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震陷土层耦合作用下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忠居 王逸然 +3 位作者 蔡杰 张聪 朱继新 孟莹莹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桩身加速度、水平位移、弯矩及桩基损伤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波由于其频谱特性不同,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存在差异;桩顶加速度最大值、桩顶水平位移最大值、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在1004波作用下最大,在Kobe波作用下最小;桩身弯矩最大值均未超过桩基设计抗弯承载力;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对桩基础的抗弯承载能力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软硬土层的分界面处抗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变截面桩 振动台试验 震陷场地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 张伟 +3 位作者 王尊理 温暖 刘聪慧 李忠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据完整且可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5次起坐试验(5 times sit to stand,STS-5)、TUG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及步态功能;根据TUG结果进行分组,即TUG≤12 s,判定为TUG正常组;TUG>12 s判定为TUG延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TUG延长组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TUG延长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MHD患者,TUG延长组86例,TUG正常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糖、教育水平、MMSE评分、C反应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钠、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TS-5、单次尿素氮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低MMSE评分、低Kt/V以及STS-5时间延长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性别、MMSE总分、STS-5时间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5、0.678、0.777、0.836(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Kt/V预测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602(P=0.037),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上5项指标作为整体模型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923(P<0.01)结论MHD患者的年龄、性别、MMSE评分、STS-5时间延长、Kt/V的水平与合并TUG延长相关,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TUG延长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计时站立行走测试 认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磊 尹伊 +2 位作者 陈凯 唐意 郝玮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于动力风荷载,分析了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和均方根基底弯矩,建立了横风向广义风荷载功率谱和归一化均方根基底弯矩系数的经验公式。最后,基于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风致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经验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六边形断面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忠居 李元鹏 +4 位作者 王伟 张聪 李宗海 赵瑞欣 王思琦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3,共9页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 为研究不同厚度液化土层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分别为0.15g、0.25g、0.35g、0.45g的5010波,开展液化土层厚度分别为30、40、50 cm时饱和砂土孔压比、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身弯矩、桩顶水平位移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饱和砂土层厚度下,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在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处发生突变;同一土层厚度下,随着地震动强度从0.15g增大到0.45g,饱和砂土孔压比、六桩基础的桩身加速度、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均增大;0.15g地震动强度下,随着饱和砂土层厚度增大,饱和砂土孔压比稳定值减小,但六桩基础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峰值均逐渐增大且增幅变大。建议在液化场地大直径变截面桩基础设计时,应特别考虑大直径变截面六桩基础在不同液化土层厚度下的动力响应差异,并注重变截面和土层分界面的抗弯性能,以保证六桩基础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大直径变截面六桩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及慢性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马天翼 +5 位作者 骆丽 刘舒婷 储雨菲 梁国强 方磊 张国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观察易筋经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适合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易筋经运动功法处方。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易筋... 目的观察易筋经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适合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易筋经运动功法处方。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易筋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易筋经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易筋经功法锻炼。干预前后观察2组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握力、30 s坐立试验次数、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SPPB评分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8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易筋经组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握力、30 s坐立试验次数、SPPB评分、股直肌厚度和横截面积、股中间肌厚度、血清TNF-α和IL-18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易筋经干预后TNF-α水平与握力呈显著性负相关,r=-0.3138,P<0.05。结论易筋经功法训练可以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和肌力,提高患者体能水平,可能与改善机体慢性炎性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老年肌少症 骨骼肌质量指数 肌肉握力 30 s坐立试验 肌肉厚度 肌肉横截面积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型变截面桩水平承载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伟 杨森 +2 位作者 瑜璐 赫山林 张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 目的为探究粉砂地基中刚性与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机理和变径因素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和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分别对刚、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和常截面桩进行水平加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数值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下半段桩径减小阶梯型变截面形式对弹性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考虑材料利用率情况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比常截面桩提高6.4%,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提升33.28%;水平荷载相同条件下,刚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大于常截面桩的,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浅层土抗力小于弹性常截面桩的;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和变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随变径比增加而减小。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50%时,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的水平承载力接近于弹性常截面桩;与弹性常截面桩相比,当弹性阶梯型变截面桩变径比为0.8,变径长度占比为40%时,单位体积水平承载力提升最大。结论与常截面桩相比,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单位水平承载力更高,合理设置变径长度和变径比可以节约成本。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阶梯型变截面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地基 阶梯型变截面桩 水平承载机理 变径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波浪消减性能分析研究
7
作者 马玉祥 田世豪 董国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同截面型式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边界。结果表明:当入射波周期小于9 s时,各类浮堤的透射系数可达到0.5以下;当大于9 s时,浮堤的消浪能力大幅下降,透射系数集中在0.8~1.0。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种改进浮式防波堤截面的途径,建议优选组合异形截面并添设消波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防波堤 消波特性 物理模型试验 截面型式 消波模块 消波评价参数 截面设计 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截面变化率铝合金异形管整体液力成形工艺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陈明 刘鑫 +5 位作者 徐勇 解文龙 黄新越 王晟诚 赵长坚 张士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针对某大截面变化率空心构件成形难的问题,采用液力成形的方法进行成形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针对目标零件,通过压扁截面处对称及圆截面处对称2种不同的对称方式设计了A型结构和B型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同一加载路... 目的针对某大截面变化率空心构件成形难的问题,采用液力成形的方法进行成形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针对目标零件,通过压扁截面处对称及圆截面处对称2种不同的对称方式设计了A型结构和B型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同一加载路径下2种不同结构的成形特点,选取了成形效果较好的A型结构进行成形工艺研究,建立了A型结构的成形分区图,继而根据成形分区图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在同一种加载路径下,A型结构成形的目标零件最大减薄率明显小于B型结构成形的目标零件最大减薄率,且在成形过程中,B型结构压扁特征处易出现褶皱或起皱趋势,而A型结构压扁特征处壁厚分布更加均匀,A型结构成形效果优于B型结构成形效果。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如下:压制压力为2 MPa、初始压力为7 MPa、成形压力为15 MPa、轴向进给为13 mm,成形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5.9%。结论经成形分区图指导设计的正交成形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成形分区图的设立对成形试验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可为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截面变化率 管材液力成形 结构设计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研制与试验
9
作者 陆红军 李大建 +2 位作者 杨义兴 陈春坤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水、温度、压力参数自动采集、存储,通过地面数据回读分析,能判识不同产层段产出类型及产出特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达到了设计工艺技术指标。现场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低液量水平井流量、含水、温度、压力数据的完整采集与存储,通过数据曲线分析明确了实施井不同产层段产出情况,准确定位了主要出水层段。所得结论可为低渗透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后续措施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 分段生产 产层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研究
10
作者 于海平 侯爽 +1 位作者 丛兰军 李昊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共8页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电阻减小,且变化趋势会随着线缆内部间隙逐渐填满而趋于稳定。以传统机械压接接头性能为对比基准,电磁脉冲压接的放电电压工艺窗口为8~10 kV,对应的放电能量为9.73~15.20 kJ。其中,9 kV为最优工艺参数,此时电磁脉冲压接拉脱力较传统压接提高150%,接触电阻减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50端子 电磁脉冲压接 拉脱试验 电阻测试 截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11
作者 柳献 甘海杰 +2 位作者 洪剑宇 张帆 王金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1450,共10页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部为70 mm,肩部为40 mm,节省肩部UHPC用量的同时扩大了列车与结构间隙。此外基于曲梁理论建立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方法,分析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内力分配机制。结果表明:1)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的破坏模式表现为UHPC开裂、粘结界面破坏,破坏过程包含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3个阶段,呈现良好的延性特征。2)相比等截面UHPC加固方法,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承载力提升25.0%,可额外多承担4.1 m上覆土荷载。3)等截面UHPC加固结构表现为明显的“超筋”破坏,管片先破坏、后加固体破坏,而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UHPC和界面先发生破坏,后管片破坏,对于UHPC的利用率提高。4)基于曲梁理论建立的UHPC加固结构计算方法经试验结果验证正确有效,且推导得出加固界面的破坏由剪切破坏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变截面UHPC加固 二次受力 优化设计 足尺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海波 王鸿燊 王文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4-1885,共12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的关键格室构件进行设计寿命期内疲劳验证试验,用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参数下的疲劳应力幅进行计算,结合Eurocode 3中的相关规...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的关键格室构件进行设计寿命期内疲劳验证试验,用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参数下的疲劳应力幅进行计算,结合Eurocode 3中的相关规定预测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另外,选择支持向量机对多参数下的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进行评估。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调优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系数G和正则化参数C,以确保模型的最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准确率达98.78%,该方法为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结合段 疲劳寿命 支持向量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型钢精确角点FAST检测算法
13
作者 包家汉 孙德尚 +1 位作者 黄建中 胡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型钢平直度检测中,对型钢图像关键角点快速、准确地提取是实现精确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FAST)算法需要人工设定角点筛选阈值和角点提取存在大量伪角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生成及校正策...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型钢平直度检测中,对型钢图像关键角点快速、准确地提取是实现精确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FAST)算法需要人工设定角点筛选阈值和角点提取存在大量伪角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生成及校正策略,能够在自动获取初始阈值的基础上,根据角点数是否达到初始角点集要求对阈值实时校正直至达到适当值,以减少关键角点遗漏.在采用FAST提取角点的基础上,利用最小核心值相似区域(SUSAN)算法剔除伪角点,以保证关键角点提取的有效性.试验证明,这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FAST角点检测算法(FAST-A),在检测环境和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仍然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到型钢关键角点,在为型钢平直度检测实时提供精确角点的基础上,提高角点提取的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角点检测 加速分割检验特征提取算法 最小核心值相似区域算法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无油涡旋压缩机散热翅片结构优化
14
作者 彭斌 豆王红 +1 位作者 牛柯 马凌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油涡旋压缩机风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对散热翅片型线、截面、尺寸进行优化.以贝塞尔曲线为基础,构造新的散热翅片型线,并确定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翅片截面,然后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散热翅片各个尺寸对散热的影响并确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油涡旋压缩机风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对散热翅片型线、截面、尺寸进行优化.以贝塞尔曲线为基础,构造新的散热翅片型线,并确定散热效果较好的散热翅片截面,然后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散热翅片各个尺寸对散热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的尺寸组合.结果表明:基于贝塞尔曲线构成的散热翅片型线换热性能更优;矩形截面在当前特殊的散热结构中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影响涡旋盘平均温度的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散热翅片间距、散热翅片厚度,影响进出口压降的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散热翅片间距、散热翅片厚度;经正交试验选取的最优尺寸组合为散热翅片间距3.0 mm、散热翅片厚度3.5 mm;优化后涡旋盘平均温度下降了15.88%,有效提高了风冷系统的散热性能,为无油涡旋压缩机风冷系统散热翅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无油涡旋压缩机 散热翅片型线 散热翅片截面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15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的SGT MOSFET失效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荣桂 郑理 +3 位作者 王丁 周学通 沈玲燕 程新红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屏蔽栅沟槽型MOSFET(SGT MOSFET)在应用中,鉴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电感或感性负载,该器件极易受非箝位电感开关(UIS)应力的影响,可能导致器件烧毁失效。采用X射线衍射形貌(XRT)技术对SGT MOSFET雪崩失效后的X射线衍射图像进行研究。在不损... 屏蔽栅沟槽型MOSFET(SGT MOSFET)在应用中,鉴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电感或感性负载,该器件极易受非箝位电感开关(UIS)应力的影响,可能导致器件烧毁失效。采用X射线衍射形貌(XRT)技术对SGT MOSFET雪崩失效后的X射线衍射图像进行研究。在不损坏器件的前提下,将烧毁点定位在元胞区域的漂移区。采用开盖检测方式验证了烧毁点位置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烧毁点的微观形貌。最后,通过仿真软件模拟芯片表面的三维图形,并利用TCAD仿真揭示了UIS的失效机理,即电流集中所产生的高温致使漂移区的硅融化。失效机理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栅沟槽型功率MOSFET 雪崩失效 同步辐射 无损检测 截面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研究
17
作者 郑科 杨文波 +3 位作者 曾文浩 方勇 姚超凡 浣宇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0-1722,共13页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动态计算模型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就不同管棚布设范围、间距和注浆厚度对特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开展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试样的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随卸荷量增大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试样破坏后残余变形模量仅为峰值的8%,残余黏聚力仅为峰值的23%~32%。2)相比于摩尔库伦模型,动态弱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岩石破坏特性和围岩卸荷损伤发展过程。3)超前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围岩变形,改善支护结构内力,使拱顶沉降降低38%,围岩压力降低20%,拱顶和拱肩初支弯矩降低60%~80%。4)围岩变形和结构内力对不同管棚支护参数敏感性不同,管棚布设范围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较小,管棚间距大于40 cm,注浆厚度小于70 cm时,拱顶沉降明显增大;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支护结构弯矩但对轴力改善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围岩在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参数弱化及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卸荷试验 围岩参数弱化 超前支护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文强 房帅平 +2 位作者 康炜 李伟 程高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0,共6页
研究目的:某山区铁路桥梁跨越V形深切峡谷,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型选择困难。本文针对主跨210 m非对称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方案,研究其合理的结构构造形式,针对受力复杂的钢混结合段,开展了缩尺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受力特征对结... 研究目的:某山区铁路桥梁跨越V形深切峡谷,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型选择困难。本文针对主跨210 m非对称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方案,研究其合理的结构构造形式,针对受力复杂的钢混结合段,开展了缩尺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受力特征对结合段的构造提出优化建议。对全桥从合理成桥状态、受力特征、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该桥采用主跨210 m非对称独塔斜拉桥方案与地形相适应,受力合理,静、动力及抗震检算均满足要求;(2)采用塔偏梁拱的成桥状态,可抵消部分活载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对结构受力有利;(3)优化后的钢混结合段钢顶、底板测点的荷载-应力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顶、底板和钢内外腹板应力沿纵向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凝土和钢箱之间未发生滑移,表明优化后结合段承载及传力均可满足要求;(4)本研究可指导铁路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设计,并为钢混结合段的构造简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独塔 混合梁 模型试验 钢混结合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圆角弧边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庆宽 杨硕琛 +2 位作者 郑云飞 杨雄伟 王乾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8,共14页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谱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截面弧边凸起率对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所测风向角范围内,随着弧边凸起率的增大:对于建筑表面风压分布,背风面CD与侧风面AD的平均风压系数整体上越接近于直边模型,而迎风面AB与侧风面BC变化比较复杂;对于平均风压、脉动风压以及极值风压,直边模型整体小于弧边模型,且弧边化会导致极值风吸力最大增大42%;对于横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脉动升力系数以及脉动基底弯矩系数整体上有增大的趋势,功率谱峰值变化不规律;对于顺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平均阻力系数与平均基底弯矩系数逐渐减小,功率谱没有明显谱峰,顺风向力主要受来流影响.对圆角方形建筑截面进行弧边化处理可能会导致局部风压过大,对幕墙抗风设计产生不利影响,但有利于降低结构顺风向风力.通过分析建筑表面风荷载特性,可为此类建筑的气动外形选择以及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圆角弧边化方形截面 风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过程中黄土孔隙气压特性的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20
作者 曲晨飞 杨庆义 +6 位作者 刘荣豪 程洋 纪成亮 李仁杰 张继超 姚志华 张登飞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过程中,黄土中水分入渗-气体迁移-湿陷变形的多场耦合过程。目前,有关现场浸水试验过程中真实测定孔隙气压演化规律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开展黄土高原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坑试验,在典型剖面不同深度布置湿度传感器和孔隙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浸水过程中水分运移和孔隙气体压力,揭示水分运移和气压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坑浸水-停水过程中,呈现出水分入渗的感知-增湿-饱和-减湿-稳定的5阶段变化规律;打设注水孔,明显地改变了试坑中的水分扩散路径,以注水孔的径向渗流——古土壤富水向上迁移的扩散路径为主;首次实现了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过程中土体孔隙气压力的原位测定,呈现波动特征,提出了浸水过程中孔隙气压的形成模式。成果为非饱和黄土中水-气运移过程提供实测证据,为进一步精细化预测大厚度黄土的增湿湿陷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灾害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入渗 孔隙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