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际运行工况下燃料电池的功率衰减规律
1
作者 马立英 潘文龙 +1 位作者 侯永平 王要娟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探究重型卡车燃料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性能衰减规律,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电流数据为数据集,提取特征电流密度点,分析燃料电池堆的功率衰减幅度及速率变化规律。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衰减幅度及功率衰减速率,都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为探究重型卡车燃料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性能衰减规律,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电流数据为数据集,提取特征电流密度点,分析燃料电池堆的功率衰减幅度及速率变化规律。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衰减幅度及功率衰减速率,都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随着负载的提高不断增大,且负载越大,衰减速率增大越快,但在高强度负载下,衰减幅度的增速略有放缓。分析结果揭示了性能衰减随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具体变化规律,为同类燃料电池车辆的性能分析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实际运行工况 特征电流密度 性能衰退 功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与容量约束下柔性互联配电网安全裕度评估与优化提升
2
作者 吉兴全 张丽泓 +3 位作者 刘琪 张玉敏 王一振 梁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60,共9页
基于智能软开关(SOP)的柔性互联配电网能够实现对潮流分布的精准调控,但高比例新能源的强随机性易造成配电网安全运行约束越限。为提升配电网应对新能源功率与负荷随机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考虑电压和设备容量约束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安全裕... 基于智能软开关(SOP)的柔性互联配电网能够实现对潮流分布的精准调控,但高比例新能源的强随机性易造成配电网安全运行约束越限。为提升配电网应对新能源功率与负荷随机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考虑电压和设备容量约束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安全裕度区间评估与优化提升方法。首先,利用系统容许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波动区间表示配电网应对负荷和新能源出力随机变化的能力,提出配电网安全裕度指标和基于线性潮流的快速计算方法,有效评估对比不同运行约束下系统应对新能源随机变化的能力;其次,提出了考虑新能源功率和负荷概率分布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安全裕度优化提升方法,通过对优化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提高求解速度;最后,对含三端口SOP的配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柔性互联配电网容许的新能源出力与负荷波动范围,提高系统应对新能源功率和负荷随机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安全裕度 优化 波动区间 智能软开关 运行约束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变工况控制模式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巍 李贺 王晓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3-658,共6页
以220kW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对混合发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20kW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在单独SOFC燃料控制模式(Case 1)下,系统的稳定负荷必须大于70%;在变转... 以220kW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对混合发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20kW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在单独SOFC燃料控制模式(Case 1)下,系统的稳定负荷必须大于70%;在变转速控制模式(Case 2)下,系统的稳定负荷必须大于77%;而在定转速恒定电池温度的控制模式(Case3)下,系统最低负荷可以低到59%.在相同负荷条件下,Case 2对应的系统效率最高,Case 1对应的系统效率最低.为保证混合发电系统的高效率,并扩大混合发电系统的运行范围,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模式,可以使得混合发电系统最低负荷达到45%,而系统效率始终保持在56.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MGT混合发电系统 控制模式 变工况性能 运行范围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集成储热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杨海生 吴瑞涛 +3 位作者 李路江 唐广通 苗林 刘明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5-653,共9页
为了提高利用过热蒸汽加热熔盐进行储热的系统能效,建立了集成三罐熔盐储热系统的燃煤机组系统构型,并在典型储热-放热工况下对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提升潜力和集成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THA工况下进行储热时,受汽轮机... 为了提高利用过热蒸汽加热熔盐进行储热的系统能效,建立了集成三罐熔盐储热系统的燃煤机组系统构型,并在典型储热-放热工况下对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提升潜力和集成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THA工况下进行储热时,受汽轮机低压缸的最低蒸汽通流量限制,燃煤机组的输出功率最高可降低81.60 MW,占机组额定负荷的12.36%;而在50%THA工况下放热时,燃煤机组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52.45 MW,占机组额定负荷的7.95%;集成系统的等效循环效率受放热基准工况的影响,在50%THA工况下放热时的等效循环效率最大,可达75.35%,而在100%THA工况放热时的等效循环效率最小,为5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运行灵活性 熔盐储热 热力学性能 等效循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交异步系统准同步控制下直流动态功频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崇涛 陈亦平 +3 位作者 杨若朴 杨荣照 黄济宇 肖逸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9-67,共9页
经直流输电互联的异步系统通过对直流输电实施附加控制,可实现异步系统的准同步运行,达到实时共享异步系统调频资源的目的。但在准同步控制的工程实践中,不合理的控制结构或参数配置将导致系统出现非预期的功率波动。首先,根据直流准同... 经直流输电互联的异步系统通过对直流输电实施附加控制,可实现异步系统的准同步运行,达到实时共享异步系统调频资源的目的。但在准同步控制的工程实践中,不合理的控制结构或参数配置将导致系统出现非预期的功率波动。首先,根据直流准同步附加控制,构建准同步系统的动态功频响应分析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直流控制参数对功率振荡的影响;进而,分析准同步控制导致的功率波动与传统功角振荡的异同;最后,以准同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功率波动为例进行分析验证,提出抑制直流功率波动的建议,并对准同步控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互联系统 准同步运行 动态功频响应 直流联络线 频率控制 功率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光储接入场景下的柔性互联系统多模式优化运行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桄志 庞丹 +3 位作者 葛津铭 李国庆 王振浩 王尉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出力随机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柔性互联系统优化运行策略。首先改进虚拟同步控制技术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其次分析系统运行模式判断光伏、储能单元的输出逻辑,以直流母线功率平衡为底层逻辑,充分考虑配电台区负荷均... 针对分布式光伏出力随机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柔性互联系统优化运行策略。首先改进虚拟同步控制技术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其次分析系统运行模式判断光伏、储能单元的输出逻辑,以直流母线功率平衡为底层逻辑,充分考虑配电台区负荷均衡度、主变经济运行及故障台区失电量等因素,提出了功率协调优化策略及故障供电恢复策略;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各端口功率指令,通过精确调控柔性互联多状态开关,实现了柔性互联系统功率灵活互济。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柔性互联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所提优化调控策略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 负荷均衡 主变经济运行 功率互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动调速的风氢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置与运行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乐 尹文良 +2 位作者 李明 孙晨业 刘琳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3,共11页
差动调速型风电机组可在无需整流-逆变装置下与电网友好连接,为大规模风电并网和特大型风电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面向国家“双碳”需求,以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及并网运行稳定性、经济性为导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动调速的风氢联合... 差动调速型风电机组可在无需整流-逆变装置下与电网友好连接,为大规模风电并网和特大型风电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面向国家“双碳”需求,以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及并网运行稳定性、经济性为导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动调速的风氢联合发电系统方案,并分析了其基本结构和调速原理,构建了关键单元的数学模型。为确保风氢联合发电的系统稳定、经济运行,在综合考虑风电出力及负荷需求等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下,建立了制氢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模型;在保持高水平风能利用的条件下,完成了制氢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并揭示了关键参数对容量配置的影响规律。搭建了所提风氢联合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不同风速条件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原理可行性及其在运行性能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差动调速 制氢储能 容量配置 风电系统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网络重构的旋转潮流控制器规划方法
8
作者 吴鸣 郭美辰 +3 位作者 卢俊达 郑楠 贾焦心 颜湘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为了在配电网中合理配置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提出一种计及网络内重构的区域间基于RPFC的柔性互联方法,搭建兼顾网络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双层模型。规划层对RPFC的选址定容进行求解,运行层制定配电网的重构方案与RPFC运行策略,同时评估故... 为了在配电网中合理配置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提出一种计及网络内重构的区域间基于RPFC的柔性互联方法,搭建兼顾网络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双层模型。规划层对RPFC的选址定容进行求解,运行层制定配电网的重构方案与RPFC运行策略,同时评估故障状态下的网络可靠性。利用RPFC调节区域间互联线路的传输功率,促进新能源消纳,并配合网络重构以充分发挥网络灵活性,降低所需配置RPFC容量。综合考虑网络运行成本、停电损失成本、RPFC投资成本,采用改进蚁狮优化算法与二阶锥规划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规划-运行双层互动。以改进的IEEE 33节点与IEEE 22节点互联网络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潮流控制器 配电网重构 柔性互联 选址定容 运行优化 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辅助磁阻发电机建压过程及短路故障运行
9
作者 随阁 赵博 +2 位作者 王义勇 张红旗 鲁炳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2,共7页
为解决传统永磁发电机短路故障时灭磁困难和开关磁阻类发电机电压波形差的难题,提出一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发电系统(PMSynRG)。建立该电机的数学模型,阐述其发电运行机理,并推导出带载时的稳态电压方程和三相短路时绕组交直轴短路动态电... 为解决传统永磁发电机短路故障时灭磁困难和开关磁阻类发电机电压波形差的难题,提出一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发电系统(PMSynRG)。建立该电机的数学模型,阐述其发电运行机理,并推导出带载时的稳态电压方程和三相短路时绕组交直轴短路动态电流方程。针对发电机带载时的自激建压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出自激建压曲线,验证发电机系统的建压能力。此外,针对三相短路故障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故障时三相电流小于额定电流的结论,同时还验证了三相短路时动态电流方程的正确性,证明了发电机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制作样机并完成了带载建压实验,实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发电机 运行机理 建压能力 三相短路故障 有限元分析 样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电东送工程系统调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汤涌 李晨光 +2 位作者 朱方 陈葛松 蒋宜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21,共8页
川电东送输变电工程于2002年4月完成系统调试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川渝电网通过380km万龙联络线的联网运行。系统调试的主要结论为:(1)投、切万龙空载线路,断路器无重燃,试验结果在规程允许范围内(2)在万龙线万县侧进行人工单相... 川电东送输变电工程于2002年4月完成系统调试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川渝电网通过380km万龙联络线的联网运行。系统调试的主要结论为:(1)投、切万龙空载线路,断路器无重燃,试验结果在规程允许范围内(2)在万龙线万县侧进行人工单相接地试验,系统一次设备、继电保护、操作控制系统均正常运行或动作。(3)华中—川渝电网通过万龙联络线并、解列操作不会对系统造成大的冲击。(4)系统扰动试验(包括切机、跳线、投切电抗器和单相对地短路)表明互联系统能够经受这类扰动,保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电东送输变电工程 系统调试 华中电网 川渝电网 输电线路 联网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北联网工程系统调整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汤涌 朱方 +2 位作者 张东霞 蒋宜国 李柏青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6-49,54,共5页
我国第一个大区电网间交流联网系统——华北—东北互联系统已与 2 0 0 1年 5月投入运行。系统联络线是 16 6 km的5 0 0 k V绥姜线。联网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1联网系统并列、解列试验 ,2联网系统无功电压调整试验 ,3联网系统联络线功... 我国第一个大区电网间交流联网系统——华北—东北互联系统已与 2 0 0 1年 5月投入运行。系统联络线是 16 6 km的5 0 0 k V绥姜线。联网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1联网系统并列、解列试验 ,2联网系统无功电压调整试验 ,3联网系统联络线功率调整试验 ,4系统扰动试验 (包括切机、跳线、PSS退出等 )。系统调试的主要结论为 :1华北—东北电网通过绥姜线并、解列 ,不会对两个系统造成大的冲击。2互联系统具有较好的联络线潮流控制能力。3互联系统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 ,可以保证系统发生小扰动时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联网工程系统 调整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柔性互联城市电网的静态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峻 郭伟 +2 位作者 李蕴 黄仁乐 杨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40-3146,共7页
为解决我国大型城市电网分区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在分区间安装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柔性直流分区互联装置以进行柔性互联,并通过静态安全分析研究上述新的运行方式对城市电网安全性的提升作用。首先,针对目前我国大型城市... 为解决我国大型城市电网分区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在分区间安装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柔性直流分区互联装置以进行柔性互联,并通过静态安全分析研究上述新的运行方式对城市电网安全性的提升作用。首先,针对目前我国大型城市电网中220 kV及以上电网分区运行现状,分析了分区解环运行模式下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电网发生N-1故障后,利用分区互联装置进行紧急功率支援的思路。其次,对分区互联装置进行建模,研究电网N-1故障后装置的功率支援策略,并利用灵敏度法确定装置的功率支援量,提出分区柔性互联城市电网的静态安全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北京电网实际算例验证所提方法,并与现有分区运行方式对比,可知城市电网经柔性互联后,其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分区运行 柔性直流 分区互联装置 柔性互联 静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内点理论的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标准下的AGC控制策略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李滨 韦化 +3 位作者 农蔚涛 李林峰 吴阿琴 阳育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56-61,共6页
分析电力系统中现有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utoma 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策略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control performance standard,CPS)考核要求,提出基于现代内点理论的互联电网CP... 分析电力系统中现有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utoma 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策略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control performance standard,CPS)考核要求,提出基于现代内点理论的互联电网CPS标准下的AGC控制策略,建立相应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确定解算条件,导出含互补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算法。大量的仿真实验和比较算例表明所提的AGC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少AGC机组的下令次数,大幅度提高CPS指标,保证电网频率质量和安全运行,降低电网调节成本,实现电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该成果已在广西电网投入开环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最优化理论 控制策略 互联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一)制定原则和需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娆 常烨骙 +2 位作者 巴宇 李卫东 单茂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3-139,共7页
在对已有评价标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互联电网的具体情况,以标准的制定目的为基础,提出了"自上而下"和兼顾安全、优质、经济的标准制定原则。依据该原则,以标准主体、时间尺度和频率偏差系数等为切入点,论述了实现控... 在对已有评价标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互联电网的具体情况,以标准的制定目的为基础,提出了"自上而下"和兼顾安全、优质、经济的标准制定原则。依据该原则,以标准主体、时间尺度和频率偏差系数等为切入点,论述了实现控制目标的手段。指出了中国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制定需研究的六方面的问题,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表明,开展评价标准的基础理论研究十分必要,应针对具体问题积极开展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标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标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笑宇 庞郑宁 +4 位作者 樊启俊 冷喜武 朴林 李勇 李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2,共6页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整体框架下,以电力调度工作流作为流程描述规范,E语言文件作为数据交互载体,消息邮件作为数据交互工具,以调控运行管理需求为导向,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系统的横纵向多级立体式互联互通框架。应用所述框架,实现调控...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整体框架下,以电力调度工作流作为流程描述规范,E语言文件作为数据交互载体,消息邮件作为数据交互工具,以调控运行管理需求为导向,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系统的横纵向多级立体式互联互通框架。应用所述框架,实现调控机构纵向业务流程贯通和跨安全区的横向业务融合,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完整的、闭环的一体化运作,并且实现与大检修管理系统的横向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管理系统 互联互通 消息邮件 电力调度工作流 E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统计特性与评价标准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磊 胡伟 +3 位作者 徐飞 李群山 刘涛 朱翠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7-3143,共7页
正常运行时互联电网交流联络线上存在随机功率波动的现象。基于实际2大区互联电网的历史数据,分析了联络线功率偏差、频率偏差以及2大区电网区域控制偏差(area control error,ACE)的统计特性,结果显示:联络线功率偏差表现出良好的正态... 正常运行时互联电网交流联络线上存在随机功率波动的现象。基于实际2大区互联电网的历史数据,分析了联络线功率偏差、频率偏差以及2大区电网区域控制偏差(area control error,ACE)的统计特性,结果显示:联络线功率偏差表现出良好的正态分布特性;系统频率偏差和正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原因是电网的频率控制使得频率偏差大于0.03 Hz的概率减小;各控制区的ACE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文章认为联络线功率偏差由两端电网的ACE引起,可以通过两端电网ACE的均方根值和相关系数计算出联络线功率偏差的均方根值,从而得到对联络线功率偏差大小分布的估计。对目前采用的T标准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实现联络线功率控制的目标,两端电网责任度阈值之和为2即可,不一定要求两端电网责任度的阈值都是1;两端电网责任度阈值的分配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以得到公平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联络线 随机功率波动 统计特性 ACE CPS标准 T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及其考核在北美与国内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3
17
作者 巴宇 刘娆 李卫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63-72,共10页
目前,中国大部分区域电网已经使用控制性能标准(CPS)进行互联电网有功功率控制性能的评价与考核。在引入标准时,国内电网并非完全照搬北美的评价考核模式,而是进行了改进。主要修改包括:CPS1指标值使用短期分段平均计算法、放弃直接使用... 目前,中国大部分区域电网已经使用控制性能标准(CPS)进行互联电网有功功率控制性能的评价与考核。在引入标准时,国内电网并非完全照搬北美的评价考核模式,而是进行了改进。主要修改包括:CPS1指标值使用短期分段平均计算法、放弃直接使用CPS2考核、使用惩罚返还的考核规则等。从理论分析和定量测算2个方面着手,分析比较了修改后的CPS在互联电网评价与考核应用中与北美的差异,并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这些差异可能给最终考核带来的影响。此外,也尝试理清控制性能评价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控制性能标准(CPS) 控制性能评价 控制性能考核 自动发电控制(A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量函数法的互联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林川 王锡凡 王秀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本文把等效电量函数法推广到互联电力系统的随机生产模拟中,严格地处理了发电机组支援容量和联络线输送容量的随机性质,更精确地反映了互联系统之间的电能交换过程。数字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较高的模拟速度。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运行 模拟 等效电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二)新标准构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娆 巴宇 +2 位作者 常烨骙 李卫东 单茂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2-136,共5页
从中国电网频率偏差的实际变化规律出发,基于概率理论的分析,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控制目的,进而明确了标准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构架。在该构架下,包含频率安全标准、无意交换电量标准和频率质量... 从中国电网频率偏差的实际变化规律出发,基于概率理论的分析,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控制目的,进而明确了标准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构架。在该构架下,包含频率安全标准、无意交换电量标准和频率质量标准等3个标准,分别对应分钟、小时和月及以上3个时间尺度的控制性能评价。在新构架下所设计的标准,既可引导控制区域快速做出调节,为系统保证电网频率秒或分钟级时间尺度的频率安全奠定基础,又能允许控制区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将功补过",可解决目前中国各区域电网公司所实施标准中可能出现的频繁调节和过度调节问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标准构架 自动发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三)新标准的指标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娆 巴宇 +2 位作者 常烨骙 李卫东 单茂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35-140,共6页
基于所提出的评价标准新构架和3个标准的设计思想,针对中国电网运行具体实际,对各标准指标的构造进行了理论探索,给出了3个标准的指标备选方案。其要点是:将行业标准中频率合格百分数指标转化为概率指标,以适应中国的电网质量考核方式;... 基于所提出的评价标准新构架和3个标准的设计思想,针对中国电网运行具体实际,对各标准指标的构造进行了理论探索,给出了3个标准的指标备选方案。其要点是:将行业标准中频率合格百分数指标转化为概率指标,以适应中国的电网质量考核方式;针对频率安全的实际关注点,设计积分型的频率安全标准指标形式,并给出了离散采样情况下的指标样式;无意交换电量标准中时段长度可选,可适应不同的结算时间尺度;对所设计的各项标准的重合度进行分析,明确了各标准同时设置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标准设计 指标设计 自动发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