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活性氧化铝去除饮水中氟的工程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全庆 许根福 靳宏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研究了用活性氧化铝从饮水中除氟,并将其与密实移动床吸附装置相结合。结果表明:用活性氧化铝-密实移动床从饮水中除氟处理水量大,可连续运行,产水中氟质量浓度适宜(0.5~1.0mg/L);设备尺寸较小,吸附剂氟容量较高;载氟活性氧化铝可用少... 研究了用活性氧化铝从饮水中除氟,并将其与密实移动床吸附装置相结合。结果表明:用活性氧化铝-密实移动床从饮水中除氟处理水量大,可连续运行,产水中氟质量浓度适宜(0.5~1.0mg/L);设备尺寸较小,吸附剂氟容量较高;载氟活性氧化铝可用少量NaOH溶液处理后再用水淋洗;对高浓度氟、铝淋洗液,可采用石灰乳沉淀—硫酸调整pH工艺处理,保证除氟工程的环保要求。另外,还提供了按处理量设计的固定床装置或密实移动床吸附塔及其配套再生塔设计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除氟 活性氧化铝 固定床 密实移动床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滤组合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优化设计建模 被引量:2
2
作者 吕保和 刘春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59-63,共5页
以旋滤组合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性能-结构关系为基础,建立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除尘效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间的关系为约束条件,对特定的粉尘和含尘气体以及一定的运行参数而言,优化设计... 以旋滤组合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性能-结构关系为基础,建立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除尘效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间的关系为约束条件,对特定的粉尘和含尘气体以及一定的运行参数而言,优化设计变量为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结构参数(主要有进气口尺寸,旋风体直径,过滤床直径、厚度及有效过滤高度),从而确定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最佳结构尺寸。通过设计实例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颗粒床 除尘器 优化设计 模型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保和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分析了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特点,并与传统除尘器进行了比较。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行试验,提出了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主要结构参数及主要性能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移动式颗粒床 除尘器 结构参数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最佳入口风速下的阻力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万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S2期23-27,共5页
分析论述了YXKC型除尘器在最佳入口风速下的阻力计算方法及其影响,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设计的方向与途径。
关键词 移动式颗粒床 除尘器 风速 阻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万金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7-63,共7页
论述了新型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技术进步、除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除尘器 除尘 构造 移动式颗粒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除尘效率的理论计算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保和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6期45-49,共5页
提出了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除尘效率的理论计算公式;给出了该除尘器优化设计的一般程序.
关键词 除尘器 除尘效率 移动式颗粒床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除磷吸附床运行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千 刘向阳 +5 位作者 陈旺 吴恒 肖芃颖 吉芳英 李宸 念海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9-1110,共12页
为解决现有除磷吸附剂粒径小造成的材料易流失和系统压降过大等问题,以实现吸附除磷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聚氨酯填料为载体,水溶性聚氨酯为介质,将水化硅酸钙负载到聚氨酯填料上制成负载型除磷填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除磷填料除磷... 为解决现有除磷吸附剂粒径小造成的材料易流失和系统压降过大等问题,以实现吸附除磷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聚氨酯填料为载体,水溶性聚氨酯为介质,将水化硅酸钙负载到聚氨酯填料上制成负载型除磷填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除磷填料除磷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分析了负载前后水化硅酸钙微观结构及化学基团的变化;利用除磷填料作为除磷吸附床的滤料,研究了运行条件对吸附床除磷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除磷吸附床磷酸盐去除率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分别为100 g/L和50 ml,水化硅酸钙的质量为12 g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除磷填料除磷效果最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水化硅酸钙负载前后其孔隙结构和化学基团没有明显的变化;预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RT (X_1)、进水ρ(PO_4^(3-)-P)(X_2)、温度(X_3)、初始pH (X_4)以及X_1X_2,X_1X_4,X_2X_3,X_2X_4的交互作用均对磷酸盐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X_1X_3的交互作用对磷酸盐的去除影响不显著。通过预测模型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HRT为79.77min,进水ρ(PO_4^(3-)-P)为1.70 mg/L,温度为34.04℃,pH为9.68。在该条件下,反应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除磷填料 除磷吸附床 响应曲面法 运行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流化床结晶除磷工况优化及效能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钰泽 张守彬 +4 位作者 杨焱明 于希明 邱立平 吕莹 马国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87-2195,共9页
采用流化床结晶除磷反应器处理模拟A2/O工艺厌氧池富磷上清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关键影响因子的最优工况为初始pH 10,Mg/P=1∶1.2,HRT30 min,此时除磷率可达90%.进而开展流化床反应器除磷效能稳定性研究,发现最优工况下反应器前期除... 采用流化床结晶除磷反应器处理模拟A2/O工艺厌氧池富磷上清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关键影响因子的最优工况为初始pH 10,Mg/P=1∶1.2,HRT30 min,此时除磷率可达90%.进而开展流化床反应器除磷效能稳定性研究,发现最优工况下反应器前期除磷率较高,最高至97.6%,但反应第3 d后流化床反应器内出现混合液浑浊、结晶上浮、除磷率下降的情况.进一步对比了HRT为30 min及60 min时反应器结晶除磷效能稳定性,结果表明,HRT的延长有助于除磷稳定性的提高,当HRT为60 min时,反应器运行第4 d,整体除磷率仍大于96%,剩余磷浓度稳定在2.1 mg·L-1左右,反应器内结晶稳定且饱满,上清液清澈,出水水质好;XRD、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当HRT为30 min和60 min时结晶产物均为磷酸铵镁,但HRT60 min时晶体结构更明显、体积较大、分布更均匀,产量较高,有利于磷结晶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除磷 流化床反应器 厌氧池上清液 工况优化 效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修正沉砂池除砂和有机物去除效率
9
作者 周欢 常影 +7 位作者 李宏君 乔小雨 王洪宁 李森 栗野 霍明昕 朱遂一 王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沉砂池的沉淀泥沙表面覆盖一层含有Fe,Al和有机物的絮体.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CCD模块,选取了转速、停留时间、桨片数量和安装角度4个因子,分别对除砂率和有机物去除率进行了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桨片数量和安装角度对有机物去除... 沉砂池的沉淀泥沙表面覆盖一层含有Fe,Al和有机物的絮体.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CCD模块,选取了转速、停留时间、桨片数量和安装角度4个因子,分别对除砂率和有机物去除率进行了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桨片数量和安装角度对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小,而6个桨片和30°安装角可获得最优除砂率.图像区域分析证实控制旋转速度为35~45r/min,并降低停留时间有助于获得高除砂效率并使有机物去除效率低于19%.参数优化后可进一步提升沉砂池对细小沙砾的捕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砂池 响应面法 除砂 参数优化 粒径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