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C-Co硬质合金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好强 曹幸飞 +2 位作者 王莉娜 侯锁霞 王明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WC-Co硬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WC-Co硬质合金进行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硬度、耐磨性和断裂韧性等性能,从而拓展其在航空航天、资源开采、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列举了部分稀土单... WC-Co硬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WC-Co硬质合金进行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硬度、耐磨性和断裂韧性等性能,从而拓展其在航空航天、资源开采、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列举了部分稀土单质和稀土氧化物强化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稀土强化机理,包括细化晶粒、改善黏结相结构、强化晶界,综述了WC-Co硬质合金碳含量控制、烧结、热处理等制备工艺的优化措施,最后对WC-Co硬质合金强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稀土 强化机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YG8硬质合金刀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袁巨龙 毛美姣 +4 位作者 李敏 刘舜 吴锋 胡自化 秦长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290-2297,共8页
为了快速确定YG8前刀面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利用响应曲面法对YG8硬质合金刀片抛光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抛光转速、抛光压力、磨粒粒径和磨粒浓度的水平,并对4个工艺参数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 为了快速确定YG8前刀面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利用响应曲面法对YG8硬质合金刀片抛光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抛光转速、抛光压力、磨粒粒径和磨粒浓度的水平,并对4个工艺参数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材料去除率RMR和表面粗糙度Ra的预测模型,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转速65.5 r/min、抛光压力156.7 kPa、磨粒粒径1.1μm、磨粒浓度14%,此时得到了最小表面粗糙度预测值Ra=0.019μm,材料去除率RMR=56.6 nm/min。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硬质合金刀片 工艺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砂混合砂浆性能正交性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艳华 王铁良 +1 位作者 白义奎 姜国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了研究水灰比、沙漠砂取代率和粘土掺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沙漠砂部分取代中砂,配置砂浆,并进行正交性试验。通过层次分析和综合评分得到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权重和最佳配合比方案。结果表明:当沙漠砂取代率和粘土取代率为30%时,... 为了研究水灰比、沙漠砂取代率和粘土掺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沙漠砂部分取代中砂,配置砂浆,并进行正交性试验。通过层次分析和综合评分得到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权重和最佳配合比方案。结果表明:当沙漠砂取代率和粘土取代率为30%时,砂浆流动性最好;当沙漠砂取代率为20%时,砂浆抗压强度达到峰值;粘土的掺入对砂浆抗压强度有较大的劣化作用,随着粘土取代率的增大,砂浆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对于一般工程项目试验最佳配比方案为:试验水灰比、粘土取代率和沙漠砂取代率分别取为1.53,30%和10%。说明沙漠砂混合砂浆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能够满足砂浆强度和流动性要求,且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 砂浆 正交试验 层次分析 最优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CVD金刚石涂层用硬质合金基体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晨阳 解亚娟 +2 位作者 邓福铭 陈立 雷青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2-687,共6页
以CH_3COCH_3和H_2为反应气源,采用热丝CVD法在经过两步法和三步法预处理的YG6硬质合金(WC-6wt%Co)基体上沉积金刚石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检测预处理后的YG6基体的表面形貌和钴含量,通过对比三步法与两步法的预处理结... 以CH_3COCH_3和H_2为反应气源,采用热丝CVD法在经过两步法和三步法预处理的YG6硬质合金(WC-6wt%Co)基体上沉积金刚石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检测预处理后的YG6基体的表面形貌和钴含量,通过对比三步法与两步法的预处理结果确定三步法最佳工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硬度计检测所得金刚石涂层的表面形貌、结晶性和膜基结合性。结果表明:三步法最佳工艺为先采用酸溶液腐蚀20 s,然后采用碱溶液腐蚀20 min,最后继续用酸溶液腐蚀3 min。三步法预处理后的YG6基体获得的金刚石薄膜生长更加均匀致密,晶粒取向更高,膜基结合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涂层 表面预处理 工艺优化 硬质合金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期温度裂缝控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谢祥明 郭磊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4-510,共7页
针对高温气候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这一问题,阐述了裂缝成因和开裂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早期的内外温差、后期基础温差是这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优化水泥水化放热曲线角度出发,配置了一种能有效削减水... 针对高温气候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这一问题,阐述了裂缝成因和开裂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早期的内外温差、后期基础温差是这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优化水泥水化放热曲线角度出发,配置了一种能有效削减水化热峰值、实现双峰型水化放热的新缓凝高效减水剂,而优化水泥的水化放热过程并加以合适的表面保温与内部水管降温是防止这类裂缝的有效温控措施.基于混凝土温度场、应力场的基本原理和水管冷却的计算,对某一实际工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综合温控措施下,防裂效果良好.该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温度裂缝 高温地区 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优化 冷却水管 表面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TOPSIS方法的充填配比多目标多属性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睿冲 谢承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获得某金矿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最优配比,基于试验结果,以海水比例、灰砂比和料浆质量浓度为输入参数,以充填体强度、塌落度及泌水率为输出参数,建立了充填配比与其响应量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充填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遗... 为获得某金矿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最优配比,基于试验结果,以海水比例、灰砂比和料浆质量浓度为输入参数,以充填体强度、塌落度及泌水率为输出参数,建立了充填配比与其响应量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充填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遗传算法对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了Pareto非劣解,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属性决策的TOPSIS法对Pareto非劣解进行方案优选,确定了充填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相对误差值均小于6%,可靠性高;灰砂比及料浆质量浓度对充填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采用海水作为充填水源将降低充填体的强度;经优化后的充填配比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高斯过程回归 TOPSIS法 多目标多属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高精度天线面板涂装工艺优化研究
7
作者 霍明亮 王海东 +1 位作者 稽玉章 黄晓群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9,83,共4页
结合工艺试验分析了某高精度天线铝合金面板常规加工流程中出现的喷涂死角、涂膜起皱和附着力差等涂装防护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并对新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新工艺改进了面板粘接与后续涂装的工艺流程,... 结合工艺试验分析了某高精度天线铝合金面板常规加工流程中出现的喷涂死角、涂膜起皱和附着力差等涂装防护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并对新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新工艺改进了面板粘接与后续涂装的工艺流程,很好地解决了常规流程存在的各种涂装防护问题,提高了产品防护质量,符合实际生产加工的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面板 工艺优化 粘接 涂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磨具曲面磨抛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凤勇 吴晓君 +2 位作者 舒骁 张露 杨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2-1711,共10页
硬质合金曲面工件磨抛加工时,影响因素较多且存在耦合,磨抛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为在工件表面实现高效磨抛,同时降低磨具磨损,以M30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与弹性磨具的接触区域特征来建立曲面磨抛的材料去除函数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 硬质合金曲面工件磨抛加工时,影响因素较多且存在耦合,磨抛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为在工件表面实现高效磨抛,同时降低磨具磨损,以M30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与弹性磨具的接触区域特征来建立曲面磨抛的材料去除函数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磨具的转速、切入深度、进给速度、粒度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率、磨具磨损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正交实验和灵敏度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目标的优化参数组合和多目标的优化参数区间。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优化参数区间,工件表面质量有所改善,磨具磨损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磨具 硬质合金 曲面磨抛 工艺参数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废合金回收碳化钨制造硬质合金的工艺优化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邹序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7,35,共5页
用电子探针检测手段对比了回收碳化钨和一般碳化钨的不同特性 ,从回收碳化钨具有结晶完整、晶内缺陷少、化合碳充足等优良性能出发 ,用工艺优化手段弥补回收碳化钨氧含量高、夹杂物多等缺点 。
关键词 回收 碳化钨 硬质合金 工艺优化 废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20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试验比较了硅粉、碎石、养护方式对高强混凝土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情况调整配合比,采用P·II52.5R级水泥、硅粉、聚羧酸减水剂、中砂、5~25mm碎石等原材料,在低水胶比0.2条件下,配制出C120高强混凝土。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硅粉 养护方式 水胶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镁水泥隔墙板的工艺优化
11
作者 肖俊华 赖德明 +2 位作者 李衍春 海凌超 赵斌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14-117,123,共5页
以镁水泥为胶凝材料,双氧水为发泡剂,硬脂酸钙为稳定剂,聚丙烯酰胺为增稠剂,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轻质镁水泥隔墙板.以水灰比、发泡剂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和增稠剂添加量作为试验因素,体积密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作为考核指标,优选... 以镁水泥为胶凝材料,双氧水为发泡剂,硬脂酸钙为稳定剂,聚丙烯酰胺为增稠剂,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轻质镁水泥隔墙板.以水灰比、发泡剂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和增稠剂添加量作为试验因素,体积密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作为考核指标,优选出了制备轻质镁水泥隔墙板的最优工艺为:水灰比1.35,发泡剂添加量7‰,稳定剂添加量7‰,增稠剂添加量1.5‰.此时,体积密度为0.60g/cm^3,压缩强度为9.86MPa,弯曲强度为2.6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水泥 化学发泡 轻质 隔墙板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条带充填料浆流动扩展解析几何模型及接顶优化
12
作者 朱梦博 罗屹骁 +5 位作者 刘浪 巫侯琴 何军 屈慧升 蔚保宁 何伟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第8期226-239,共14页
充填体的接顶率对充填体整体质量及采空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充填体接顶率欠佳,在采空区顶部形成的欠接顶区域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易引发顶板冒顶、片帮,地表沉降,有害气体集聚等问题。为探究欠接顶区域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优化充填接... 充填体的接顶率对充填体整体质量及采空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充填体接顶率欠佳,在采空区顶部形成的欠接顶区域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易引发顶板冒顶、片帮,地表沉降,有害气体集聚等问题。为探究欠接顶区域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优化充填接顶工艺,基于多点分层充填工艺下充填料浆的扩展规律进行解析几何分析,并对窄条带多点分层充填工艺进行分析。量化表征了充填料浆触顶前及充填料浆触顶后的流动扩展规律,同时根据成因将充填料浆触顶后的封闭区划分为“Ⅰ型封闭区”和“Ⅱ型封闭区”,建立了欠接顶区的判别式。在窄条带充填料浆扩展解析几何模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窄条带多点分层充填分析模型并开展近水平窄条带充填模拟试验,得到不同工艺下的封闭区长度;合理的下料点间距及接顶充填高度对提高充填接顶率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充填封闭区,提出了全域排气/排水方法,该管道单向透水/透气不透浆。搭建了特厚煤层窄条带充填物理相似试验台,开展充填多点分层充填试验和全域排水/排气试验。同时,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某充填矿井窄条带欠接顶区的分布规律,开展全域排水/排气优化接顶现场试验。物理模拟试验、现场试验欠接顶区分布规律与窄条带多点分层充填分析模型结果一致,全域排水/排气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窄条带充填接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接顶 充填膏体 巷式开采 充填工艺 接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的气囊抛光工艺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逸轩 姜晨 +2 位作者 王玲奇 叶卉 姜臻禹 《机电工程》 2025年第9期1680-1688,共9页
关节轴承作为精密传动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其内圈质量直接影响着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和服役寿命。针对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内圈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质量的气囊抛... 关节轴承作为精密传动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其内圈质量直接影响着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和服役寿命。针对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内圈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质量的气囊抛光工艺方法。首先,采用工件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静力学仿真,验证了气囊抛光工作时轴承工件表面压力的均匀分布;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究了气囊抛光不同工艺参数(如主轴转速、充气压力、下压量、磨粒粒径和抛光时间)对关节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后,根据加权综合评分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优化,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找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当主轴转速为1500 r/min、充气压力为0.2 MPa、下压量为0.3 mm、磨粒粒径为0.25μm、抛光时间为30 min时,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最低值0.010μm,材料去除率可以达到最大值4.905375×10^(-4)mm^(3)/min。该研究结果为后续运用气囊抛光技术提升关节轴承服役寿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正交实验 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 多目标优化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 轴承精度及服役寿命 硬质合金涂层超精密加工 气囊工具接触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