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构造控矿机制与三维深部定位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斌 周明岭 +4 位作者 丁正江 张琪彬 刘向东 吕军阳 周晓萍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以产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矿床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三山岛、焦家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控制了胶东80%以上的金资源量,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勘查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大量勘查资料,...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以产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矿床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三山岛、焦家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控制了胶东80%以上的金资源量,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勘查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大量勘查资料,剖析总结了断裂形态变化与矿体空间分布耦合关系,揭示了断裂控矿规律。蚀变岩型金矿体(群)严格受区域性NE-NNE向脆-韧性构造控制,绝大多数矿体圈闭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矿体产出空间受控矿构造成矿期活动制约,成矿前构造活动形成的波状结构形态明显控制了矿体(群)空间形态和富集。典型蚀变岩型金矿体(群)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明显的倾伏和斜列产出特征,说明它们是在共同的、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矿床的倾伏和斜列同样受控矿构造产状控制,且具有合理的力学协调关系。蚀变带厚度与控矿构造含矿率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3,为较显著相关,反映出蚀变带规模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胶西北典型蚀变岩型矿床研究发现,诸矿床富集带内主要矿体沿倾伏方向矿化强度表现为强矿化段和弱矿化段(无矿段)交替出现,可称为沿倾伏方位的分段富集规律。上述规律性认识可以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分带富集 蚀变岩型 胶东金矿 含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夏甸金矿床构造蚀变带中金富集作用与微量元素迁移关系分析
2
作者 李金辉 张海东 雷万杉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994,共14页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具有巨量、瞬时成矿的特征,发育强烈的流体交代作用。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金矿床,具有成矿规模大(约占胶东黄金储量2/3)、矿体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和岩石碎裂程...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具有巨量、瞬时成矿的特征,发育强烈的流体交代作用。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金矿床,具有成矿规模大(约占胶东黄金储量2/3)、矿体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和岩石碎裂程度关系密切等特征,然而对矿化蚀变过程中金富集成矿与元素迁移关系理解不深。本文选择招平断裂带超大型夏甸金矿床为研究对象(约140 t,平均品位4.23 g/t),开展构造蚀变带岩相学观察和微量元素质量平衡计算,结果显示,构造蚀变带可分为断层泥、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弱碎裂化糜棱岩带、碎裂化黄铁绢英花岗岩带、碎裂化花岗岩带(发育含黄铁矿石英脉)和正长花岗质碎裂岩带;金富集与蚀变矿物次生石英、黄铁矿关系密切,绢云母次之;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为金富集带,强活泼元素(Au、Ag、W)、活泼元素(Cs、Ba、Rb)和弱活泼元素(Pb、Sr)在蚀变带内迁入率增加,特别在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表现为迁入,过渡元素(Cr、Ni)表现为元素的迁出,在靠近两侧构造蚀变带的黄铁绢英质碎裂岩迁出率明显降低,局部有迁入的特征。LREE靠近断层泥一端迁移率变化较小(-1.2%~-3.7%)。高场强元素HREE在蚀变带内几乎无明显变化。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原岩为斜长花岗岩,所以成矿流体沿着主断层带(F1)斜长花岗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并伴随元素迁入迁出和金富集成矿,说明成矿流体对围岩改造非常强烈,这可能是胶东地区能够形成大规模成矿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甸金矿床 构造蚀变带 元素迁移率 Au沉淀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以堆绒通滑坡为例
3
作者 冉丽娜 张永双 +1 位作者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合,是特大滑坡易发带,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演化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其孕生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灾害隐患有效判识和风险防范。以金沙江构造缝合带堆绒通滑坡为例,基于现场... 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合,是特大滑坡易发带,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演化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其孕生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灾害隐患有效判识和风险防范。以金沙江构造缝合带堆绒通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年代学测试和环剪试验等方法,剖析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绒通滑坡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巨型滑坡,所在斜坡岩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内部发育多条黏土化蚀变蛇绿岩条带,构成易滑地质结构;黏土化蚀变蛇绿岩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遇水强度急剧下降,天然状态下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值分别为67.0 kPa和20.3°,饱和状态下的c、φ值分别为39.8 kPa和13.8°,软化效应显著;堆绒通滑坡堆积体目前整体稳定,但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前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基于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灾害风险防范对策。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结构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了堆绒通滑坡的形成演化。相关认识对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斜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缝合带 滑坡 蛇绿岩 黏土化蚀变岩 易滑地质结构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田构造物理化学参量急变带成矿特征
5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7 位作者 张宝林 李永武 马生明 韩鑫 张亮亮 袁月蕾 刘智方 何昌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3-1053,共11页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构造蚀变岩相研究基础上,厘清矿田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构造作用通过影响矿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驱动金成矿作用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代表成矿流体成分、温压、性质和成矿构造等条件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矿田构造成岩成矿问题。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酸碱度(pH)、氧逸度(lgfO_(2))、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等参量代表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较大,CO_(2)/H_(2)O、lgfO_(2)、Ps、均一温度、Pmin所代表的成矿流体成分、性质、温压条件及构造作用的影响是正相关的,而pH影响是负相关的;矿田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氧逸度(lgfO_(2))、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和均一温度均依次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流体包裹体成分Na^(+)/K^(+)、F^(-)/Cl^(-)参量代表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对于成矿的影响是负相关的,在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F^(-)/Cl^(-)依次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Na^(+)/K^(+)则依次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能够促使成矿流体从Ps较高的部位向较低的部位运移并沉淀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高低值之间存在构造物理化学界面,金矿体主要位于界面的构造应力松弛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岩相 构造物理化学参量 急变带 大尹格庄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7
6
作者 聂凤军 温银维 +3 位作者 赵元艺 姜羡义 江思宏 张万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余米的银多金属矿化带。钻孔中所见矿化体以厚度大、连续性好和品位高为特征,银含量变化范围为(22.4~2270)×10-6,平均值为502.68×10-6;最高值为3775×10-6;铅为0.46%~5.40%,平均值为0.69%,最高值为6.19%;锌1.34%~18.5%,平均值为2.64%,最高值为32.11%。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二叠系泥质粉砂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起到了圈闭作用。根椐上述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数据,认为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银多金属矿化带 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构造-蚀变岩 找矿突破 白音查干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吕承训 吴淦国 +3 位作者 陈小龙 张迎春 张迅与 赵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要集中在硅化带及黄铁绢英岩带;(3)断裂下盘依次发育糜棱岩-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花岗岩的构造岩分带;(4)构造测量显示,断裂下盘各蚀变带的构造主压应力依次显示东西向、北西向、北西向和北北西向,而蚀变岩石差应力分别为107.46MPa、135.58MPa、115.21MPa和86.75MPa,正常似斑状花岗岩仅71.56MPa的变化趋势;(5)蚀变带岩石常量元素分析揭示,Fe2O3、CaO、FeO、H2O、CO2的迁移量较大且与Au元素变化同步,明显在弱钾化花岗岩带向强钾化花岗岩带过渡地段变化量最大;微量矿化元素Au、Ag、Zn、As、Bi、Cu和Pb在蚀变过程中处于迁入状态,且在钾化和绢云母化强烈发育带迁入量最大。野外构造测量、室内岩石学观测和岩石化学测试结果充分说明,新城金矿的热液蚀变成矿过程与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变化密切相关,揭示成矿元素富集强度与构造的强弱有一定相关性,在北西方向挤压且构造应力处于较高强度阶段,伴随强烈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蚀变而元素集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金矿 蚀变分带 构造岩分带 应力分带 地球化学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焦家式金矿控矿构造蚀变带的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生明 朱立新 +2 位作者 韩方法 唐世新 张亮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2,共9页
胶西北地区金矿在我国黄金勘查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找矿潜力巨大。解决该地区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出新的定量化找矿标志。以焦家式金矿为例,根据钻孔岩石测量结果,认为该矿床是在初始矿源岩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 胶西北地区金矿在我国黄金勘查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找矿潜力巨大。解决该地区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出新的定量化找矿标志。以焦家式金矿为例,根据钻孔岩石测量结果,认为该矿床是在初始矿源岩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构造热液的复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并对矿床的地球化学标志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焦家式金矿的形成受初始矿源岩的基础性控制,矿源岩以富Au且显著富S为特征。在初始矿源岩基础上,构造蚀变带地段发生后期热液活动,导致矿源岩中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典型地球化学标志是Na_2O等元素发生贫化,形成负异常。总之,Au、S等元素富集形成的正异常是初始矿源岩的地球化学标志,而Na_2O等元素贫化形成的负异常是控矿构造蚀变带的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式金矿 控矿构造蚀变带 初始矿源岩 元素活化迁移 地球化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夏甸金矿床构造蚀变带元素质量迁移与Au沉淀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洋 张海东 王金雅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夏甸金矿床是胶东招平断裂带内典型金矿床之一,金成矿作用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根据岩石结构构造和蚀变矿物含量,将夏甸金矿床围岩蚀变依次划分为:断层泥带、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弱碎裂化糜棱岩带、碎裂化黄铁绢英质花岗岩带、碎裂化... 夏甸金矿床是胶东招平断裂带内典型金矿床之一,金成矿作用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根据岩石结构构造和蚀变矿物含量,将夏甸金矿床围岩蚀变依次划分为:断层泥带、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弱碎裂化糜棱岩带、碎裂化黄铁绢英质花岗岩带、碎裂化花岗岩带和正长花岗质碎裂岩带。通过对蚀变带蚀变矿物含量和Au含量分析,认为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是主要Au赋存带。选择相对蚀变较弱的X652-550-9样品为标准样,Y元素为守恒元素对黄铁娟英质碎裂岩带进行元素相对迁移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SiO_2、Al_2O_3、Na_2O和K_2O迁移量较小,而LOI、MnO、P_2O_5、TiO_2和MgO整体具有迁出的趋势;活泼元素(Au)在靠近主断裂F1迁移量较小,而靠近F2断裂迁入量显著提高,说明流体具有沿着主断层带(F1)对斜长花岗岩进行改造的特征,并且在整个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带内各元素基本达到均一化,显示流体对围岩改造强烈,这与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这一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甸金矿床 构造蚀变带 元素迁移率 Au沉淀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碳循环的Mg同位素示踪:2015-2016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曙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蚀变洋壳、沉积物、深海橄榄岩和再循环榴辉岩的Mg同位素组成,具有EM-I和HIMU同位素特征的低δ^(26)Mg玄武岩成因,低δ^(26)Mg玄武岩熔融p-t条件的Mg-Sr同位素制约,M... 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蚀变洋壳、沉积物、深海橄榄岩和再循环榴辉岩的Mg同位素组成,具有EM-I和HIMU同位素特征的低δ^(26)Mg玄武岩成因,低δ^(26)Mg玄武岩熔融p-t条件的Mg-Sr同位素制约,Mg同位素揭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碳酸盐交代作用,特提斯洋俯冲板块导致的深部碳循环,和富Na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分异。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尚不清楚,包括:(1)如何区分再循环沉积碳酸盐岩和再循环碳酸盐化榴辉岩对地幔Mg同位素的影响?(2)板块俯冲过程中Mg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和为什么岛弧玄武岩没有低δ^(26)Mg特征?(3)再循环碳在地幔的储存部位及存留时间?(4)普通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如何分异?(5)如何示踪那些不含Mg或含Mg很少的再循环碳酸盐,如方解石、文石、菱铁矿?这些问题指明了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 MG同位素 蚀变洋壳 沉积物 玄武岩 岩石圈地幔 特提斯构造带 碳酸岩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金矿田构造蚀变岩填图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潇 吕古贤 +3 位作者 王宗永 邵鹤森 杨美汪 房长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2,共7页
以蚀变岩作为重要填图图例,首次完成了焦家金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1∶5万)。通过区域填图结合大量的巷道剖面实测,厘定了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的分带特征。对两类金矿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 以蚀变岩作为重要填图图例,首次完成了焦家金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1∶5万)。通过区域填图结合大量的巷道剖面实测,厘定了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的分带特征。对两类金矿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绢英岩化蚀变阶段是矿化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通过岩石矿物计算方法建立了蚀变带主要成岩矿物的交代剖面,结果显示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发生硅化和钾长石化,而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伴随硅化和去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田 构造蚀变岩填图 蚀变分带 地球化学 矿物交代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