老地基土体进行原位测试,基于承载力理论与孔穴扩张理论分别解译了新老地基土体的应力历史、变形与固结特性参数。研究发现: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软土层的分布、厚度和深度,可为进一步分析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指导路基拼接相互作用与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差异沉降 超固结比 压缩模量 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超固结黏土性状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扬 周建 +1 位作者 龚晓南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4-1519,共6页
对不同超固结比以及超固结形成条件下原状软黏土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的孔压、应力应变关系等性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固结比的提高,试样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动强度及等效瞬时刚度均有显著提高,而其孔压开展... 对不同超固结比以及超固结形成条件下原状软黏土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的孔压、应力应变关系等性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固结比的提高,试样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动强度及等效瞬时刚度均有显著提高,而其孔压开展特征则受前期超固结形成过程中反压控制条件影响:若超固结卸载时不提供反压恒定控制条件,试样在后续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过程中的孔压迅速呈现负压的变化趋势,负孔压的持续开展程度随超固结比的增大而提高;而当超固结卸载时恒定控制反压,土体在后续的主应力轴旋转过程中,仅在强超固结比条件下孔压才会产生负向开展特征。但不同的反压控制条件未对土体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中的振次–应变关系以及动强度等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超固结比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全风化花岗岩的固结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建军 王思敬 +1 位作者 尚彦军 岳中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对采自香港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原状土样进行了固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先期固结压力及超固结比明显偏大,且先期固结压力在深度上表现出异常现象;在固结压力持续增加的条件下,3种土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逐步减小,开始减小速率比较大,之后... 对采自香港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原状土样进行了固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先期固结压力及超固结比明显偏大,且先期固结压力在深度上表现出异常现象;在固结压力持续增加的条件下,3种土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逐步减小,开始减小速率比较大,之后趋于平缓,呈近似负指数关系,但压缩系数的变化幅度比固结系数大;全风化花岗岩由于风化所产生的特殊的物理、化学及矿物成分变化和所具有的结构强度是造成其固结特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固结 先期固结压力 超固结比 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性土的渗透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叶正强 李爱群 +2 位作者 杨国华 黄镇 张森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渗透系数是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不同取样方式、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对粘土和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值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负压条件下原状土和击实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准确评价水库蓄水后库区、坝基渗漏情况提... 渗透系数是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不同取样方式、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对粘土和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值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负压条件下原状土和击实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准确评价水库蓄水后库区、坝基渗漏情况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对比2 种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试验结果,认为粘土和粉质粘土以3∶7 比例混合后,力学性能稳定,而渗透系数有很大降低,是良好的筑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粉质粘土 固结压力 孔隙比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红黏土循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建奇 杨骁 +1 位作者 徐旭 刘飞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9-1316,共8页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天然黏土层的长期动力特性,采用GDS循环三轴系统,对赣南地区的路基红黏土开展部分排水条件下大次数循环荷载试验.研究部分排水条件下红黏土的孔压累积和模量变化情况,分析循环应力比、平均初始固结压力、初...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天然黏土层的长期动力特性,采用GDS循环三轴系统,对赣南地区的路基红黏土开展部分排水条件下大次数循环荷载试验.研究部分排水条件下红黏土的孔压累积和模量变化情况,分析循环应力比、平均初始固结压力、初始固结应力比对红黏土累积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终竖向累积变形随循环应力比和初始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指数型增大,随平均初始固结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提出考虑循环应力比、平均初始固结压力、初始固结应力比和循环次数的累积应变模型,通过不同动应力状态下红黏土累积应变随循环次数发展曲线的归一化表明了该累积应变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循环应力比 平均初始固结压力 初始固结应力比 累积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固结地层静止侧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亚飞 逯兴邦 +1 位作者 黄俊 丁文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22-3729,共8页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正确预估欠固结地层的静止侧压力大小对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固结排水过程中地层侧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静止侧压力与超固结比OCR的联系,提出了等效静止土...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正确预估欠固结地层的静止侧压力大小对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固结排水过程中地层侧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静止侧压力与超固结比OCR的联系,提出了等效静止土压力系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形成了考虑OCR影响的欠固结地层静止侧压力简化计算方法,并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的等效静止土压力系数实现了欠固结地层和正常固结地层侧压力计算的统一。研究结果表明:欠固结地层的静止侧压力随超固结比OCR的增大而线性减小,且随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OCR对侧向压力的影响越大。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欠固结地层的土压力计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固结土 超固结比 静止侧压力 固结过程 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