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精度晶振同步北斗1pps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时钟源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孟元 陈跃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114,共4页
从北斗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卫星授时精度、可扩展的用户容限等方面分析了将北斗授时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可行性。北斗授时接收机输出的北斗1 pps(one pulse per second)信号存在较大的随机误差,但不存在累计误差;高精... 从北斗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卫星授时精度、可扩展的用户容限等方面分析了将北斗授时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可行性。北斗授时接收机输出的北斗1 pps(one pulse per second)信号存在较大的随机误差,但不存在累计误差;高精度晶振时钟信号不存在随机误差,在较短时间内累计误差也很小。根据两者误差的特点,建立误差数学模型,提出了利用高精度晶振在线修正北斗1 pps随机误差的方法。运用该技术将修正后的秒脉冲校准时间信息为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提供精确的时间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振 1 pps 时钟 随机误差 相量测量 卫星 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A与GSDME介导的结直肠癌细胞焦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司航 王娜娜 +3 位作者 常文丽 刘素素 石文雅 张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6,591,共8页
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 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GSDME蛋白的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P1A、GSDME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的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检索显示,PP1A与GSDME的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37 vs 0.643,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GSDME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GSDME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错配修复蛋白密切相关(P<0.05);CD8^(+)T细胞在癌浸润前沿的分布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且CD8^(+)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p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1A与GSDME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PP1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PP1A阴性患者(P<0.05),患者预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PP1A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p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1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呈负相关,两者表达差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CD8^(+)T细胞的差异性分布可能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及肿瘤的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p1A GSDME 细胞焦亡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橄榄岩及其原岩和成因类型的判别——以PP1孔和PP3孔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希斌 杨经绥 +2 位作者 李天福 陈松永 任玉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6-963,共18页
本文在总结全球地幔橄榄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于判别HP-UHP变质带中变质橄榄岩原岩及其成因类型的判别图解。该图主要由镁铁总量MgO+<FeO>(%)和一个参数m+f/si比值构成。另用Al2O3和CaO分别与MgO+<... 本文在总结全球地幔橄榄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于判别HP-UHP变质带中变质橄榄岩原岩及其成因类型的判别图解。该图主要由镁铁总量MgO+<FeO>(%)和一个参数m+f/si比值构成。另用Al2O3和CaO分别与MgO+<FeO>(%)制成两个辅助图解,以示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之间在Al2O3和CaO含量上的分界。通过原岩判别结果和研究表明,PP3孔和PP1孔两者在变质组合、原岩成因类型、地球化学和变质条件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重大差异。分别代表来自两种极端的地球化学类型和两种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UHP变质体。PP3钻孔以Ol+Gt+Cpx+Opx+Sp为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的含石榴石纯橄岩,其原岩系来自地幔残余成因的方辉橄榄岩遭受UHP变质作用的产物,它以成分高度均一,富Mg(Mg’=92),极端亏损不相容元素REE(∑REE<1×10-6可称为超亏损型)为特征。在变质相中仍保留原岩的残余矿物铬尖晶石(Sp),其成分显示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成分趋势。并出现以Gt和Sp共存相为特征的变质相。据实验结果(klemme,2004)表明该共存相的稳定域的P-T条件Cr-Sp可达7Gpa,T1400℃,即形成于200km的地幔深度。综合研究显示该孔变质橄榄岩原岩(方辉橄榄岩)具有大洋岩石圈地幔残余成因的某些印记,而不是同深度原生地幔岩相转变的产物。PP1孔变质橄榄岩是由无水矿物相(Ol+Opx+Cpx+Gt)+含水矿物相(Phl±Chu)组成的石榴石橄榄岩杂岩,其原岩来自两种不同成因的超镁铁岩系列:一为具地幔成因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系列(可能相当于地幔楔中的Al型橄榄岩),另一部分(少数)来自具岩浆成因的超镁铁岩系列(纯橄岩—异剥橄榄岩—辉石岩组合,可能相当于A2型橄榄岩)。该套变质橄榄岩,以成分高度不均一,极端富集REE(∑REE平均>20×10-6可称为超富集型)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为特征。这种异常现象并不反映其原岩原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它可能是由于在俯冲过程中受到陆壳物质的污染,或壳-幔相互作用所致。据该孔变质相中缺乏Sp相,而以Gt为标志的变质相的事实,推断其形成的压力条件应>7Gpa,即形成的深度应大于200km。上述研究表明在苏鲁UHP变质带中,不仅有来自大陆地幔楔中的地幔残余的UHP变质体,而且首次提出有可能来自大陆俯冲前锋具大洋岩石圈地幔性质的(蛇绿岩型地幔残片)变质体存在,这对揭示该区UHP变质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变质橄榄岩 变质组合 原岩类型 判别图解 pp1 pp3孔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与PP-2A在金鱼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彬 胡小慧 +5 位作者 惠珊珊 周洁 刘姣 肖亚梅 刘少军 李万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5-1142,共8页
为确定蛋白磷酸酶-1和-2A(protein phosphatase-1 and phosphatase-2A,PP-1,PP-2A)在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金鱼眼球中4种组织视网膜、晶体上皮细胞、晶体纤维和角膜的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 为确定蛋白磷酸酶-1和-2A(protein phosphatase-1 and phosphatase-2A,PP-1,PP-2A)在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眼球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金鱼眼球中4种组织视网膜、晶体上皮细胞、晶体纤维和角膜的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进行检测.同时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了定位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在mRNA水平上,PP-1催化亚基α和PP-2A催化亚基β在金鱼视网膜、晶体上皮和角膜中表达强烈,与其在高等哺乳类脊椎动物如小鼠中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2)在蛋白水平上,PP-1和PP-2A催化亚基在金鱼视网膜和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高,而在角膜中的表达最低.这与它们在小鼠眼球视网膜和角膜中同时具备高表达的模式形成对比;3)在金鱼发育48h的眼球中,PP-1和PP-2A催化亚基定位于视网膜的色素视网膜和神经视网膜细胞中,晶体上皮和纤维细胞中及角膜上皮细胞中,而在性成熟金鱼眼球中,此二酶催化亚基主要定位于视网膜的色素视网膜,神经视网膜及晶体上皮细胞中.这些结果为探讨PP-1和PP-2A在金鱼眼球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打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磷酸化 蛋白磷酸酶-1和-2A(pp-1 pp-2A) 视网膜 晶体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蛋白PP1(SEPP1)过表达抑制786-O和769-P人肾癌细胞增殖并引起G2/M期阻滞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侃 赵超飞 +5 位作者 陈建文 巫胜攀 姚远新 武翀 罗国雄 张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构建硒蛋白PP1(SEPP1)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并研究SEPP1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HEK293T细胞的c DNA为模板,通过PCR法获得人SEPP1全长序列片段,并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 LV-EGFP(2A)Puro质粒相连接,获得重组p LV-EGFP(2A)Pur... 目的构建硒蛋白PP1(SEPP1)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并研究SEPP1对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HEK293T细胞的c DNA为模板,通过PCR法获得人SEPP1全长序列片段,并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 LV-EGFP(2A)Puro质粒相连接,获得重组p LV-EGFP(2A)Puro-SEPP1载体并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将重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病毒上清感染786-O和769-P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PP1蛋白表达。按照重组慢病毒感染细胞、空载体感染细胞、未感染细胞进行分组,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酶切后凝胶电泳得到与SEPP1的DNA大小相一致的片段与空载体片段,基因测序的结果与SEPP1序列完全一致。经p LV-EGFP(2A)Puro-SEPP1感染的786-O、769-P细胞在感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EGFP明显表达,实验组与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SEP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 LV-EGFP(2A)Puro-SEPP1感染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SEPP1过表达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SEPP1过表达引起肾癌细胞G2/M期阻滞。结论在786-O和769-P细胞过表达SEPP1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并在786-O细胞中引起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蛋白pp1(SEpp1) 重组慢病毒载体 肾透明细胞癌 肿瘤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透明剂JS-1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易长海 颜承农 雷秀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以山梨醇和单体A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JS-1聚丙烯透明剂,通过FT-IR,1HNMR,MS分析,发现其结构与日本的NC-4相似,讨论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n(A)∶n(山梨醇)=(2 0~2 3)∶1 0,反应温度为70℃左右,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 以山梨醇和单体A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JS-1聚丙烯透明剂,通过FT-IR,1HNMR,MS分析,发现其结构与日本的NC-4相似,讨论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n(A)∶n(山梨醇)=(2 0~2 3)∶1 0,反应温度为70℃左右,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合成的JS-1透明剂产率最高,比较了JS-1与NC-4对透明性能的影响,发现两者性能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透明剂JS-1 合成 应用 聚丙烯 光谱分析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γ2对昆明小鼠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芳 杨明华 +1 位作者 朱方方 李亚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PP1γ2是一种特异表达于动物睾丸和精子的蛋白磷酸酶,为精子发生、运动性获得与调控所必需的关键酶,本文对PP1γ2与昆明小鼠精子成熟和运动性调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Western-blot技术,分析昆明小鼠不同条件下附睾头和附睾... 【目的】PP1γ2是一种特异表达于动物睾丸和精子的蛋白磷酸酶,为精子发生、运动性获得与调控所必需的关键酶,本文对PP1γ2与昆明小鼠精子成熟和运动性调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Western-blot技术,分析昆明小鼠不同条件下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磷酸化和非磷酸化PP1γ2的蛋白质表达量,探讨磷酸酶抑制剂okadaic acid (OA)和cyliculin A (CA)对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附睾尾精子中磷酸化PP1γ2的蛋白水平远远高于附睾头精子的(P<0.05);db-cAMP、IBMX和Ca^(2+)不改变磷酸化PP1γ2的蛋白水平;OA和CA能显著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磷酸化PP1γ2的表达水平,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的精子)运动度。【结论】PP1γ2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其酶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对昆明小鼠附睾精子成熟和运动性进行调控,即在附睾头精子中PP1γ2酶活性较高,精子运动度较低;在附睾尾精子中PP1γ2酶活性较低,精子运动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1γ2 精子成熟 运动性 昆明小鼠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皮多糖PP1的提纯、组分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观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娣斯 马冬 +1 位作者 芮茜 张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6,共5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南瓜皮多糖PP1,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及气相色谱测定南瓜皮多糖PP1的单糖组分;通过乙醇固定、Ni2+搭桥固定两种制样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 采用热水浸提法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南瓜皮多糖PP1,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及气相色谱测定南瓜皮多糖PP1的单糖组分;通过乙醇固定、Ni2+搭桥固定两种制样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南瓜皮多糖PP1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及CTAB法分离纯化南瓜皮多糖PP1的纯度较高,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南瓜皮多糖PP1具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存在吡喃环,由果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0.92:2.76:5.52:2.24,AFM观测其结构呈单链形排列,无分支状结构,采用乙醇固定法得到的多糖结构形态较细长,Ni2+搭桥固定法得到的多糖结构形态相对短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皮多糖pp1 原子力显微镜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偶联剂(FX-1)对PP/POE/Tal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清江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5,10,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OE/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磷酸酯(FX-1)不同含量对滑石粉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偶联剂磷酸酯(FX-1)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同时,考察了超细滑石粉经偶联剂磷酸酯(FX-1)改性前后与基体PP界面的粘接情况对PP/POE...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OE/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磷酸酯(FX-1)不同含量对滑石粉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偶联剂磷酸酯(FX-1)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同时,考察了超细滑石粉经偶联剂磷酸酯(FX-1)改性前后与基体PP界面的粘接情况对PP/POE/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POE Talc复合材料 超细滑石粉 偶联剂磷酸酯(FX-1) pp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 IE1和pp65在人神经胶质瘤U_(251)细胞中的时序表达
10
作者 李建华 傅鹰 +3 位作者 陈利玉 戴橄 罗敏华 杨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1-556,共6页
目的:研究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容许性,并探讨病毒蛋白IE1及pp65的时序表达特点。方法:HCMV感染U251细胞,以透射电镜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PCR方法检测HCMV核酸,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用... 目的:研究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容许性,并探讨病毒蛋白IE1及pp65的时序表达特点。方法:HCMV感染U251细胞,以透射电镜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PCR方法检测HCMV核酸,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用抗蛋白IE1及蛋白pp6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E1及pp65的表达水平。结果:受染的U251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并用PCR方法检测到了HCMV核酸。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蛋白IE1在感染后30min~2h无表达,4h开始表达,14h达高峰,随后下降;蛋白pp65在感染后1h为入侵型pp65,4~96h一直呈低水平表达,至120h表达急剧升高。结论:U251细胞是HCMV的容许细胞,HCMV在其中的表达具有时序性,但是其时序表达较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病毒 人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IE1 pp65 时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和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PP-1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王蓬文 姬志娟 +2 位作者 杨芳 赵志炜 盛树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探讨 APP17肽及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蛋白磷酸酯酶 -1( PP-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对照组、APP17肽治疗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大剂量中药治疗组 ,每组动物 8只。... 为探讨 APP17肽及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海马蛋白磷酸酯酶 -1( PP-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对照组、APP17肽治疗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大剂量中药治疗组 ,每组动物 8只。用 D-半乳糖制备脑老化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或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灌胃对 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进行治疗 ,3个月后取脑组织做 P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D-半乳糖小鼠和大剂量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治疗组小鼠海马 PP-1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淡 ;而正常小鼠、APP17肽保护和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小剂量治疗的 D-半乳糖小鼠海马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 ,胞浆与突起深染。结果提示 :抑制凋亡的 PP-1在 D-半乳糖小鼠海马表达降低。 APP17肽和小剂量救脑益智胶囊水提液治疗能影响 D-半乳糖脑病小鼠脑内 PP-1的表达 ,使之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17 左旋-半乳糖老化 蛋白磷酸酯酶-1 中药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激酶和磷酸酶PP1γ2/PP2A的相互作用对小鼠附睾精子成熟及运动的调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文静 张昕 +3 位作者 谭霞 解道豪 杨明华 李亚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哺乳动物附睾精子成熟、运动能力的获得与维持是保证精子执行正常功能、完成受精的前提和基础,但调控此过程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SRC激酶参与小鼠精子获能的调控,Ser/Thr磷酸酶PP1γ2/PP2A是调控小鼠精子成熟、运动性获得的关键酶,... 目的哺乳动物附睾精子成熟、运动能力的获得与维持是保证精子执行正常功能、完成受精的前提和基础,但调控此过程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SRC激酶参与小鼠精子获能的调控,Ser/Thr磷酸酶PP1γ2/PP2A是调控小鼠精子成熟、运动性获得的关键酶,但二者是否具有相互作用且这种相互作用是否调控着精子运动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探究了小鼠精子中SRC激酶与磷酸酶PP1γ2/PP2A的关联性及其对精子运动的调控作用,旨在阐明其调控精子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技术、酶活性分析技术以及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昆明小鼠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苏氨酸磷酸化水平、SRC激酶活性、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酶活性和SRC激酶与Ser/Thr磷酸酶相互关系,探讨SRC激酶抑制剂(SU6656)和激活剂(sc-3052)分别对附睾尾、附睾头精子磷酸酶活性和运动度的影响。结果附睾尾精子苏氨酸磷酸化水平高于附睾头精子;附睾头精子中的SRC激酶活性低于小鼠附睾尾精子;附睾头精子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附睾尾精子磷酸酶活性(P<0.05);附睾尾精子中SRC激酶与PP1γ2/PP2A具有关联性作用,进而调控精子活力;在SRC激酶活性较高的附睾尾精子中,添加SU6656,磷酸酶PP1γ2/PP2A活性随之增加,精子活力下降;在SRC激酶活性较低的附睾头精子中,添加sc-3052,磷酸酶PP1γ2/PP2A活性随之下降,而精子活力增加。结论小鼠附睾头与附睾尾精子中SRC激酶和磷酸酶PP1γ2/PP2A的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小鼠精子中SRC激酶与PP1γ2/PP2A具有相互作用,呈负相关性,即SRC激酶通过抑制精子中磷酸酶PP1γ2/PP2A活性以调控精子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 pp1γ2/pp2A Ser/Thr磷酸酶 附睾 精子运动 精子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PP2-A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宁宁 樊怀福 +2 位作者 王哲 柴里昂 杜长霞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6-49,共4页
韧皮部蛋白2(PP2)是植物特异性的韧皮部蛋白,通过参与植物调控其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和产物活性来应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胁迫,对于维持植物株体形态、体内物质运转和保护愈合植物伤口有重要意义。以前期克隆得到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PP2... 韧皮部蛋白2(PP2)是植物特异性的韧皮部蛋白,通过参与植物调控其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和产物活性来应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胁迫,对于维持植物株体形态、体内物质运转和保护愈合植物伤口有重要意义。以前期克隆得到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PP2-A1蛋白序列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黄瓜PP2-A1蛋白序列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黄瓜PP2-A1蛋白具有亲水性,比较不稳定,半衰期短,无信号肽段,没有跨膜结构,是定位在胞质的非分泌蛋白;结合对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预测分析,得出PP2-A1是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的片层结构;构建PP2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香瓜亲缘关系最近,同时预测其结构功能域,发现其具有1个典型的PP2结构功能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pp2-A1蛋白 分子生物信息学 亲水性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方方 李雪 +3 位作者 杨明华 吴文静 匡海鸥 李亚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1428,共8页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 精子成熟 运动性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去甲基化促进巨噬细胞M1型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来铭 孟玲 +4 位作者 蓝利 常升搏小吉 陆彩玲 李习艺 唐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 去甲基化 M1型巨噬细胞 促炎性细胞因子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季东 杨祥燕 +7 位作者 蔡元保 李穆 曾黎明 黄思婕 巫辅民 林玉虹 郑文武 黄锦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通过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阐明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澳洲坚果转录组数据和RT-PCR方法克隆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通过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阐明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澳洲坚果转录组数据和RT-PCR方法克隆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跨膜域和信号肽。【结果】获得2个新的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T374548和MT374551。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与其他植物来源的PP1蛋白具有极高的序列相似度,都包含典型结构域MPP_PP1_PPKL。进化树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与PP1家族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分析表明,MiSTPP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而MiSTPP4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都以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为主。亚细胞定位、跨膜域和信号肽预测表明,MiSTPP1和MiSTPP4极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且都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跨膜蛋白。MiSTPP1和MiSTPP4的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论】MiSTPP1和MiSTPP4属于蛋白磷酸酶PP1家族基因,推测在响应逆境胁迫、信号转导等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蛋白磷酸酶pp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1,2PB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17
作者 张成武 黄玉东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用DSC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PP与间同1,2-聚丁二烯(s-1,2 PB)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o法处理PP及PP/s-1,2 PB(90/10)共混物是非常适宜的,而用Ozawa法处理则存在缺陷。用Jeziorny法处理共混物也是适宜的,但对PP处理存在缺陷;... 用DSC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PP与间同1,2-聚丁二烯(s-1,2 PB)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o法处理PP及PP/s-1,2 PB(90/10)共混物是非常适宜的,而用Ozawa法处理则存在缺陷。用Jeziorny法处理共混物也是适宜的,但对PP处理存在缺陷;s-1,2 PB对PP有加速结晶的作用;s-1,2PB使PP的结晶活化能降低,s-1,2 PB在PP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间同1 2-聚丁二烯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Avrami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缺乏肠道菌群的APP/PP1转基因小鼠中Aβ淀粉样病变减少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9-999,共1页
在西方世界中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然而对于这种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临床和实验证据暗示肠道菌群与许多脑部疾病有关,但是它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为此Harach等对来自A... 在西方世界中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然而对于这种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临床和实验证据暗示肠道菌群与许多脑部疾病有关,但是它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为此Harach等对来自Aβ前体蛋白(Aβprecursor protein,APP)转基因小鼠模型粪便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进行了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App/pp1 神经退行性病变 淀粉样 前体蛋白 粪便样品 脑部疾病 amyl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斑蝥素类似物LB1协同阿霉素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得春 谭旭 +2 位作者 张二龙 王曙光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通过水溶性化学小分子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LB1与阿霉素(doxorubicin,DOX)联合应用,研究其在肝癌化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活性分析检测不同剂量LB1对HepG2细胞活性影响及其与阿霉素(DOX)的协同杀伤效应;通过裸鼠体内荷瘤... 目的通过水溶性化学小分子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LB1与阿霉素(doxorubicin,DOX)联合应用,研究其在肝癌化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活性分析检测不同剂量LB1对HepG2细胞活性影响及其与阿霉素(DOX)的协同杀伤效应;通过裸鼠体内荷瘤模型以及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观察LB1对肿瘤生长影响以及在体与阿霉素的协同化疗作用。结果 LB1对HepG2细胞生长与作用剂量相关,低剂量时可促进其生长,高剂量时则促进其凋亡,而且在联合阿霉素后,可显著提高对HepG2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实验也发现,单纯给予阿霉素抑瘤率为57%,而LB1联合应用后,抑瘤率可达77%,显著提高了阿霉素对肿瘤的杀伤作用(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LB1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阿霉素(DOX)对肝癌细胞的化学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蛰素衍生物 pp2A抑制剂 LB1 阿霉素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1-辛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毕福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07-313,共7页
第五代二醚类Ziegler-Natta催化剂不仅在丙烯均聚合时能表现出很高的聚合活性和等规度,而且还不需要外加给电子体。研究还发现,二醚类Ziegler-Natta催化剂比二酯类Ziegler-Natta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共聚合能力,在丙烯与1-辛烯共聚时,表... 第五代二醚类Ziegler-Natta催化剂不仅在丙烯均聚合时能表现出很高的聚合活性和等规度,而且还不需要外加给电子体。研究还发现,二醚类Ziegler-Natta催化剂比二酯类Ziegler-Natta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共聚合能力,在丙烯与1-辛烯共聚时,表现出更高的聚合活性和高1-辛烯插入率。随着丙烯-1-辛烯共聚物中1-辛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用^(13)C-NMR对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根据二元组含量及分布,计算出了共聚物的组成及平均序列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l4/MgCl2/芴二醚 丙烯-1-辛烯共聚物 聚丙烯 ZIEGLER-NATTA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