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渍法改性催化剂对于乙醇胺溶液催化再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建兵 姚轶榕 +3 位作者 邢兵 任衍伦 张英 张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2-1807,1817,共7页
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是一种高灵活性、高适用性的工业尾气中CO_(2)处理工艺,但其缺点在于热再生能耗高,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引入固体酸催化剂的过程强化手段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并且提升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浸渍法改... 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是一种高灵活性、高适用性的工业尾气中CO_(2)处理工艺,但其缺点在于热再生能耗高,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引入固体酸催化剂的过程强化手段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并且提升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浸渍法改性不同载体的催化剂,通过XRD表征证明了各金属氧化物在各载体上成功负载,并分析了其金属氧化物的元素价态。采用正交实验中极差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得到催化剂粒径、活性组分含量、载体类型是对胺液催化解吸性能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催化剂的相对热负荷为75.64%,显著优于改性前的催化剂载体。通过氮气吸脱附法、PY-I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从原理上验证了催化性能与酸性点位/催化剂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指出催化剂材料宏观上的物理结构对催化解吸的影响最大,极大地影响了再生出的CO_(2)在胺液中的传质性能,而酸位点的强弱决定了催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为之后催化解吸用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解吸 正交实验法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催化剂筛选和反应动力学
2
作者 郑雯雨 沈君尧 +2 位作者 奚桢浩 王杰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棕榈酸和N-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比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和硼酸系催化剂对棕榈酰基...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棕榈酸和N-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直接法合成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比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和硼酸系催化剂对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合成反应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催化剂,并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2-氯苯硼酸可有效催化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反应,当2-氯苯硼酸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4%时,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收率达到97.5%,选择性达到98.4%。在棕榈酸过量的情况下,反应活化能为68.0 kJ/mol,指前因子为1.6×10^(10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基甲基牛磺酸钠 直接法 催化剂 2-氯苯硼酸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废铂催化剂中难溶颗粒HCl-DCEA体系回收工艺
3
作者 曹耀华 彭大源 +2 位作者 张勤 刘源 杨洪英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全溶解法回收废铂催化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难溶物沉积,造成二次污染及铂族资源浪费。本研究将难溶颗粒进行破碎细磨后,取300目左右粉体焙烧,然后将所得粉体在HCl-DCEA体系中进行浸出,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盐酸浓度及DCE... 全溶解法回收废铂催化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难溶物沉积,造成二次污染及铂族资源浪费。本研究将难溶颗粒进行破碎细磨后,取300目左右粉体焙烧,然后将所得粉体在HCl-DCEA体系中进行浸出,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盐酸浓度及DCEA浓度对铂浸出率的影响,并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的液固比、盐酸浓度及DCEA浓度因素进行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铂浸出率影响的显著顺序为DCEA浓度>液固比≈盐酸浓度;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70℃、液固比6∶1、盐酸浓度2.35 mol/L、DCEA浓度0.09 mol/L,该条件下对废铂催化剂进行回收处理,总回收率达到9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剂 铂回收 难溶颗粒 细磨-焙烧-酸浸 酸性DCEA体系 选择性浸出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作君 李艳 +3 位作者 李斐瑾 陈传杰 刘迎新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2-1458,共7页
设计合成了1-甲基-3-丁烷磺酸咪唑硫酸氢盐([(n-Bu-SO3H)MI m][HSO4])、1-甲基-3-丁烷磺酸咪唑对甲苯磺酸盐([(n-Bu-SO3H)MI m][p-CH3C6H4SO3])和硫酸三乙胺([Et3NH][HSO4])3种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其催化正己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设计合成了1-甲基-3-丁烷磺酸咪唑硫酸氢盐([(n-Bu-SO3H)MI m][HSO4])、1-甲基-3-丁烷磺酸咪唑对甲苯磺酸盐([(n-Bu-SO3H)MI m][p-CH3C6H4SO3])和硫酸三乙胺([Et3NH][HSO4])3种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其催化正己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活性,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将活性最佳的离子液体[(n-Bu-SO3H)MI m][HSO4]固定在硅胶上,对固定化离子液体催化正己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比较,并采用1H NMR、元素分析和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A、浸渍法B和溶胶-凝胶法固定的离子液体的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5%、20.5%和40.5%,催化正己酸与乙醇酯化反应所得正己酸乙酯的产率分别为75.3%、92.6%和92.6%。但浸渍法制备的固定化离子液体不稳定,重复使用4次(浸渍法A)和8次(浸渍法B)后离子液体负载量分别下降到3.0%和7.0%,正己酸乙酯产率分别降为24.2%和64.5%;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固定化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后,离子液体的负载量为39.0%,流失很少,正己酸乙酯产率依然高达92.7%。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固定化离子液体进一步应用于其他脂肪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乙酯产率均在90.0%左右,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是制备固定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酸催化剂 固定化 酯化反应 浸渍法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Pb(Ⅱ)配合物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燃烧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洪伟良 赵凤起 +4 位作者 刘剑洪 田德余 罗仲宽 陈沛 罗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6-1000,共5页
The nanoparticle Pb(Ⅱ)-Phtalate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liquid dispersion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Pb(Ac)2·3H2O and potassium acid phthalate as the reactant. The nanoparticl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 The nanoparticle Pb(Ⅱ)-Phtalate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liquid dispersion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Pb(Ac)2·3H2O and potassium acid phthalate as the reactant. The nanoparticl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EM, XRD, TG, DSC and I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noparticle PbPht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anoparticle complex on the combustion of RDX-CMDB propellan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complex were about 50 nm. The nanoparticle Pb(Ⅱ)-Phtalate complex can enhance burning-rate of propellant by 135%, and lower the pressure exponent by 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铅配合物 纳米颗粒 合成 燃烧催化剂 固体推进剂 液相分散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铅(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燃烧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洪伟良 刘剑洪 +4 位作者 邱超儿 赵凤起 田德余 张培新 王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893,F007,共6页
采用液相分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Pb()配合物粉体,并用TG,XRD,TEM,IR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径和粒子形貌的影响.用DSC考察了产物对吸收药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得到的产物为1... 采用液相分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Pb()配合物粉体,并用TG,XRD,TEM,IR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径和粒子形貌的影响.用DSC考察了产物对吸收药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得到的产物为15nm×40nm的棒状粒子,而在乙醇溶液中得到的是粒径约为50nm的球形粒子.产物对吸收药热分解有显著的催化效果,使吸收药的分解峰温降低5.6℃,分解热增加918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铅盐 2 4-二羟基苯甲酸 分散沉淀法 配合物 燃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蜂窝陶瓷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艳春 王兆春 +3 位作者 曾令可 朱文成 王慧 祝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4-1049,共6页
通过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孔径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分析仪(EDS)分别测试了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的改性效果。结果显示,经酸预处理后... 通过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孔径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分析仪(EDS)分别测试了酸腐蚀法和涂覆涂层法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的改性效果。结果显示,经酸预处理后的堇青石蜂窝陶瓷再涂覆改性氧化铝溶胶并在800℃煅烧之后,可以增加堇青石蜂窝陶瓷的介孔数量,从而提高堇青石蜂窝陶瓷的表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堇青石蜂窝陶瓷 酸腐蚀法 涂覆涂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硬脂酸铅(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洪伟良 赵凤起 +3 位作者 刘剑洪 徐雪琼 李翠华 罗仲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液相分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硬脂酸铅(II)配合物粉体。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和分散剂用量... 采用液相分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硬脂酸铅(II)配合物粉体。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和分散剂用量对产物粒径的影响,以及溶剂对产物粒子形貌的影响。用DSC考察了纳米硬脂酸铅(II)对吸收药(NC-NG)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产物的平均粒径约为25nm,纳米硬脂酸铅(II)配合物对NC-NG热分解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它使NC-NG的分解峰温降低了6℃,分解热增加了1130J·g-1(约5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纳米 粒子形貌 平均粒径 产物 性能研究 合成 铅(Ⅱ) 配合物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钨酸-硅胶催化合成苹果酯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富民 钟依均 +1 位作者 朱伟东 王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钨酸-硅胶催化剂(PW/SG),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乙酰乙酸乙酯与乙二醇液相缩合制备苹果酯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W质量分数为40%时的PW/SG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40%PW/SG催化剂制备苹果酯的最佳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钨酸-硅胶催化剂(PW/SG),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乙酰乙酸乙酯与乙二醇液相缩合制备苹果酯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W质量分数为40%时的PW/SG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40%PW/SG催化剂制备苹果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乙酰乙酸乙酯)∶n(乙二醇)=1∶1.2,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质量的0.36%,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占反应物体积的30%,反应温度383K,反应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乙酰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达95.5%,苹果酯的选择性大于97%;催化剂稳定性实验表明,经5次重复使用,40%PW/SG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乙酰乙酸乙酯转化率稳定在9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磷钨酸 硅胶 催化剂 苹果酯 乙酰乙酸乙酯 乙二醇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蒽醌 被引量:7
10
作者 栾艳勤 王桂荣 +2 位作者 郝苏霞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邻苯甲酰苯甲酸(BBA)合成蒽醌。考察了溶剂种类、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水硅比)、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水解温度、磷钨酸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邻苯甲酰苯甲酸(BBA)合成蒽醌。考察了溶剂种类、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水硅比)、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水解温度、磷钨酸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制备催化剂的适宜条件:以乙醇为溶剂,水解液pH为3.8,水解温度80℃,水硅比为5,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2,干燥温度120℃,在250℃下焙烧,磷钨酸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该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仍保持Keggin结构,比表面积为439m2/g,孔径为2.3016nm,孔体积为0.1741cm3/g。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BBA合成蒽醌反应,在220℃、2.0h、m(催化剂)∶m(BBA)=1∶1的优化条件下,蒽醌收率达90.3%。但该催化剂易失活,初步推断积碳结焦是该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邻苯甲酰苯甲酸 蒽醌 乙醇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掺杂的聚苯胺:实物模板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凤春 臧雪松 +1 位作者 吕莹 徐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5-2200,共6页
以不同形态的实物为模板,硅钨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合成了不同微观形貌掺杂态聚苯胺,并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质联用仪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所制备的聚苯胺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性能,探讨了不同微观形貌掺... 以不同形态的实物为模板,硅钨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合成了不同微观形貌掺杂态聚苯胺,并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质联用仪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所制备的聚苯胺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性能,探讨了不同微观形貌掺杂态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沸程的产物。结果表明:硅钨酸掺杂聚苯胺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其中微观结构为球状的聚苯胺催化性能最佳。在n环己酮∶n1,2-丙二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6%,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微观结构 杂多酸 聚苯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学琴 时君友 +4 位作者 亓伟 李翔宇 杜洪双 张吉平 庞久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以获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目的,利用生物质玉米秸秆为原料,设计碳化时间、碳化温度、磺化时间、磺化温度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通过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得率进行表征,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玉米... 以获取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目的,利用生物质玉米秸秆为原料,设计碳化时间、碳化温度、磺化时间、磺化温度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通过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得率进行表征,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玉米秸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显著性极高(P<0.0001),相关系数R2=0.9981,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拟合度。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到玉米秸秆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化温度548.78℃、碳化时间13.67 h、磺化温度120.82℃、磺化时间6.83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生物质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水解玉米秸秆所得还原糖的得率为7.978%,预测值为7.983%,二者相差0.005%;比其他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水解纤维素所得还原糖得率可提高65%,说明用此模型来优化玉米秸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基固体酸 还原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胶法制备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用Pd/C阳极催化剂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玲玲 唐亚文 +3 位作者 陆天虹 周益明 高颖 李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29,共5页
采用改进的有机溶胶法制备了用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甲酸氧化的炭载Pd(Pd/C)催化剂。制备Pd/C催化剂时,以乙醇作溶剂,SnCl2作还原剂。控制溶剂的蒸发温度就能控制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溶剂蒸发温度与Pd/C... 采用改进的有机溶胶法制备了用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甲酸氧化的炭载Pd(Pd/C)催化剂。制备Pd/C催化剂时,以乙醇作溶剂,SnCl2作还原剂。控制溶剂的蒸发温度就能控制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溶剂蒸发温度与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不成正比关系。在选择合适的溶剂蒸发温度时,能制得Pd粒子的平均粒径至6.5 nm和相对结晶度至2.85的Pd/C催化剂。比较了具有不同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的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发现,Pd粒子的平均粒径小和相对结晶度低的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有好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炭载Pd催化剂 有机溶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炭载Pd催化剂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滢 唐亚文 +3 位作者 高颖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研究了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炭载Pd(Pd/C)阳极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发现在滴加还原剂NaBH4之前,在Pd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均比不加NaOH的小。而且Pd粒... 研究了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炭载Pd(Pd/C)阳极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发现在滴加还原剂NaBH4之前,在Pd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均比不加NaOH的小。而且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与加入的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有关。在未加NaOH时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分别为20.2 nm和6.29,当加入的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为10时得到的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适中,分别为6.7 nm和3.45,因此,制得的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要比其它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时制得的Pd/C催化剂要好。且该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炭载Pd催化剂 NAOH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Au/C催化剂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华 董守安 王仕兴 《贵金属》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57,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 1 ,2 -丙二醇化学合成乳酸的Au/C催化剂 ,研究了载体中Au的含量、HAuCl4溶液pH值、活化温度、还原方法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负载Au质量的范围内 ,催化活性随A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活化温度、...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 1 ,2 -丙二醇化学合成乳酸的Au/C催化剂 ,研究了载体中Au的含量、HAuCl4溶液pH值、活化温度、还原方法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负载Au质量的范围内 ,催化活性随A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活化温度、HAuCl4溶液的pH值决定了Au粒子的尺寸、形貌及其在载体上的分布特性 ;还原方法对催化活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最佳制备条件下 ,获得了较高催化活性的Au/C催化剂 ;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用于乳酸的合成得到了较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作用 Au/C催化剂 沉积沉淀法 乳酸合成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胶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玲玲 唐亚文 +2 位作者 陆天虹 周益明 李邨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1,共4页
首次用有机溶胶法制备了碳载Pd(Pd/C)催化剂.与液相还原法制备的Pd/C催化剂相比,用有机溶胶法制备的Pd/C催化剂的Pd粒子的平均粒径较小,相对结晶度较低,因此,它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要比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好.
关键词 甲酸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碳载Pd催化剂 有机溶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慧 周学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比较了水蒸气物理法、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以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各项性能较优。在微波功率为700W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磷酸微波法制取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活化剂浓度、处理时间及催化剂...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比较了水蒸气物理法、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以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各项性能较优。在微波功率为700W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磷酸微波法制取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活化剂浓度、处理时间及催化剂用量进行系统研究,得到磷酸微波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0°Be′、活化时间25min、催化剂1用量4%、催化剂2用量2%;碘吸附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5°Be′、活化时间25min、催化剂1用量4%、催化剂2用量2%;焦糖脱色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0°Be′、活化时间35min、催化剂1用量2%、催化剂2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磷酸微波法 催化剂 葵花籽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工艺中三种锡类催化剂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健 杨善彬 韩德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D,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分别探讨了锡、氯化亚锡、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亚锡为最佳催化剂,在辛酸亚锡用量(按乳酸质量计)为0.8%、135℃低温聚合阶段反应15min、175℃高温聚合阶段(... 以D,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分别探讨了锡、氯化亚锡、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亚锡为最佳催化剂,在辛酸亚锡用量(按乳酸质量计)为0.8%、135℃低温聚合阶段反应15min、175℃高温聚合阶段(真空度为0.085 MPa)反应8 h的条件下,合成的聚乳酸无氧化、变色现象,粘均分子量(Mη)可达30 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催化剂 直接缩聚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微波法制备Mo-V-Te-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翎 姜华昌 +1 位作者 黄阳荃 李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并使用微波加热干燥制备了Mo-V-Te-La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使用XRD、LRS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丙烷氧化制备丙烯酸时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结... 采用水热合成法并使用微波加热干燥制备了Mo-V-Te-La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使用XRD、LRS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丙烷氧化制备丙烯酸时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结构有影响。当催化剂中钼的含量较少时,催化剂中的主要晶相是(V0.07Mo0.93)5O14,随着Mo的含量增加,出现了晶相TeMo5O16。添加了钼组分较多的B-4样品,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在450℃时对丙烯酸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2%和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Te—La复合催化剂 水热 微波 丙烷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的掺杂对负载型催化剂LaMnO_3/赤铁矿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瑞 归柯庭 梁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92-199,共8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法,通过对A位离子进行掺杂或取代和调节Ce的掺杂量,制备了一系列的负载型催化剂La1-xAxMnO3/赤铁矿(A=Ce、Co,x=0/0.1/0.2/0.3),并将催化剂应用于固定床NH3-SCR脱硝。采用XRD、BET、XRF、H2-TPR、NH3-TPD等表征手...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法,通过对A位离子进行掺杂或取代和调节Ce的掺杂量,制备了一系列的负载型催化剂La1-xAxMnO3/赤铁矿(A=Ce、Co,x=0/0.1/0.2/0.3),并将催化剂应用于固定床NH3-SCR脱硝。采用XRD、BET、XRF、H2-TPR、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Ce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LaMnO3/赤铁矿的低温脱硝效率和拓宽了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如La0.8Ce0.2MnO3/赤铁矿催化剂,在180℃时,脱硝效率就高达98%,且在150~250℃温度区间的脱硝效率均在90%以上。结合表征分析证明,稀土元素Ce的适量掺杂,明显提高了LaMnO3/赤铁矿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催化剂表面NH3分子的吸附能力;稀土元素Ce的适量掺杂也改善了催化剂比表面积,也使活性物质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LaMnO3/赤铁矿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CE掺杂 柠檬酸络合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