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在高温极值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德宽 杨贤为 邹旭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根据南京等城市 1961年以来历年气温极值资料序列 ,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 ,而且对未来 1~
关键词 南京市 气温资料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法 短期气候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4年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29
2
作者 罗森波 纪忠萍 +3 位作者 马煜华 骆晓明 曾沁 林少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利用2002~2004年广东逐日电力负荷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广东电力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存在... 利用2002~2004年广东逐日电力负荷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广东电力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存在明显的5~7天的准单周振荡,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及30~6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它们主要由大气低频振荡及节假日的影响所致。广东电力负荷在周日具有较明显的下降,春节期间呈明显的漏斗状分布,“五一”、“国庆”长假期间最低值主要出现在1~2日,3日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我国其它地区一样,广东电力负荷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温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象因子还有一定的关系。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并考虑工作日、节假日期间的影响,对夏季峰值、春节谷值、“五一”、“国庆”期间的变化均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电力负荷 低频振荡 小波分析 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窦震海 杨仁刚 焦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78-184,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样本数据既有趋势性又有波动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MGF-OSR)建立预测模型。相对于均生函数主成分回归(m...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样本数据既有趋势性又有波动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MGF-OSR)建立预测模型。相对于均生函数主成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GF-PCA)模型,该方法引入了一阶、二阶差分序列对高频部分进行拟合,又建立累加生成序列拟合其趋势,通过均值生成函数(MGF)将上述所有序列构建出预测因子矩阵,采用双评分准则进行粗选,剔除评分较低的因子,其他预报因子经组合寻优后得到最优子集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可低至2.42%,明显优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 数学模型 短期负荷预测 均值生成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子集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宁 金龙 袁成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作者尝试用最优子集方法进行神经网络长期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最优子集方法比逐步回归方法能选取更好的预报因子,因此所构造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效果,这为神经网络在长期预报的... 作者尝试用最优子集方法进行神经网络长期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最优子集方法比逐步回归方法能选取更好的预报因子,因此所构造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效果,这为神经网络在长期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 逐步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S预报产品的广东省季节降水统计降尺度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春晖 林爱兰 +3 位作者 谷德军 王婷 潘蔚娟 郑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8,共12页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开发的气候预报系统(CFS)预报数据资料有1981—2008年共28年历史预报数据,有实时的预报产品(含有未来9个月的预报值)。与NCEP资料相比,CFS能较好模拟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能超前几个月模拟出ENSO发展和衰减时...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开发的气候预报系统(CFS)预报数据资料有1981—2008年共28年历史预报数据,有实时的预报产品(含有未来9个月的预报值)。与NCEP资料相比,CFS能较好模拟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能超前几个月模拟出ENSO发展和衰减时期的海温异常发展,可以用于广东季节降水预测。采用CFS预报产品开发基于最优子集回归和多元均生函数的广东季节降水的两种统计降尺度预报方法。经过分析检验,分别选取海平面气压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显著影响区域作为同期预报因子,从多年(2001—2008年)的历史回报检验来看,虽然两种预测模型对于个别季节存在年内预报效果不稳定性,但综合而言,大部分季节降水的气候预测评分总体平均在64分以上。2009/2010年的实时预报检验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预测水平,降水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与基于NCEP观测资料的传统统计方法比较,CFS预报产品具有实时性、更新快等优点。基于CFS预报产品的降尺度统计方法可以超前三个季预报广东降水,丰富了传统统计方法,但预报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 最优子集回归 多元均生函数 广东省降水 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秋季旱涝特征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柯宗建 王永光 +2 位作者 贾小龙 高辉 颜京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分别建立以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为预报对象的预报模型,研究OSR方法的预报技巧。研究表明:OSR预报方法对秋季中国区域的干旱日数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距平相关系数(ACC)在全国大部地区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国东部地区整体预报水平高于西部地区,ACC在中国区域平均达到0.45。对于秋季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OSR方法也体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ACC分别达到0.71和0.55。此外,对华南区域干旱站数的独立预报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2003-2007年秋季华南地区偏旱的趋势,但对干旱范围的预报有所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旱涝 最优子集回归 秋季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海温的多尺度关系及最优子集回归预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谷德军 纪忠萍 李春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3,共9页
采用小波变换,Lanczos时间滤波器,相关分析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多尺度特征及与海温场的关系,并研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结果表明,1958—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日期为... 采用小波变换,Lanczos时间滤波器,相关分析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多尺度特征及与海温场的关系,并研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结果表明,1958—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日期为5月18日,标准差约10d,具有弱的偏早爆发趋势,存在15.4a的年代际变化和5.3a的年际变化周期。在年际变化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期冬季(12—2月)海温场有4个显著的相关区,分别为热带南印度洋,菲律宾以东的热带西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一年(前一年3月至当年2月)海温场的显著相关除有与年际尺度一致的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区外,还存在5个显著不同的相关区,即西南印度洋,东南印度洋,北太平洋,热带东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1999—2008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明,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的最大预测误差为8.5d,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在5d以内的占50%,且对爆发日期的异常迟早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它明显好于最优子集回归预测与单,多变量的线性回归预测。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可以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海温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文绮新 孙国栋 +1 位作者 张传江 刘春燕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通过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 (4~ 6月 )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发现预报步长为 1 a时 ,预报效果较为理想。其中 4月份的预报能力最强 ,5、
关键词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降水预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的飞行事故率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建国 端木京顺 +1 位作者 李闯 赵瑞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有效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针对飞行事故率具有随机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均生函数(FMGF)和最优子集回归(OSR)建立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该方法把FMGF延拓序列作为预测因子加入OSR方程,将FMGF分析和因子筛选相结合作OSR,进而对... 为有效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针对飞行事故率具有随机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均生函数(FMGF)和最优子集回归(OSR)建立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该方法把FMGF延拓序列作为预测因子加入OSR方程,将FMGF分析和因子筛选相结合作OSR,进而对飞行事故率进行预测。通过对美国空军1988—2004年的飞行事故率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将FMGF模型和OSR模型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刻画飞行事故率的随机波动特性,并且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事故率 模糊均生函数(FMGF) 最优子集回归(osr) 隶属度 双评分准则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重建资料及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降水预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冀鸿兰 高瑞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36.46%、64.64%、93.37%,建模期模拟精度较高。2007~2010年实测检验期,模拟与实测值保持了方向一致性,各年份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1.40%、6.73%、22.06%、5.49%,大部分年份预测较理想。经预测,2011~2015年期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为降水正常年份,2013年为降水偏干年份。与实际情况对比,2011年与预测一致,2012年稍有差别。总体上,2011~2015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重建资料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科尔沁 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谷德军 高晓容 +1 位作者 纪忠萍 李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776,共9页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和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不同地区前期海温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和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不同地区前期海温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广东开汛日期存在显著的准6年和较明显的准17年周期振荡。广东开汛日期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尺度上与前冬海温场和500hPa高度场上共有20个显著相关区域,分别取对应时间尺度上显著相关区域的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对相应时间尺度的广东开汛日期做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以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预测值之和为广东开汛日期的预测值。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拟合值与实况值相差在5天以内的事件命中率为41.5%,10天以内的为60.4%。1951—2010年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广东开汛日期预测值和实况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预测值与实况值相差在5天以内的事件命中率为26.7%,10天以内的为45.0%,因此,所建立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对广东开汛日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汛日期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 交叉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谱分析-最大熵结合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中国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澄海 耿立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基于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SSA-MEM)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OSR),综合考虑降水量序列自身的变化特征和外强迫因子对降水的贡献,把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SSA-MEM和OSR集成的新方法。对1961—200... 基于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SSA-MEM)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OSR),综合考虑降水量序列自身的变化特征和外强迫因子对降水的贡献,把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SSA-MEM和OSR集成的新方法。对1961—2000年的夏季降水量进行拟合并试做2001—2004年的夏季降水预测。结果表明,回报拟合值与实况值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85,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预报的平均技巧得分较高,试报准确率达到69%,略高于目前国内对汛期降雨预测的平均准确率。初步的试验表明,本方法对全国范围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东北及西南地区预测结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分析-最大熵预报方法 最优子集回归 夏季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吉平 张国权 徐兴耀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原始数据 ,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当地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全年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及其距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批次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原始数据 ,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当地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全年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年平均气温及其距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批次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相关月份的平均气温相关显著 ;原种微粒子病年发病率与 4、 11月两月的降雨量相关关系较显著 ;原种微粒子病发病率与5、 6、 7月两月的日照时数的相关关系显著 ,与 6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而与 5、 7月两月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气象因子以温度和日照时数对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影响最为显著 ,气温是影响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表 2 ,参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气象因子 最优子集 回归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窦震海 杨仁刚 +3 位作者 邹黎 唐诗 于茂荣 姜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7,共7页
风速的快速准确预报是电力系统短期调度计划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风速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风速样本数据兼具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一阶、二阶差分序列拟合... 风速的快速准确预报是电力系统短期调度计划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风速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风速样本数据兼具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一阶、二阶差分序列拟合序列的高频部分,建立累加生成序列来拟合序列的趋势性,利用均值生成函数(MGF),对上述所有序列创建预测因子矩阵,根据双评分准则(CSC)进行粗选,剔除评分较低的因子,对其他预报因子进行寻优组合得到最优子集,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大大低于其他预测方法,预测精度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风速预测 最优子集 双评分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陆面植被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可预报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连华 江志红 刘征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5-909,共15页
利用美国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中心(GIMMS)1982—2006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1854—2008年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CC)1951—2006年160站月降水资料,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和相关分析获... 利用美国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中心(GIMMS)1982—2006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1854—2008年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CC)1951—2006年160站月降水资料,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和相关分析获得了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报序列和植被、海温预报因子集。基于最优子集回归方法(OSR),并借助交叉验证(CV)以及空间重建等手段,构建了单独以前期春季海温为预报因子和同时引入前期春季海温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因子的两类预报模型,对比分析引入陆面植被因子前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报效果改善状况,评估春季陆面植被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可预报性的影响及预报效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海温因子,春季陆面植被因子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报具有同样重要性,引入春季归一化植被指数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报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系数平均由0.49提升到0.66,提高0.17左右,模型解释方差提升平均60%左右,其中单纯海温因子预报效果较差的汉江—淮河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相关系数更是提高了0.20—0.30,模型解释方差提升1倍左右;(2)交叉验证预报表明,相对于仅考虑海温因子模拟情形,交叉预报相关系数下降较多,模型稳健性较低,引入归一化植被指数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预报稳健性得到明显提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洞庭湖—鄱阳湖地区改善尤为明显;(3)长江流域降水可预报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嘉陵江流域地区、汉江—洞庭湖地区预报效果最好,汉江—淮河地区、淮河流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预报效果最差,但引入归一化植被指数后预报效果提高最明显,而洞庭湖—鄱阳湖地区虽然模拟效果较好,但预报稳健性较低,交叉验证相关系数降幅达到0.27,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分区预报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最优子集回归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回归子集的土壤解冻期降雨侵蚀模拟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大光 范昊明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春季解冻期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阶段,表层土壤含水率高和未完全解冻层的存在是其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遇到降雨等外力的影响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为揭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采用室外冷冻室内解冻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春季解冻期土... 春季解冻期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阶段,表层土壤含水率高和未完全解冻层的存在是其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遇到降雨等外力的影响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为揭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采用室外冷冻室内解冻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春季解冻期土壤初始解冻深度(5,10,15mm)、初始土壤含水率(20%,30%,40%)和降雨强度(0.8,1.0,1.2mm·min^(-1))3个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并应用最优回归子集技术分别建立土壤侵蚀量和产流时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侵蚀量的回归方程中除土壤含水率没有达到极显著外,初始解冻深度及其平方、初始土壤含水率平方及3个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极显著;在产流时间的回归方程中除初始土壤含水率极显著外,降雨强度、解冻深度及其平方、含水率平方、解冻深度与含水率及降雨强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说明最优回归子集技术可以应用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的研究,可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及该时期土壤侵蚀量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土壤侵蚀量 产流时间 最优回归子集 非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子集神经网络高温预报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玲萍 尚可政 钱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2003-2007年6~9月ECMWF格点场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准则初选因子,尝试用最优子集方法进行神经网络夏季6~9月≥35℃高温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2008... 利用2003-2007年6~9月ECMWF格点场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准则初选因子,尝试用最优子集方法进行神经网络夏季6~9月≥35℃高温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2008年7月预报系统投入业务应用,检验证明所构造的神经网络高温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效果,为神经网络在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回归 高温极值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春季降水量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温珍治 许金镜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1,共8页
利用1960~2000年福建春季(2~4月)降水量场资料,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得出的特征向量,以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前三种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100 hPa月高度距平场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之间的关系,针对... 利用1960~2000年福建春季(2~4月)降水量场资料,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得出的特征向量,以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前三种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100 hPa月高度距平场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分布型分别找出了不同的前期预测信号,以此为预测因子,构建出福建春季降水量场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1、2002年福建春季降水量场进行试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春季降水 降水量预测 最优子集回归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子集法的长江上游水文站月流量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灵 张俊 +1 位作者 陈良华 杜良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12,16,共4页
为了实现对长江代表水文站流量的中长期(月尺度及以上)预测,从表征太阳、大气、海洋特征的74项指数中,挑选与长江上游月流量有较好相关关系的特征指数作为备选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近32 a的月流量进行回报... 为了实现对长江代表水文站流量的中长期(月尺度及以上)预测,从表征太阳、大气、海洋特征的74项指数中,挑选与长江上游月流量有较好相关关系的特征指数作为备选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近32 a的月流量进行回报校验。结果表明,屏山站的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效果略好于宜昌站。2013年6月,利用该方法预测了2013年7月屏山、宜昌站月流量,预测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回归法 流量预测 检验评估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纪忠萍 谷德军 林爱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42,共16页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物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存在准4年、准13年和准43年的周期振荡。年际尺度上,前冬赤道东太平洋(10°N^10°S,160°W^80°W)海温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负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有较强的负相关;年代际尺度上,南半球60°S与35°S附近200 h Pa纬向风之差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正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热带印度洋、低纬度东南太平洋、低纬度南大西洋的海温及亚洲副热带200 h Pa纬向风等前兆信号有强的正相关。通过探讨这两个前兆因子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揭示了他们影响东亚夏季风强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可能物理过程。所建立的东亚夏季风强度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不仅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对异常极值年份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强度 前兆信号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 交叉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