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4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n-closed Loop ILC Corrected with Angle Relationship of Output Vectors for Tracking Control of Manipulator 被引量:8
1
作者 WANG Hong-Bin WANG Y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58-1765,共8页
关键词 ILC 自动化 跟踪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Log:OpenHarmony的高性能日志系统
2
作者 吴圣垚 王枫 +4 位作者 武延军 凌祥 屈晟 罗天悦 吴敬征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5-2075,共21页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enHarmony的开源特性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其贡献核心代码.为了解决Open Harmony日志系统缺乏的问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分析当今主流日志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优缺点;(2)基于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异构设备互联特性设计HiLog日志系统模型规范;(3)设计并实现第1个面向OpenHarmony的日志系统HiLog,并贡献到OpenHarmony主线;(4)对HiLog日志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实验数据表明,在基础性能方面,HiLog和Log的日志写入阶段吞吐量分别为1500 KB/s和700 KB/s,相比Android日志系统吞吐量提升114%;在日志持久化方面,HiLog可以3.5%的压缩率进行持久化,并且丢包率小于6‰,远低于Log.此外,HiLog还具备数据安全、流量控制等新型实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系统 日志系统 开源软件 数据安全 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边坡雷达变形监测预警与风险管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梁 苗朝 田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3-2300,共8页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 露天煤矿边坡作为重大风险源,是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万源露天煤矿为例,在详实调查边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开展边坡雷达变形监测,建立预警模型,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管控。研究结果显示,万源露天煤矿边坡涉及反向、横向、顺向岩质采场边坡和排土场土质边坡,其变形破坏模式分别为拉裂-倾倒、楔形体破坏、滑移-弯曲和蠕滑(-拉裂)。在采动、爆破、降雨或不合理堆砌等因素影响下,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边坡无盲区监测,在矿山采场东北和西南侧稳定基岩处各安装边坡雷达一套,将边坡安全等级划分为蓝(<3 mm/h)、黄(3~8 mm/h)、橙(8~15 mm/h)、红(>15 mm/h)4个等级;结合矿山企业组织架构,构建了从边坡雷达变形监测数据-预警模型-预警平台-风险管控的边坡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区域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提供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坡 雷达 监测预警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的开放式边缘平台数控系统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振宇 郭震宇 +2 位作者 严一钊 宋剑鑫 金鸿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5,共14页
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与机床协同工作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但传统的控制系统及云计算服务无法满足其数据交互的需求。本文面向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提出了一种开放式边缘平台的服务架构。提出了以... 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与机床协同工作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但传统的控制系统及云计算服务无法满足其数据交互的需求。本文面向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提出了一种开放式边缘平台的服务架构。提出了以实时Linux为基础,以ROS和LinuxCNC开源平台为核心,采用EtherCAT主站通信的机器人–机床协同控制系统方案。在控制器与服务器中部署Fast DDS,实现了不同数据的网络接入,并利用容器技术构建边缘微服务环境,实现了数据的高效交互和传输。最后,搭建了试验平台,完成了系统性能测试。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开放式数控系统 边缘数据传输 FastDDS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叠合梁面板开裂因素及裂缝控制
5
作者 于英霞 郭洁 +1 位作者 王艳明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M0005,M0006,共12页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确定裂缝控制效果较好的施工方法并应用。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钢筋应力对裂缝开展的影响呈线性减小,且0.5%~1.5%的钢纤维掺量能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配筋率适当增大可抑制裂缝开展,当超过2.0%时效果不再显著。在负温差及汽车超载60%时,裂缝宽度增加49%。采用提拉叠合技术+优化施工顺序后,面板压应力储备增加6.32 MPa,且受拉区域收敛。次边跨的监测值证明了在该控制措施的作用下桥面板能够更好地抵抗裂缝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钢混梁 负弯矩区 裂缝宽度 原位试验 裂缝控制 提拉叠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识别智能放煤含矸率高精度预测研究(Ⅰ)--煤流表面含矸率
6
作者 王家臣 杨胜利 +3 位作者 李良晖 安博超 宋世雄 王雨兵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是实现智能化综放开采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监测煤流含矸率控制放煤口开闭。而井下低照度环境、煤岩块体的不规则形状及堆积叠压等因素是制约煤流含矸率预测的主要难题。针对煤流表面含矸率,构建了不同照度条... 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是实现智能化综放开采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监测煤流含矸率控制放煤口开闭。而井下低照度环境、煤岩块体的不规则形状及堆积叠压等因素是制约煤流含矸率预测的主要难题。针对煤流表面含矸率,构建了不同照度条件下的煤岩图像数据库,研究了照度及煤岩种类对图像分割性能的影响,开发了综放开采“放-运”全过程高仿真实验平台,提出了基于多照度融合与光流场优化的复杂场景下煤流表面投影面积含矸率高精度识别方法。其次,探讨了不同投影角度和投影方式对煤岩块体二维形态学特征提取的影响,明确了不同维度形态学特征之间的量化关系,构建了“尺寸+形状”特征融合的煤岩块体体积预测模型,用于合理预测煤流表面体积含矸率。最后,结合实验室和现场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随着照度的增大,2种煤岩组合形式的识别精度均先增大后稳定,并略有下降。通过合理设置照度(比如17730 lx),煤+泥岩复杂组合的mAP@0.5由88.7%(3180 lx)提升至92.3%。通过引入多照度融合和光流场分析,可进一步提升复杂场景下的煤流表面投影面积含矸率识别精度和算法适应性。合理选择光源波长,可以放大煤岩块体相对漫反射率差异,增加煤岩块体图像特征区分度。合理的图像投影方式也有利于不规则形状煤岩块体投影面积预测,预测偏差由60%降低至10%以下。通过引入形状特征辅助体积预测模型,体积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决定系数由仅考虑尺寸特征模型的0.9416提升至0.9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智能放煤 含矸率 煤流 煤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外骨骼设计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忠凯 张佳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受限于驱动原理,主动外骨骼机器人体积大、结构复杂;被动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能力较弱、不能主动调节功率密度与时间的匹配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SMA)的半主动式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首先,分析人体步态进行过程中的... 受限于驱动原理,主动外骨骼机器人体积大、结构复杂;被动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能力较弱、不能主动调节功率密度与时间的匹配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SMA)的半主动式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首先,分析人体步态进行过程中的力和位移,确定设计参数;然后,对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的整体与核心驱动源进行设计,构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半主动式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重约314 g,踝关节旋转15°;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本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储能1150 J,为踝关节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 开环控制 半主动外骨骼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微电网柔性多状态开关统一下垂控制策略
8
作者 杨新华 王彤 +2 位作者 谢兴峰 张宇航 全相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为解决孤岛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统一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系统功率平衡关系,通过归一化方法将2条馈线的频率下垂特性和直流电... 为解决孤岛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统一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系统功率平衡关系,通过归一化方法将2条馈线的频率下垂特性和直流电压下垂特性相结合,根据交流频率和直流电压的变化情况,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通过SNOP统一调节交流子网频率和直流子网电压,使交、直流微电网能够均衡承担系统总功率变化量,从而确保交流频率和直流电压稳定在系统允许范围内。同时,为了优先确保分布式电源的就近消纳,避免SNOP的非必要动作,设计了SNOP的调节死区,使得交、直流微电网能够优先利用各子网内分布式电源,从而减少SNOP交、直流侧功率的频繁交互。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统一下垂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柔性互联 柔性多状态开关(SNOP) 统一下垂控制 交流频率调节 直流电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露天矿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方案
9
作者 刘光伟 涂俊雄 +3 位作者 马显帅 姚勇 王亮 赵美玲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8,共15页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尤其是相邻端帮到界边坡。胜利西二号露天煤矿和乌兰图嘎锗煤露天矿为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两矿采矿权在相邻端帮处不重合,致使西二露天矿西帮和锗煤露天矿东帮之间形成一个梯形台体,受下覆断层破碎带及两矿作业影响,台体内出现底臌、裂缝、断层垮塌等地质灾害迹象。随着两矿剥采工程发展及对相邻端帮进行靠帮作业,相邻端帮到界边坡间将产生一个更为高陡的不规则台体,为避免灾害性滑坡发生,对该高陡台体稳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整体挖除回填”的治理方式并确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该治理方案明确“整体挖除回填”治理方式作业范围,设计了治理完成时清理工作帮及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释放西二露天矿内排空间931.83万m~3,锗煤露天矿内排空间764.69万m~3,两矿可继续实现完全内排。本研究成果为西二、锗煤露天矿相邻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相邻端帮 断层破碎带 地质灾害防治 边坡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弹性配电网异构分区动态协同方法
10
作者 蒋玮 江宇 +3 位作者 林加顺 邓一帆 袁晓冬 张宸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共12页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与潜在地缘冲突严重威胁配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传统动态恢复区(dynamic recovery area, DRA)忽视了海量跟网型资源的恢复潜力,也未明晰多逆变器协同运行的多动作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异构DRA分区动态协同运行框架。首先,定义构网支撑型、跟网补充型和构跟混合型DRA,并提出包含分区建立、形态切换与并网同步的故障恢复多关键动作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运行需求,设计分布式变流器与智能软开关的动态协同控制方法,在二次控制中引入电压/频率无差恢复及功率均分变量以实现区内稳定运行,引入智能开关(smart switch, SSW)及并网开关无缝动作变量以实现跨区间平稳交互。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框架与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DRA电压频率建立及内部资源功率均分,灵活响应SSW与并网开关的动作指令,充分挖掘异构资源协同恢复潜力,增强配电网运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恢复区(DRA) 跟网型资源 多关键动作阶段 分布式变流器 智能软开关 动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简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11
作者 周华伟 李龙彪 +2 位作者 胡越 陶涛 颜黎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8-1967,I0029,共11页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定困难、迭代计算量大以及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高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简化FCS-MPTFC策略。首先,建立五相PMSM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分析CMV产生的机理。其次,以抑制3次谐波电流的原则合成等幅值虚拟电压矢量(virtual voltage vector,V^(3)),并将转矩和磁链价值函数等效转化为电压价值函数,同时采用无差拍控制思想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进而通过合理划分扇区,直接获得最优V^(3)。最后,选择方向相反的两个基电压矢量代替零矢量,以减小开路故障下的CMV。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单相开路故障导致的转矩脉动、降低计算负荷和CMV、抑制电流谐波,而且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开路故障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流量反馈型电液比例方向阀仿真研究
12
作者 李国琳 孙大铭 +2 位作者 王进 王松峰 张政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6,共7页
为进一步改善电液比例方向阀的性能,提高其稳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将位移流量反馈原理应用于电液比例方向阀,设计一种新型方向阀。对其动静态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增设主阀芯位移传感器,构成电闭环控制方案。基于... 为进一步改善电液比例方向阀的性能,提高其稳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将位移流量反馈原理应用于电液比例方向阀,设计一种新型方向阀。对其动静态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增设主阀芯位移传感器,构成电闭环控制方案。基于模型仿真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控制方案,并分析影响阀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其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该阀结构设计合理,开环控制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工作频宽约为7 Hz;电闭环控制可有效抑制主阀芯上的液动力、摩擦力等干扰,消除控制死区,显著改善其静态和动态响应品质,工作频宽可达18 Hz;节流阀槽面积梯度对阀动静态性能具有双重影响,增大面积梯度,会加快动态响应速度,但会导致通流能力降低;阀芯面积比是影响动态响应的关键因素,增大面积比,可提升动态响应速度,但面积比过大会导致超调量增加。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新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方向阀 位移流量反馈 开环控制 电闭环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步进电机速度曲线算法的时分复用策略
13
作者 吴博 雷兴明 +1 位作者 王邦继 刘德兴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8-116,共9页
针对多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硬件逻辑的复用,导致逻辑资源占用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一种速度曲线算法的时分复用策略。首先,基于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理论及步进电机控制原理,建立了步进电机控制脉冲周期与运动学物理量... 针对多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硬件逻辑的复用,导致逻辑资源占用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一种速度曲线算法的时分复用策略。首先,基于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理论及步进电机控制原理,建立了步进电机控制脉冲周期与运动学物理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结合脉冲计算公式将匀加速与匀减速两种转动模式进行合并,优化了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然后,采用时分复用的设计思想,在单轴非时分复用控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控制脉冲输出的时间间隔,进行了多轴速度曲线算法的时分复用设计;最后实现了两轴步进电机时分复用控制器IP核,相较于两轴非时分复用IP核,逻辑资源使用量降低了33.68%,热功耗降低了14.04%,并搭建硬件实验平台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时分复用IP核可以实现两轴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角位移跟随误差均在±8 step(±0.9°)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步进电机 开环控制 速度曲线 时分复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Open-winding Permanent Magnetic Starter-generator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佳丹 周波 +3 位作者 韩楚 邓清唐 史明明 刘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I0008-I0008,243,共1页
针对永磁电机应用于车载起动/发电系统时存在的电压调节困难、适用转速范围窄、功率因数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永磁车载起动/发电系统。通过引入绕组开路型永磁电机,绕组一端接整流桥形成输出直流侧,另一端接逆变桥形成控制端,... 针对永磁电机应用于车载起动/发电系统时存在的电压调节困难、适用转速范围窄、功率因数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永磁车载起动/发电系统。通过引入绕组开路型永磁电机,绕组一端接整流桥形成输出直流侧,另一端接逆变桥形成控制端,构成具有宽转速范围和高效率的永磁电机起动/发电系统。分析该系统的起动、发电一体化工作原理,给出了通过逆变侧变换器实现发电机电压、电流控制的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车载起动/发电系统具有优良的发电调压控制性能,并且适应较宽的转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起动机 永磁发电机 开放式 绕组 起动发电机 电压调节 功率因数 生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tion Control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维奇 王孙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71,87,共3页
传统数控系统专业性强、可扩展性差和联网通讯能力弱 ,不能适应现代柔性制造和网络化加工的要求。本文采用MotionControl运动控制卡加工业PC机的硬件结构 ,并以COM (componentobjectmodel)技术的模块化编程方法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数控... 传统数控系统专业性强、可扩展性差和联网通讯能力弱 ,不能适应现代柔性制造和网络化加工的要求。本文采用MotionControl运动控制卡加工业PC机的硬件结构 ,并以COM (componentobjectmodel)技术的模块化编程方法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数控系统。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数控系统 MOTION control 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Flow的SDN终端接入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占祯 王守融 +1 位作者 李兆斌 李伟隆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31,共9页
为了解决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安全接入问题,通过对现有SDN中针对终端安全接入解决方案的深入研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接入控制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终端接入控制技术与基于Open Flow的SDN新型网络相结合,主要实现了SD... 为了解决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安全接入问题,通过对现有SDN中针对终端安全接入解决方案的深入研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接入控制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终端接入控制技术与基于Open Flow的SDN新型网络相结合,主要实现了SDN环境下的用户身份认证、终端安全状态评估、用户服务授权和Qo S控制等功能,并且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章在Mininet中结合二次开发的RYU控制器进行网络仿真,完成了接入控制功能和通信时延性能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接入控制系统具有灵活的接入控制安全策略,能够检测SDN中不安全终端接入带来的威胁,不仅实现了用户的身份认证,而且能够保证接入终端的安全,实现不同安全状态终端的访问授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Open Flow的SDN终端接入控制系统在身份认证时延、平台评估时延和通信时延等方面都能满足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N open FLOW 终端接入控制 身份认证 服务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富钴结壳四履带采矿车行驶同步性研究
17
作者 匡威 吴鸿云 +1 位作者 张振超 柯燎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0-958,共9页
针对深海富钴结壳四履带采矿车在工作行驶过程中速度难以精确控制、轨迹同步性较差这一问题,基于比例调速阀和分流马达协同作用,设计了开式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在传统液压开环控制系统仅侧重解决突变负载或缓变负载工况下,较好地满足了采... 针对深海富钴结壳四履带采矿车在工作行驶过程中速度难以精确控制、轨迹同步性较差这一问题,基于比例调速阀和分流马达协同作用,设计了开式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在传统液压开环控制系统仅侧重解决突变负载或缓变负载工况下,较好地满足了采矿车在交变负载下行驶速度和轨迹同步性要求.建立比例调速阀和分流马达理论分析模型,分析其在交变负载工况下的调节性能,并通过AMESim软件搭建了开式液压驱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在交变负载工况下驱动系统中行走马达的压力及转速变化情况.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采用马达转速均值替代实际行驶转速的办法来消除交变负载对行走马达转速的影响,对比例调速阀和分流马达在开式同步液压系统中的高精度应用提供思路.为避免系统中其他非线性因素如液压元件加工误差、调速阀死区特性不一致等对行走马达转速的影响,采用速度拟合方法得到两侧马达转速相同时的比例调速阀输入电压,并通过开展实地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及速度拟合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交变负载工况条件下,采矿车直线行驶偏移率低于6.00%,速度偏差率低于5.00%,速度拟合方法较为可靠,通过该方法与开式液压驱动系统相结合可实现采矿车速度精确控制,为采矿车实现较高精度的直线同步行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车 开环控制 液压驱动 轨迹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Flow的SDN网络安全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左青云 张海粟 《信息网络安全》 2015年第2期26-32,共7页
基于Open Flow的SDN技术将网络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相分离,通过部署中央控制器来实现对网络的管控,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然而,这种新型网络管控方法与传统网络在分布式控制平面上通过封闭网络设备进行管控的方法... 基于Open Flow的SDN技术将网络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相分离,通过部署中央控制器来实现对网络的管控,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然而,这种新型网络管控方法与传统网络在分布式控制平面上通过封闭网络设备进行管控的方法有着根本区别,因而在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同时将引入新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其三层架构的自身缺陷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从SDN架构的基础设施层、南向接口、控制层、北向接口和应用层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总结出SDN不同层次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随后,文章从认证机制、控制层的备份和恢复、网络异常识别和防御机制、应用隔离和权限管理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研究思路,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Flow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 控制层 认证 备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小型燃气轮机功率控制策略设计
19
作者 许胜 鲍其雷 +2 位作者 李雷 李静 张孟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2-3588,I0026,共8页
燃气轮机是多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要求。作为关键控制功能之一,功率控制贯穿于燃气轮机的带载过程,为机组负荷调节和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因此,设计可靠的功率控制策略具有重... 燃气轮机是多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要求。作为关键控制功能之一,功率控制贯穿于燃气轮机的带载过程,为机组负荷调节和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因此,设计可靠的功率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小型燃气轮机带载阶段的功率控制策抗扰动能力较弱等不足,提出基于开环与闭环控制相结合的功率控制策略,分别设计开环和闭环控制器,并基于滞环控制的状态切换策略实现开、闭环控制器灵活切换,有效提高机组带载机动能力和带载过程稳定性。通过在该机组进行测试,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有效增强控制系统抗扰动能力,该策略已投入实际工程项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功率控制 开环 闭环 滞环控制 策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源电驱动车辆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奥运 陈光 +1 位作者 贾一帆 景国玺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共14页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 针对双电源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与驱动控制问题,对于隔离直流(DC)母线构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进行定子电流优化及功率分配研究,并着重探究了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下的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建立双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并推导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架构下的双逆变器功率分配范围边界;然后,分别针对电机效率与功率分配范围提出两种定子电流矢量优化方法,并对比其稳态性能参数;最后,针对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在整车能量管理层面提出一种基于以上构型的双电源功率分配策略。使用仿真软件分别在城市道路以及市郊工况下,对所提功率分配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功率分配策略在节能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源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定子电流优化 功率分配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