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 Area 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with a Multi-electrode Configur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LI Heping CHEN Guoxu +2 位作者 WANG Zhibin GE Nan BAO Cheng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5-2130,共6页
Surface gas discharge(SGD)plasma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active flow control,gas purificatio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etc.In order to obtain a uniform,stable and large-area SGD at atmosphere,a ... Surface gas discharge(SGD)plasma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active flow control,gas purificatio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etc.In order to obtain a uniform,stable and large-area SGD at atmosphere,a multi-electrode SGD plasma generator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The major features of this newly-designed SGD plasma generator is as follows:the air-exposed upper grounded electrodes are made of nine tungsten wires and flush mounted on the dielectric PTFE barrier layer,while the lower powered electrode is made of a copper foil and encapsulated inside the PTFE material to avoid the ignition of the gas discharges below the dielectric barrier layer.The measurements on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fast imaging of discharges and the preliminary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s suggest that the multi-electrode configuration of the plasma generato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local electrical field,and subsequently,leads to the stable,quasi-uniform and large-area surface dischar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放电 电极配置 电气特性 介质阻挡放电 面积 等离子体发生器 PTFE材料 主动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Driving AC Voltage Frequency on Breakdown Voltage i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Helium 被引量:1
2
作者 DAI Dong WANG Qimi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35-2240,共6页
Fo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driven by AC voltage in helium at atmospheri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the driving frequency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 pair of parallel elect... Fo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driven by AC voltage in helium at atmospheri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the driving frequency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a pair of parallel electrodes.The gap between the electrodes is 1 mm,4 mm,7 mm,and 10 mm,respectively.Meanwhile with an increment of 2 kHz,the applied AC voltage varies from 12 kHz to 30 kHz.In each experiment,the driving voltage increases slowly,till the helium-filled gap breaks down.Based on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further analyses,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1)For a small gap(1 mm),the voltage that triggers the first breakdown(Uf)is close to the one that sustains steady breakdowns(Us).However,in the larger gaps(4,7,and 10 mm),Uf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Us.(2)For a fixed gap,Uf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riving frequency,whereas in the gaps except the 1 mm one,Us drastic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riving frequency.(3)The motion of residual space charges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sitive column,two reasonable factors that explains asymmetrical discharges,are also main reasons for the effect of the driving frequency on the breakdown vol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穿电压 驱动频率 大气压 氦气 放电 介质 驾驶 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杉 刘延光 +2 位作者 刘炜炜 王灿 李振兴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为充分挖掘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效益及碳减排效益,实现站内组成单元合理配置,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充电站内各模块的功能及需求,探究光储充电站中碳排放的来源,建立站内各... 为充分挖掘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效益及碳减排效益,实现站内组成单元合理配置,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充电站内各模块的功能及需求,探究光储充电站中碳排放的来源,建立站内各模块成本、碳排放的数学模型。然后,以系统年投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使用基于三黑洞捕获策略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不同负荷场景下电站各组成模块进行优化配置,得出各场景下电站各组成模块的最优配置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规划运行时的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电站经济及环境效益。最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得出最优场景下的折衷优化方案,可为当前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投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优化配置 车网互动 有序充放电 多目标优化 碳排放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充放电策略对储能寿命影响的新型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丰俊杰 曾平良 +2 位作者 李亚楼 代倩 朱良管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针对储能使用寿命在投资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充放电策略和放电深度的非线性复杂关系,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策略对储能寿命影响的新型储能规划配置方法。首先,根据放电深度与储能寿命及循环次数的关系建立了储能年等效额定放电量计算方... 针对储能使用寿命在投资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充放电策略和放电深度的非线性复杂关系,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策略对储能寿命影响的新型储能规划配置方法。首先,根据放电深度与储能寿命及循环次数的关系建立了储能年等效额定放电量计算方法。其次,建立考虑充放电策略对储能寿命影响的电池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在确保储能设计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储能全寿命周期内的收益最大。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提高了求解速度与收敛性。最后,利用改进的IEEE-39节点风光水系统进行测试,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寿命 放电深度 全寿命周期 优化配置 多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解向前 方志 +3 位作者 杨浩 仇展 赵龙章 邱毓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低气压均匀DBD和大气压丝状DBD,大气压均匀DBD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优化处理效果等方面都体现着明显的优势。目前,大气压均匀DBD的...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低气压均匀DBD和大气压丝状DBD,大气压均匀DBD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优化处理效果等方面都体现着明显的优势。目前,大气压均匀DBD的工作气体多为惰性气体,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生产效率。近期研究表明,通过改变DBD系统的一些参量,如供电电源、电极结构、阻挡材料等,可以在空气中实现均匀稳定的DBD。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小组已经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讨论DBD的产生方法、机理以及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分别从电源类型、电极结构以及预电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空气中均匀DBD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实现空气中均匀DBD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综述 空气 电源类型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低压电极配置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杰 王昭博 +3 位作者 姜楠 商克峰 鲁娜 吴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44-2849,共6页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臭氧生成、化工合成、流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极的配置对沿面放电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石英玻璃筒上制作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考察不同低压电极配置方法对放电特性和臭氧生成的...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臭氧生成、化工合成、流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极的配置对沿面放电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石英玻璃筒上制作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考察不同低压电极配置方法对放电特性和臭氧生成的影响,以获得沿面放电等离子体低压电极结构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带式电极的放电特性与臭氧生成量好于传统的面式电极,带式电极结构中,同位电极结构与异位电极结构相比,异位电极结构下的放电功率大于同位电极,其中在异位电极结构中,在电极间距为6 mm、放电电压为20 k V、气体体积流量为1 m3/h条件下,放电功率为6.5 W,臭氧生成量为34.2μg/L,高于传统的面式电极结构下的臭氧生成量50%以上,且石英玻璃筒外低压电极侧同样存在等离子体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的量约占管内生成量的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低压电极配置 电极间距 臭氧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与同轴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射频大气压辉光放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和平 王志斌 +2 位作者 乐沛思 葛楠 包成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88-1594,共7页
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结构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平板型和同轴型两种不同结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放电图像采用可见光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 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结构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平板型和同轴型两种不同结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放电图像采用可见光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板型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如电子温度和活性粒子浓度等)关于两电极中间平面对称,而同轴型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则呈现出非对称的分布规律,这与放电图像灰度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定性一致。通过对等离子体中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可知,不同结构发生器所对应的等离子体主要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依赖于不同电极结构所导致的放电区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大气压辉光放电 射频放电 电极结构 图像处理 数值模拟 灰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奉特高压直流分压器二次电压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汪本进 吴细秀 +2 位作者 徐思恩 吴士普 邱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4,共8页
根据向—上工程复、奉两站特高压直流分压器二次侧电压异常跳变多发生在阴雨、雾霾天气的特征,文中从直流分压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电阻发热、外部电场畸变等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直流分压器内、外电压差过大产生的... 根据向—上工程复、奉两站特高压直流分压器二次侧电压异常跳变多发生在阴雨、雾霾天气的特征,文中从直流分压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电阻发热、外部电场畸变等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直流分压器内、外电压差过大产生的径向放电而引起的分压器高压臂阻容元件短路是导致分压器二次侧电压跳变的原因。表面上污秽和潮湿环境下,直流分压器绝缘子外表面电场强度发生了强烈的畸变是产生径向放电的直接原因;实际上现有直流分压器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使得直流分压器内部发热严重,在温度场垂直方向上呈现上高下低的梯度分布才是分压器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电场作用下,正是由于这种温度梯度的分布与绝缘子表面积污相互耦合才使得分压器在内、外电压在径向方向上电压存在极大的差异,进而引发径向放电。为避免类似故障的产生,应高度重视现有直流分压器这种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在今后直流分压器的设计中,需对直流分压器结构进行优化或加强散热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直流分压器内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直流分压器 径向放电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反应器的电极结构和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杰 商克峰 +2 位作者 吴彦 王宁会 张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7-39,共3页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广泛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反应器的电极结构直接关系到放电等离子体的形成和放电能量的利用效率 ,研究电极结构可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化学过程的应用提供参考。用线 -板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电极结构 ,正...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广泛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反应器的电极结构直接关系到放电等离子体的形成和放电能量的利用效率 ,研究电极结构可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化学过程的应用提供参考。用线 -板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电极结构 ,正极性纳秒级脉冲高压电源供电 ,研究了线 -板电极间距、放电线相邻间距、电场中放电线的分布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得到放电线间距和线 -板电极间距的合适比例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反应器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气体污染物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中高压电极配置对放电特性及臭氧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颖 李凌寒啸 +3 位作者 李杰 岳帅 商克峰 吴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9-546,共8页
为了提高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放电性能及臭氧产量,以螺环型沿面放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外加条件、电极结构对沿面放电功率和臭氧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的Lissajous图形探讨了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实验测试了5种... 为了提高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放电性能及臭氧产量,以螺环型沿面放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外加条件、电极结构对沿面放电功率和臭氧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的Lissajous图形探讨了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实验测试了5种不同管径d的反应器,其d分别为7.5、16.7、24.7、35.0、56.0 mm。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电压U相同时,采用50 Hz工频电源,管径d为56.0 mm时的放电功率P最大为43.3 W,臭氧产量Q也达到最大值753.0 mg/h;而单位体积的放电功率PV及单位体积的臭氧产量QV的考察结果与之相反,在d为7.5mm时取得最大值;单位功率臭氧产量QW则是在d为16.7 mm时存在一个最佳值;随着高压弹簧电极线径l和螺距s的增大,相应的P和Q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其影响都不是单方面的;沿面放电中d是对P和Q影响最大的因素,壁厚d′次之,l与s影响最小。Lissajous图形的分析结果也表明:d的变化对气隙等效电容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其对P的影响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放电 螺环型 电极配置 能耗 臭氧产量 LISSAJOUS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放电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特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侯世英 罗书豪 +1 位作者 孙韬 曾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为研究大气压下不同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结构的电特性及其射流影响因素,对外表面双电极、针-环电极、单电极结构下的大气压放电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分别观测、对比了不同实验条件,如电极位置、电极尺寸、外加电压和气体... 为研究大气压下不同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结构的电特性及其射流影响因素,对外表面双电极、针-环电极、单电极结构下的大气压放电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分别观测、对比了不同实验条件,如电极位置、电极尺寸、外加电压和气体体积流量等,对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表面双电极和针-环电极结构均可实现稳定的多脉冲放电;处于层流状态时,3种结构下等离子体射流长度均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变长;当针-环电极结构的接地电极远离喷口,或是单电极结构的高压电极远离喷口时,射流长度均会缩短;外表面双电极和单电极结构中,高压电极宽度的增大会使射流长度变长,但针-环结构中电极宽度增大反而会导致射流长度缩短;针-环电极结构的伏安曲线、功率特性曲线均比外表面双电极结构的对应曲线"陡",且针-环电极结构的放电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 射流 电极参数 射流长度 多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电极配置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刚 顾宁 +1 位作者 蒋彦龙 曾克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通过对线-板式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静电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线-板电极配置下的电场分布,结合流光形成、发展和传播所需的静电场条件,分析了电极配置。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放电电压和线-板间距,... 提出了一种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通过对线-板式电晕耦合无声放电结构静电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线-板电极配置下的电场分布,结合流光形成、发展和传播所需的静电场条件,分析了电极配置。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放电电压和线-板间距,存在一个较优的线电极直径,使之既满足于电晕放电的起晕,又满足于流光放电的发生、发展及稳定传播。对于一定的线-板间距,线-线间距存在一个有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无声放电 耦合结构 电极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生物修复中电极矩阵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向宇 王慧 罗启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电动生物修复中单对电极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以此定义了修复的有效作用区.通过旋转叠加的方式,求出了各种电极矩阵构型的有效作用区分布,最后筛选出2种优化的电极构型,并通过小型实验加以验证.理论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中”字... 对电动生物修复中单对电极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以此定义了修复的有效作用区.通过旋转叠加的方式,求出了各种电极矩阵构型的有效作用区分布,最后筛选出2种优化的电极构型,并通过小型实验加以验证.理论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中”字形和六边形分别是不同旋转方式下最优的电极构型.采用这2种电极构型,可节省电极材料费,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污染物去除的均匀性,因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生物修复技术 电极矩阵 电极构型优化 旋转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电晕极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子生 崔晋 +2 位作者 高娇娇 张嘉曦 王春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6-1010,共5页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放电效果随针间距减小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当针间距为12mm时达到最大值;在最佳针间距下,将针的长度按30mm-15mm-30mm的方式排列,得到了更好的放电效果,转辊表面电荷量在15kV时可提高33%;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针间距对放电的影响,为静电分选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分选 针间距 电晕极优化 针辊放电 单排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V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单元的研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莉 邹积岩 +1 位作者 郭莹 王泉水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53-1255,共3页
通过优化组合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和电化学电容器的阴极 ,研制了一种单元工作电压为 4 0V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该电容器与电化学电容器相比较 ,工作电压得到了实质性地提高 .经电气性能测试表明它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的能力 ,频谱阻... 通过优化组合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和电化学电容器的阴极 ,研制了一种单元工作电压为 4 0V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该电容器与电化学电容器相比较 ,工作电压得到了实质性地提高 .经电气性能测试表明它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的能力 ,频谱阻抗 (EIS)分析显示它具有优良的阻抗特性和频率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阻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电极双极电晕放电电极间距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加元 陈海丰 朱益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为了得到提高放电功率密度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多针电极双极电晕放电方式的优化电极参数。对不同相邻针尖间距s和电极间距d下电晕放电实验中s和d与放电功率密度P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密度随s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 为了得到提高放电功率密度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多针电极双极电晕放电方式的优化电极参数。对不同相邻针尖间距s和电极间距d下电晕放电实验中s和d与放电功率密度P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密度随s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12~22mm区间变化不大。兼顾放电稳定性和放电功率密度可优化s为16mm。放电功率密度随d下降,在d约为32mm时,放电具有最大可注入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电极 正电晕放电 放电功率密度 电极间距 针尖间距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间隙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春茂 董磊 +3 位作者 彭开晟 魏文赋 高国强 吴广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9-685,693,共8页
为研究不同电极间隙下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利用相机拍摄等离子实物图,分析电极间隙对等离子延伸的影响;测量其放电波形,分析消耗功率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介质板表面温度分布,探究温度分布特性随间隙的变化,同... 为研究不同电极间隙下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利用相机拍摄等离子实物图,分析电极间隙对等离子延伸的影响;测量其放电波形,分析消耗功率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介质板表面温度分布,探究温度分布特性随间隙的变化,同时测量不同间隙下诱导气流速度大小,分析电极间隙对诱导气流的影响;利用电子天平分析电极间隙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装置体积力的影响;最后,分别对不同间隙下4个放电参数变化趋势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延伸度、消耗功率、最高温度、诱导气流速度以及体积力均随电极间隙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固定激励电压下,存在一个最佳放电电极间隙.该研究结果为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实现更好的流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最佳放电间隙 消耗功率 温度分布 体积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管的环-板电极结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致远 高博 +2 位作者 吴波 汲胜昌 刘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98-3104,共7页
为了研究锥形管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在环–板电极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锥形石英玻璃管作为等离子体射流反应器,并引入了悬浮电极,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气特性的测量和光学特性的诊断,包括拍摄发光图... 为了研究锥形管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在环–板电极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锥形石英玻璃管作为等离子体射流反应器,并引入了悬浮电极,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气特性的测量和光学特性的诊断,包括拍摄发光图像,测量射流的电压–电流波形和发射光谱,然后计算获得平均放电功率和电子激发温度,研究了当采用不同形状的玻璃管时,Ar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和演变规律,并结合气体流场仿真与电场仿真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直管电极结构相比,引入悬浮电极的基于锥形管的环–板电极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电流有效值、放电功率以及电子激发温度均有所提高;利用锥形管可以使管中Ar气流在出口处的流速更快,且速度分布更为均匀,使得Ar气流可以更为平稳的向前扩展;同时在管口附近形成Ar含量较大的气体氛围,更有利于放电的发展;在环板电极结构中引入悬浮电极,加强了高压电极与悬浮电极间的电场,更易使流过电场中的气体电离,并且使能量集中在射流产生通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等离子体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放电特性 锥形石英玻璃管 悬浮电极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移动特高频天线阵列的变电站站域放电源检测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冠军 朱明晓 +4 位作者 王彦博 刘青 李元 邓军波 穆海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61-2773,共13页
基于特高频天线阵列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敞开式变电站(air-insulated substations,AIS)站域的局部放电巡检,但目前装置存在定位精度低等缺点。该文针对变电站局部放电去噪方法、传感器阵列优化布置、定位算法及检测系统开发等... 基于特高频天线阵列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敞开式变电站(air-insulated substations,AIS)站域的局部放电巡检,但目前装置存在定位精度低等缺点。该文针对变电站局部放电去噪方法、传感器阵列优化布置、定位算法及检测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针对电晕噪声、手机通讯信号及非脉冲噪声,提出了合理选取检测频带、硬件陷波器及能量陡度阈值等去噪方法;通过克拉美罗下界分析及定位均方根误差仿真对天线阵列布置进行了优化,选取为4×1m的菱形天线阵;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概率定位法求解时差定位方程组,综合多次局部放电信号定位结果,可降低时差估计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定位准确度。开发了变电站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系统,包括超宽带全向双锥天线、信号调理电路及信号高速采集分析单元,用于110kV AIS站域局部放电检测,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及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局部放电 特高频 天线阵列 检测 定位 天线阵列优化布置 时差估计 检测与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70铜钨电极损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剑武 段文 +2 位作者 何利华 刘智康 尹韶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6-1018,共3页
以用于金属结合剂砂轮电火花修整的Cu W70铜钨电极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一些放电参数对电极损耗速度的影响;通过加工不同个数的孔来探讨在加工过程中电极侧面和底部的电极损耗大小、电极底面和碳层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小的峰值... 以用于金属结合剂砂轮电火花修整的Cu W70铜钨电极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一些放电参数对电极损耗速度的影响;通过加工不同个数的孔来探讨在加工过程中电极侧面和底部的电极损耗大小、电极底面和碳层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小的峰值电流和大的脉冲持续时间可降低电极损耗率;尽管电极表面的碳层很容易被擦除,但铜钨电极的电极损耗速度随着初始加工阶段电极底面碳层的增加而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钨电极 电极损耗速度(EWR) 正交试验 电火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