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OLS模型的系统等效惯量中长期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于琳琳 蒋小亮 +3 位作者 巴文岚 陈姝彧 晏昕童 文云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9,共9页
为综合考虑多重影响因素与系统等效惯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系统等效惯量中长期预测模型。根据电网实际调度规则搭建简化的开机方式优化模型,构建系统等效惯量中长期预测历史数据集;利用主成分... 为综合考虑多重影响因素与系统等效惯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系统等效惯量中长期预测模型。根据电网实际调度规则搭建简化的开机方式优化模型,构建系统等效惯量中长期预测历史数据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系统等效惯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消除,得到主成分表达式;进行多元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反标准化后得到系统等效惯量解析模型。根据某电网能源发展规划数据,对未来系统惯量水平进行推演,可快速预估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等效惯量的演化趋势及非同步电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电源 系统等效惯量 中长期预测 主成分分析 多元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S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实现多种数字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杰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29,共4页
基于决策论的信号调制样式自动识别方法具有简单易行、适合在线分析的优点,针对一些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该方法,利用正交最小二乘法(OLS)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实现数字信号调制样式自动识别的方法.提高了该方法的... 基于决策论的信号调制样式自动识别方法具有简单易行、适合在线分析的优点,针对一些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基于该方法,利用正交最小二乘法(OLS)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实现数字信号调制样式自动识别的方法.提高了该方法的识别能力,对信噪比(SNR)为6~30dB的测试信号识别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识别的数字信号为2ASK、4ASK、2PSK、4PSK(QP-SK)、2FSK、4FSK与16Q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 数字调制 正交最小二乘法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S与EPSO算法的RBF企业订单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宫蓉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24-226,243,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最小正交二乘算法(OLS)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EPSO)相结合构建RBF神经网络的企业订单预测模型。OLS采用前向回归算法,从输入数据中选取适当的中心,动态地避免网络规模过大和随机选择中心带来的数值病态问题;EPSO方法调整网络... 提出了一种最小正交二乘算法(OLS)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EPSO)相结合构建RBF神经网络的企业订单预测模型。OLS采用前向回归算法,从输入数据中选取适当的中心,动态地避免网络规模过大和随机选择中心带来的数值病态问题;EPSO方法调整网络中的参数,如RBF中心位置,RBF宽度和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RBF) 最小正交二乘算法(ols) 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EPSO) 订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OLS算法选择RBFNN中心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明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52-54,97,共4页
提出了一种优化选择径向基神经网络数据中心的算法,该算法结合了Kohonen网络的模式分类能力,将初步分类结果用做RBFNN的初始数据中心,然后采用OLS算法进行优化选择,对比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效果比单独使用OLS算法生成的RBFNN性能更好。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RBFNN) 数据中心 KOHONEN 网络 正交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S和模糊RBF网络的比例阀参数估计
5
作者 张卫东 方义敏 张弓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5,共4页
针对电液比例阀运行过程中参数不易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两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一般最小二乘法和模糊RBF网络法,用来估算电液比例阀的弹簧刚度。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电液比例阀 参数估计 弹簧刚度 一般最小二乘法 模糊RBF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方误差意义下AUGR估计与GR估计及OLS估计的效率比较
6
作者 刘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6,共3页
在均方误差意义下,从均方误差的结构出发,从局部的角度比较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广义岭估计、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广义岭估计以及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几乎无偏广义岭估计 广义岭估计 最小二乘估计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量下并网模式交流微电网短路故障早期检测与区域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昕 甘鸿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3-4366,I0014,共15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容量变化,微电网原有的供电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潮流大小、方向和功率结构发生变化,对快速检测和定位微电网中的短路故障区域提出了挑战。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低压交流微电网模型;通过高...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容量变化,微电网原有的供电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潮流大小、方向和功率结构发生变化,对快速检测和定位微电网中的短路故障区域提出了挑战。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低压交流微电网模型;通过高尺度小波能量谱算法对微电网与大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处检测到的电流进行分解,提取适应不同容量情况的短路故障特征值,实现了不同容量下微电网短路故障的早期检测;利用小波能量谱特征结合基于正交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least square,OLS)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容量微电网的短路故障区域定位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网模式微电网短路故障保护硬件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保护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实现并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短路故障的早期检测与区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模式微电网 短路故障 小波能量谱 正交最小二乘法(ols) 径向基函数(RBF) 早期检测 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最小二乘的声源高分辨识别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林宁 魏明洋 康雅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2,46,共5页
针对小孔径平面阵下的低频相干源定位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最小二乘(OLS)的协方差拟合定位法。首先,将OLS运用到协方差拟合成本函数中;然后,利用OLS能在迭代识别源时能逐渐减少点扩散函数(PSF)分量影响的特点,在每次迭代后,... 针对小孔径平面阵下的低频相干源定位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最小二乘(OLS)的协方差拟合定位法。首先,将OLS运用到协方差拟合成本函数中;然后,利用OLS能在迭代识别源时能逐渐减少点扩散函数(PSF)分量影响的特点,在每次迭代后,利用当前源信息重新校正先前识别源,并通过指数参数提高声源选择标准以缩减各声源主瓣宽度提高空间分辨率。仿真和试验表明,所提方法显著降低了声源间距固定的双相干声源可分辨的最低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声器阵列 声源定位 正交最小二乘 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多观测样本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9
作者 栗春晓 李芙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GWR改进模型无法处理空间点上多个观测样本的情况,本文对GWR进行了拓展,构建了一种可以处理多观测样本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RGWR)。MRGWR在估计回归系数时,充分利用了回归关系在邻近点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对邻近... 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GWR改进模型无法处理空间点上多个观测样本的情况,本文对GWR进行了拓展,构建了一种可以处理多观测样本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RGWR)。MRGWR在估计回归系数时,充分利用了回归关系在邻近点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对邻近空间点的观测样本施加不同权重。通过数值实验评估了MRGWR的估计性能,并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GWR模型进行了比较。采用MRGWR模型探究了物理海洋学中海洋中尺度涡旋热反馈问题,揭示了北太平洋中尺度海面净热通量异常对中尺度海面温度(SST)异常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尺度海面净热通量异常对中尺度SST异常的响应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回归 多观测样本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中尺度涡旋热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的遥感综合干旱监测模型
10
作者 张德军 宏观 +1 位作者 杨世琦 祝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7-1519,共13页
为解决传统遥感干旱指数侧重于对单一响应因子的监测,缺乏对干旱综合评估的问题,本文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源遥感数据,择优选择TVDI、RVI、PDI和GVMI日产品数据作为自变量,与卫星过境相邻时刻气象观测资料计算的MCI指数为因变量,采用随... 为解决传统遥感干旱指数侧重于对单一响应因子的监测,缺乏对干旱综合评估的问题,本文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源遥感数据,择优选择TVDI、RVI、PDI和GVMI日产品数据作为自变量,与卫星过境相邻时刻气象观测资料计算的MCI指数为因变量,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构建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最小二乘法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相比,RFR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精度均优于OLS模型。RFR训练集R值为0.97,RMSE为0.33,测试集R值为0.90,RMSE为0.53;OLS模型训练集R值为0.78,RMSE值为0.73,测试R值为0.76,RMSE值为0.79,表明RFR模型在表征区域旱情时比OLS模型更加优秀。在2022年西南地区旱情监测评估中,RFR遥感干旱监测结果与MCI指数时空分布较为一致,能较好地表征区域旱情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体现了RFR模型在实际干旱监测过程中的实用性。但RFR干旱监测精度与区域站点个数和站点空间分布有关,在站点个数较多,站点分布均匀的区域,RFR干旱监测模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 随机森林回归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11
作者 欧光龙 王俊峰 +1 位作者 肖义发 胥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模型;(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OLS在拟合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地理加权回归 普通最小二乘 思茅松 云南省思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关系——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晓宇 张洪江 +2 位作者 程金花 马西军 张君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0,58,共4页
为了探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性质,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有机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特性。借助普通最小二乘... 为了探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性质,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有机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特性。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密度与全N、水解性N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林下的土壤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阔叶林>灌木林。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存在差异,但地形差异只能解释土壤碳密度差异的18.4%。土壤碳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从阳坡到阴坡不断增加,坡面位置的分布特征则为坡顶<坡面<坡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有机碳密度 人工林 普通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 被引量:165
13
作者 丁克良 沈云中 欧吉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针对在直线拟合中,因变量选取不同拟合的结果有差异现象,提出采用整体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文章在分析直线方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EIV模型描述直线方程,在解算中根据系数矩阵的特点应用QR分解分为将方程两部分,采用了混合最小二乘法... 针对在直线拟合中,因变量选取不同拟合的结果有差异现象,提出采用整体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文章在分析直线方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EIV模型描述直线方程,在解算中根据系数矩阵的特点应用QR分解分为将方程两部分,采用了混合最小二乘法求解。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整体最小二乘法顾及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误差。拟合精度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采用整体最小二乘拟合直线,整体上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拟合 普通最小二乘法 整体最小二乘法 EI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三元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主成分回归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娟 章明清 +2 位作者 许文江 孔庆波 姚宝全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7-478,共12页
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在施肥实践中存在大量非典型式,严重制约了肥效模型计量精确性和应用价值。为提高田间肥效试验建模成功率,本研究探讨肥效模型建模新方法。根据福建省早稻171个"3414"设计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研... 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在施肥实践中存在大量非典型式,严重制约了肥效模型计量精确性和应用价值。为提高田间肥效试验建模成功率,本研究探讨肥效模型建模新方法。根据福建省早稻171个"3414"设计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研究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多重共线性的危害和诊断方法以及主成分回归建模技术。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矩阵X的方阵(XTX)条件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的诊断指标均显示,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且这种共线性主要是因模型设定本身造成的。多重共线性严重制约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有效性,OLS回归建模的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仅占试验总数的27.5%。主成分回归对设计矩阵提取互不相关的9个主成分,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危害。采用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提高至43.3%,为OLS法的1.6倍。尤其是主成分回归大幅度降低了模型系数符号不合理的非典型式,从OLS建模的14.6%下降至零;模型无最高产量点的非典型式比例从OLS建模的36.8%下降至21.1%。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利用了试验设计矩阵X99.9%以上的方差信息,其所得典型式与OLS法所得典型式在推荐施肥量和预测产量上几乎无差别。针对主成分回归是一种有偏估计,采用OLS法结合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5.6%,为OLS法的2.0倍,结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OLS回归或者主成分回归。因此,主成分回归可消除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危害,OLS法结合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是显著提高水稻氮磷钾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的最优建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磷钾 肥效模型 多重共线性 主成分回归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倒伏胁迫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杨扬 杨建宇 +5 位作者 李绍明 张晓东 朱德海 刘哲 米春桥 肖开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4-249,共6页
为指导玉米新品种的推广,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玉米主产区倒伏胁迫空间分布成因。该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筛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倒伏胁迫的决定因素,比较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以确定倒伏胁迫及其决定因... 为指导玉米新品种的推广,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玉米主产区倒伏胁迫空间分布成因。该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筛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倒伏胁迫的决定因素,比较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以确定倒伏胁迫及其决定因素是否存在空间非平稳性和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在探索倒伏的空间异质性时,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著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日降水量是玉米倒伏胁迫的主要环境成因,且倒伏程度随日降水量增加而加重;土壤含氮量、留苗密度和日平均风速与倒伏的关系随空间位置而发生正负向变化,因地制宜的分析倒伏成因才能客观有效的指导农民种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倒伏 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启动补偿及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沈军 缪玲娟 +1 位作者 吴军伟 郭子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光纤陀螺对温度比较敏感,由于温度引起的零偏漂移是光纤陀螺工作尤其是启动过程中的一种较大误差。文中为了减小光纤陀螺启动过程的零偏漂移、缩短启动时间,提出了对光纤陀螺启动过程进行补偿的方案。该方案以光纤陀螺温度和温度变化率... 光纤陀螺对温度比较敏感,由于温度引起的零偏漂移是光纤陀螺工作尤其是启动过程中的一种较大误差。文中为了减小光纤陀螺启动过程的零偏漂移、缩短启动时间,提出了对光纤陀螺启动过程进行补偿的方案。该方案以光纤陀螺温度和温度变化率为输入、光纤陀螺漂移为输出建立二输入单输出的RBF神经网络,用于陀螺启动过程补偿。在室温下对某型号光纤陀螺启动漂移进行了补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陀螺的启动温度漂移,缩短陀螺启动时间。将该方案运用到某型号的光纤陀螺寻北仪上,常温试验表明,该方案大大缩短了寻北仪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寻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启动过程 RBF神经补偿 正交最小二乘法(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7
17
作者 瞿明凯 李卫东 +1 位作者 张传荣 黄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地理加权回归(GWR)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它是将数据的空间位置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此来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在运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W... 地理加权回归(GWR)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它是将数据的空间位置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此来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在运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WR的理论起源并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后来的扩展;然后为了更准确地了解GWR的应用状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文献调查;接着回顾了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方法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目的是为我国土壤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同行了解和应用GWR提供参考。经过国内外研究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GWR方法已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空间统计学方法。因此,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将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非稳态 普通最小二乘法 土壤和环境科学 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24
18
作者 谭峰 殷鸣 +2 位作者 彭骥 卫亚斌 殷国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3-1390,共8页
为了解决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筛选温度敏感点,消除了冗余温度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平均法、中位数法和普... 为了解决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BP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筛选温度敏感点,消除了冗余温度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平均法、中位数法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将几种具有弱预测性能的典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集成。以THM6380卧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主轴热误差实验,热误差预测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集成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优于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为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及后续热误差补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热误差 BP神经网络 模糊C均值聚类 普通最小二乘法 集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的长期趋势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泽云 王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7-168,共12页
本文基于CHNS数据和CHIP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1988-2013年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维持在4%左右的低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 本文基于CHNS数据和CHIP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1988-2013年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维持在4%左右的低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提高,到2005年前后达到14%的最大值,此后下降并维持在11%的水平。其次,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都呈现出与全体居民教育回报率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始终高于男性,变动幅度也比男性大。最后,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低估了教育回报率,而且估计女性的教育回报率更易受到内生性偏误的影响。建议政府要重视教育等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激励作用,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保障教育的价值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中国城镇 普通最小二乘法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肥料效应模型的整合与优化建模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明清 李娟 +2 位作者 张立成 姚宝全 张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5-766,共12页
针对当前作物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建模成功率的优化建模策略。在分析整合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NLS)和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普通最小二乘(OLS)、主成分回归(PCR)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GLS)四... 针对当前作物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建模成功率的优化建模策略。在分析整合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NLS)和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普通最小二乘(OLS)、主成分回归(PCR)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GLS)四种建模法的适用性基础上,根据水稻和露地蔬菜的1122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探讨三元肥效模型的综合应用方法。结果表明,三元肥效模型不同函数式及其建模法的适用性有明显差别。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OLS建模法的典型式比例平均仅有19.8%,克服多重共线性危害的PCR建模法和克服异方差危害的FGLS建模法均有利于提高典型式比例,而同时克服了模型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的非结构肥效模型及其NLS建模法的典型式比例则提高至41.4%。根据不同模型及其建模法的适用性,提出三元肥效模型四步建模法,结果使典型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7.5%,且在双季稻、单季稻和露地蔬菜中的相关比例差异很小。因此,四步建模法是大幅度提高三元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有效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肥效模型 建模 非线性最小二乘(NLS) 普通最小二乘(ols) 主成分回归(PCR) 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G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