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Double-Helical Rotor Wave Energy Converter
1
作者 Xinhui Chen Hongzhou He Pengyuan Su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2年第3期155-169,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double-helical rotor wave energy converter(WEC),which consists of two isolated sets of helical rotor structures(inner and outer).This device can generate electricity by using the risi...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double-helical rotor wave energy converter(WEC),which consists of two isolated sets of helical rotor structures(inner and outer).This device can generate electricity by using the rising and falling energy of a wave.The rotors are simulated and optimized by Fluent.Each rotor’s blade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which are separately changed in terms of helix angle,shape,and thickness.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for both inner and outer helical rotors,the energy harvesting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blade helix angle is 45°.Triangular blades have better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than square and circular blades.The energy harvesting efficiency of 15 mm thick blad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75 mm thick bl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energy Wave energy Double-helical rotor WEC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Damping Structure Based on ESO
2
作者 郭中泽 陈裕泽 侯强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293-298,共6页
The damping material optimal placement for the structure with damping layer is studied based on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SO) to maximize modal loss factor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o... The damping material optimal placement for the structure with damping layer is studied based on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ESO) to maximize modal loss factor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objective function defined as the maximum of modal loss factors of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constraints function defined as volume fraction of damping material. The optimal placement is found. 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or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ESO is effective in solving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with unconstrained damping layer and constrained damping layer. This optimization method suits for free and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减振 隔振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金属/碳纤维混合摩擦吸能结构耐撞性设计及优化
3
作者 许平 舒安麒 +3 位作者 霍钰嘉 阳程星 郭维年 姚曙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8-369,共12页
高速列车端部的吸能结构在碰撞事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护乘客提供了最后的安全保障。在一般情况下,吸能结构通过其自身的塑性变形来耗散碰撞冲击能量,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试验研究的重复性较差,同时,也存在冲击力不稳定性问题... 高速列车端部的吸能结构在碰撞事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护乘客提供了最后的安全保障。在一般情况下,吸能结构通过其自身的塑性变形来耗散碰撞冲击能量,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试验研究的重复性较差,同时,也存在冲击力不稳定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金属/碳纤维混合摩擦吸能结构(HFEAS),该结构由轴瓦、防爬装置、预紧螺栓、内管铁、摩擦板和摩擦金属/CFRP管组成。利用MM3000摩擦试验机测定样件摩擦因数,基于试验结果并结合复合材料的损伤特性,建立混合摩擦吸能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其耐撞性的影响。通过采用GRSM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确定该新型摩擦吸能结构撞击力学参数的最优参数配置,并基于试验设计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摩擦管直径D、螺栓预紧力F和钢铁层厚度t关于能量吸收(EA)、比能量吸收(SEA)和初始峰值(PCF)的响应面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力学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多目标优化的帕累托前沿得到该摩擦吸能结构的最优参数配置。研究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F对HFEAS的影响最大;当F从1 000 N增加到10 000 N时,峰值力增加了7倍,平台力增加了10倍。混合摩擦吸能结构将复合材料的轻量化与摩擦学特性相结合,为吸能结构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耐撞性 摩擦吸能结构 碳钎维材料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智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傅根洲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147-149,共3页
文章研究了城市智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掌握智能建筑内容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生态化、节约化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城市智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原则。同时,强调了找准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增强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选择合适地基基... 文章研究了城市智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掌握智能建筑内容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生态化、节约化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城市智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原则。同时,强调了找准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增强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选择合适地基基础设计方式以及节点设计等的优化手段,有助于转变传统结构设计方法,显著提升整个智能建筑的质量,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建筑设计 结构优化 节能环保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工程超轻型建筑材料结构优化分析
5
作者 程凯 孟繁锦 葛晓尧 《江苏建材》 2025年第2期10-11,14,共3页
下文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对超轻型建筑材料的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蜂窝多孔结构、纤维增强材料、预制模块构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评估优化设计对材料力学性能、热工性能、施工效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基于数据对比与实验验证,明确优化方案在... 下文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对超轻型建筑材料的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蜂窝多孔结构、纤维增强材料、预制模块构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评估优化设计对材料力学性能、热工性能、施工效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基于数据对比与实验验证,明确优化方案在性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为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推广注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 超轻型建筑材料 结构优化设计 蜂窝多孔结构 低能耗烧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NN代理模型的混合式黏滞阻尼器构造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拥军 陈皓 郭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9-260,290,共13页
采取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和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研究混合式黏滞阻尼器在多参数设计空间内的构造参数优化问题。首先,分析黏滞阻尼器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理论选取间隙宽度、缸体内径、活塞... 采取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和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研究混合式黏滞阻尼器在多参数设计空间内的构造参数优化问题。首先,分析黏滞阻尼器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理论选取间隙宽度、缸体内径、活塞厚度、阻尼孔直径为关键参数,利用优化拉丁超立方设计和CFD数值模拟获得初始样本点耗能性能指标;然后,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方法构建代理模型,其能够准确反映构造参数耗能性能指标和构造参数之间的繁复关系。进一步地,循环更新GA-BPNN代理模型并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NSGA-II),以最佳耗能能力为目标,实现在全设计空间内的寻优,确定在典型阻尼介质黏度下双出杆混合式黏滞阻尼器的最优构造参数。最后,探讨了构造参数对黏滞阻尼器流动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双出杆混合式黏滞阻尼器构造参数在选用基于GA-BPNN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时,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且具有较高预测精度。从性能指标提升角度,全黏度下最优构造参数阻尼孔直径、活塞厚度、缸体内径和间隙宽度分别为1.31 mm、120.78 mm、199.87 mm、0.5 mm,相较于基准构造,最大阻尼力和能量耗材比分别提升33.8%和64.8%。该方法可为黏滞阻尼器构造参数优化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模型 黏滞阻尼器 构造参数优化 耗能性能 CF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气候下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的节能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洋 曾俊 +2 位作者 杨博宇 尹林茂 贺天友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90-99,共10页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其次,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房间显冷负荷对2种系统COP和节能率的影响。最后,评估了2种系统在典型热湿城市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相较于MVC-EC系统,MVC-TSEC系统在高温、中高湿度和高负荷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节能率约提高4.3%~10.9%,并且可提高制冷剂系统适应温度约0.8~1.9℃;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夏季6—8月,MVC-TSEC系统的节能率分别为12.7%和21.1%,高于MVC-EC系统(8.5%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气候 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 结构优化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宏春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孕育,又要回到新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去。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在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和发展了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融入劳动者... 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孕育,又要回到新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去。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在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中培育和发展了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融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生产力三个要素,形成新的职业、新的劳动资料和新的劳动对象。能源领域新的劳动者,包括能创新、懂管理、会经营、精操作的所有人力资源;劳动资料覆盖能源智慧平台、虚拟电厂等新的组织形态,还包括“算法”“算力”等新的劳动工具;新的劳动资料,从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延伸到深海深空,不断发现新能源品种,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能源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能源转型要以创新为驱动力,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以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供应安全化、终端消费电气化、生产过程无害化、供需管理智能化为标志,不仅需要能源结构、技术支撑、能源产业、用能产业等的演变,也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或制度安排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能源结构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扩式台阶泄洪道消能特性及优化研究
9
作者 王继保 陈学艳 +2 位作者 胡寒冰 肖发新 李琦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台阶式泄洪道的结构设计和消能问题一直是台阶式泄洪道工程设计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进行结构形式和消能率的优化研究.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柘河流域防洪治理工程中的高陡坡渐... 台阶式泄洪道的结构设计和消能问题一直是台阶式泄洪道工程设计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进行结构形式和消能率的优化研究.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柘河流域防洪治理工程中的高陡坡渐扩式台阶泄洪道水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本工程中渐扩式台阶泄洪道总体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但存在转弯段结构设计问题.经过优化设计后,泄洪道水流流态良好,在设计工况时消能率达98%,达到预期消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式泄洪道 结构优化 模型试验 消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蓄能弹簧优化设计
10
作者 鲁寨军 孙永龙 刘东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600,共13页
为了提高蓄能弹簧的回弹性能,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蓄能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弹性能和最大等效应力作为回弹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了薄片宽度、薄片厚度、截面直径、盘绕圈数以及盘绕中... 为了提高蓄能弹簧的回弹性能,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蓄能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弹性能和最大等效应力作为回弹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了薄片宽度、薄片厚度、截面直径、盘绕圈数以及盘绕中径等参数对蓄能弹簧回弹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蓄能弹簧的弹性能和等效应力的敏感性。基于弹性能最大和等效应力最小两个目标,对蓄能弹簧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蓄能弹簧的弹性能随着薄片宽度、薄片厚度、截面直径以及盘绕圈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等效应力随着薄片宽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截面直径和盘绕圈数的增大而减小;薄片厚度对弹性能的影响最大,盘绕圈数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最大,而盘绕中径对弹性能与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均最小;优化后的蓄能弹簧弹性能提升了190.14%,同时等效应力峰值下降了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能弹簧 结构参数 弹性能 最大等效应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效应视角下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郭娜 邢玉娜 《创新科技》 2024年第5期51-67,F0002,共18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我国数字经济指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数进行测算,并基于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经济地理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构...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我国数字经济指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数进行测算,并基于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经济地理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北京、天津和长三角地区表现出“高—高”集聚特征,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表现出“低—低”集聚特征。(2)从整体来看,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均存在空间效应,且经济距离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地理是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其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3)从空间异质性角度来看,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高”集聚区域和“低—低”集聚区域,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4)从中介效应分析来看,金融发展是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机制。据此,提出积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注重数字经济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填充薄壁金属圆管吸能特性的预测及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松 姜毅 +1 位作者 邓月光 文享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4-1964,共11页
为提高泡沫铝填充薄壁金属圆管的吸能特性并进行高效率结构设计,基于均匀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轴向冲击下泡沫铝填充铝管吸能特性的近似模型,并将近似模型嵌入遗传算法中实现构件的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为提高泡沫铝填充薄壁金属圆管的吸能特性并进行高效率结构设计,基于均匀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轴向冲击下泡沫铝填充铝管吸能特性的近似模型,并将近似模型嵌入遗传算法中实现构件的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的近似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9、均方根误差小于0.08,且近似模型的计算耗时仅为数值计算的0.56%;近似模型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同时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对泡沫铝填充铝管的结构优化发现,通过增大圆管半径和壁厚、减小高度可使泡沫铝填充铝管的平均压缩力最大化,反之,可使泡沫铝填充铝管的峰值压缩力最小化;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显著提高了泡沫铝填充铝管的吸能特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泡沫铝填充薄壁金属圆管的快速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吸能特性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近似模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37
13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3D负泊松比结构填充的新型吸能盒设计与耐撞性研究
14
作者 陆欢 王小鹏 陈天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198,共11页
针对现有吸能盒结构形式单一、缓冲吸能效果有限的问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3D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到薄壁圆管中设计一种填充圆管型吸能盒,探索汽车吸能盒结构的新构型设计,改善吸能盒的缓冲吸能性能。首先,建立了3D负泊松比结构填充方... 针对现有吸能盒结构形式单一、缓冲吸能效果有限的问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3D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到薄壁圆管中设计一种填充圆管型吸能盒,探索汽车吸能盒结构的新构型设计,改善吸能盒的缓冲吸能性能。首先,建立了3D负泊松比结构填充方管和圆管型吸能盒的几何模型,利用落锤冲击实验对3D打印加工的吸能盒样件进行了低速冲击,并建立了结构的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落锤实验结果与低速冲击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结构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填充型方管、填充型圆管和原始方管吸能盒的耐撞性能,研究发现,相较于原始方管吸能盒和填充方管型吸能盒,填充圆管型吸能盒具有更低的初始峰值力、更高的平均碰撞力,综合耐撞性能更优异;最后,结合响应面方法和NSGA-Ⅱ算法,对填充圆管型吸能盒的耐撞性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吸能盒的比吸能提高了14.7%,初始峰值应力降低了18.5%,综合耐撞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该研究为负泊松比结构在汽车吸能盒上的应用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结构 吸能盒 耐撞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产业正加速结构转型升级。为进一步保障饲料产业链的安全,提高饲料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在饲料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正视饲料产业...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产业正加速结构转型升级。为进一步保障饲料产业链的安全,提高饲料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在饲料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正视饲料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饲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饲料产业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建模与优化平台开发及其在切削吸能结构的应用
16
作者 王晖 田凯 +4 位作者 高乾宸 王明猛 郝伟江 王晋乐 朱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8-2060,共13页
传统优化设计受限于几何参数化和六面体单元生成困难等问题,优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为规范开发流程,提高优化设计效率,本文搭建以MOO(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系统为核心,集成了几何、有限元建模、数据处理以及代理优化等模块的... 传统优化设计受限于几何参数化和六面体单元生成困难等问题,优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为规范开发流程,提高优化设计效率,本文搭建以MOO(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系统为核心,集成了几何、有限元建模、数据处理以及代理优化等模块的自动化建模与优化平台。自动化建模模块以CAE为核心,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构造特征截面和映射路径实现自动几何参数化建模,并在扫掠法和模型分解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截面扫掠法的六面体网格自动化生成方法;此外,在常规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流程上,通过数据转换和处理算法实现从数值计算结果提取到代理优化的自动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建立具有较小几何误差和高质量单元的有限元模型,结构耐撞性指标整体上有一定提升,可以显著地提高优化工作流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平台 几何参数化建模 六面体网格生成 切削吸能结构 被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丽婷 张芳芳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碳交易试点政策是中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和连续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碳交易市场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正向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 碳交易试点政策是中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和连续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碳交易市场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正向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碳价格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碳价格对地区结构高度化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碳价格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进一步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全国和地区碳交易市场健康有效地运行;二是合理控制碳配额数量,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加主体多样性,同时丰富市场交易产品;三是完善碳市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四是加强对碳减排技术的支持,增强企业合作的多元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碳价格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滴能量收集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超群 王优强 +1 位作者 王秀通 刘威龙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简单阐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工作原理及4种基本工作模式。总结了雨滴能量收集型TENG在基于垂直接触-分离结构、单电极结构、独立层结构3种工作模式及多种基本工作模式集成的结构优化及应用。介绍了开发出的其他结构类型的TENG及... 简单阐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工作原理及4种基本工作模式。总结了雨滴能量收集型TENG在基于垂直接触-分离结构、单电极结构、独立层结构3种工作模式及多种基本工作模式集成的结构优化及应用。介绍了开发出的其他结构类型的TENG及通过表面处理、结构优化等方式对雨滴能量收集效率的增强。此外,对其他类型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收集装置与雨滴能量收集型TENG集成为互补的混合能源装置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对目前TENG在雨滴能量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 雨滴能量收集 结构设计优化 混合能源装置 自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调度优化
19
作者 王鑫 张玲华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4期25-29,共5页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调度优化问题,构建了燃气发电机、燃气锅炉、热回收系统、电制冷机、吸收制冷机等机组模型,考虑天然气费率结构和分时电价,基于夏、冬两季节典型日风光出力和电、热、冷负荷需求特性曲线,提出以...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调度优化问题,构建了燃气发电机、燃气锅炉、热回收系统、电制冷机、吸收制冷机等机组模型,考虑天然气费率结构和分时电价,基于夏、冬两季节典型日风光出力和电、热、冷负荷需求特性曲线,提出以购买天然气成本、向电网购售电成本及环保成本总和最低为目标函数的调度优化模型,并考虑了各设备的运行约束及负荷平衡约束,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不同季节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系统的总成本,为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可再生能源 费率结构 改进粒子群算法 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污水厂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泽希 李婧玉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污水厂结构优化设计,降低地下污水厂能耗。将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地下污水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并计算其年用电量与采暖能耗,以此为基础计算年用电量与采暖能耗的指标值,最终构建地下污水厂... 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污水厂结构优化设计,降低地下污水厂能耗。将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地下污水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并计算其年用电量与采暖能耗,以此为基础计算年用电量与采暖能耗的指标值,最终构建地下污水厂多指标耗能函数;基于BIM技术协同设计地下污水厂节能结构,通过地下污水厂的能耗总量与规定性指标设计出地下污水厂节能结构优化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地下污水厂的能耗总量,提高节能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地下污水厂 结构优化 年用电量 采暖能耗 节能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