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RCMC method for spaceborne/airborne forward-looking bistatic SAR 被引量:2
1
作者 Zhe Liu Jianyu Yang Xiaoli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201-207,共7页
In the spaceborne/airborne forward-looking bistatic syn- thetic aperture radar (SA-FBSAR), due to the system platforms' remarkable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the forward-looking mode, the range cell migration (RCM) ... In the spaceborne/airborne forward-looking bistatic syn- thetic aperture radar (SA-FBSAR), due to the system platforms' remarkable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the forward-looking mode, the range cell migration (RCM)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target's two- dimensional location, but also varies with the range location non- linearly. And the nonlinearity is not just the slight deviation from the linear part, but exhibits evident nonlinear departure in the RCM trajectory. If the RCM is not properly corrected, nonlinear image distortions would occur. Based on the RCM model, a modified two-step RCM compensation (RCMC) method for SA-FBSAR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firstly the azimuth-dependent RCM is compensated by the scaling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phase multi- plication. And then the range-dependent RCM is removed through interpol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RCMC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both point scatterers and area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ward-looking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FB- SAR) nonlinear range cell migration compensation (RCMC)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热泵发电储能系统工质容量迁移研究
2
作者 李力耕 陈煜 +3 位作者 龚箭 王永川 尹名环 王剑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939,共9页
发展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国家战略需求.为了适配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的特征,储能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以二氧化碳(CO_(2))为工质的热泵发电储能系统在能量密度、环境适应性和投资等方面具备优势,是备受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 发展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国家战略需求.为了适配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强的特征,储能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以二氧化碳(CO_(2))为工质的热泵发电储能系统在能量密度、环境适应性和投资等方面具备优势,是备受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本文基于提出的CO_(2)热泵发电储能系统,重点获取系统充注、热泵系统启动运行、热泵发电系统切换、发电系统启动运行的全工作阶段响应特性,提出了系统内部CO_(2)工质的质量评估方法,考察CO_(2)工质在压力容器、换热部件及管路中随全工作阶段的动态分布及容量迁移量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泵系统在启动准备阶段其闪蒸罐及蒸发器占据CO_(2)总容量的61.2%,随着热泵系统运行,闪蒸罐内液态CO_(2)迁出,蒸发器及冷却器容量均增加,闪蒸罐气液容量分布主要受压力影响而冷却器的容量增长幅度则主要取决于运行温度.切换及发电系统运行阶段,缓存罐承担主要容量迁移,切换完成时增加4600.6 kg、运行时则降低1863.6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动态调控 热泵储电 CO_(2) 工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志鹏 任波 +2 位作者 罗勇 段昌瑞 任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针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覆岩非线性、非对称破坏问题以及保护煤柱宽度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等问题,以新景煤矿1502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 针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覆岩非线性、非对称破坏问题以及保护煤柱宽度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等问题,以新景煤矿1502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运移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在回采开始时,顶板未发生大面积垮落,但产生较多水平裂隙;初次垮落时,塌落岩体与上部形成较大自由空间;当继续回采达到关键层极限破断距时,上覆岩层迅速大面积垮落,形成类似冲击地压的顶板“强烈垮塌”,采空区边缘悬臂梁结构发生“裂隙孕育快速发育回转下沉”变化,顶板垮落岩石由于碎胀充填作用,并未完全冒落;随着煤层持续开采,只在上覆岩层作用力的情况下,采空区底板未产生明显变形,即底板变形的主要原因为水平应力因素,采空区上覆岩层整体发生下沉,其中靠近煤层顶板越近,下沉量越大,最大下沉量为750 mm;采空区中部岩层位移最大,向两侧实煤体帮逐渐减小到0,整体位移曲线呈“V”字形;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具有“双峰”特性,先小幅增加,达到第1个峰值点后小幅回落,应力降低区距离采空区10 m左右,而后到达第2个峰值点,此时距离采空区边缘19.2 m,应力最大值为27.5 MPa,随后持续回落,在72 m处趋于稳定,即采动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6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厚煤层 大采高工作面 破断失稳 应力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矿模块化分风控尘方法及其排瓦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海明 叶宇希 +4 位作者 程卫民 杨先航 解森 程煜 董慧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70-980,共11页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粉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工职业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轻量化的风幕生成器,形成了综掘工作面模块化分风控尘技术,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粉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工职业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轻量化的风幕生成器,形成了综掘工作面模块化分风控尘技术,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综掘工作面风流-粉尘-瓦斯耦合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距离对粉尘和瓦斯扩散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对风流场结构及粉尘扩散结果影响较大,当距离小于12m时风流未形成螺旋风直接流向掘进工作面,对粉尘控制效果弱,呼吸道高度粉尘质量浓度较高;当距离为12~18m时巷道内逐渐形成螺旋状风流,在距掘进工作面5~8m形成了方向指向前方的控尘风幕,呼吸道高度粉尘质量浓度在距离掘进工作面6m后方区域低于20mg/m^(3),而此时巷道中部出现“漏尘”现象,质量浓度接近0mg/m^(3)的粉尘扩散距离增加。不同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下巷道瓦斯体积分数基本保持在安全水平内,但当距离为7m及15m时,巷道内部分区域瓦斯体积分数升高至0.81%以上。经现场验证,模拟结果相对误差最高为11.09%,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发现应用模块化分风技术后,粉尘扩散距离显著降低,高质量浓度粉尘区被控制在距掘进工作面6.24m范围内,与模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低于7.37%,为高瓦斯环境中的综掘工作面粉尘和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模块化分风技术 风幕控尘 粉尘污染 瓦斯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飞 陈洋 +3 位作者 周法乐 张丽丽 崔非非 刘传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充填开采与传统垮落法开采覆岩运移特征明显不同,为探讨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并在运河煤矿C5301工作面进行支... 充填开采与传统垮落法开采覆岩运移特征明显不同,为探讨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并在运河煤矿C5301工作面进行支架阻力、微震事件和钻孔应力等监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顶板最大挠度主要受采空区短边宽度影响,而充填工作面等价高度限制了顶板下沉范围,由于充填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渐被压实,顶板的下沉在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顶板最大挠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通过支架阻力监测可以得到,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0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2~17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91~97 m,采空区顶板运移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工作面 覆岩运动 等价采高 时间效应 边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数反演的星弹双基俯冲前视成像算法
6
作者 席子瑞 段崇棣 +2 位作者 左伟华 李财品 李东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由于导弹在俯冲阶段存在垂直向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变化,弹头沿曲线运动,导致瞬时斜距十分复杂,造成严重的距离徙动现象,方位向和距离向存在严重的二维耦合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数反演的星弹双基俯冲前视成像算... 由于导弹在俯冲阶段存在垂直向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变化,弹头沿曲线运动,导致瞬时斜距十分复杂,造成严重的距离徙动现象,方位向和距离向存在严重的二维耦合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数反演的星弹双基俯冲前视成像算法。该算法根据星弹双基系统特性,搭建了星弹双基轨迹模型,在距离频域方位时域进行多普勒频率校正,再利用级数反演的思想,推导出回波信号的二维频谱表达式,接着在二维频域上进行距离徙动校正和距离向、方位向压缩,确定目标成像位置,完成成像聚焦。最后通过计算量的分析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算法可实现对多目标的探测和区分,对军方察打一体化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中国军事行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弹双基 俯冲前视成像 距离徙动校正 级数反演 多普勒频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空中昆虫监测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云慧 乔红波 +1 位作者 程登发 孙京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6,共4页
2004年7~9月,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VLR或insect monitoring radar,IMR)在成都西郊文家场进行了空中昆虫初步监测。结果表明:7、8月份夜间昆虫虫口密度相对较大,在20:00~22:00有一较明显的高峰期。... 2004年7~9月,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VLR或insect monitoring radar,IMR)在成都西郊文家场进行了空中昆虫初步监测。结果表明:7、8月份夜间昆虫虫口密度相对较大,在20:00~22:00有一较明显的高峰期。进入9月份夜间昆虫相对减少且没有明显的高峰期,白天午后虫口密度相对较高。观测到昆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1200m以下,大部分集中在300~600m。在观测时间内每天06:30左右有约15min回波突然增多的现象,而且昆虫数量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昆虫雷达 昆虫迁飞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粘虫的季节性迁飞行为(英文)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云慧 张智 +3 位作者 李超 姜玉英 曾娟 程登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8-1429,共12页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为了明确其季节性迁飞行为参数, 本研究采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 VLR)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 结合基于GIS的大区环流和轨迹模拟, 调查分析了200...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为了明确其季节性迁飞行为参数, 本研究采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 VLR)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 结合基于GIS的大区环流和轨迹模拟, 调查分析了2005年东北地区粘虫季节性迁飞行为。结果表明: 粘虫在不同季节和夜间不同时间空中飞行高度具有明显差异, 空中飞行行为受气象条件尤其是空中风场影响较大; 春季和秋季主要借助气流运载进行大规模长距离迁飞, 夜间持续飞行时间可达9 h, 多数个体能完成整夜飞行, 春季迁飞高度主要在300~600 m, 秋季飞行高度相对较低主要在300 m以下和400~500 m。夏季雷达回波有明显的成层现象, 最高可达1 000 m, 主要集中在500 m和700 m两个高度层。轨迹分析显示: 5月29日由山东潍坊、 临沂等虫源地起飞的黏虫, 顺西南气流越海迁飞, 6月1日在气旋天气影响下, 在吉林省白城等地降落; 7月中旬主要为当地黏虫受对流天气影响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 9月11日虫源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 顺西北气流向吉林省东南方向迁飞。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粘虫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迁飞 雷达监测 轨迹分析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灯诱 虫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智 张云慧 +3 位作者 姜玉英 石宝才 程登发 焦热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9-859,共11页
昆虫雷达可以远距离、大范围、快速地探测迁飞昆虫,这极大促进了人类对昆虫迁飞行为的认识。垂直监测昆虫雷达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高空迁飞昆虫种群的新工具。与传统的扫描雷达相比,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可以获得目标的... 昆虫雷达可以远距离、大范围、快速地探测迁飞昆虫,这极大促进了人类对昆虫迁飞行为的认识。垂直监测昆虫雷达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高空迁飞昆虫种群的新工具。与传统的扫描雷达相比,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可以获得目标的位移速度、位移方向、定向、体型大小和形状等参数,因此,对目标的识别能力更为精确。此外,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实现了在微机控制下的自动运行,这使得应用昆虫雷达开展迁飞昆虫的日常监测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发展和应用,介绍了设计原理和回波参数的解算方法,讨论了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案,最后并对其在未来昆虫雷达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迁飞 雷达昆虫学 昆虫雷达 垂直雷达 监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及其后果——以鄂东北山村研究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金海 杨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3,共7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纵深发展,山村农民开始了社会化就业过程。它以行业的非农村化、地点的全国化、分布的经济格局化为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山村农民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理性的市场经济人转变,农民从家庭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纵深发展,山村农民开始了社会化就业过程。它以行业的非农村化、地点的全国化、分布的经济格局化为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山村农民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理性的市场经济人转变,农民从家庭分工走向社会化分工,并直接导致农村内部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相应地,农民收入多样化,收入结构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就业 社会化 市场化 农村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成虫迁飞的虫源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丽 张云慧 +2 位作者 曾娟 姜玉英 程登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71-2380,共10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其迁飞、扩散规律以及与境外虫源交流情况,对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1日至9月17日,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照灯和地面...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区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其迁飞、扩散规律以及与境外虫源交流情况,对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1日至9月17日,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照灯和地面灯灯诱虫情、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区域大气环流形势和迁飞轨迹分析,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西郊研究了牧区2代草地螟的迁飞过程,结果表明:2010年牧区2代草地螟迁飞高峰期出现在2010年8月8日至8月21日,高峰日为8月11日,高峰日探照灯诱虫量达9167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高峰日雷达回波主要集中在300—400 m。轨迹分析显示:迁飞高峰期8月8日、8月10—12日牧区草地螟迁飞虫源主要来自蒙古共和国东南部及中蒙边境地区,由蒙古气旋西南侧的西北气流输送进入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再随西南气流迁入呼伦贝尔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迁飞 大气环流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拷贝的虚拟机动态内存迁移机制改进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国飞 谷建华 +1 位作者 胡金华 赵天海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39,共4页
针对内存预拷贝过程中迁移时间较长和内存页反复重传的特点,改进传统的内存动态迁移机制,引入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提出基于脏页概率预测的工作集测定算法。利用脏页的历史操作访问情况预测其下一轮迭代被修改的概率,只传输预测概率较低的... 针对内存预拷贝过程中迁移时间较长和内存页反复重传的特点,改进传统的内存动态迁移机制,引入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提出基于脏页概率预测的工作集测定算法。利用脏页的历史操作访问情况预测其下一轮迭代被修改的概率,只传输预测概率较低的页。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缩短了迁移总时间和停机时间,能有效支持虚拟机动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存迁移 虚拟机 虚拟机动态迁移 马尔科夫模型 可写工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林斐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54,共5页
本文以 90年代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由城市打工后返回本地创业的 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 ,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动机、资源、资本等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回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了回流农村... 本文以 90年代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由城市打工后返回本地创业的 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 ,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动机、资源、资本等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回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了回流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机理” ,提出不发达地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有—定打工积累的外出农民回乡创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农村劳动力 外出打工 回乡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效果数值模拟及方案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施式亮 伍爱友 +3 位作者 李润求 肖炼 罗文柯 念其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76,共6页
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为目标,某矿Ⅲ44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顶板高位钻孔条件下瓦斯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数值模拟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前采空区的瓦斯分布情况与运移规律,以及负压分别为8... 以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为目标,某矿Ⅲ442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顶板高位钻孔条件下瓦斯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数值模拟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前采空区的瓦斯分布情况与运移规律,以及负压分别为8、10 k Pa时的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依据瓦斯流动"O"型圈理论与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优化设计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工艺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高位钻孔抽采负压为8 k Pa、终孔位置调整到采空区裂隙带回风巷侧15~35 m范围内时,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效果最佳,采空区内瓦斯最高浓度明显降低,单个钻场最大抽采瓦斯量为19 821.74 m^3,钻孔瓦斯浓度稳定在20%~30%之间,最大值达到50%,实现了工作面有效治理瓦斯和安全生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面 顶板高位钻孔 采空区 瓦斯运移 瓦斯抽采 Fluen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迁移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剑江 雷洪涛 +1 位作者 侯燕鸣 王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建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的多角度、实时动态、定量评估方法。方法建立细胞迁移观测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及Rg3培养24h,用活细胞工作站随机选取8个不同观测点,连续观测24h。所取得的数据从迁移面积、距离、单个细胞迁移速度、单位面积... 目的建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的多角度、实时动态、定量评估方法。方法建立细胞迁移观测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及Rg3培养24h,用活细胞工作站随机选取8个不同观测点,连续观测24h。所取得的数据从迁移面积、距离、单个细胞迁移速度、单位面积细胞增殖数量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可以长时间观察划痕内细胞的迁移过程;小檗碱高、中剂量组(25,12.5μmol·L-1)可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过程(P<0.01),且迁移面积、距离、速度及细胞增殖数量4项指标的结果基本一致,人参皂苷Rg3(0.1mmol·L-1)可以在各时间点(6,12,24h)抑制细胞迁移速度(P<0.01),24h可抑制细胞迁移面积及距离(P<0.01),但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可广泛应用于细胞迁移过程的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活细胞工作站 细胞划痕 动态观察 小檗碱 R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分布及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许满贵 刘欣凯 +2 位作者 文新强 何鹏程 朱兆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产尘强度大,是煤矿职业病危害的重大隐患。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粉尘的分布规律,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文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董家河煤矿22... 煤矿综采工作面产尘强度大,是煤矿职业病危害的重大隐患。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粉尘的分布规律,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文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董家河煤矿22518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粉尘浓度的现场实测,分析不同工序及不同地点粉尘浓度的分布及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最主要的尘源,移架居第二;割煤、移架时产生粉尘的运动趋势基本相同,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再迅速减小,最后达到稳定;采煤机割煤时下风向10~50 m空间的粉尘浓度最大,需要重点防治。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可为综采工作面制定防尘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矿粉尘 分布规律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下的改进型生产系统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时龙 程畅栋 +1 位作者 任亨斌 蔡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1-1835,1843,共6页
为在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下实现准时制精益生产模式,研究了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特性,构建了一种该环境下的准时制物流体系。通过分析对比看板、鼓-缓冲-绳和固定在制品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型车间... 为在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下实现准时制精益生产模式,研究了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特性,构建了一种该环境下的准时制物流体系。通过分析对比看板、鼓-缓冲-绳和固定在制品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型车间物流控制方法。该综合型控制方法融合了看板、鼓-缓冲-绳和固定在制品在不同监控层级的优点,克服了三者在复杂制造环境中各自的不足。基于该控制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的车间作业计划系统,并在重庆某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品种少批量 准时制 精益生产 物流 看板 鼓-缓冲-绳 固定在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乡城迁移意愿和城镇化路径研究——基于CGSS 2010年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陶树果 高向东 余运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9,共10页
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对象聚焦为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三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从目的地来看,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希望迁移到县城/... 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对象聚焦为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三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从目的地来看,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希望迁移到县城/县级市或小城镇居住,而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从迁移意愿看,当前的乡城迁移意愿较低,经济条件仍然是制约迁移的主导性因素。从影响因素看,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有外出务工劳动力、非农工作经历、10年后所处阶层预期等因素对乡城迁移意愿有正向作用,年龄、当前所处阶层的自我评价等因素对迁移意愿有负向作用。结合研究结论和当前小城镇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形势下,应大力发展中等城市,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乡城迁移意愿 城镇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外出务工与寄宿制:哪个对农村学生辍学影响更大?——基于西部三省1881名初中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史耀波 赵欣欣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3,90,共7页
基于陕西、青海、宁夏10所中学1881名初中学生的调研访谈数据,本文采用二元logit回归估计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边际效应,比较父母外出务工和寄宿制对农村学生辍学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在校寄宿比其父母... 基于陕西、青海、宁夏10所中学1881名初中学生的调研访谈数据,本文采用二元logit回归估计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边际效应,比较父母外出务工和寄宿制对农村学生辍学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在校寄宿比其父母外出务工更容易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学习成绩低和所在班级规模大的学生辍学概率更高;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外出务工和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对学生辍学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本文认为,寄宿学校里成绩低的学生是防止辍学重点,需要提升生活老师专业沟通技能等"软件"要素并控制班级规模,建立寄宿生辍学倾向的动态监测和干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宿制 父母外出务工 LOGIT回归 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流动与反思:流动人口家庭教养实践的多重逻辑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彬莉 李英华 袁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31,共15页
将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养置于阶层、流动和既往经历反思等多重脉络中,通过对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考查这一群体的教养实践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并非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其教养实践存在诸多内部分化和差异。处于... 将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养置于阶层、流动和既往经历反思等多重脉络中,通过对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考查这一群体的教养实践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并非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其教养实践存在诸多内部分化和差异。处于或接近中产阶层的群体,有更为明显的阶层意识,在子女教养中,无论是密集准备和规划还是无规划的规划,都流露出更强的自信与笃定。劳工家庭则体现出顺其自然或被动滞后回应的模式。处于二者中间的群体,即中间阶层则表现出一种中间属性:一方面“早作打算”、规划性强,表现出参照城市“范本”、积极反思和调动潜在资源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其经济和文化资本之不足时常显得力不从心。除了阶层逻辑以外,流动以及这一群体对于自我及既往养育经历的反思也在形塑其教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养实践 中产阶层 劳工家庭 文化资本 流动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