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与数值模拟的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链分析
1
作者 杨海波 李梦雨 +2 位作者 蔡迎春 邓宇 李军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30,共7页
暴雨灾害会引发山洪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形成复杂的灾害链,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现有研究对多灾害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叠加风险的探索尚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FLO-2D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一种... 暴雨灾害会引发山洪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形成复杂的灾害链,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现有研究对多灾害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叠加风险的探索尚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FLO-2D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一种针对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链的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栾川县柿树沟为研究区域,分析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背景下的灾害链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泥石流的最大流速可达6.56 m/s,最大堆积深度为7.30 m,高、中、低危险区占比分别为3.61%、17.65%、78.74%;2)排水设施损坏或堵塞、电力设施损坏、内涝积水、车辆被淹、泥石流、河水倒灌是灾害链网络的关键节点;3)河水倒灌→内涝积水、内涝积水→车辆被淹、内涝积水→电力设施损坏、河堤毁坏→河道堵塞、车辆被淹→人员伤亡是灾害链网络的关键边。从动态演化的视角识别灾害链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边,深入解析多灾害节点之间的交互机制,可为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措施优化及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链 复杂网络 FLO-2D 关键节点 关键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强降雨诱发低频泥石流特征分析和危险性评价——以秦岭鸡窝子山洪泥石流为例
2
作者 马志亮 庄建琦 +6 位作者 吴靓 曹琰波 陈生银 常磊 占洁伟 马鹏辉 孔嘉旭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177,共12页
[目的]研究发育在秦岭山区的低频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机制,为该地区此类低频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23年“8·11”鸡窝子山洪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数值模拟等手段,采用实际降水频率,开展此次山洪... [目的]研究发育在秦岭山区的低频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机制,为该地区此类低频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23年“8·11”鸡窝子山洪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数值模拟等手段,采用实际降水频率,开展此次山洪泥石流形成过程反演,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1)强降雨快速汇集形成洪流,导致上游沟道松散物质被揭底侵蚀,形成“消防水管”效应,暴发山洪泥石流,并借助陡峭地形对全流域沟道进行侵蚀,大量堆积物和巨大冲击力在下游扩散开来形成堆积扇,并堵塞河道。(2)在实际降雨频率下模拟得出,泥石流全流域淤积深度在0.04~5.63 m,最大流速7.43 m/s,堆积扇面积1.91×10^(4) m^(2),一次性冲出量为78 271 m^(3)。(3)基于流速、泥深和危害范围,给出了高、中、低3个危险区域,堆积扇西侧区域地势较高,为低危险区,占堆积扇面积约10%,中间区域和堆积边缘至公路区域为中危险区,该类面积占62%,堆积扇东南和西南区域为高危险区,该类面积占28%。[结论] 2023年“8·11”鸡窝子山洪泥石流是一次典型由极端短时强降雨诱发的低频山洪泥石流灾害,FLO-2D模型可有效模拟泥石流的运动和沉积过程,并确定了泥石流的危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泥石流 数值模拟 危险性分区 秦岭鸡窝子山洪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演化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3
作者 田士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m^(2)、方量约为2.74×10^(5)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测预警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堰塞湖 溃决洪水 泥石流 灾害链 堵沟 岸坡防护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传正 王建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96,共24页
为了科学预防应对跨越时空的灾害链锁效应,提高多灾种灾害链风险综合防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研究体会和国内外研究案例,开展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更多... 为了科学预防应对跨越时空的灾害链锁效应,提高多灾种灾害链风险综合防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研究体会和国内外研究案例,开展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分类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更多的是两者迭加作用引发的冰雪岩土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灾害作为首环而接续产生的一系列灾害链式反应,后续环节表现为碎屑流、涌浪、洪流倾泻、堰塞湖淹没、溃决洪水冲击等不同组合,具有空间关联、时间接续、动力转换、灾情放大的基本特点。根据作者经验和国内外诸多典型案例的分析综合,作者提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为首环的灾害链的基本认识、分类依据和包括5类21种的分类体系。第1类是自然崩塌滑坡接续灾害链,包括崩塌滑坡间歇级联、周期接续、多级顺直俯冲和多级折转冲击等4种灾害链。第2类是自然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崩塌滑坡导致激流倾泻、涌浪传播、涌浪-堰塞-淹没-溃决、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堵溃-泥石流淤堵河道、泥石流-淤堵-洪水和土体液化-泥土流灾害链等7种灾害链。第3类是工程土体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滑坡-滑坡、泥石流-堵河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尾矿坝溃决-泥石流等4种灾害链。第4类是雪崩冰崩滑坡泥石流及其转化灾害链,包括雪崩-埋压-堵塞-洪水泥石流、冰崩岩崩-滑坡-涌浪-堰塞-溃决和冰崩滑坡-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3种灾害链。第5类是火山或海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包括火山滑坡-泥石流-堰塞、海岸崩塌滑坡-海啸和海底滑坡-泥石流等3种灾害链。本项研究试图为研究每一种类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静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明方向,为建立整体论与分割论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链预防应对工程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堰塞湖 溃决洪水 灾害链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俊学 高会然 许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共18页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供基础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为研究区,采用“区域灾情调查-重灾区现场调研-室内评估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查明研究区的雨水情特征及灾情特征。基于堆积物沉积结构、实物破坏形式和流体的内在特性,分析了韩台村支沟内山洪泥石流的灾害过程和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并提出灾害防范对策建议。【结果】结果表明:(1)韩台村上游沟道集雨面积约0.1 km^(2),根据王家园水库自动站2023年8月31日12时至13时降雨数据,估算的韩台村上游沟道内1小时洪水总量约6870 m^(3),其破坏力非常大。(2)韩台村支沟自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具有典型的泥石流特征。村南口进村120 m范围内有泥石流堆积物,覆盖于山洪沉积物之上,属于典型的泥石流堆积前缘特征。由此至韩台村北口(韩台村支沟沟口),具有明显的山洪灾害特征,平均洪水深度超过5 m,淹没面积约33940 m^(2)。(3)2305号台风“杜苏芮”外围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极端强降雨是此次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同时,受区域地形地貌、山洪泥石流作用及居民对所处地质环境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此次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是一次极端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复合灾害事件。短时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量陡增是造成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初步推测泥石流发生时间晚于山洪,亦或是形成于山洪减弱阶段。自支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约1.4 km)为泥石流区域,村南口进村120 m左右为泥石流堆积前缘区域,同时部分区域具有山洪特征,村南口至村北口(支沟口)为山洪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雨 “23·7”京津冀特大暴雨 山洪泥石流灾害 受灾过程 灾害特征 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无资料地区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推求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德 陈广才 +3 位作者 谢平 陈曦 杨德刚 钱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确定暴雨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对于受影响地区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暴雨山洪、泥石流的成因,计算乌鲁木齐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有资料地区通过分析整理雨量资料来确定临界雨量;无资料地区假定灾害与降雨同频率,分析灾... 确定暴雨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对于受影响地区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暴雨山洪、泥石流的成因,计算乌鲁木齐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有资料地区通过分析整理雨量资料来确定临界雨量;无资料地区假定灾害与降雨同频率,分析灾害次数,确定灾害发生频率,从而求出临界雨量。乌鲁木齐雨量站较少,无法绘制临界雨量的等值线。根据计算临界雨量值,利用反距离加权距离法进行研究区临界雨量空间插值,从而得出各小流域的临界雨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山洪 泥石流 降雨频率分析法 反距离加权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灾区泥石流峰值流量的非线性雨洪修正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胡凯衡 崔鹏 +2 位作者 游勇 庄建琦 陈晓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7,共6页
由于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和成因的复杂性,很多泥石流流域在产流、汇流和运动阶段都存在导致流量放大的过程,用现有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偏小。具体的分析表明,震后泥石流的产汇流过程并不是线性等同于... 由于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和成因的复杂性,很多泥石流流域在产流、汇流和运动阶段都存在导致流量放大的过程,用现有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偏小。具体的分析表明,震后泥石流的产汇流过程并不是线性等同于清水的产汇流过程,泥石流流量的放大系数与清水峰值流量不是线性正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北川极重灾区苏宝河和魏家沟等流域泥石流沟的现场调查数据,得到了泥石流放大系数与流域清水峰值流量之间的幂函数经验关系。并由此建立了泥石流峰值流量的非线性雨洪修正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震后崩滑体较多的流域的泥石流峰值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流量计算 雨洪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面积小流域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洪江 郑国强 +4 位作者 程金花 吴敬东 吴煜禾 侯旭峰 叶芝菡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65-69,86,共6页
针对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山洪泥石流发生特点,以系统科学为基本思想,将Bayes判别分析法引入山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建立之中。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内部要素和其外部环境条件进... 针对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山洪泥石流发生特点,以系统科学为基本思想,将Bayes判别分析法引入山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建立之中。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内部要素和其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前15d实效降雨量和当日降雨量作为预报模型因子,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流域面积范围的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所建立的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适用的流域面积范围分别为0.30~2.00 km2、2.00~5.00 km2和5.00~15.42 km2。经检验,三组预报模型的正确率分别为86.4%、92.9%和83.3%,均满足了Bayes判别分析法所规定的其验证正确率的要求,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研究区域不同流域面积范围的山洪泥石流预报。预报模型的建立为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山洪泥石流的即时预报提供了一种简捷易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判别分析 预报模型 山洪 泥石流 北京市密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7.20云南盈江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成因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马东涛 张金山 +1 位作者 冯自立 寸守权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67-71,共5页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2004年7月18日~19日,该县北部的的支那、盏西、芒璋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起7.20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造成59人死亡失踪和15857万元财产损失。60年一遇、19小时186.2mm的特大暴雨,是该次滑坡...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2004年7月18日~19日,该县北部的的支那、盏西、芒璋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起7.20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造成59人死亡失踪和15857万元财产损失。60年一遇、19小时186.2mm的特大暴雨,是该次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针对灾害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拟采取的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盈江 滑坡泥石流 山洪灾害 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判别分析法的密云县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国强 张洪江 +3 位作者 刘涛 吴敬东 侯旭峰 叶芝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107,共6页
针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特点,首次将Bayes判别分析法原理运用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运用系统科学和山洪泥石流预报原理,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针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特点,首次将Bayes判别分析法原理运用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运用系统科学和山洪泥石流预报原理,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确定用影响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前15 d的实效雨量和当日雨量作为预报模型因子,并建立起一组山洪泥石流预报模型,经自身验证法和交互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其判断正确率均为82.4%,达到了Bayes判别分析要求的判别模型自身验证正确率>80%的要求,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一致,模型表现稳定,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可以投入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密云县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支撑,以减少山洪泥石流发生所导致的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判别分析 山洪 泥石流 预报模型 密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2 位作者 朱绣竹 何晓英 唐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1,共7页
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是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可概化为4个方面,即公路水毁机制、泥石流动力学... 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是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重大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研究现状可概化为4个方面,即公路水毁机制、泥石流动力学、公路水毁危险性评价和公路水毁防治技术,详细梳理了每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减灾需求,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泥石流磨蚀作用及泥石流沉积物固结机理、泥石流淤埋路段、沿河公路路基缺口部位公路交通应急通行技术、沿河公路路基及桥涵水毁力学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山区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防灾减灾研究的4个方向,即泥石流复杂介质动力学特性、沿河公路路基及桥涵水毁机制、公路水毁路段应急通行技术、公路泥石流水毁灾害应急安全警报方法、系统与设备,详细解读了每个研究方向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泥石流水毁灾害 山区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48
12
作者 许佑顶 姚令侃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9,共6页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途经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活动陆缘带与喜马拉雅褶皱带北部交界区,是铁路之前从未从事过建设的区域,面临缝合带内动力作用效应,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需开展对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途经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活动陆缘带与喜马拉雅褶皱带北部交界区,是铁路之前从未从事过建设的区域,面临缝合带内动力作用效应,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需开展对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川藏铁路的成功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论:(1)川藏铁路穿越三大缝合带地区,影响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缝合带,需重视发生在喜马拉雅弧上的大地震对川藏铁路的影响,并建议利用先行工程开展缝合带地应力、地温测量等科研课题;(2)对海洋型冰川覆盖区的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问题,应加强形成机理、运动特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需研究沿河线走高线位绕避沟谷灾害链等减灾选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缝合带 内动力 冰湖溃决 冰川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海山洪泥石流淤积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杰 邓虎 胡桂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7-322,共6页
通过流域最典型支流官坝河山洪泥石流堆积特征调查,分析邛海泥沙淤积变化状况,探讨邛海山洪泥石流淤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邛海泥沙淤积达到0.52×106 m3;山洪泥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特征为粗颗粒(粒径>2mm)沿... 通过流域最典型支流官坝河山洪泥石流堆积特征调查,分析邛海泥沙淤积变化状况,探讨邛海山洪泥石流淤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邛海泥沙淤积达到0.52×106 m3;山洪泥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特征为粗颗粒(粒径>2mm)沿沟床堆积,细颗粒大多被输移到邛海;山洪泥石流形成的堆积扇促使邛海湖岸线向湖心不断推进;邛海流域山洪泥石流潜入邛海湖底,形成浊流在湖底继续运动,形成湖底水下堤及冲沟,改变邛海湖底地形。在强地震和强降雨等多因素的偶然联合作用下,邛海流域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泥石流 邛海 淤积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山洪灾害受自然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莉英 葛浩 +2 位作者 庞占龙 余新晓 蔡强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共6页
实现自然因素对山洪灾害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在定性分析山洪灾害自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长江流域的小流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类山洪灾害的主控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 实现自然因素对山洪灾害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在定性分析山洪灾害自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长江流域的小流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类山洪灾害的主控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类型山洪灾害与自然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溪河洪水、滑坡的主控因素为降雨因子(最大6 h降雨量和年平均大雨日数),而泥石流的主控因素为最大6 h降雨量和植被指数。各因素对山洪灾害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多因素的交互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山洪灾害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巴山地区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以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山地自然灾害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恒悦 李昭淑 +4 位作者 黄亦斌 李玉明 陈永庆 王峰 米丰收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讨论了在秦岭、巴山地区开展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有关问题.并通过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的现场考察,总结研究了该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致灾原因以及防御对策等。本文对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减轻山地自然... 本文讨论了在秦岭、巴山地区开展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有关问题.并通过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的现场考察,总结研究了该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致灾原因以及防御对策等。本文对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减轻山地自然灾害作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巴山 自然灾害 洪水 滑坡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志亮 王章野 +1 位作者 柯晓棣 彭群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3-1032,共10页
自然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在防灾救灾、影视特技制作及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物理的多相流模型来模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景象.基于各种灾害现象的成因建立不同阶段的流体行进模型,... 自然灾害场景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在防灾救灾、影视特技制作及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物理的多相流模型来模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景象.基于各种灾害现象的成因建立不同阶段的流体行进模型,并通过改进传统的平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固液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新的多相流运动模型;通过调节模型中的固相体积比及其他特征参数,可绘制出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不同灾害场景的动态过程,并生动地展示灾害性多相流摧毁建筑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模拟 多相流模型 泥石流 洪水 山体滑坡 平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堰塞湖影响区域评估及其应急预案——以汶川县磨子沟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晶晶 孙正超 程尊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0-1046,共7页
2008年汶川"5·12"地震后,汶川震区内大量新、老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活动频度增加,致使泥石流堰塞湖的形成几率也随之增大。通常泥石流所形成的堰塞体稳定性较差,从形成至溃决通常在几小时内发生,人工工程干预的可能性小。因... 2008年汶川"5·12"地震后,汶川震区内大量新、老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活动频度增加,致使泥石流堰塞湖的形成几率也随之增大。通常泥石流所形成的堰塞体稳定性较差,从形成至溃决通常在几小时内发生,人工工程干预的可能性小。因此,做好堰塞湖溃决洪水影响区域评估和溃决洪水应急预案,成为必要且有效的减灾手段之一。但泥石流堰塞湖的溃决洪水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洪水,也不同于人工大坝的溃决,是过去应急预案研究中较少涉及的灾种。选择汶川磨子沟作为研究对象,在泥石流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基础上提出溃决洪水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首先确定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溃决的最大洪峰流量、淹没高度、泛滥范围和持续时间;其后,实地调查居民点,圈定洪水淹没范围和危险区人口数,并根据地形条件制定可能的撤退路线;最后,结合政府部门的行政安排,制定险情通报程序、险情发生安全保障措施和预案启动、结束的时间节点。试图为其余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危害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借鉴,提升应对突发泥石流堰塞湖溃决事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堰塞湖 溃决洪水 影响区域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一次溃决洪水——1482年沁河流域大洪水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兆帅 杨达源 +2 位作者 谢悦波 慕平 王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据沁河流域九女台洪水题刻水位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沁河流域1482年洪水洪峰流量极大,历时甚长,与该流域一般洪水过程的差异迥然。通过地貌调查,并利用14C测年等方法,对沁河九女台河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1482年高洪水位是梯沟口泥石流... 据沁河流域九女台洪水题刻水位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沁河流域1482年洪水洪峰流量极大,历时甚长,与该流域一般洪水过程的差异迥然。通过地貌调查,并利用14C测年等方法,对沁河九女台河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1482年高洪水位是梯沟口泥石流-崩塌堆积物堰塞沁河主河道的结果。当年由于降雨,使梯沟流域发生泥石流,并导致沟口右岸岩壁崩塌,形成堰塞坝,造成沁河河道阻塞,过水断面减小,九女台附近河段水位壅高,并保持了近40天的时间,堰塞坝最终溃决,导致沁河下游怀庆府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决洪水 沁河流域 泥石流 崩塌 堰塞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泄洪防洪工程安全效益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韦 沈寿长 谢衔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了方便地评价安全效益,将铁路泄洪防洪工程分为泄洪工程和防治工程两部分。单项工程的评价采用定性调查判断为主,定量计算结果为辅的方法给出安全效益等级。同时,对拦砂坝群和防治工程的安全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 为了方便地评价安全效益,将铁路泄洪防洪工程分为泄洪工程和防治工程两部分。单项工程的评价采用定性调查判断为主,定量计算结果为辅的方法给出安全效益等级。同时,对拦砂坝群和防治工程的安全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泄洪防洪工程的总体安全效益评价。结论可供铁路工务部门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泄洪工程 安全效益评价 铁路 防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区泥石流对河滩地演变的地质环境效应——以云南省小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尊兰 朱平一 游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河滩地 地质环境效应 小江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