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Yinan Gold Deposit,Shandong 被引量:1
1
作者 S.Y.Dong~(1,2),X.X.Gu~1,K.Li~3,Y.M.Zhang~1,L.Liu~1,W.B.Cheng~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3.Sichuan Institute of Metallurgic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hengdu 610051,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7-217,共1页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agmatic evolution of region and Tanlu fault zone,we have discussed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petrochemistry,strontium and lead isotope,and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magmatic evolution of region and Tanlu fault zone,we have discussed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petrochemistry,strontium and lead isotope,and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in Yinan skarn deposit in this paper.The petrochemical features show that the ore-bearing magmatic rocks are calc-alkaline rocks of sub-alkaline series formed d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CHEMISTRY strontium ISOTOPE lead ISOTOP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Yinan gold deposit granite-greenstone belt Tanlu fault zone tectonic-magmatic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in Microwave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Secondary Resources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Shixing PENG Jinhui +1 位作者 CHEN Anran ZHANG Zebiao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3-39,共7页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secondary resources by microwave technology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Microwave technology as a new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has shown significant advantag...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secondary resources by microwave technology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Microwave technology as a new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has shown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recovery proced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advances in microwave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the secondary resources.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including microwave-assisted leaching, microwave augmented ashing and microwave pyrolysis. In general, microwave enhanced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secondary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RECOVERY precious metals secondary sou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沱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致春 王运好 +5 位作者 陈松 马杰 王国祥 许晓光 黄鹤勇 朱义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901,共13页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与风险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沱湖沉积物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0.97~106.68、68.09~104.52、738.77~1445.53、10.48~16.35、28.17~45.89、19.44~33.48、47.15~84.29、11.79~28.24、0.14~0.36和22.59~45.58 mg/kg,东部湖湾水域是全湖沉积物10种重金属累积高值区域;根据I_(geo)结果,整体来看,Pb、Zn、Mn、Ni、As、C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输入来源的影响,沉积物Cd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Cd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40.7~103.7,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度至重度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为轻微风险等级,10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轻微风险等级,位于西部湖湾和南部湖区近岸带小部分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中度风险等级。PMF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估算出自然—水产养殖混合源、农业—交通混合源、工业源的贡献率分别为40.5%、34.5%、25.0%。本研究为淮河流域湖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沱湖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和UNMIX模型的农田土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永贵 邹一 +2 位作者 贺勇 付俊 吴灿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为探明某堆浸场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共采集0.2m和0.5m深度76个采样点的152个土壤样本,测定Cu、Zn、Cr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水平,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绝... 为探明某堆浸场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共采集0.2m和0.5m深度76个采样点的152个土壤样本,测定Cu、Zn、Cr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水平,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和UNMIX模型分别解析污染源,并使用地统计学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中Cr、Pb、As和Hg的含量平均值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As含量高于背景值和筛选值的点位比例分别超过90%和70%。UNMIX模型解析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有4个,源1为矿业开发和交通源,对As和Pb的贡献率分别为65%和56%;源2为农业活动源,对Cd的贡献率为91%;源3为自然母质源,对Cu、Zn、Cr、Ni的贡献率分别为63%、61%、62%和55%;源4为燃煤源,对Hg的贡献率为94%。APCS-MLR模型解析结果与UNMIX模型基本一致,但未单独识别出自然母质源。上述结果可为农田生态环境管理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撑,为矿山污染防治及改善采矿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源解析 堆浸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典型区域土壤铅同位素研究及重金属源解析
5
作者 范健 任静华 +6 位作者 廖启林 李文博 汪媛媛 刘玲 刘玮晶 张琦 徐宏婷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47,共12页
为提升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和耕地生态管护成效,对江苏典型区域109个土壤样品进行Pb同位素和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不同土壤的Pb同位素分布规律及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部分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Cd、Hg、Pb最高含量分别达到6.09μg/g... 为提升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和耕地生态管护成效,对江苏典型区域109个土壤样品进行Pb同位素和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不同土壤的Pb同位素分布规律及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部分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Cd、Hg、Pb最高含量分别达到6.09μg/g、1.79μg/g和306μg/g,且Pb同位素组成与沿江冲积土和太湖底土壤有显著差异。沿江冲积土与太湖底土壤的^(208)Pb/^(206)Pb≤2.0967,^(206)Pb/^(207)Pb≥1.1814,^(208)Pb/^(204)Pb≥38.7626,^(208)Pb、^(207)Pb、^(206)Pb相对更高,人为活动来源Pb贡献率为16.0%~20.7%。沿江冲积土中其他重金属与Pb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3~0.988,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重金属超标耕地土的^(208)Pb/^(206)Pb≥2.0850、^(206)Pb/^(207)Pb≤1.1889、^(208)Pb/^(204)Pb≥37.8898,人为活动来源Pb贡献率达52.6%,其他重金属与Pb元素无正相关关系,燃煤、交通降尘、矿业活动等是Pb等重金属的重要来源。研究区土壤Pb同位素均具有成土母质与人为活动的二元混合特征,^(208)Pb/^(204)Pb与^(206)Pb/^(204)Pb、1/Pb与^(206)Pb/^(207)Pb和^(208)Pb/^(204)Pb均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563,未超标耕地土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重金属超标耕地土和沿江冲积土或太湖底土壤之间。在防控相关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的生态安全风险时,须充分考虑其来源的复杂多变性,加强源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家湖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6
作者 肖尚斌 龚哲 +4 位作者 刘佳 李世剑 贺文枨 朱良辰 郑熠歌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对采自松滋市陶家湖不同部位的3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重金属(Cu、Zn、Cr、Ni、Pb、As)含量和粒度测定,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陶... 对采自松滋市陶家湖不同部位的3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重金属(Cu、Zn、Cr、Ni、Pb、As)含量和粒度测定,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陶家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整体上表现为湖心>湖岸>消落带,湖岸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湖心和消落带沉积物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上升;其中,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为偏中度风险,As、Cu、Pb、Zn和Ni主要表现为轻度风险。相关分析和PMF模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包括矿业源、自然来源,以及农业和工业的复合源,贡献分别为18.8%、52.4%和28.8%,其中Cu主要受到矿业的影响,Pb主要受到自然来源的影响,As主要受到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Zn、Ni和Cr受到3种来源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和人类活动造成陶家湖重金属分布呈现空间差异,消落带水动力较强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低于湖岸和湖心,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Pb、Ni垂向分布发生改变,矿业发展是造成Cu、Zn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农业活动导致As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空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
7
作者 胡松 李院生 +1 位作者 马红梅 马天鸣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气溶胶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海洋断面和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上空气溶胶中6种痕量金属元素(As、Se、Cd、Sb、Hg和Pb)的浓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断... 本研究利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气溶胶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海洋断面和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上空气溶胶中6种痕量金属元素(As、Se、Cd、Sb、Hg和Pb)的浓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断面上空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e、As、Sb、Cd、Pb、Hg,浓度均值分别为(3.24±3.2) ng·m^(-3)、(1.61±2.44) ng·m^(-3)、(1.37±2.4) ng·m^(-3)、(0.51±0.94) ng·m^(-3)、(0.16±0.53) ng·m^(-3)、(0.1±0.14) ng·m^(-3);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上空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s、Sb、Se、Hg、Pb、Cd,浓度均值分别为(0.49±0.06) ng·m^(-3)、(0.22±0.16) ng·m^(-3)、(0.14±0.09) ng·m^(-3)、(0.11±0.13) ng·m^(-3)、(0.01±0.03) ng·m^(-3)、(0.01±0.03) ng·m^(-3)。海洋上空气溶胶中所观测金属元素浓度的整体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东海、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大洋。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海洋断面气溶胶中的金属元素可能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矿石开采和船舶运输,而南极内陆考察断面气溶胶中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的远距离传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气溶胶 分布特征 来源解析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估
8
作者 田野 杨爱江 +2 位作者 卯燕军 张青青 曾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Cu和Pb等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测试,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同时评估人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r、Mn、Co、Cu、Zn、Cd和Pb的年均浓度分别为91.2、905、66.3、109、236、0.781和33.3 mg/kg,其中Cd和Cu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风险筛选值,Cr、Mn、Co、Zn和Pb低于风险筛选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水库处于尚无污染-轻度污染,其中重金属Cd为主要污染因子;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Co>Cu>Pb>Zn>Cr>M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Co>Cu=Zn>Cr=Pb=Cr,Cd为主要污染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C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供水过程的输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HI<1),其中重金属Cr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到3.9×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饮用水水源地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有色金属加工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源解析
9
作者 唐玉兰 张萧汉 +1 位作者 黄殿男 李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2,共11页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土壤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利用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计算损害基线并进行污染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模型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Cu、Pb、Ni、As、Zn元素均超出筛选值,Hg、Cd元素虽然并未超过筛选值,但相比于背景值仍有一定程度的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块使用情况较一致,在垂向上,重金属的污染范围及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环境损害事件发生时的土壤状况,使用背景值、筛选值以及该方法得到的基线值进行土壤污染评价可知,地块受Cu、Pb、As元素的损害较为严重,Ni、Cd、Zn元素的损害程度为中等,Hg元素的损害程度较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主成分分析解析出前3种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63%,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合工业污染源(41.47%)、自然源(16.28%)、化石燃料燃烧源(13.88%)。PMF模型的解析结果更加精细,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金属冶炼与原料堆放源(74.93%)、自然与交通排放源(12.97%)、矿石精炼与电镀源(7.34%)、大气沉降源(4.7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三维克里格 环境损害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源解析研究
10
作者 旦增 惠欣颖 +3 位作者 周鹏 祝景亮 扎西措姆 孟德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24-2834,共11页
为评估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健康风险,以拉萨市的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于研究区域内采集31个土壤点位,分析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Cd、As和Hg的含量,综合运用地积累指数法(I_(geo))和改进... 为评估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健康风险,以拉萨市的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于研究区域内采集31个土壤点位,分析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Cd、As和Hg的含量,综合运用地积累指数法(I_(geo))和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I_(MN))探讨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并借助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进而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进行重金属的简易来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中8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除Cr和Ni外的6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地积累指数和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垃圾填埋下游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典型代表为样点1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单一重金属造成的生态风险水平较低,但综合生态风险水平较高,大部分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成人受到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水平均高于儿童。在所有样点中,儿童和成人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除样点17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主要受成土母质源、人类生产活动源和交通污染源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后续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为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活垃圾填埋场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与概率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莉 李学艳 +5 位作者 昌盛 付青 涂响 朱崟莹 王恩瑞 白云松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为了解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简称“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基于2017-2022年广东省内132个地表水源地中11种重金属〔铜(Cu)、锌(Zn)、硒(Se)、汞(Hg)、六价铬(Cr^(6+))、铁(Fe)、钼(Mo)、钴(Co)、铍(Be)、硼(B)和铊(... 为了解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简称“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基于2017-2022年广东省内132个地表水源地中11种重金属〔铜(Cu)、锌(Zn)、硒(Se)、汞(Hg)、六价铬(Cr^(6+))、铁(Fe)、钼(Mo)、钴(Co)、铍(Be)、硼(B)和铊(Tl)〕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评估地表水源地的污染水平,同时使用蒙特卡洛法评估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低水平,其中Tl和Hg是HPI指数的主要贡献者。②Cr^(6+)和Hg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9.13%和27.29%,其余9种重金属的检出率介于72.05%~92.45%之间,所有目标金属的检测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③对检出率大于70%的前9种重金属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Cu、Zn、Fe、Mo、Co和Be的浓度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而B的浓度则呈上升趋势,Se和Tl的浓度保持稳定。不同地区重金属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粤西地区Se、B、Fe、Mo、Zn和Co的浓度较高,粤北地区Se、B、Fe、Zn和Tl的浓度较高,粤东地区Mo、Co、Cu和Be的浓度较高,珠三角地区Se、B和Tl的浓度较高。④所调查的重金属未构成致癌风险,而部分地表水源地中重金属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其中Co和Fe是主要贡献者。此外,皮肤接触引发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远低于经口摄入途径的风险。⑤敏感性分析表明,重金属浓度是影响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广东省地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低水平,区域间的浓度差异及潜在的非致癌风险仍需持续关注,以确保饮用水质量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地表水源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盘菊秀 沈琦 +4 位作者 王晓婷 康琪 勿吉斯古冷 何伟忠 王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共11页
为明确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来源,选取183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土壤重金属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B 65T3974—201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土壤样品中Cr、Ni、As、Cd、Pb、Cu 6种... 为明确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来源,选取183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土壤重金属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B 65T3974—201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土壤样品中Cr、Ni、As、Cd、Pb、Cu 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计算土壤样品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使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了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6种重金属中As和Cd最大值均超过了风险筛选值,污染程度相对较高。2个产区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3.74、1.40,分别为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方面,2个产区均以As为最高,即均以As污染程度为最高。污染重金属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经口摄入途径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土壤中Cr、Ni、Cu可能来源于成土母质,人为活动是样品中As、Cd、Pb的重要来源。综上,需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人为活动对研究区甜瓜土壤As、Cd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土壤 重金属 污染水平 污染来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特定源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晓红 冯晓倩 +3 位作者 邵转玲 武颖颖 杨松 马利邦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61,共13页
为了探究某铅锌尾矿库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的累积特征和特定源风险评估,污染评价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在源解析基础上进行特定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尾矿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较于农田土壤显著偏高,污... 为了探究某铅锌尾矿库及其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的累积特征和特定源风险评估,污染评价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在源解析基础上进行特定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尾矿库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较于农田土壤显著偏高,污染负荷指数法结果显示,尾矿库土壤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农田土壤总体属于轻度污染.PMF模型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别受自然源及尾矿库源的混合源、工业降尘源、交通源、农业源和由多种类型活动组成的综合源的影响.特定源-综合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综合源为优先控制污染源,贡献率为38.37%,Hg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特定源-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农业源是导致当地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的优先控制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25.87%和26.92%.As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贡献率为51.79%%和54.70%;综合源是造成当地儿童非致癌风险的优先控制污染源,对儿童的贡献率为25.17%,As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贡献率为43.57%.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存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其中Hg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及当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今后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三废”的管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尾矿库 重金属污染 源解析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烃源岩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机理及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顶 郑刘根 +2 位作者 丁丹 单士锋 罗传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选用铜陵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海相烃源岩)制备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并通过SEM、FT-IR、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吸附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 选用铜陵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海相烃源岩)制备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并通过SEM、FT-IR、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吸附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海相烃源岩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去除率分别达到98.7%、99.0%、96.8%和97.9%,吸附主要发生在前30 min;Cu^(2+)、Pb^(2+)和Zn^(2+)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偏向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Cd^(2+)的吸附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都能较好拟合;海相烃源岩矿物材料对Cu^(2+)和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而对Pb^(2+)和Cd^(2+)的吸附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海相烃源岩 吸附机理 吸附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农村冬季细颗粒物中重金属来源及健康风险的研究
15
作者 马肖华 李志勇 +10 位作者 朱语哲 邵梓涵 方昱顺 苗玉玲 刘晨 任壮壮 陈岚 韩斌 田宝娟 马会春 王佳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16-4224,共9页
基于2020~2022年望都县采暖季的观测数据,评估了PM_(2.5)中重金属的来源、源特异性金属及其健康风险等方面的年际变化,旨在评估“煤改气”对农村地区大气质量的影响.“煤改气”持续发挥正面作用,PM_(2.5)及其16种重金属(Cr、Pb、Tl、Ba... 基于2020~2022年望都县采暖季的观测数据,评估了PM_(2.5)中重金属的来源、源特异性金属及其健康风险等方面的年际变化,旨在评估“煤改气”对农村地区大气质量的影响.“煤改气”持续发挥正面作用,PM_(2.5)及其16种重金属(Cr、Pb、Tl、Ba、Sb、Sn、Cd、Sr、As、Zn、Cu、Ni、Co、Fe、Mn和V)的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30.4%和43.4%.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重金属来源,燃煤(CC)贡献年均下降11.8%,而生物质燃烧(BB)逐年上升,并一跃成为2022年冬季的最大贡献源(33.7%),农村天然气短缺和供暖成本增加成为主要诱因.CC标识元素As和Pb浓度年均减少20.7%和48.5%,CC对其贡献率年均下降15.6%和13.5%.相应地,BB标识元素K的浓度和贡献率分别年均增长20.6%和7.4%.工业排放(IE)、交通排放(VE)和扬尘(FD)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单一元素仅有As和Cr致癌风险超过阈值,且As和Cr来源于CC和IE,因此,CC和IE被识别为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单一元素均未超过非致癌风险的阈值,但总风险在2020~2022年致癌风险持续存在.具体来讲,儿童存在的总致癌风险为64%,远远高于成人的36%,成人仅在2020年存在非致癌风险,而儿童始终面临非致癌风险.As作为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煤炭燃烧对As排放的年均贡献大幅下降了15.6%,使得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健康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某市夏季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识别及健康风险评估
16
作者 曹元明 邓喜红 +5 位作者 魏雪峰 刘硕 解姣姣 苑春刚 郭凤艳 邓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2-511,共10页
采集了天山北坡某市开发区(A)、市区(B)和工业区(C和D)4个代表性点位的夏季PM_(2.5)和PM_(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及Cd、Sb、Pb等11种重金属浓度,结合富集因子、皮尔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来源识别,并采... 采集了天山北坡某市开发区(A)、市区(B)和工业区(C和D)4个代表性点位的夏季PM_(2.5)和PM_(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及Cd、Sb、Pb等11种重金属浓度,结合富集因子、皮尔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来源识别,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该市不同区域和人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颗粒物重金属Co、Cd、Sb浓度较低,均低于1 ng/m^(3),而Mn、Ni、Zn、As重金属浓度较高,均超过15 ng/m^(3);市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开发区最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与其周围污染源具有相关性,工业区Zn、As、Ni、Pb、Cu浓度高于开发区和市区;大气V、Mn、Co主要来自自然源,而Ni、Cu、Zn、As、Cd、Sb、Pb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其中As和Cd达到中度富集,受人为影响较大;该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分别为以工业、燃煤、交通尾气为主的混合源,自然及扬尘源,轮胎或刹车磨损产生的非尾气交通源;大气颗粒物中Mn非致癌指数最高(0.299~1.46),As和Ni致癌风险最高,且PM_(2.5)相比于PM_(10)具有更高的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重金属 源识别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某市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17
作者 高强立 任翀 +3 位作者 李景 段海静 刘德新 李旭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0,I0022,I0023,共10页
为揭示中国中东部某市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2008—2023年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 为揭示中国中东部某市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2008—2023年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水体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Mn呈现强变异特征;水源地重金属呈现出Fe最高、Mn次之、Hg最低的特征,且季节波动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e与As、Mn, Cd与Cu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余重金属相关性不显著;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年均非致癌健康风险均低于1×10^(-6),As为主要致癌污染因子,儿童综合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重金属 健康风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冲积平原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
18
作者 张晓露 韩存亮 +4 位作者 邓一荣 王俊 林龙勇 王进进 李永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I0001,共8页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Cd、Hg、As、Pb、Cr、Cu、Ni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1.02、16.72、57.61、49.86、25.85、15.26、94.03 mg/kg,其中Cd和Hg的平均值高于珠江三角洲土壤背景值。区域内主要污染重金属为Hg和Pb,超标点位占比分别为26.25%和27.50%,受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西侧;Cd、As、Cu、Zn污染程度较轻,超标点位占比均不超过5%;Cr和Ni均未超标。多元统计分析和PMF模型显示,Cd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As、Cu、Cr、Ni和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Pb受工业源和交通源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9
作者 柴明辰 徐国杰 +5 位作者 甄钟秀 银燕 郑博华 陈魁 李斌 李圆圆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天山夏秋季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浓度总体偏低;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238.50 ng·m^(-3),各元素平均浓度水平为Fe>Cu>Zn>Pb>Mn>Cr>As>V>Rb>Ni>Co>Se>Cd>Tl,除Fe(139.90 ng·m^(-3))和Cu(78.72 ng·m^(-3))外其余元素平均浓度均在10 ng·m^(-3)以下;PAHs总平均浓度为1.37 ng·m^(-3),3环、4环和5~7环的浓度占比分别为3.59%、32.34%和64.07%。(2)观测期间PM_(2.5)主要受到来自西部的长距离输送和来自北部与西部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还可能受山谷风和边界层变化的影响。(3)正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污染源为天然气燃烧与石油源(28.56%)、机动车排放和燃煤(28.46%)、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16.14%)、有色金属冶炼(14.32%)和扬尘(12.52%)。(4)经呼吸道途径直接吸入PM_(2.5)中重金属和PAHs对成人和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存在致癌风险的单体是Cr、Co、As、Se元素,其余物质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中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与风险评估
20
作者 李学东 王艾花 +6 位作者 张鹤 李东升 黄纤玉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 重金属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蒙古国工业快速发展,鄂尔浑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系统采集了该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7种重金属(Co、Sb、Sr、V、Ti、Fe和Ni)垂向分布。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重金属来源,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o、V、Ti、Fe和Ni的垂向累积特征相似,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而Sb则显著受到人为活动影响;Sb和Sr的来源特殊,其含量应重点监测;V、Sr、Ni和Co的PLI为1.21,处于中度污染水平;V、Sr、Ni和Co的PERI小于40,表明生态危害较低;V、Co和Ni的I_(geo)均处于轻度污染或轻度污染以上水平。因此,对V、Sr、Ni和Co的持续监测及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仍至关重要。研究明确了该流域重金属的来源和生态风险,可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切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浑河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