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反馈式光缓存的OPS节点结构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俊杰 张浩 肖石林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对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的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现有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即SMOP-TWC交换结构。最后,本文使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对SMOP-TWC交换结构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光纤延迟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S网络中SOA交换矩阵的串扰研究
2
作者 季伟 张民 叶培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1-285,共5页
通过对光开关和节点流量进行建模,利用新颖的等效串扰系数法,研究了基于XGM效应的SOA开关矩阵在OPS网络中的串扰问题.分析了SOA的各种参量以及节点流量特性对开关隔离度、节点中由串扰造成的误码率以及节点级联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SO... 通过对光开关和节点流量进行建模,利用新颖的等效串扰系数法,研究了基于XGM效应的SOA开关矩阵在OPS网络中的串扰问题.分析了SOA的各种参量以及节点流量特性对开关隔离度、节点中由串扰造成的误码率以及节点级联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SOA交换矩阵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SOA的载流子寿命、控制脉冲能量和节点中流量的单播特性,以及降低SOA的饱和能量和有源区长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半导体光放大器 光分组交换 交叉增益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空分交换型OPS节点结构及其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同伟 肖石林 梁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8-78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分交换型光分组交换(OPS)节点结构——共享反馈和输出缓存(SFOB)结构。该结构不但结合了基本的 OPS 节点结构的优势(将反馈缓存与共享缓存组合配置),而且在缓存使用方面改进了每根光纤延迟线(FDL)独立使用的做法,增...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分交换型光分组交换(OPS)节点结构——共享反馈和输出缓存(SFOB)结构。该结构不但结合了基本的 OPS 节点结构的优势(将反馈缓存与共享缓存组合配置),而且在缓存使用方面改进了每根光纤延迟线(FDL)独立使用的做法,增加了将反馈缓存和共享缓存中两根 FDL 串联使用的机制,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缓存调度算法。最后使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该结构在随机网络负载下的丢包率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缓存容量条件下该结构比传统的共享存储光分组(SMOP)交换结构具有更好的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光纤延迟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PS节点中基于业务分级的均衡调度算法
4
作者 张福鼎 周谞 孙小菡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6,共3页
异步光分组交换(AOPS)节点配置流量均衡功能后,可极大降低丢包率与平均时延。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分级的动态均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根据业务等级实现异步变长数据的动态均衡输出,端口丢包率最大降低2.05%,系统整体丢包率降... 异步光分组交换(AOPS)节点配置流量均衡功能后,可极大降低丢包率与平均时延。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分级的动态均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根据业务等级实现异步变长数据的动态均衡输出,端口丢包率最大降低2.05%,系统整体丢包率降低1.67%,小于0.017%;端口时延最大降低0.128ns,系统整体时延降低0.11ns,小于0.56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光分组交换 业务等级 均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相似业务下光缓存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帆 张民 +1 位作者 伍剑 叶培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8,共4页
提出了在数据包长可变的自相似业务下研究光纤延时线所组成的光缓存问题的解析模型 .利用 Pareto到达过程来模拟自相似业务 .研究表明 ,缓存深度越大 ,包丢失率越低 ,而且存在与业务强度对应的最佳光纤延时线单位 ,使得在给定的缓存深度... 提出了在数据包长可变的自相似业务下研究光纤延时线所组成的光缓存问题的解析模型 .利用 Pareto到达过程来模拟自相似业务 .研究表明 ,缓存深度越大 ,包丢失率越低 ,而且存在与业务强度对应的最佳光纤延时线单位 ,使得在给定的缓存深度下 ,数据包丢失率最小 ,在业务强度和缓存深度相同时 ,Pareto到达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自相似业务 电信业务 设计 光纤延时线 光通信 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隙光分组交换网络中一种新的光缓存优化配置方案(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焕东 池灏 +3 位作者 曾庆济 雒江涛 张治中 肖石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研究了时隙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缓存配置方案 ,针对反馈共享式缓存结构 ,通过对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不同延迟粒度的光缓存丢包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研究 ,发现在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 ,丢包主要发生在小粒度的光缓存上 ,... 研究了时隙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光缓存配置方案 ,针对反馈共享式缓存结构 ,通过对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不同延迟粒度的光缓存丢包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研究 ,发现在传统的连续分布式光缓存结构中 ,丢包主要发生在小粒度的光缓存上 ,为此 ,提出通过适当增加小粒度的光缓存的方法 ,达到有效地降低丢包率 ,仿真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光纤延迟线 时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网 被引量:8
7
作者 殷洪玺 王勇 +1 位作者 徐安士 谢麟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1-2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全光分组交换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讨论了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功能和结构及其实现光分组交换网的关键技术 。
关键词 光分组同步 光缓存 光分组交换网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邱昆 凌云 +2 位作者 郑勉 武同 沈鑫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85-889,950,共6页
光分组交换技术克服了限制光网络发展的电子瓶颈,具有最小的交换粒度,是一种理想的光交换技术.文中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在光分组交换中——副载波标签产生,竞争解决, 全光时钟恢复和2R再生技术中所开展的研... 光分组交换技术克服了限制光网络发展的电子瓶颈,具有最小的交换粒度,是一种理想的光交换技术.文中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在光分组交换中——副载波标签产生,竞争解决, 全光时钟恢复和2R再生技术中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副载波标签 竞争解决 全光时钟恢复 全光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在WDM光分组交换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治中 雒江涛 +3 位作者 曾庆济 刘华 王建新 赵焕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65-1468,共4页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的性能.此时,MOD1比MOD2更加能降低系统体积和成本.而对于突发业务,如果MOD1所共享的延迟线数量和MOD2所共享的延迟线和转换器的总数量相等,MOD2的分组丢弃率要远远低于MOD1.随着业务突发程度的增加,MOD2中的转换器数量也需要增加才能维持给定的分组丢弃率,但即使业务突发程度很高,MOD2在体积、成本和性能等三方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波长转换器 光纤延迟线 分组丢弃率 突发 WDM 业务 MOD 共享 冲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多跳公平分割丢弃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睿 孙军强 +2 位作者 丁攀峰 陈轩 张定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44-2147,共4页
光突发交换网络被认为是一种新的IPoverWDM网络,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该文给出了一个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解决多跳分割丢弃不公平性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不但保留了原有方法的可以保证多跳网络中数据包丢失率的一致性优点,而且还减... 光突发交换网络被认为是一种新的IPoverWDM网络,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该文给出了一个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解决多跳分割丢弃不公平性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不但保留了原有方法的可以保证多跳网络中数据包丢失率的一致性优点,而且还减小了损失,增大了网络吞吐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实际网络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突发交换网络 多跳公平分割丢弃 头部分割 包丢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全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治中 雒江涛 +2 位作者 曾庆济 王建新 叶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3-717,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的全光分组交换结构 ,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报道相比 ,该结构提供了更灵活的冲突解决措施 .为了获得与在交换系统输入级分别为每个波长信道提供波长转换器相等价的性能 ,本文给出了交换结构...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的全光分组交换结构 ,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报道相比 ,该结构提供了更灵活的冲突解决措施 .为了获得与在交换系统输入级分别为每个波长信道提供波长转换器相等价的性能 ,本文给出了交换结构最多所需的转换器数量 .仿真结果表明 ,本文结构是兼顾交换系统体积、成本和性能等三方面较理想的折衷方案 .研究还表明 ,光纤数与每纤的波长数量之积愈大 ,本文结构所节约的转换器和延迟线数量将愈加可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波长转换器 共享 分组丢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交换技术回顾与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文 李平均 +1 位作者 韩冬 夏秦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7,20,共4页
在介绍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对通信网络容量的影响,并细致地讨论了网络瓶颈现象的变迁原因。回顾并比较了传统交换技术-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的特征及适用环境,最后详细地阐述了未来交换技术-光路... 在介绍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对通信网络容量的影响,并细致地讨论了网络瓶颈现象的变迁原因。回顾并比较了传统交换技术-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的特征及适用环境,最后详细地阐述了未来交换技术-光路交换和光包交换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交换 虚电路交换 光路交换 光包交换 数据交换 通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粒度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登元 窦军 李季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在分析现有的基于DWDM的多粒度交换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WDM的、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新型的多粒度交换技术———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Physical Frame Time slot Switching, PFTS)。文中给出了PFTS的帧结构,对PFTS的工作过... 在分析现有的基于DWDM的多粒度交换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WDM的、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新型的多粒度交换技术———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Physical Frame Time slot Switching, PFTS)。文中给出了PFTS的帧结构,对PFTS的工作过程和特点以及PFTS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将PFTS与近年文献中报道较多的多粒度光突发数据块交换———OBS(Optic Burst Switching)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PFTS的信道利用率明显高于O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波分复用(DWDM) 多粒度光交换 物理帧时槽交换(PFTS) 光突发交换(OBS) 光分组交换(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冲突解决:用光纤延迟线还是波长转换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治中 曾庆济 +1 位作者 王建新 雒江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12-1818,共7页
该文研究了光分组网络的冲突处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异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交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性业务,非简并排列方式的光纤延迟线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手段;而对于突发业务,将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结合使用是兼顾分组丢弃性能,系统体积... 该文研究了光分组网络的冲突处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异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交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性业务,非简并排列方式的光纤延迟线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手段;而对于突发业务,将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结合使用是兼顾分组丢弃性能,系统体积和成本的较好策略,文中基于此给出了系统设计原则,该原则可确保系统节约大量的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对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光缓存 波长转换器 共享 分组丢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光电交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懿 赵文玉 汤瑞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高效灵活地利用已有带宽,充分、高效和灵活地调度和控制各种粒度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生存性是光交换网络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文章探讨了融合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分组的新型交换机制、光纤/ODUk/分组混合交换机制。文章认为新的交... 高效灵活地利用已有带宽,充分、高效和灵活地调度和控制各种粒度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生存性是光交换网络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文章探讨了融合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分组的新型交换机制、光纤/ODUk/分组混合交换机制。文章认为新的交换机制和多粒度交换结构是超大容量实现和构建的关键,业务多粒度生存性及协调机制、业务适配、带宽分配、管理和控制、损伤监测等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换 分组交换 电交换 混合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俊 许立国 +1 位作者 须雷 高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74-2276,2282,共4页
提出一种适合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模型。节点采用主从式树型架构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管理,高速数据流在各级节点基于组播方式实现异步交换,可实现大批量计算、存储节点的可扩展性互连。提出了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的全光分组... 提出一种适合云计算的异步光分组交换互连网络节点模型。节点采用主从式树型架构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管理,高速数据流在各级节点基于组播方式实现异步交换,可实现大批量计算、存储节点的可扩展性互连。提出了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的全光分组冲突解决机制。介绍了互连网络节点架构,建立了节点稳定性及时延性能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一个256字节分组在32波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传输时,分组平均等待时延为0.072 ns。因此,该节点架构可满足云计算互连网络的可扩展性及高速、大容量、实时数据交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云计算 异步 分布式管理 分组等待时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反馈FDL结构竞争解决丢包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勉 邱昆 凌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3-1247,共5页
对反馈FDL结构的光分组交换竞争解决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在反馈FDL输入分组比输入光纤输入分组具有更高输出优先级时的系统丢包率公式,对系统丢包率与负载、输入光纤端口数和FDL数目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和讨论... 对反馈FDL结构的光分组交换竞争解决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在反馈FDL输入分组比输入光纤输入分组具有更高输出优先级时的系统丢包率公式,对系统丢包率与负载、输入光纤端口数和FDL数目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由于FDL缓存分组的概率与输入分组负载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了反馈FDL结构在低负载时对丢包率的改善非常明显,对高负载的改善却十分有限.随着FDL数目的增加,对系统丢包率的改善不会趋于一个极限值,这是与使用波长转换器进行竞争解决的不同之处,因此使用反馈FDL结构可以降低波长转换器的丢包率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 竞争解决 光纤延迟线 丢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延迟线和可调谐波长转换器在光分组交换网络竞争解决结构中的性能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建新 曾庆济 +2 位作者 张治中 王盛华 肖石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9-1103,共5页
研究了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两种竞争解决方案 结合课题研究的进展 ,基于突发和非突发业务 ,对这两种竞争处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 ,在竞争处理上 ,对于非突发业务 ,光纤延迟线比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有效 ;而对于... 研究了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两种竞争解决方案 结合课题研究的进展 ,基于突发和非突发业务 ,对这两种竞争处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 ,在竞争处理上 ,对于非突发业务 ,光纤延迟线比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有效 ;而对于突发业务而言 ,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比光纤延迟线有效 其次 ,在突发业务下反馈式光纤延迟线结构 (FF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竞争解决结构 ,但对非突发业务而言 ,反馈式光纤延迟线和可调谐波长转换器结构 (FFTA)在成本上和结构尺寸上比FFA要有效的多 随着平均突发长度的增加 ,FFTA中的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数目也要增加才能获得合理的分组丢失率。但无论是针对突发业务还是非突发业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波长转换器 光纤延迟线 竞争解决 光分组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网络3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小平 华楠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3,共10页
作为信息网络基础架构的核心一环,光网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首先回顾了光网络的诞生过程并总结了其30年研究和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并根据未来网络需求探讨了光网络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波分复用 自动交换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 全光网络 光/IP融合网络 光/无线融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网络中的自适应汇聚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纪锋 蒋玉莲 夏汉铸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4,共5页
根据OBS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在OBS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汇聚的一般原则,针对现有汇聚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OBS网络中的边缘节点的自适应汇聚算法,并详细讨论了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该算法根据到达OBS网络边缘节点的实际速率,动态的调整... 根据OBS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在OBS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汇聚的一般原则,针对现有汇聚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OBS网络中的边缘节点的自适应汇聚算法,并详细讨论了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该算法根据到达OBS网络边缘节点的实际速率,动态的调整数据汇聚的参数,实现了动态的调整汇聚算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作出积极的响应,最终达到改善整个OBS网络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突发交换 突发数据包 控制包 边缘节点 汇聚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