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能发光型水性路面标线涂料的制备与路用性能
1
作者 朱福 杨思琦 +3 位作者 田伟 申发义 王怀欧 谢宏坤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0,共6页
【目的】提高水性蓄能发光路面标线涂料的路用性能。【方法】以铝酸锶类稀土长效夜光粉为蓄能发光材料,研制出一种兼具蓄能发光功能与优良路用性能的水性路面标线涂料。通过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乳液、填料以及涂层厚度对成膜性能的... 【目的】提高水性蓄能发光路面标线涂料的路用性能。【方法】以铝酸锶类稀土长效夜光粉为蓄能发光材料,研制出一种兼具蓄能发光功能与优良路用性能的水性路面标线涂料。通过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乳液、填料以及涂层厚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用量对涂料成膜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极差分析确定最优组合。【结果】选用硅丙乳液作为基料,碳酸钙作为填料。涂料最优配方为硅丙乳液43%,去离子水19%,碳酸钙14%,发光粉和钛白粉按质量比7∶3均匀混合总计15%,其余辅助原料占比9%,涂层厚度控制在0.310 mm时涂料路用性能最佳,不黏胎干燥时间15 min,余辉时间12.5 h,激发停止10 min时发光亮度341.55 mcd/m^(2)。【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水性蓄能发光路面标线涂料路用性能优良,可用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蓄能发光 水性标线涂料 制备技术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式预制肉类菜肴烹饪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途径及品质提升策略
2
作者 孙静 方胥伟 +3 位作者 赵钜阳 任奕欣 刘明 郭尚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6-233,共8页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对便捷性食品的需求,预制菜行业正快速发展。其中,以肉类为主要原料的预制肉类菜品是当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制菜品的制作过程中色泽、质地、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微生物等会发生变化,影响其感官和贮藏...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对便捷性食品的需求,预制菜行业正快速发展。其中,以肉类为主要原料的预制肉类菜品是当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制菜品的制作过程中色泽、质地、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微生物等会发生变化,影响其感官和贮藏品质。文章综述了中式预制肉类菜肴烹饪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技术提升手段。通过真空低温烹饪、超声波处理和酶处理等方式提高预制菜的感官和食用品质。此外,通过液氮快速冷冻、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方法优化包装和贮藏条件,有助于保持预制菜品的质量和风味。文章有望为预制肉类菜肴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新途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肉类菜肴 预制加工技术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技术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春杰 陈晴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3,共9页
探讨了多种变色技术的原理、变色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变色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在纺织服装领域应用的挑战。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变色染料开发、广域色谱研发、纤维设计、功能集成以及创新设计... 探讨了多种变色技术的原理、变色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变色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在纺织服装领域应用的挑战。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变色染料开发、广域色谱研发、纤维设计、功能集成以及创新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技术 变色原理 变色材料 制备方法 智能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食叶草蛋白肽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张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47-50,共4页
为优化酶法制备食叶草蛋白肽工艺,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对不同种类蛋白酶筛选的基础上,研究碱性蛋白酶用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制备食叶草蛋白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碱性蛋白酶用量2 ... 为优化酶法制备食叶草蛋白肽工艺,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对不同种类蛋白酶筛选的基础上,研究碱性蛋白酶用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制备食叶草蛋白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碱性蛋白酶用量2 150 U/g,酶解pH值8.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h,在该条件下水解度为51.2%。可为食叶草蛋白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蛋白 酶解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饲料制备技术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柴艳 柯梅 +1 位作者 侯钰荣 李强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青贮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保存方式,在畜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干草制品相比,青贮饲料具有材料来源广、制作方便、储存时间长、适口性好、动物采食率与消化率高、营养成分流失少、营养品质高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冬春季节草畜供需矛... 青贮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保存方式,在畜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干草制品相比,青贮饲料具有材料来源广、制作方便、储存时间长、适口性好、动物采食率与消化率高、营养成分流失少、营养品质高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冬春季节草畜供需矛盾,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青贮技术如青贮原料的种类、制备技术、营养成分与发酵特性等影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因此,文章综述了青贮原料制备技术及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青贮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制备技术 发酵品质 饲料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在粮油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天恒 王立 李言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成膜特性的壁材将芯材包埋起来的技术手段。通过选择不同的壁材、芯材和制备方法,可以制备不同结构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微胶囊,从而满足多样的应用需求。在粮油食品加工中,微胶囊技术因具有增强食品功能成分生理...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成膜特性的壁材将芯材包埋起来的技术手段。通过选择不同的壁材、芯材和制备方法,可以制备不同结构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微胶囊,从而满足多样的应用需求。在粮油食品加工中,微胶囊技术因具有增强食品功能成分生理活性和稳定性、延长食品货架期、遮盖不良气味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烘焙食品、蒸煮食品、冷冻生坯食品、粉末油脂和乳液的加工制造中。文章对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制备方法以及在粮油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微胶囊技术深度研发和粮油食品发展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促进食品工业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制备方法 粮油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阻燃剂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菲 杜春贵 +3 位作者 鲍启超 冉颖 邵煜然 王玉婷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77,共6页
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纳米尺度上自由运动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高比表面积及良好的化学可修饰性,在物理、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不同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潜在导电性、高导热性、催化活性及... 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纳米尺度上自由运动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高比表面积及良好的化学可修饰性,在物理、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不同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潜在导电性、高导热性、催化活性及抗紫外能力,可满足不同材料的特殊使用需求。当二维材料作为阻燃剂使用时,可以形成有效物理屏障,提高基材热稳定性,降低材料的易燃性,保障材料的使用安全。对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s)、黑磷(BP)和六方氮化硼(h-BN)等二维材料作为阻燃剂使用时的制备技术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二维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制备技术 阻燃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旭 左金龙 张铁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6-1621,共6页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探讨表面功能化、多功能核壳结构以及生物兼容性提升技术。最后,展望了聚苯乙烯微球未来在绿色合成、智能设计以及规模化生产等方向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推动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制备技术 功能化改性 绿色合成 多领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砂蒸压砖制备工艺及强度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姗 吴楠 +3 位作者 屠兴福 王玉山 王锐 周阳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经济效益好的沙漠砂蒸压砖,通过改变成型压力、蒸压时间、蒸压温度对沙漠砂蒸压砖力学性能、水化及微观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优化沙漠砂蒸压砖制备工艺提供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研究表明:MU15级沙漠砂蒸压砖适宜的制备... 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经济效益好的沙漠砂蒸压砖,通过改变成型压力、蒸压时间、蒸压温度对沙漠砂蒸压砖力学性能、水化及微观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优化沙漠砂蒸压砖制备工艺提供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研究表明:MU15级沙漠砂蒸压砖适宜的制备工艺为成型压力20 MPa、蒸压时间8 h、蒸压温度18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合适的成型压力、蒸压时间、蒸压温度会促进沙漠砂蒸压砖内部物理化学反应,使水化产物C-S-H快速形成网状连锁结构,提高砖体力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对硬化的蒸压砖试块相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过高的温度和过长蒸压时间会使主要提供强度的水化产物C-S-H转变为水钙沸石,不利于强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蒸压砖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水化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铜基粉末冶金闸片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佩禹 姚萍屏 +7 位作者 徐宇轩 周海滨 王兴 邓敏文 康丽 陈琦 林永强 袁仔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外部对制动闸片施加压力使其与高速运转的制动盘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力,摩擦过程消耗动能从而达到减速与制动的目的。闸片材料在制动过程发生损耗,其性能是影响高速列车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铜基粉末冶金制动闸片... 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外部对制动闸片施加压力使其与高速运转的制动盘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力,摩擦过程消耗动能从而达到减速与制动的目的。闸片材料在制动过程发生损耗,其性能是影响高速列车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铜基粉末冶金制动闸片综合性能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商用高速列车闸片材料,具有满足更高时速高速列车制动需求的潜力,从组元设计、制备工艺、服役性能3个方面综述了铜基粉末冶金制动闸片研究进展,阐述了常见组元对材料宏观性能与组织的影响;介绍了铜基粉末冶金制备工艺流程与重要工艺;探讨了极端服役条件下闸片材料制动性能的评价体系与变化规律;展望了更高速度级铜基粉末冶金制动闸片的理论设计与应用方向。深入研究组元之间协调匹配性,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材料测试成本,是未来获取新型强韧化铜基粉末冶金闸片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铜基粉末冶金材料 闸片 制备工艺 制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铵制备方法及装置设计
11
作者 储诚普 王红 +1 位作者 梁秋霞 强根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时易出现原料气体混合比例失衡,以及原料气体流量大小与干燥程度未知、不受控等问题,导致氨基甲酸铵制备实验效率较低。该文基于可视化与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制备氨基甲酸铵固体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基于傅里叶... 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时易出现原料气体混合比例失衡,以及原料气体流量大小与干燥程度未知、不受控等问题,导致氨基甲酸铵制备实验效率较低。该文基于可视化与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制备氨基甲酸铵固体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确认了改进方法可制备氨基甲酸铵,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成像结果表明用改进方法制备的氨基甲酸铵具有相对较优的分散度。用改进方法制备的氨基甲酸铵固体分解速率快于商品化氨基甲酸铵,且平衡分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函数与文献报道值相近,相对误差±5.5%以内。改进方法具有可靠的一致性,实验条件下氨基甲酸铵制备反应的平均产率为2.12 g/min,产率变异系数为2.83%。该改进实验方法实现了固体氨基甲酸铵的高效、快速制备,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铵 制备方法 分解压 化学热力学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柴胡栓的制备与质量标准
12
作者 虞至真 刘泽干 +5 位作者 王莉博 黄良永 叶方 朱海涛 徐子俨 杜士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2-1489,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柴胡栓的处方、制备工艺,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将挥发油与牛磺酸混合后采用熔融法制备复方柴胡栓;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项下的质量检查项目拟定该制剂的质... 目的探讨复方柴胡栓的处方、制备工艺,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将挥发油与牛磺酸混合后采用熔融法制备复方柴胡栓;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项下的质量检查项目拟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该制剂中正己酸和正庚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优化后柴胡挥发油精馏时间为1.5 h,正己酸、正庚酸、牛磺酸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1750~115.8750μg·mL^(-1)(R^(2)=0.9994),4.5900~68.8500μg·mL^(-1)(R^(2)=0.9989),15~125μg·mL^(-1)(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3%、101.96%、98.8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84%、1.36%、2.8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均<5%。该制剂性状、质量差异、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稳定性考察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结论复方柴胡栓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符合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柴胡栓 柴胡挥发油 牛磺酸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杯鸡预制菜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13
作者 唐菊莲 赵疆川 +4 位作者 高新建 刘雯祯 谢冬丽 蔡志鹏 沈勇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三杯鸡预制菜的调味和预熟制工艺参数直接决定成品的适口性。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调和油、酱油、米酒的添加量对三杯鸡预制菜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比不同预熟制工艺参数(煸炒时间和上汁上味时间)下三杯鸡预制菜的出品率、水分含量... 三杯鸡预制菜的调味和预熟制工艺参数直接决定成品的适口性。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调和油、酱油、米酒的添加量对三杯鸡预制菜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比不同预熟制工艺参数(煸炒时间和上汁上味时间)下三杯鸡预制菜的出品率、水分含量、色泽和质构,结合感官评价优化三杯鸡预制菜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三杯鸡预制菜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调和油添加量2.5%、酱油添加量(生抽∶老抽为6∶1)6.25%、米酒添加量4.0%、预熟制时间7 min(煸炒时间5 min、上汁上味时间2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三杯鸡预制菜产品的感官评分最佳,色泽酱红且有光泽,香气浓郁,口感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杯鸡 预制菜肴 调味工艺 预熟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脂质体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雅煊 华雨 +3 位作者 陈思 张传翌 汤尚文 李欢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介绍了辅酶Q10(CoQ10)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改良技术和检测方法,以期为辅酶Q10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辅酶Q10 脂质体 制备方法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次氯酸钠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浩 李新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182,共11页
次氯酸钠(NaClO)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消毒剂而被广泛使用。电解法是制备NaClO的便捷、有效方法,其中电极是NaClO发生器的核心部件,决定设备的析氯效率、电能消耗和工作寿命。目前,混合金属氧化物涂层钛电极(Ti/MMO)因具备优异的电催化活... 次氯酸钠(NaClO)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消毒剂而被广泛使用。电解法是制备NaClO的便捷、有效方法,其中电极是NaClO发生器的核心部件,决定设备的析氯效率、电能消耗和工作寿命。目前,混合金属氧化物涂层钛电极(Ti/MMO)因具备优异的电催化活性、较长的工作寿命、较低的电耗等特点,已成为该类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由于使用了贵金属材料,制作成本仍处于高位。本文总结归纳了多种用于电解法制备NaClO的电极材料组成、性能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早期的尺寸稳定阳极(DSA)钝化的原因,重点讨论了电极制备工艺优化的三种途径;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其中,涂层中金属元素的合理选择及其多元化、通过阳极原位氧化引入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TNT)中间层以及结合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极是工艺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电解法 电极 析氯性能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烁体微纳结构及制备技术研究综述
16
作者 王玉洁 吴国新 +2 位作者 黄骥 王坤 张国龙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闪烁体广泛应用于核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高能物理放射性测量等众多领域,极大推动了基础科学、医疗科学和工业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闪烁体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高的光输出产额。将闪烁体... 闪烁体广泛应用于核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高能物理放射性测量等众多领域,极大推动了基础科学、医疗科学和工业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闪烁体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高的光输出产额。将闪烁体与微纳光子学技术研究相结合,通过在闪烁体表面制备微纳结构,利用其对电磁波的调控作用改变光子出射的临界角,能够有效解决因全内反射效应导致闪烁体光输出产额低的技术难题,以实现在更小的剂量下实现相同的辐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闪烁体微纳结构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微纳结构调控闪烁体光输出增强的作用机理,归纳总结现有微纳结构制备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微纳结构对闪烁体光输出产额的影响,并根据闪烁体微纳结构的尺寸对制备技术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各类型闪烁体微纳结构制备技术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体 光输出产额 微纳结构 全内反射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基电化学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崔文静 许邵帅 +2 位作者 孙兴伟 白杰 李春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过渡金属硒化物(TMSes)因其独特的结构、较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含量丰富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中。本文首先综述了TMSes的常见制备工艺,如溶剂(水)热法、电沉积法、模板合成法、气相沉积法等。由... 过渡金属硒化物(TMSes)因其独特的结构、较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含量丰富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中。本文首先综述了TMSes的常见制备工艺,如溶剂(水)热法、电沉积法、模板合成法、气相沉积法等。由于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组分、晶面及光电特性等对其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TMSes作为电极材料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活性位点暴露得不充分;导电性偏低;测试过程中活性组分易团聚、分解等。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对TMSes的改性研究,包括形貌调控、晶面调控、缺陷构筑、元素掺杂等,揭示了催化材料体系改性对优化和提升催化性能的重要性。最后,对TMSes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商业化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望TMSes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硒化物 制备工艺 调控策略 超级电容器 电池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曲低聚糖的制备及其肠道保护作用
18
作者 孔兵 尹磊 +4 位作者 郑威 刘威 栗嘉淇 朱月健 许枬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6-86,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六神曲低聚糖制备工艺及其肠道保护作用。以低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合树脂法纯化低聚糖。以三氟醋酸水解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体内外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六神... 试验旨在研究六神曲低聚糖制备工艺及其肠道保护作用。以低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合树脂法纯化低聚糖。以三氟醋酸水解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体内外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六神曲低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F-35增殖作用,以及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损伤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90℃条件下,用料液比1∶18 g/mL的80%乙醇提取对六神曲提取1.6 h,提取液采用XAD-2树脂与WA30树脂联合除杂。所得六神曲低聚糖纯度可达82.72%,单糖组成以木糖、阿拉伯糖与葡萄糖为主。(2)该低聚糖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2,2,5,5-四甲基-4-苯基-3-咪唑-1-氧自由基(PTIO),可促进B.bifidum F-35的增殖,且能回调阿司匹林所致胃肠损伤小鼠的体重降低和血清TNF-α水平,改善空肠和回肠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由此可见,醇提取与树脂纯化法结合可有效获得六神曲低聚糖,其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益生菌生长等保护肠道健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低聚糖 制备工艺 肠道保护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农药载药体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园园 蔡润泽 +3 位作者 周连萱 曹立冬 黄啟良 赵鹏跃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无机材料为载体负载农药可有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利用率。碳酸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pH响应性好、环境毒性低和易降解等优点,在农药载药体系的应用中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碳酸钙的制备、载药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综述... 以无机材料为载体负载农药可有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利用率。碳酸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pH响应性好、环境毒性低和易降解等优点,在农药载药体系的应用中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碳酸钙的制备、载药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碳酸钙农药载药体系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体系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碳酸钙农药载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载药体系 制备方法 缓释技术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桧烯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杨丽 赵威 +2 位作者 唐双庆 赵鑫 魏琴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为掩蔽桧烯的刺鼻气味,同时提高其在工业原料中的分散度,降低挥发率,以桧烯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无水乙醇作桧烯溶剂,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桧烯微胶囊。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桧烯微胶... 为掩蔽桧烯的刺鼻气味,同时提高其在工业原料中的分散度,降低挥发率,以桧烯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无水乙醇作桧烯溶剂,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桧烯微胶囊。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桧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桧烯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和芯材比例(壁芯比)9.6∶1(g∶mL),包合温度42℃,包合时间3.2 h,水与壁材比例(水壁比)12∶1(mL∶g),无水乙醇和芯材体积比(醇芯比)5∶1。在该制备工艺下,桧烯微胶囊的包合率为78.38%±1.76%,包合产率为72.40%±0.58%,综合得分为(77.18±1.53)分,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相差较小,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桧烯微胶囊在扫描电镜(SEM)下形态呈现块絮状,包合效果良好。桧烯微胶囊的挥发率为(2.28±0.08)%/h远低于桧烯本身的挥发率(4.87±0.06)%/h,说明桧烯微胶囊化可以对桧烯起到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桧烯 微胶囊 制备工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