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pple-effect analysis for operational architecture of air defense systems with supernetwork modeling 被引量:5
1
作者 Zhigang Zou Fuxian Liu +2 位作者 Shiman Sun Lu Xia Chengli F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ipple-effect analy- sis for the operational architecture of air defense systems (OAADS) is hardly described in quantity with previous modeling approaches, a supernetwork mode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ipple-effect analy- sis for the operational architecture of air defense systems (OAADS) is hardly described in quantity with previous modeling approaches, a supernetwork modeling approach for the OAADS is put for- ward by extending granular computing. Based on that operational units and links are equal to different information granularities, the supernetwork framework of the OAADS is constructed as a “four- network within two-layer” structure by forming dynamic operating coalitions, and measuring indexes of the ripple-effect analysis for the OAADS are given combining with Laplace spectral radius. In this framework, via analyzing multidimensional attributes which inherit relations between operational units in different granular scales, an extended granular computing is put forward integrating with a topological structure. Then the operation process within the supernetwork framework,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 be- tween two layers in the vertical view and mapping relations among functional networks in the horizontal view, is studied in quantity. As the application case shows,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modeling approaches, the supernetwork model can validate and analy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air defense architecture, and the ripple-effect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confirm the key operational unit with micro and macro view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onal architecture air defense system super-network model Laplace spectral radius ripple-effec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multi-target assignment problem:A bibliometric analysis review
2
作者 Shuangxi Liu Zehuai Lin +1 位作者 Wei Huang Binbin Y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44-59,共16页
The multi-target assignment(MTA)problem,a crucial challenge in command control,mission planning,and a fundamental research focus in military operations,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ver the years.Extensively stu... The multi-target assignment(MTA)problem,a crucial challenge in command control,mission planning,and a fundamental research focus in military operations,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ver the years.Extensively studied across various domains such as land,sea,air,space,and electronics,the MTA problem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numerous models and algorithms.To delve deeper into this field,this paper starts by conducting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463 Scopus database papers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The analysis includes examining keyword clustering,co-occurrence,and burst,with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results.Following this,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classification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addressing the MTA problem,distinguishing between static multi-target assignment(SMTA)and dynamic multi-target assignment(DMTA).Subsequently,existing solution algorithms for the MTA problem are reviewed,generally falling into three categories:exact algorithms,heuristic algorithms,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Finally,a development frame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HIGH"model(high-speed,integrated,great,harmonious)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nd intelligent weapon system development concerning the MTA problem.This framework emphasizes application scenarios,modeling mechanisms,solution algorithms,and system efficiency to offer a roadmap for future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arget assignment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onfrontation Cooperative operation modeling mechanism Solution algorithm CiteSpa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of Heterogeneous Spatial Analysis for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 Grid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3
作者 Wei Ji,Xincai Wu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7-287,共1页
With the high-tech industrializa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earth strategy,the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decided to be the key research fields in C... With the high-tech industrializa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earth strategy,the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decided to be the key research fields in China.In these fields,from the model based on topology data,through simple feature data model to rule-based data model,the basic spatial analysis algorithms have been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odeling of HETEROGENEOUS spatial analysis suspended inversion architecture FUNCTION WAREHOUSE FUNCTION POLYMERIZATION FUNCTION fusion operator OVERLO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lience based importance measure analysis for SoS 被引量:16
4
作者 PAN Xing WANG Huixiong +1 位作者 YANG Yanjing ZHANG Guozh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5期920-930,共11页
In a system of systems(SoS),resili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intaining the functionality,stability,and enhancing the operation effectiven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 In a system of systems(SoS),resili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intaining the functionality,stability,and enhancing the operation effectiven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S,and a resilience-based importance measure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in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oS.In this paper,the components of the SoS are simplified as four kinds of network nodes:sensor,decision point,influencer,and target.In this networked SoS,the number of operation loops is used as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and an approximate algorithm,which is based on eigenvalue of the adjacency matrix,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 loop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change of the SoS during the attack and defense process in the operations,an integral resilience model is proposed to depict the resilience of the SoS.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different measures,parame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s for the resilience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are proposed.Finally,a case study on an SoS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network modelling and the resiliencebased importance analys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of systems (SoS) RESILIENCE network modelling IMPORTANCE MEASURE analysis operation LO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输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
5
作者 熊兰 高迎飞 +1 位作者 宋佳 刘林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提出识别2种模式的时域分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得出电流连续或断续的判据;然后以时域分析法推导2种模式的归一化计算模型,并使用计算结果和判据验证工作模式;最后通过不同条件下电压增益曲线的计算、仿真和实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可能出现连续模式的LLC变换器更加适用,增益分析的准确性有所提高,有助于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宽输入 时域分析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MAIRCA的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
6
作者 李磊 陈斯烨 +1 位作者 李晨蕾 吴艳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开展系统、有效的高速铁路韧性评估是应对风险扰动、提升风险防御能力及恢复能力的关键。基于韧性理论和PSR理论框架,识别与提炼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指标。运用云模型处理专家语言值评估信息,考虑异类指标间的关联性和指标评价的波动性... 开展系统、有效的高速铁路韧性评估是应对风险扰动、提升风险防御能力及恢复能力的关键。基于韧性理论和PSR理论框架,识别与提炼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指标。运用云模型处理专家语言值评估信息,考虑异类指标间的关联性和指标评价的波动性,引入CRITIC权重计算方法并与超标倍数法结合,提出韧性指标综合权重方法;建立基于云模型和MAIRCA法的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方法,计算高速铁路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总偏差,进而评估高速铁路系统的韧性水平等级,识别薄弱指标。以某高速铁路车务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铁路车务系统韧性处于较高水平,总偏差为0.041,韧性指标中应急管理状态为薄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系统 运营安全管理 韧性评估 MAIRCA方法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与OMA模态参数辨识统一性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董磊 宋汉文 郑铁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2,27,共7页
现代模态测试的对象正从系统部件转向整体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特征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表现在结构组件众多导致系统模态密集化、局部化;在实际的工程结构中,甚至无法对大型结构施加有效的激励或激励的成本很高,使得EMA方法不能进行,只能使用... 现代模态测试的对象正从系统部件转向整体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特征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表现在结构组件众多导致系统模态密集化、局部化;在实际的工程结构中,甚至无法对大型结构施加有效的激励或激励的成本很高,使得EMA方法不能进行,只能使用OMA方法。在系统动力学特征越加复杂与参数辨识难度增加的同时,对参数辨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算法的模态辨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EMA与OMA都面临着整体频段的拟合困难、模型阶次与模态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测点数的迅速增大带来的计算量剧增等困难;并且,EMA与OMA之间还存在着辨识方法不能统一的问题;简要回顾了VF算法原理,并进一步将VF算法拓展到OMA问题中,将频域内的EMA与OMA建立一个统一辨识流程,实现了整个频段上的整体拟合;简化了模态参数辨识流程,减少人工介入工以及由于频段划分不当造成的识别质量的下降。利用公开数据进一步验证了EMA问题中,VF算法在低信噪比和大规模曲线数目时的辨识效果,以及在OMA问题中的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态分析 环境激励模态分析 模态参数 频域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A模态参数的优化及盲分析技术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进明 应怀樵 章关永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6-1020,1040-1041,共5页
提出了运行状态模态分析(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简称OMA)模态参数的优化和盲分析的方法。通过模态参数优化,在不丢失物理模态的前提下,所有分析方法的模态分析结果经过优化最终都可以得到统一。提出了在优化过程中清除虚假模态的... 提出了运行状态模态分析(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简称OMA)模态参数的优化和盲分析的方法。通过模态参数优化,在不丢失物理模态的前提下,所有分析方法的模态分析结果经过优化最终都可以得到统一。提出了在优化过程中清除虚假模态的机制,由此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OMA模态分析,即在选定频带范围内,不经过任何人机交互,都可以得到数学意义上最优的OMA模态分析结果。通过上海卢浦大桥的OMA试验对该优化算法及自动化分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及自动化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自动化模态分析的方法操作简捷,分析结果不包含虚假模态,在数学意义上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最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状态模态分析 参数识别 优化 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OMA的锯床齿轮箱动态性能优化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扬渝 倪鹏程 +4 位作者 文东辉 谭大鹏 潘晓峰 陆辉 汪德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为优化锯床刚性及动态力学性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与稳定性,提出一种锯床齿轮箱动态性能优化方法。采用将各传动轴系简化为质量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锯床齿轮箱数值模型,得到了齿轮箱的模态参数。对齿轮箱各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SA),得到... 为优化锯床刚性及动态力学性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与稳定性,提出一种锯床齿轮箱动态性能优化方法。采用将各传动轴系简化为质量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锯床齿轮箱数值模型,得到了齿轮箱的模态参数。对齿轮箱各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SA),得到其对目标函数的灵敏程度。结合运行模态分析(OMA),获取齿轮箱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振动特性,进而优化锯床齿轮箱结构。对优化前后的锯床进行锯切实验和振动信号采集,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齿轮箱固有频率得到显著提高;在各工况下齿轮箱振幅均明显降低,锯床工作稳定性得到改善。本研究可为机床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锯床高速稳定切削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床齿轮箱 灵敏度分析(SA) 运行模态分析(oma)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略运筹分析的事件本体及数据集构建方法
10
作者 陈泉林 贾珺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52,共10页
针对战略运筹分析领域缺少信息抽取技术研究的专业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战略运筹分析的事件本体及数据集构建方法。根据战略运筹分析中情况判断方面的需求,提出面向战略运筹分析事件本体模型,并使用“少量人工标注+微调大语言模型... 针对战略运筹分析领域缺少信息抽取技术研究的专业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战略运筹分析的事件本体及数据集构建方法。根据战略运筹分析中情况判断方面的需求,提出面向战略运筹分析事件本体模型,并使用“少量人工标注+微调大语言模型标注”的方法构建面向战略运筹分析的事件数据集EfSOA。数据集构建方法以及EfSOA突出了战略运筹分析领域知识,能有效支持信息抽取方法在该领域的研究,为未来构建面向战略运筹分析的事件抽取与关系挖掘模型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运筹分析 大语言模型 事件本体 数据集 信息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大模型在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琴 李国华 +3 位作者 代明睿 杜文然 赵崟江 张皓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尤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进步更加引人瞩目,大模型技术将在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铁路智能运维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铁路基础设施多源异构的数据特征,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大模型的铁路基础设施运维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尤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进步更加引人瞩目,大模型技术将在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铁路智能运维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铁路基础设施多源异构的数据特征,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大模型的铁路基础设施运维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场景。分析围绕铁路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运维知识来源、知识结构以及数据分析需求,提出基于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多源模型协同的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总体架构,采用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衍生铁路智能运维场景模型,以智能体技术为驱动,协同传统模型、知识图谱等技术,赋能铁路智能运维场景;研究铁路自然语言大模型微调、检索增强生成,以及人工智能体关键技术,结合自然语言大模型逻辑推理、内容生成、智能决策等能力,研究自然语言大模型在铁路基础设施检修养作业、设备维修信息管理、设备状态检测、事故故障与应急处置,以及智能运维决策中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维知识分析 自然语言大模型 人工智能体 多源模型协同 基础设施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网运行映像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孙华东 黄彦浩 +5 位作者 李宗翰 赵兵 王虹富 何春江 李勤新 郑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7-2207,共11页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导致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现有基于时域仿真技术的预案式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面向响应控制、人工智能等非仿真技术与仿真计算共同分析决策的需求,该...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导致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现有基于时域仿真技术的预案式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面向响应控制、人工智能等非仿真技术与仿真计算共同分析决策的需求,该文提出了大电网运行映像模型及其关键技术。映像模型以直接反映系统动态过程的实时量测数据为输入,支持非时域仿真的系统分析算法,并可与仿真计算接口,从而有力支持仿真计算方法、解析计算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三者的结合,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运行分析速度、策略制定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该文提出了映像模型的理论概念、系统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体系,并结合实际电网数据构建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像模型 实时量测 在线分析 电网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发展平衡吗?——基于效率基尼系数的测度
13
作者 李世龙 仝志杰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4,共12页
我国寿险业正处于粗放式高速发展向专业化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寿险公司经营效率水平及其平衡程度是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测度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不平衡程度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促进寿险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 我国寿险业正处于粗放式高速发展向专业化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寿险公司经营效率水平及其平衡程度是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测度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不平衡程度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促进寿险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两阶段SBM模型分析2016-2021年我国20家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效率基尼系数测度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不平衡程度,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方法探究造成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2016-2021年间样本公司的经营效率相对偏低,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其中市场份额是造成经营效率差异的关键原因,同时现金与存款占比差异、员工素质差异以及科技水平差异均对经营效率差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提出有效降低经营效率差距,推进我国寿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合理化政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模型 经营效率平衡水平 效率基尼系数 Q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A隧道爆破振动下砌体结构的安全评价
14
作者 曹杨 管晓明 +1 位作者 王旭春 李伟 《工程爆破》 2017年第2期17-23,31,共8页
以成渝客运专线新红岩隧道上方二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OMA(运行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在隧道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作用下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电子雷管爆破相比非电雷管能够有效降低地面振速,峰值振速最多降低约67%;二层砌体结构... 以成渝客运专线新红岩隧道上方二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OMA(运行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在隧道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作用下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电子雷管爆破相比非电雷管能够有效降低地面振速,峰值振速最多降低约67%;二层砌体结构前4阶固有频率位于9~25Hz,有限元模型修正后其固有频率与实验值的误差明显减小,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非线性动力分析表明砌体结构门、窗的角部、砌体与混凝土材料的交界处及底层主应力集中程度高,但砌体的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均小于规范值,表明砌体在爆破振动作用下是安全的,而且电子雷管更适用于结构安全性要求高的隧道爆破;现场调研发现砌体楼房在隧道爆破振动下没有发生损伤,表明基于OMA方法进行隧道爆破振动下砌体结构的安全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a 浅埋隧道 爆破振动 砌体结构 模型修正 动力分析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eepONet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估算方法
15
作者 项江鑫 霍思佳 +2 位作者 乐应波 杨程 崔昊杨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6-755,共10页
时变高功率工况下,IGBT模块结温的实时准确估算是高效实施热管理策略的基础。但现有方法中,有限元分析(FEA)法难以实时响应,热网络模型法估算准确率低,两者均无法满足结温估算实时性和准确率的均衡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时变高功率工况下,IGBT模块结温的实时准确估算是高效实施热管理策略的基础。但现有方法中,有限元分析(FEA)法难以实时响应,热网络模型法估算准确率低,两者均无法满足结温估算实时性和准确率的均衡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约束深度算子网络(PI-DeepONet)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实时准确估算方法。首先,在算子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引入物理约束,设计了具有物理约束的PI-DeepONet模型;随后,将FEA计算的IGBT模块热特性参数与时空位置信息作为输入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所得的最优算子估算模块结温。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结温估算的准确率和实时性,能够适应复杂工况,为IGBT模块热管理策略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结温估算 物理约束深度算子网络(PI-DeepONet)模型 有限元分析(FEA)法 热网络模型 热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耕整地机械的作业效率与能耗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李秀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37-40,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玉米耕整地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作业过程,识别出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基于数学建模的作业能耗模型,并结合仿真技术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实际作业中能耗... 该文通过分析玉米耕整地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作业过程,识别出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基于数学建模的作业能耗模型,并结合仿真技术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实际作业中能耗变化的规律,并揭示能耗与作业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作业参数组合的策略。研究成果为玉米耕整地机械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耕整地机械 作业效率 能耗优化 数学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变量模型及其在贝叶斯运营模态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伟 李宾宾 +1 位作者 谢炎龙 陈笑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6-1484,共9页
贝叶斯FFT算法是运营模态分析的最新一代算法,以其准确性高、计算速度快、可有效进行不确定性度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贝叶斯FFT算法针对不同情况(稀疏模态、密集模态、多步测试等)需采用不同优化算法,且编程实现极为复杂。为... 贝叶斯FFT算法是运营模态分析的最新一代算法,以其准确性高、计算速度快、可有效进行不确定性度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贝叶斯FFT算法针对不同情况(稀疏模态、密集模态、多步测试等)需采用不同优化算法,且编程实现极为复杂。为此,本文旨在提出针对不同情况的贝叶斯FFT算法的统一框架,并实现模态参数的高效求解;视结构模态响应为隐变量,建立贝叶斯模态识别单步测试和多步测试的隐变量模型框架;针对提出的隐变量模型运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实现各种情况下模态参数的统一贝叶斯推断,利用隐变量解耦模态参数优化过程,采用Louis等式间接求取似然函数的Hessian矩阵。通过两个实际工程测试案例,并与现有方法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与现有方法结果相同,但其推导简单、易编程,尤其对于密集模态识别问题具有明显的计算优势。本文为贝叶斯模态识别建立起统一的隐变量模型框架,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原本繁琐且冗长的推导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也为应用变分贝叶斯、吉布斯采样等算法求解贝叶斯模态识别问题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模态分析 参数识别 隐变量模型 期望最大化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直流微电网多运行工况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景文 王媛 +2 位作者 王福强 王同新 何舟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直流微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运行工况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工况。因此研究适用于多工况运行系统的通用稳定性分析方法非常必要。首先,依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建立光储直流微电网各单元的阻抗模型,利用稳态分析法结... 直流微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运行工况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工况。因此研究适用于多工况运行系统的通用稳定性分析方法非常必要。首先,依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建立光储直流微电网各单元的阻抗模型,利用稳态分析法结合劳斯判据推导得出系统稳定时负载功率及母线电容的边界条件;其次,通过重新定义系统环路增益表达式,得到更具通用性的基于母线电压控制变换器(BVCC)和母线电流控制变换器(BCCC)的稳定性判据,并利用该判据对系统多种运行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借助所得边界条件对稳定裕度较低的工况计算合适的系统参数,保证系统能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最后,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3种典型工况仿真分析,验证边界条件及稳定性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直流微电网 多运行工况 阻抗模型 稳定边界条件 通用稳定性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特征分析的分布式动态工业过程运行状态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林生 常玉清 +1 位作者 王福利 高世红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5-757,共13页
现代工业过程通常具有规模大、流程长和工序多的特点,导致传统的集中式建模方法会淹没过程的局部变化信息,从而无法及时识别早期的非优运行状态.此外,闭环控制的广泛应用使得过程变量普遍存在时序相关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慢特... 现代工业过程通常具有规模大、流程长和工序多的特点,导致传统的集中式建模方法会淹没过程的局部变化信息,从而无法及时识别早期的非优运行状态.此外,闭环控制的广泛应用使得过程变量普遍存在时序相关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慢特征分析(Slow feature analysis, SFA)的分布式动态工业过程运行状态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和K-medoids聚类算法对过程进行分解;然后,对每一变量子块建立相应的动态慢特征分析(Dynamic slow feature analysis, DSFA)模型;最后,利用贝叶斯推理获得全局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在数值案例和金湿法冶金过程的仿真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模型 运行状态评价 慢特征分析 动态时间规整 K-medoid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变流器全工况阻抗模型的黑箱辨识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崇滨 姜齐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阻抗分析法因适用于并网变流器控制结构和参数均未知的黑箱系统,已成为工程中评估宽频振荡风险的重要选择。以跟网型三相两电平变流器为例,首先,使用谐波线性化方法,严格推导了计及直流侧耦合的交流侧全工况开/闭环理论阻抗模型,实现了... 阻抗分析法因适用于并网变流器控制结构和参数均未知的黑箱系统,已成为工程中评估宽频振荡风险的重要选择。以跟网型三相两电平变流器为例,首先,使用谐波线性化方法,严格推导了计及直流侧耦合的交流侧全工况开/闭环理论阻抗模型,实现了模型参数与工作点高阶项的完全解耦。其次,依据理论模型特征,明确了黑箱辨识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辨识单一开/闭环阻抗模型频率响应所需的工况数量。使用辨识得到的全工况阻抗模型,实现了不同短路比条件下系统安全运行域的快速评估,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其准确性。此外,讨论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普适性以及相对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优越性,为阻抗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分析法 黑箱系统 模型辨识 全工况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