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逻辑困境及实践路径
1
作者 吕宛青 余正勇 刘威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现代化建设繁荣的促进以及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提升。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要素资源整合驱动、结构功能优化驱动以及多链融合协同驱动逻辑驱动金融科技创新,该过程中面临技术创新应用、政策法规体系、市场恶性竞争、社会伦理挑战和国际合作规则等困境挑战。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索提出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体系,以期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政策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谢地 王灵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7,共11页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测算指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机制分析表明,新能源试点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实质性创新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在其过程中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环境监管更严格的城市中具有更强的正向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以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进一步构建覆盖制度设计、市场激励与行为引导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2)持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采用区域资源禀赋适配策略,推行基于地方资源特点的差异化协同发展策略,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示范城市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的炼钢-连铸生产调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涛 张群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共4页
将最优化生产管理技术 (OPT)思想应用于钢材的冶铸轧生产调度 ,给出优化的瓶颈工序生产调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表明 ,适用于离散型生产系统的OPT在冶金生产系统同样取得提高生产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
关键词 炼钢 连铸 生产调度 最优化生产管理技术 opt 生产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优化调控
4
作者 杨颂祺 张楠楠 +5 位作者 樊相文 柏兆海 王选 董杰 杨晶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进行了分区分步优化调控。本文分区优化主要根据不同地区损失风险特征选择匹配的减排技术,分步优化则为3个步骤层层叠加(种养一体化→技术消减→空间转移优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为精准地调控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并最大限度实现农牧系统氮素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通过分区分步优化调控,可大幅降低系统氮素环境损失风险。对于氨挥发风险来说,第一步种养一体化可使京津冀地区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下同)占比降低30.81%,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81%,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94%~58.42%,三步优化后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至87.89%~90.37%;对于硝酸盐损失风险来说,第一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增加7.99%,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20%,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19%~26.54%,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到79.50%~83.85%。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分步精准调控,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水平可以在最小化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幅提升,其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对未来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损失 有机肥还田 种养一体化 技术优化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OPT确定炼钢厂的时间缓冲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涛 柴丽俊 +2 位作者 张群 柴丽俊 杨卫中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2,共4页
利用OPT理论围绕瓶颈工序给出炼钢厂的时间缓冲水平模型。该模型对生产约束条件进行了定量分析 ,科学地确定了时间缓冲水平。它对于减少断浇事故、提高系统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opt 经济效益 生产稳定性 模型 缓冲 瓶颈工序 约束条件 炼钢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批量的OPT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董云庭 张广新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在多台设备上加工的条件下,多种产品批量的确定方法,并运用OPT对工厂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在设备能力和劳动能力约束下,确定最优生产批量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启发式算法。
关键词 生产批量 最优生产技术 算法 最佳化 op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发酵工艺及生产过程参数控制研究
7
作者 马彩兰 陈占伟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58,177,共5页
为优化芥菜发酵工艺,确定芥菜生产过程参数,以河南本地产叶芥菜为原料,接种乳酸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进行芥菜发酵。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以乳酸菌接种量(质量比0.2%、0.4%、0.6%)、食盐添加量(质量比2%、5%、8%)、堆黄时间... 为优化芥菜发酵工艺,确定芥菜生产过程参数,以河南本地产叶芥菜为原料,接种乳酸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进行芥菜发酵。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以乳酸菌接种量(质量比0.2%、0.4%、0.6%)、食盐添加量(质量比2%、5%、8%)、堆黄时间(3,5,7 d)进行芥菜发酵生产,对产出芥菜进行感官评价和色差分析;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同时进行品质分析(pH值、色差、总酸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当堆黄时间为5 d、食盐添加量为5%、乳酸菌接种量为0.6%时,芥菜品质最优,其感官评分可达(38.7±1.5)分,表现为口感酸爽、发酵液清澈、色泽明快,pH值为3.85,总酸含量为0.52%,亚硝酸盐含量为0.12 mg/k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082±0.001)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优化 生产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8
作者 赵成珍 曾庆华 梁循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10,共14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制度创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制度载体。基于2009—2022年我国283个地...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制度创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自2010年实施以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重要制度载体。基于2009—2022年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企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优化家庭部门的就业结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作为经济系统的关键行为单元,实现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牵引。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非中心城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为此,政府应深化政策设计,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试点政策内容,提升政策精准性;加强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支持,加大对新兴绿色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联合创新;优化就业结构,构建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的绿色技能培训体系,引导就业向绿色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健全就业保障措施;综合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政策措施,保障试点政策的有效性、普惠性与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碳城市 技术创新 就业结构优化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OPT设计的混合流程生产JSSP数学模型
9
作者 马柯 王筠 冯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10期61-63,共3页
为解决钢丝绳生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SP),结合钢丝绳混合流程生产模式和生产工艺、产品结构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最优生产技术理论(OTC)的钢丝绳生产JSSP问题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作业计划管理子系统,是对混合流程生... 为解决钢丝绳生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SP),结合钢丝绳混合流程生产模式和生产工艺、产品结构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最优生产技术理论(OTC)的钢丝绳生产JSSP问题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作业计划管理子系统,是对混合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研究的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程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 最优生产技术理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俊珺 杜文豪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6,共10页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从“技术进步”和“要素升级”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从“技术进步”和“要素升级”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且促进效应呈“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梯度分布。数字经济通过结构优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推动本地区发展,但对邻近地区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要素升级 空间溢出 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OPT与MRPⅡ思想的生产计划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志敏 王丽亚 +1 位作者 严隽琪 马登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89-891,共3页
结合OPT与MRPⅡ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面向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生产方式的生产计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该系统中,以按期交货为计划编制的优化目标,事先划分关键件与非关键件,采用定单跟踪的技术编制关键件生产... 结合OPT与MRPⅡ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面向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生产方式的生产计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该系统中,以按期交货为计划编制的优化目标,事先划分关键件与非关键件,采用定单跟踪的技术编制关键件生产计划,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以提高企业供货信用.在本文思想指导下的原型系统已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Ⅱ 优化生产技术 生产计划系统 o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徐彩瑶 任燕 孔凡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特征,但整体效率水平仍维持在较低区间。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发展模式和行政层级的区域间表现出显著异质性。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特征,其中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规模呈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来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升。据此,建议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因地制宜发挥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技术创新 森林资源管理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制度何以影响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
13
作者 王开科 于玥 关阳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100,共14页
厘清能源环境与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生产结构绿色化对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的影响,对助力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 厘清能源环境与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生产结构绿色化对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的影响,对助力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DID估计有效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的提高作用在低融资约束企业、低人工智能化企业和高供应链集中度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通过选择绿色转型策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生产设备优化提高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显著增加了重污染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生产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需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政府部门通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重污染企业就业水平 绿色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生产设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酶解小米粉的开发研究及产品评价
14
作者 王文鑫 杨东 +12 位作者 于有强 杨元智 潘聪 郑晓阳 刘士伟 马玥 王启 马喜山 刘金洋 苑鹏 柳嘉 曾雪莹 段盛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25-30,共6页
对延安小米进行生物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对不同工艺小米粉进行物性评价及电子感官对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以DE值与感官评分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生物酶制剂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小米浆DE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 对延安小米进行生物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对不同工艺小米粉进行物性评价及电子感官对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以DE值与感官评分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生物酶制剂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小米浆DE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使用α-中温淀粉酶,酶添加量0.6%,在55℃条件下酶解50 min,以此条件所得酶解小米粉的水解度较高、粒径较小,DE值达到55.36%,平均粒径仅13.42μm。同时,风味得到强化,强于普通小米粉。通过上述试验得知,生物酶解可进一步改善小米粉的物理特性,同时对小米粉成品的感官品质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粉 生物酶解 工艺优化 产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全椒碧根果产业链优化研究
15
作者 孙彦 王晓拓 +2 位作者 陈琪 费晨 倪成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66-69,共4页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深入,全椒县碧根果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该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全椒碧根果产业链的现状,探讨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全椒县碧根果产业链在技...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深入,全椒县碧根果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该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全椒碧根果产业链的现状,探讨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全椒县碧根果产业链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多元化等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全椒碧根果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其他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碧根果 产业链优化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军 孟佳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1,共7页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它能够以新要素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注入创新活力。本文旨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理论逻辑,结合内蒙古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它能够以新要素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注入创新活力。本文旨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理论逻辑,结合内蒙古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蒙古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 区域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克甝 袁帅 丁煜莹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60,共10页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劳动资料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作用效果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赋能效果更好;从传导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劳动力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另外,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以上结果深化了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相关研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劳动力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力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成金华 阮晟哲 宋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确保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于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巩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对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的多维度影响,具体涵盖调整资源可采储... 确保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于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巩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对关键矿产最优生产路径的多维度影响,具体涵盖调整资源可采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降低开采成本三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通过拓宽可采储量边界,为关键矿产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利用效率的过度提升,虽短期效益显著,却可能加速资源枯竭,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开采成本的降低虽能刺激短期产量增长,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关键矿产,如铜等的快速耗竭。结合Hotelling模型,本文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不同关键矿产的最优生产路径,为可耗竭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技术创新与关键矿产可持续生产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国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战略、确保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关键矿产 最优生产路径 HOTELLING模型 可耗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集成与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凯歌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保证了生产过程更好适应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该文首先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的特征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发展情况,其...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保证了生产过程更好适应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该文首先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的特征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自动化生产线中机器人的作用,并总结了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集成应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最后分析了机器人技术应用与优化的主要方式。旨在通过本研究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 集成策略 优化方法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多维认知对低碳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政策推广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鹤思 兰喜婷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9-1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推动数量庞大的小农户积极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成为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黑龙江省482份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利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测度农户各个维度的...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推动数量庞大的小农户积极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成为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黑龙江省482份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利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测度农户各个维度的认知以及政策推广程度,之后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有序Logit模型以及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多维认知对低碳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且将政策推广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更深层次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采纳低碳生产技术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持悲观态度,农户社会信任认知、社会责任认知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而生态环境认知却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政策推广对农户生态环境认知以及社会信任认知均起到了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以及乡村能人的模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持续关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以规范、信任、社会网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资本的作用,积极成立农村合作社,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多维认知 政策推广 最优尺度回归 低碳生产技术采纳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