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Xue-yan Han Ke-wei Huan Shan-ju Sh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01-407,共7页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high temperature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national defense,military,scientific experiments,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hotoelectric pyrome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adi...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high temperature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national defense,military,scientific experiments,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hotoelectric pyrome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adiation thermometers fo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t ha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and its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By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he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and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In this paper,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photoelectric pyrometer,the wo rking principle of the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 are introduced.The optical components that affect the imaging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are analyzed.The optical pyrometer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is simulated by ZEMAX software,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th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and the spot Diagram are used as the main evaluation criteria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objective lens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the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the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are improved by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ELECTRIC PYROMETER detection optical system ZEMAX MTF Spot DIAG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ortable optical sensing system for rapid detection of fluorescence spectra
2
作者 Xiaoguang Li Haoyu Yu +2 位作者 Yuenkeong Yew Hongzhong Liu Minghui Hong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3-487,共5页
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 of a portable optical sensing system is presented for fast detecting of samples’fluorescence spectra.A compact configuration is achieved by integrating a small spectrometer,a microcontrolle... 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 of a portable optical sensing system is presented for fast detecting of samples’fluorescence spectra.A compact configuration is achieved by integrating a small spectrometer,a microcontroller,a Universal Serial Bus(USB)Host Shield,a network module,and a web server.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a tested sample can be obtained.Then the test data are sent through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our Cloud Server which can store the data for further analyses.With this configuration,test results can be revealed in a short time and downloaded by users to their laptops,tablets or cellphones anytime and anyw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传感系统 荧光光谱 控制器 光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e edge detection based on beamlet transform 被引量:10
3
作者 Li Jing Huang Peikang Wang Xiaohu Pan Xud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Combining beamlet transform with steerable filters, a new ed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line gradient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operators based on point local properties, the edge-detection results with this method ... Combining beamlet transform with steerable filters, a new ed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line gradient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operators based on point local properties, the edge-detection results with this method achieve higher SNR and position accuracy, and are quite helpful for image registration, object identification, etc. Some edge-detection experiments on optical and SAR images that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classical edge operators axe also presented. Moreover, the template matching result based on edge information of optical reference image and SAR image also proves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ge detection beamlet transform steerable filters optical image SAR i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 cycle detection of prestress in large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4
作者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90-94,共5页
To monitor the stress state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n large reinforcement prestressed structure, two sensing structures, namely the direct spiral-winding structure and sawtooth modulated structure, were designed... To monitor the stress state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n large reinforcement prestressed structure, two sensing structures, namely the direct spiral-winding structure and sawtooth modulated structure,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ordinary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The sensing theor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he quasi-distributed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ive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and spatial resolu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estimation formula of maximal number of sensing point was also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quasi-distributed test of measurand with single fiber, which helps to simplify the in-out wires. Moreover it can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long-term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restress, which helps to realize the life cycle detection of prestres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imating of bridge health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cycle detection smart structure PRESTRESS optical fiber quasi-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
5
作者 张杰 薛鹏 +1 位作者 张瑞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2,共8页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m波长范围内将±10°视场压缩为±3°,最大波相差小于1/4波长;设计的后置镜头组用于校正光学系统的色差、球差等像差;整个光学系统各个视场的RMS(root meam square)半径接近面阵探测器的像元尺寸,且相对畸变小于2.138%;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视场压缩光学系统的可行性,并通过搭建的成像系统对不同颜色字母目标和外景目标物进行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红色R中心波长为610 nm,绿色G中心波长为500 nm,蓝色B中心波长为460 nm;红色地面和绿色地面中心波长分别为613 nm、517 nm,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快照式光谱成像 视场压缩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海智 贾志诚 李金库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度较高的接入行为直接通过,剩余接入行为则利用马尔可夫判定过程展开判定,由此实现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入侵信号,特别是针对Pording数据集所遭受侵入式窃听行为,检出率高达0.985。在整个实验中,该方法检出率的最小值也可以达到0.920,平均检测误判率、平均检测漏判率的最大值分别为0.01、0.02。这说明该方法显著提升光纤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保障网络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判定过程 光纤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 模糊层次分析法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7
作者 彭雪梅 黄建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成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满足更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了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在大数据驱动下,设计非球面光学表面图... 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成像、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满足更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了大数据驱动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在大数据驱动下,设计非球面光学表面图像采集装置,由显微光学成像系统、分光棱镜、光纤照明、机械调整台、电动转台构成,实施非球面光学表面图像的大数据采集。在大数据驱动下,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采集的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图像实施去噪处理。选定YOLOv3作为基础架构,对三个方向实施针对性改进,通过改进后的YOLOv3模型实现非球面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对于5种实验元件的表面缺陷平均尺寸测量偏差较低,尤其是对于抛光非球面棱镜的表面缺陷,其平均尺寸测量偏差最低。此外,该方法对于五种实验元件的表面伪缺陷响应系数较低,意味着它不容易受到伪缺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非球面光学元件 表面缺陷检测 改进YOLOv3模型 CBAM混合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侦毒雷达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8
作者 彭涛 姜勇 +4 位作者 杜赛 陈涌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6%条件下,采用蒙特卡罗统计法进行公差分析,开展了高低温环境及系统挂飞试验,并测量关键技术指标,验证了仿真结果及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均方根为0.03λ,在-40℃~6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47,像质优良;飞行试验中,应用该光学系统的激光侦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5 km,优于系统技术要求,所设计光学系统合格。此研究对推动生化环境激光主动遥测雷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光学系统设计 验证试验 二元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机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
9
作者 毛清华 周庆 +3 位作者 柴建权 陈彦璋 杨文娟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324,共12页
高精度光纤惯导与高精度位置传感器融合定位是实现煤矿巷道掘进机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但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且误差随时间累积,如何通过低成本、低精度的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达到高精度光纤惯导性能和消除累积误差是目前亟待解决... 高精度光纤惯导与高精度位置传感器融合定位是实现煤矿巷道掘进机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但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且误差随时间累积,如何通过低成本、低精度的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达到高精度光纤惯导性能和消除累积误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零速检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结合的煤矿掘进机光纤惯导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针对掘进机光纤惯导传统阈值方法零速检测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CA-SCSO-SV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SCSO;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零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掘进机振动信号进行零速检测,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VMD分解并根据相关系数选取IMF分量,其次提取IMF分量的时频域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降低诊断模型复杂度与数据分析难度,最后通过引入沙猫群优化算法优化核函数与惩罚参数提高零速检测的准确率。针对高精度光纤惯导成本较高和误差随时间累积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零速修正方法,该方法根据掘进机零速检测结果和掘进机运动特性确定的修正间隔时间,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在零速时刻的速度误差和角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进行自适应零速修正。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零速检测和零速修正的试验验证。零速检测试验中,将本文方法、SVM方法、GA-SVM方法和PSO-SVM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零速检测准确度最高,达到了96.5%。零速修正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零速修正方法能有效降低光纤惯导的姿态误差和提升掘进机姿态检测精度,且修正间隔时间越短误差估计越准确、修正后的姿态精度越高,修正间隔时间为10 min时,能够使0.1(°)/h的光纤惯导达到0.057(°)/h的姿态检测精度,实现了低精度光纤惯导达到高精度定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光纤惯导 零速修正 振动检测 SVM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海洋激光雷达的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反演及验证
10
作者 杨帆 张洪玮 +5 位作者 李子旺 朱培志 孟凡谦 唐军武 刘秉义 吴松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5,共14页
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的垂直特征对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虽然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有效探测这些参数,但受限于经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差异,反演结果通常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基于2023—2024年中国某海域... 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的垂直特征对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虽然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有效探测这些参数,但受限于经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差异,反演结果通常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基于2023—2024年中国某海域多平台激光雷达联合观测数据,结合区域适应性生物光学模型,实现了该海域生物光学参数剖面的高精度反演。其中,叶绿素a浓度剖面反演结果与原位数据一致性较高,决定系数(R^(2))为0.84,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μg·L^(-1)。通过误差传递模型量化分析表明,不同波段的光学敏感性差异显著影响误差分布,蓝光波段有效探测深度为70 m,显著高于绿光波段的58 m。蓝光波段在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SCML)的自身反演偏差较绿光波段低0.18μg·L^(-1),进而阐明了各波段光学特性与自身偏差的内在关联,为提升复杂水体生物光学参数剖面反演的可靠性和开展误差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激光探测 生物光学参数 蓝绿波段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江源 李杨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干涉基线数、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和干涉基线数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特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随着毫米波阵列的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第一旁瓣电平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光学一体化 复合探测系统 毫米波阵列 光干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12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
13
作者 蒋畅江 刘朋 舒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3-771,共9页
针对室内动态场景中存在的动态目标会降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系统的鲁棒性和相机定位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网络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选择YOLOv5系列中深度和特征图宽度最小的YOLOv5s作为目标检测网络,并将其主干网络... 针对室内动态场景中存在的动态目标会降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系统的鲁棒性和相机定位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网络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选择YOLOv5系列中深度和特征图宽度最小的YOLOv5s作为目标检测网络,并将其主干网络替换为PPLCNet轻量级网络,在VOC2007+VOC2012数据集训练后,由实验结果可知,PP-LCNet-YOLOv5s模型较YOLOv5s模型网络参数量减少了41.89%,运行速度加快了39.13%。在视觉SLAM系统的跟踪线程中引入由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和稀疏光流法结合的并行线程,用于剔除动态特征点,仅利用静态特征点进行特征匹配和相机位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动态场景下的相机定位精度较ORB-SLAM3提升了9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目标检测 动态特征点剔除 定位精度 光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网络混合式入侵行为实时检测研究
14
作者 陆思辰 王福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混合式入侵行为往往在一个或多个局部位置出现,且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无法很好地捕捉其复杂特征,为此提出光纤传感网络混合式入侵行为实时检测方法。以平均过零率和短时能量作为指标对某段信号进行分割处理,减少不断累加的处理延... 混合式入侵行为往往在一个或多个局部位置出现,且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无法很好地捕捉其复杂特征,为此提出光纤传感网络混合式入侵行为实时检测方法。以平均过零率和短时能量作为指标对某段信号进行分割处理,减少不断累加的处理延时,提取可能存在入侵行为的光纤传感信号。通过高阶谱分析、样本熵分析和奇异值分析进一步提取信号特征,构建并利用多层梯度下降法训练多个深度神经网络,将所提取的特征输入至对应深度神经网络中,经由Softmax函数输出混合式入侵行为检测结果,最后采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关联融合各深度神经网络输出的检测结果,实现光纤传感网络混合式入侵行为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入侵行为检测结果更准确、内存占用率和CPU使用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网络 混合式入侵行为 实时检测 深度神经网络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技术进展
15
作者 雷鹰 陈智光 +3 位作者 黄璜 林理文 王林燊 林毅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7,共13页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半电池电位法、线性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混凝土电阻率法、宏电池电流法、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多功能腐蚀传感器等.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探针、声发射、超声检测、光纤传感监测、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腐蚀监测和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腐蚀监测技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电化学方法根据周边混凝土环境中各参数的变化,间接地推断钢筋的腐蚀状况,一般给出腐蚀的定性信息.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与钢筋腐蚀相关的物理特性变化,给出钢筋的腐蚀位置与程度,具有直接性与直观性.本文对平潭海峡大桥主桥墩进行腐蚀监测,采用了融合物理与电化学的监测方法,利用多功能电化学腐蚀探头实时监测6个电化学参数,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腐蚀预警;利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监测宏应变,构建基于宏应变模态的腐蚀损伤指标,进行腐蚀定位与定量识别.物理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互补,为平潭海峡大桥的腐蚀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展望]在复杂严酷的海洋环境下,对桥隧结构的腐蚀进行准确的监/检测还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物理和电化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先进计算方法的协同结合;开发用于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评估的新型智能监/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监/检测 电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融合方法 多功能腐蚀传感 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轻量化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玮 赵菊敏 李灯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目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灾变损伤是限制其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的缺陷检测对于优化激光器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轻量化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算法,旨在解决深度学习应... 【目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灾变损伤是限制其可靠性和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的缺陷检测对于优化激光器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轻量化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算法,旨在解决深度学习应用于缺陷检测时面临的高计算量和参数量问题。【方法】利用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替换特征提取主干有效减少对计算资源消耗,有效提取电致发光图像中缺陷特征。为从上下文特征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引入多分支重参数化卷积块重构聚合模块,通过多路径分支丰富特征表示,训练与推理的解耦保证检测效率。此外,结合坐标注意力,提升定位精度。进行了剪枝实验和模型部署,验证算法的初步应用。【结果】在电致发光缺陷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在较低的参数和计算量下准确地检测出芯片缺陷,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灾变损伤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 缺陷检测 轻量化 模型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构表面的偏振探测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相锐 孙飞莹 +4 位作者 彭阳 娄泰铭 张先宁 张洪尘 魏兴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峻挑战。超构表面是由人工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的二维周期性阵列,可根据入射光偏振态对光场进行精细调控,有效降低偏振探测系统的尺寸,提升器件的集成程度,为小型化偏振探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超构表面与偏振探测相关的光场调控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子型与光热型偏振探测器件,并对现存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表面 光场调控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粒子图像测速的30×荧光探测显微镜研制
18
作者 娄泰袁葛 郭程祥 +2 位作者 杨童 杨磊 谢洪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为了解决目前产品化的显微镜无法满足显微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于复消色差长工作距和集成化要求的问题,研究了长工作距复消色差物镜的设计原理,布局照明与成像结构,得到集成化的显微镜系统。采用折射设计和无限远校正结构,设计了一款具有3... 为了解决目前产品化的显微镜无法满足显微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于复消色差长工作距和集成化要求的问题,研究了长工作距复消色差物镜的设计原理,布局照明与成像结构,得到集成化的显微镜系统。采用折射设计和无限远校正结构,设计了一款具有30倍放大率、数值孔径为0.35、工作波长位于可见光波段且工作距离为17.3 mm的平场复消色差显微物镜。其整体成像性能接近衍射极限。基于光学设计进行加工与装调后,使用仪器进行实验。粒子成像与测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对直径为1μm的粒子清晰成像,测量速度偏差与理论模拟值偏差在6%以内,说明显微镜系统设计具有可行性,集成化的仪器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与制造 几何光学 显微镜 探测 成像系统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杆塔风振光纤实时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啸宇 南颖刚 +4 位作者 梁永纯 谢文平 闵力 郭团 聂铭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破坏性飓风和强烈季节性风的威胁,分布在该地区的高压输电杆塔可能因此遭受影响甚至损坏。在应对风振对高压输电塔的影响时,如何实时对输电杆塔进行监测是其中的关键一步。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传... 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破坏性飓风和强烈季节性风的威胁,分布在该地区的高压输电杆塔可能因此遭受影响甚至损坏。在应对风振对高压输电塔的影响时,如何实时对输电杆塔进行监测是其中的关键一步。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传感系统,光纤传感探头是通过将一根在纤芯中刻有倾斜光栅的细芯光纤同轴拼接到一根单模光纤上构成的。在风振发生时,通过两个光电探测器来分别实时监测光纤纤芯模式和包层模式的能量变化,利用包层模式的能量变化来探测风振频率和强度,利用纤芯模式能量变化作为参考量消除环境温度干扰及光源抖动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在0.1~6.5 m/s2的加速度变化范围的线性度超98%。最后,将文中系统应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输电杆塔监测,验证了该光纤传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监测 倾斜光栅 布拉格光栅 频率检测 光纤传感器 高压输电杆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目标检测和特征点关联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诗佳 金世俊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15,共6页
针对动态物体严重干扰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特征点关联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首先,利用YOLOv5目标检测网络得到环境中潜在动态物体的信息,并基于简易目标跟踪对图像漏检进行补偿;其次,为解决... 针对动态物体严重干扰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特征点关联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首先,利用YOLOv5目标检测网络得到环境中潜在动态物体的信息,并基于简易目标跟踪对图像漏检进行补偿;其次,为解决单一特征点的几何约束方法易出现误判的问题,依据图像的位置信息和光流信息建立特征点关联,再结合极线约束判断关系网的动态性;再次,结合两种方法剔除图像中的动态特征点,并用剩余的静态特征点加权估计位姿;最后,对静态环境建立稠密点云地图。在TUM(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公开数据集上的对比和消融实验的结果表明,与ORB-SLAM2和DS-SLAM(Dynamic Semantic SLAM)相比,所提算法在高动态场景下的绝对轨迹误差(ATE)中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至少降低了95.22%和5.61%。可见,所提算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环境 目标检测 同时定位与建图 稠密点云地图 光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