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西沟褐煤热风-红外干燥试验及其动力学模型拟合
1
作者 薛韩玲 孙思瑶 +3 位作者 陆泽华 拓雯 杨志远 张增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4,共11页
为探究褐煤热风-红外对流辐射干燥的水分迁移规律,以高西沟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热风、单一红外与热风-红外串联干燥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粒度对褐煤单一热风与单一红外干燥特性影响以及不同转换时间对褐煤热风-红外串... 为探究褐煤热风-红外对流辐射干燥的水分迁移规律,以高西沟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热风、单一红外与热风-红外串联干燥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粒度对褐煤单一热风与单一红外干燥特性影响以及不同转换时间对褐煤热风-红外串联干燥特性影响,并通过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选择适用于热风段与红外段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单一热风干燥以降速期为主,单一红外干燥存在明显恒速期,而热风-红外串联干燥无恒速期,且转换时间越早干燥效率越高,转换时间为5 min时对应最大干燥速率为0.082 9 g·g^(-1)·min^(-1);热风段和红外段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5.90×10^(-8) m^(2)/s和1.17×10^(-7) m^(2)/s,活化能分别为29.22 kJ/mol和1.439 W/g;Logarithmic模型和Weibull模型分别适用于热风段和红外段的水分比预测,R^(2)分别为0.999 6和0.993 5。研究为褐煤干燥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褐煤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风-红外联合干燥 干燥特性 工艺优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加氢制备美沙拉嗪的动力学及连续合成工艺优化
2
作者 李金龙 金晓蓓 +3 位作者 施熠 沈介发 严生虎 张跃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1,共6页
美沙拉嗪是一种重要的消炎药,现有间歇合成工艺存在原料毒性大、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安全风险高等不足。文中从动力学研究出发,优化美沙拉嗪的连续合成工艺。首先在1 MPa、333—353 K的条件下研究5-硝基水杨酸加氢反应本征动力学。5... 美沙拉嗪是一种重要的消炎药,现有间歇合成工艺存在原料毒性大、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安全风险高等不足。文中从动力学研究出发,优化美沙拉嗪的连续合成工艺。首先在1 MPa、333—353 K的条件下研究5-硝基水杨酸加氢反应本征动力学。5-硝基水杨酸加氢反应为一级反应,得出此条件下反应速率方程,活化能为23.62 kJ/mol。然后在连续固定床催化加氢反应器中研究和优化催化剂、温度、压强和停留时间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以质量分数0.5%Pd/C为催化剂、反应温度60℃、压强1.0 MPa、停留时间20 min时,母液循环条件下的反应收率达97%。实现美沙拉嗪的连续合成,反应时间缩短为间歇工艺的1/4,原料毒性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为其后续生产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连续固定床反应 工艺优化 催化加氢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反应-再生过程分子级模型构建及优化
3
作者 赵翔宇 徐东宇 +2 位作者 陈政宇 徐春明 张霖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85-4794,共10页
甲醇制烯烃(MTO)是非石油路线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重要途径,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实现MTO过程产物分布的精准计算与优化,本文对MTO反应-再生过程构建了分子级模型,依托实际工业装置实现产物分布的模拟与优化。... 甲醇制烯烃(MTO)是非石油路线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重要途径,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实现MTO过程产物分布的精准计算与优化,本文对MTO反应-再生过程构建了分子级模型,依托实际工业装置实现产物分布的模拟与优化。该过程模型包括MTO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器模型、再生器烧焦动力学模型以及再生器模型。基于烃池机理确定反应路径,编写反应网络与动力学模型,将动力学模型与流化床反应器模型耦合以描述各物质在反应器中的转化行为,再生器模型也采用相同思路进行构建。之后将反应器模型与再生器模型耦合,形成MTO反应-再生过程模型。采用工业生产的数据分别进行单点校正和长周期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准确预测乙烯、丙烯、C4等关键产品的分布及收率。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敏度分析和优化算法获得了工艺条件与关键产物分布的定量关系,搭建的MTO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和优化能力,可为工业MTO装置的过程模拟与工艺优化提供精准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过程模拟 流化床 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高钙粉煤灰的常压直接湿法碳酸化工艺研究
4
作者 马晓春 梁芳 邓向瑞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7,共10页
新疆准东煤储量丰富且碱土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燃烧产生的高钙粉煤灰是优良的CO_(2)封存原料。采用常压直接湿法碳酸化法,针对烟气流量、温度、固液比等关键参数,对高钙粉煤灰碳酸化展开研究与寻优分析;构建碳酸化动力学模型,确定关键... 新疆准东煤储量丰富且碱土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燃烧产生的高钙粉煤灰是优良的CO_(2)封存原料。采用常压直接湿法碳酸化法,针对烟气流量、温度、固液比等关键参数,对高钙粉煤灰碳酸化展开研究与寻优分析;构建碳酸化动力学模型,确定关键因素与控制步骤,同时评估该工艺脱氯及去除重金属的性能。研究发现:增大烟气流量、降低固液比能有效提升单位质量粉煤灰的碳酸化度;在快速碳酸化阶段(0~20 min),低温虽利于提升碳酸化度,但效果不显著;快速碳酸化区粉煤灰反应主要受固膜扩散控制,相关系数为0.91737,活化能为10.36 kJ/mol;经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工况参数为温度57.1℃、烟气流量2.86 L/min、液固比200.0 g/L,此时实际碳酸化度平均值达30.2%;按此参数处理后的粉煤灰氯含量符合JC/T 409—2016标准中配筋制品要求,对砷、铜等典型重金属脱除率分别达88.4%、55.6%等,表明该工艺具备一定脱毒能力。因此,准东高钙粉煤灰的常压湿法碳酸化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湿法碳酸化 动力学 工艺寻优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动力学及工艺能耗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邱浩书 宋磊 +2 位作者 杨秋林 岳海荣 梁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O_(2)加氢制甲醇既可以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储存,是一种重要的CCUS技术。为探索优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工艺,在固定床反...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O_(2)加氢制甲醇既可以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储存,是一种重要的CCUS技术。为探索优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工艺,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了商用Cu-ZnO/Al_(2)O_(3)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的催化性能。探究了催化剂在448.15~543.15 K,1~3 MPa,H_(2)、CO_(2)物质的量比3~9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CO_(2)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甲醇选择性主要受温度和氢碳物质的量比影响:温度越高甲醇选择性越低,氢碳物质的量比越大甲醇选择性越高;压力升高对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均有促进作用。以甲酸盐加氢步骤为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在LHHW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推导建立了该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在MATLAB中构建模型优化函数求解模型参数,获得反应动力学方程。2个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2.4和122.1 kJ/mol。在Aspen Plus软件中建立CO_(2)加氢制甲醇循环工艺,并通过增加流股间换热对循环工艺进行能耗优化。通过一个管壳式换热器将反应器出口气体热量回收用于原料气的预热,使预热过程能耗降低86.2%。同时对闪蒸分离温度和原料气预热温度进行灵敏度分析,最终选择闪蒸分离温度323.15 K,原料气预热温度498.15 K。工艺产品为摩尔纯度>99.5%的精制甲醇,甲醇回收率>99%,工艺最佳甲醇生产能耗4.84 G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甲醇 动力学 工艺优化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多酚微粒制备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井勇慧 李桥 +7 位作者 康丽 任飞燕 王东微 魏力军 徐逸尔 孙贵才 王强 刁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7-195,共9页
本研究依据聚电解质自组装原理将山楂多酚制备为山楂多酚微粒(Hawthorn polyphenol microparticles,HPM)。通过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设计,以山楂多酚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响应值对HPM的制备工艺因素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 本研究依据聚电解质自组装原理将山楂多酚制备为山楂多酚微粒(Hawthorn polyphenol microparticles,HPM)。通过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设计,以山楂多酚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响应值对HPM的制备工艺因素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实验结果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制备时间、硫酸浓度和包封材料比例)进行Box-Behnken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利用SEM和TEM观测HPM的形貌,并利用模拟胃肠液研究HPM的胃肠道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时间、硫酸浓度和包封材料比例对HPM的制备具有明显影响,制备时间为3 h,硫酸浓度为0.0254%,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4:1时HPM的包封率为96.27%±1.37%。对HPM的形貌研究显示,其为不规则的圆形颗粒且分散性良好。HPM在模拟肠环境中的释放速度大于模拟胃环境。其在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分别属于零级和一级动力学。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出一种包封率、载药量较高且分散性良好的HPM,并且制备的HPM可以降低胃肠道对山楂多酚的降解,为山楂多酚的食品添加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多酚 自组装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工艺优化 胃肠道释放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田俊 龚大春 饶振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0,43,共7页
以重组大肠杆菌S3-2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的1 L发酵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分批发酵产羰基还原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 以重组大肠杆菌S3-2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的1 L发酵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分批发酵产羰基还原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S3-2的最佳发酵工艺为:IPTG在OD600值为1.0时诱导、IPTG终浓度为0.30 mmol·L^(-1)、种子液OD600值为3.0时接种、诱导温度为26℃,在此条件下,菌体细胞干重为1.586 g·L^(-1)、羰基还原酶酶活为0.712 U·mL^(-1);菌体生长、羰基还原酶酶活及甘油消耗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883、0.9917和0.9807,说明该模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的发酵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为后续中试放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S3-2 羰基还原酶 发酵工艺优化 正交实验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缓释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龚圣 沈之川 +2 位作者 周新华 陈铧耀 徐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1-1246,共6页
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农药施用量大、效率低、高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农药进行微胶囊化,有助于有效解决当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采用脲醛树脂作为壁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 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农药施用量大、效率低、高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农药进行微胶囊化,有助于有效解决当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采用脲醛树脂作为壁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pH值、酸化时间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3%(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在酸化时间为90min、酸化终点pH值为2.5、搅拌速度为1 200r/min、芯壁比为1∶3、固化温度为60℃时,所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约为113μm,载药量达53%以上,包封率达62%以上。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明显,10天内能释放90%的药物,释放过程遵循Fick扩散机理。可见,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具有较高的载药量、较好的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可进一步开发为新型的农药制剂,并为开发缓释农药新剂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 微胶囊 毒死蜱 脲醛树脂 工艺优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催化重整过程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鸿亮 陆金桂 +1 位作者 侯卫锋 赵英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2-438,共7页
为实现催化重整过程生产指标的综合优化,基于已实现工业应用的催化重整17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重整过程机理模型,考虑相应的多种约束条件,建立了以最大化总芳烃收率和最小化重芳烃收率为目标的多目标操作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将遗... 为实现催化重整过程生产指标的综合优化,基于已实现工业应用的催化重整17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重整过程机理模型,考虑相应的多种约束条件,建立了以最大化总芳烃收率和最小化重芳烃收率为目标的多目标操作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与局部优化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混合遗传算法HNAGA,并用于多目标操作优化模型的求解。现场工业数据的仿真研究表明,HNAGA在寻找Pareto最优解前沿方面比原遗传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将该多目标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应用于工业催化重整装置的操作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多目标优化 混合遗传算法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果皮果胶浸提过程及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存山 余筱洁 +2 位作者 马海乐 王允祥 韩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采用果胶酸解浸提法,基于果胶在浸提过程中包括原果胶转变为果胶、果胶从组织扩散到溶剂、果胶大分子降解等进程,以同步串联反应法构建果胶浸提动力学模型,获得基于浸提工艺优化和果胶同步降解影响的浸提动力学方... 以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采用果胶酸解浸提法,基于果胶在浸提过程中包括原果胶转变为果胶、果胶从组织扩散到溶剂、果胶大分子降解等进程,以同步串联反应法构建果胶浸提动力学模型,获得基于浸提工艺优化和果胶同步降解影响的浸提动力学方程,进而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及参数优化.有效性(残差分析及F检验)检验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分析柚果皮果胶浸提动力学过程,在温度70~90℃,浸提过程表观活化能Ea为31.34 kJ·mol-1;优化分析获得在浸提液pH=2.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0.25 min,料液质量与体积比为1∶40时,柚果皮果胶浸提得率11.83%,此结果与正交设计优化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果皮 浸提过程 动力学模型 优化设计 有效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导数分析法用于苯胺甲醛缩合反应过程综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龙 胡仰栋 伍联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6-980,共5页
苯胺甲醛缩合制多胺的反应是典型的第Ⅲ类反应体系,反应过程复杂。针对反应的阶段性特征,采用分段导数分析法对其进行反应器网络综合,第一阶段应采用DSR或PFR;第二阶段应采用PFR。采用不同的流程结构进行试验,结果为:采用DSR+PFR的流程... 苯胺甲醛缩合制多胺的反应是典型的第Ⅲ类反应体系,反应过程复杂。针对反应的阶段性特征,采用分段导数分析法对其进行反应器网络综合,第一阶段应采用DSR或PFR;第二阶段应采用PFR。采用不同的流程结构进行试验,结果为:采用DSR+PFR的流程结构,最终产品中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含量最高;采用PFR+PFR的流程结构,最终产品中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含量次之。试验结果与导数分析法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本文所用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导数分析 多胺制造 二氨基二苯甲烷 过程综合 过程系统 动力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加氢反应动力学和FCC杂质分配作用的生物质油与蜡油共炼过程的操作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阳 史美荣 +3 位作者 沈若莹 黄玉婷 丁鑫 吴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为降低生物质油和蜡油共炼过程的能耗和氢耗,提出了耦合加氢反应动力学和催化裂化(FCC)装置杂质分配作用的共炼过程操作优化模型,将优化模型应用于生物质油和蜡油的共炼过程。结果表明:基于加氢反应动力学,可优化各加氢装置的操作条件... 为降低生物质油和蜡油共炼过程的能耗和氢耗,提出了耦合加氢反应动力学和催化裂化(FCC)装置杂质分配作用的共炼过程操作优化模型,将优化模型应用于生物质油和蜡油的共炼过程。结果表明:基于加氢反应动力学,可优化各加氢装置的操作条件进而降低过程的公用工程消耗量;而通过耦合FCC装置对杂质的分配作用,可将更多的难脱除含硫杂质和含氮杂质在操作条件相对苛刻的蜡油加氢装置中脱除,即降低了后续汽柴油加氢装置中的难脱除杂质含量,从而缓和了汽柴油加氢装置的操作条件。通过优化,生物质油和蜡油共炼过程的操作费用从178.69×10^(6) CNY/a降低至174.71×10^(6) CNY/a,降低幅度为2.23%。因此,在考虑对共炼过程优化时,需要考虑加氢装置的加氢反应动力学和FCC装置的杂质分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炼 操作优化 加氢反应动力学 FCC杂质分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废料提锂尾渣的回收及磷酸铁的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庆生 喻修远 +2 位作者 肖浩 刘嘉铭 邱廷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3,38,共8页
为了高值回收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废料提锂后的尾渣,本文对其开展了盐酸溶解过程条件优化及浸出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了盐酸浓度、固液比和浸出时间等条件对提锂尾渣溶解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主要成分磷酸铁在盐酸溶液中漫出的动力学。结果表... 为了高值回收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废料提锂后的尾渣,本文对其开展了盐酸溶解过程条件优化及浸出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了盐酸浓度、固液比和浸出时间等条件对提锂尾渣溶解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主要成分磷酸铁在盐酸溶液中漫出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3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5mL/g、反应时间4h、浸出温度30℃条件下,提锂尾渣的溶解率达到92.4%。磷酸铁在盐酸中的浸出过程符合无固态产物层的收缩核模型,表观活化能为25.45kJ/mol,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液采用沉淀法制备磷酸铁粉体,产品XRD图谱与磷酸铁标准图谱匹配良好,且EDS图谱显示P、Fe、O分布均匀,判断制备的粉体为磷酸铁,其中铁磷摩尔比为0.97,其他元素含量稀少,符合电池级磷酸铁行业标准,可用于电池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废料 提锂尾渣 盐酸浸出 工艺条件优化 动力学 磷酸铁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X选择性强化的短流程甲苯甲醇甲基化PX生产新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贵贤 张军强 +2 位作者 杨勇 范学英 王东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9-2947,共9页
基于改性的高硅铝ZSM-5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探讨了甲苯甲醇甲基化反应中影响对二甲苯(PX)选择性的因素,提出了基于选择性强化的短流程甲苯甲醇甲基化PX生产工艺,并从原料利用率、能耗以及经济指标等角度,与已有工艺进行了对比分... 基于改性的高硅铝ZSM-5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探讨了甲苯甲醇甲基化反应中影响对二甲苯(PX)选择性的因素,提出了基于选择性强化的短流程甲苯甲醇甲基化PX生产工艺,并从原料利用率、能耗以及经济指标等角度,与已有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短停留时间、高甲苯/甲醇进料比、高稀释剂/甲醇进料比、较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促使PX在二甲苯异构体中的选择性达到99.7%以上。短流程PX生产工艺规避了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具有原料利用率高、能耗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当前工艺研究进一步提升了甲苯甲醇甲基化PX生产工艺的技术竞争力,利用非石油基的甲醇,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甲苯甲醇甲基化 选择性强化 反应动力学 过程系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锑掺杂氧化锡制备中超临界CO_2干燥的工艺优化及动力学
15
作者 龚圣 程杏安 +3 位作者 周新华 尹国强 程江 王浩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3-1599,共7页
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具有优越的光电性能,在制备过程中前驱体干燥处理至关重要。为掌握ATO前驱体的超临界CO2干燥工艺特性,研究了超临界干燥的时间、温度、压力和CO2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纳米ATO粒径、比表面积等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超... 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具有优越的光电性能,在制备过程中前驱体干燥处理至关重要。为掌握ATO前驱体的超临界CO2干燥工艺特性,研究了超临界干燥的时间、温度、压力和CO2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纳米ATO粒径、比表面积等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超临界CO2流量对干燥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干燥曲线方程。结果表明:温度35~40℃、压力10~14 MPa、CO2流量1.2~1.8 L·h-1、干燥5~6 h,最终能够获得平均粒径20~30 nm、高比表面积的纳米ATO材料;流量对干燥速率有明显影响,醇分比0.4为干燥速率由恒速转为降速的临界点,醇凝胶干燥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ATO醇凝胶干燥工艺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湿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湿凝胶干燥工业化生产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超临界CO2 醇凝胶 工艺优化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结晶过程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志平 孙登琼 +2 位作者 秦亚楠 任日菊 龚俊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1-257,共7页
通过实验筛选得到适合果糖结晶的混合溶剂,利用中通量结晶仪器Crystalline测定了果糖在水-乙醇(水的摩尔分数为0.39)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介稳区,采用Apelblat方程拟合了溶解度数据。基于热力学数据设计了晶种引晶的果糖冷却结晶工艺,... 通过实验筛选得到适合果糖结晶的混合溶剂,利用中通量结晶仪器Crystalline测定了果糖在水-乙醇(水的摩尔分数为0.39)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和介稳区,采用Apelblat方程拟合了溶解度数据。基于热力学数据设计了晶种引晶的果糖冷却结晶工艺,过程优化得到的产品收率可达78.2%以上,纯度可达99%以上,晶体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粒度分布窄。当晶体粒径大于100μm时,利用粒度无关生长的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果糖连续结晶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晶体生长级数大于成核级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溶解度 介稳区 结晶 动力学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片热泵干燥动力学研究及其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海波 王佳倩 +4 位作者 李耀 金雪冻 朱静 王辉 刘雄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5,共10页
为了准确把握马铃薯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对马铃薯片热泵干燥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并探索适宜的干燥工艺。通过对常用的7种干燥模型进行筛选,并对不同厚度、温度、装载量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描述马... 为了准确把握马铃薯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对马铃薯片热泵干燥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并探索适宜的干燥工艺。通过对常用的7种干燥模型进行筛选,并对不同厚度、温度、装载量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描述马铃薯片热泵干燥规律的Page数学模型,方程回归效果显著。验证发现,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用于描述马铃薯片热泵干燥过程水分变化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马铃薯片最佳的热泵干燥工艺参数为厚度3.0 mm,温度50℃,装载量1500 g,在此条件下,干制品色差小,复水性好,综合品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片 热泵干燥 动力学模型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雷氏菌Serratia sp.BK-98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炜 谢志鹏 +1 位作者 罗玮 张建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1376,共6页
引言 2-酮基-D-葡萄糖酸(2-KDG)有着广泛的用途,它能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水泥增塑剂、洗涤剂,是照片显影剂的重要成分;同时它也是除草剂、D-核酮糖、D-阿拉伯糖,特别是D-异抗坏血酸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前体。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发酵工艺 优化 动力学模型 SERRATIA sp.BK-9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热EGR对基于优化动力技术的汽油HCCI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旭洲 李忠照 +2 位作者 沈义涛 吕兴才 黄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考察了外部热EGR对基于优化动力技术的汽油HCCI发动机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部热EGR可以推迟HCCI燃烧的着火时刻,减缓放热速率,但对于高辛烷值燃料的HCCI燃烧,它对更高EGR率的兼容能力不强,需要提高进气温度来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随... 考察了外部热EGR对基于优化动力技术的汽油HCCI发动机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部热EGR可以推迟HCCI燃烧的着火时刻,减缓放热速率,但对于高辛烷值燃料的HCCI燃烧,它对更高EGR率的兼容能力不强,需要提高进气温度来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随着EGR率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温度和压力峰值均减小,指示热效率也随着减小;NOx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加在经过一个"拐点"后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CO和HC的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加显著增加,燃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 均质压燃 优化动力技术 指示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废碱液的ZnO沉淀法脱硫过程优化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龙 杨红健 侯凯湖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ZnO沉淀法对乙烯废碱液进行脱硫,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85℃,n(ZnO)∶n(Na2S)=0.9,反应时间150min。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废碱液脱硫率和ZnS质量分数可分别达88%和95%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ZnO沉淀法... 采用ZnO沉淀法对乙烯废碱液进行脱硫,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85℃,n(ZnO)∶n(Na2S)=0.9,反应时间150min。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废碱液脱硫率和ZnS质量分数可分别达88%和95%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ZnO沉淀法的脱硫速率可用简化的Na2S浓度的幂函数模型描述,该模型的Na2S转化率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碱液 脱硫 硫化锌 过程优化 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