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9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based 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被引量:3
1
作者 HU Li JIANG Shu-yong +2 位作者 ZHANG Yan-qiu ZHU Xiao-ming SUN 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47-2756,共10页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grain scale by combining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CPFEM) with particle swarm op...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grain scale by combining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CPFEM)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The texture-based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TBRVE) is used in the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here a given number of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discretizing th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ODF) based on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 experiment data. Three-dimensional grain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Voronoi tessellation. The PSO algorith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dentifying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saving computational time. The macroscopic stress–strain curve is predicted based on CPFEM, whe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refore, CPFEM is a powerful candidate for capturing the texture evolution and clarifying the inhomogeneous plastic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110> fiber texture is generated finally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angle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in terms of grain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deformati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EXTUR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大变形分步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培涛 刘泉声 +2 位作者 朱元广 高峰 范利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612,共22页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特征。分步联合支护后,围岩极限承载力随锚杆和锚索等效支护力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但随注浆修复系数呈指数增大趋势。锚杆和锚索支护设计时应以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注浆修复系数等于1.0时的等效支护力临界条件为基准。深浅孔注浆支护时须同时考虑注浆修复系数和围岩破裂区半径。不同支护措施的协同支护参数可由破裂修复区围岩极限承载平衡条件确定。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分析表明,分步联合支护可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碎胀大变形控制,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弱围岩 大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承载平衡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面板嵌补段U肋对接焊缝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枝军 刘千军 +2 位作者 谢长进 张菁 徐秀丽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研究钢桥面板嵌补段U肋对接焊缝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以苏州某新建内河航道桥为背景,开展现场原位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利用盲孔法对现场原位焊接试件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然后基于Goldak双椭球热源模型编写焊接模拟... 为研究钢桥面板嵌补段U肋对接焊缝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以苏州某新建内河航道桥为背景,开展现场原位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利用盲孔法对现场原位焊接试件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然后基于Goldak双椭球热源模型编写焊接模拟子程序,采用顺序耦合法和热弹塑性法对温度场和力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集中在距离焊缝中心20 mm的热影响区域内;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呈现出由中间往两端递减的分布规律,在焊缝路径中间应力大小分布均匀;纵向残余应力在整个焊缝路径上都为拉应力,在中间部位最大达400 MPa;横向残余应力在焊缝路径中间为拉应力(最大约为160 MPa),而在路径两端则表现为较大的压应力(最大达350 MPa);弧形段的应力分布规律与直线段基本一致。U肋对接焊试件变形呈现向内侧凹陷的面外特征,最大变形出现在焊缝起始位置,达2.06 mm,变形量随着与焊缝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远离焊缝区域呈线性变化,同时试件产生下凹的纵向弯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板 U肋对接焊缝 残余应力 变形 原位试验 盲孔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的高精度二维壳模型
4
作者 李娅娜 尹幸福 张生芳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5,共7页
以薄板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热弹塑性法和温度载荷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二维壳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壳模型,改变搭接区域单元连接方式(壳单元、CE单元、CP位移耦合和梁单元)进行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模拟,确定最佳单元连接方式... 以薄板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热弹塑性法和温度载荷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二维壳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壳模型,改变搭接区域单元连接方式(壳单元、CE单元、CP位移耦合和梁单元)进行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模拟,确定最佳单元连接方式,并利用所建三维模型模拟得到的固有应变对优化单元连接方式的二维壳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修正二维壳模型对焊接变形进行预测和试验验证,并与三维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维壳模型中焊缝附近网格尺寸与固有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CP位移耦合连接方式为最佳单元连接方式。采用优化单元连接方式的二维壳模型模拟得到搭接接头上下母材侧边(平行于焊接方向,距焊缝中心125,62.5 mm)最大角变形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3%,2.81%,模型预测焊接变形的准确性高。与三维模型相比,二维壳模型的网格数量和计算时间均减少了90%以上,并且计算精度与三维模型相当。固有应变的校核系数与焊缝附近网格尺寸的1.085次幂成倒数关系;当焊缝附近网格尺寸为15 mm时,模拟得到角变形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载荷法 搭接接头 焊接变形 固有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
5
作者 徐方 吴其长 +4 位作者 门小雄 杨俊芳 彭扬发 解裕荣 杨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428,共13页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随竖向应力的增加、水平应力的减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增长;土体代表性应力比K_(e)^(*)则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减小,随水平应力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随竖向应力的增加先线性减小再非线性减小;堆载预压下地基浅层存在较大的水平向附加应力,其对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水平向附加应力及竖向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促使堆载预压下的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弓”形分布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建立土体应力比K_(e)^(*)与最终水平应变εh之间的归一化关系;并提出可考虑堆载预压加载因素及土体固结特性的综合影响因子β,由β与K_(e)^(*)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可对不同工况下的K_(e)^(*)进行估算;综合ε_(h)-Ke及K_(e)^(*)-β关系,提出了堆载预压下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轮廓的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2个实际工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 塑料排水板 改进三轴试验 侧向变形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移动机器人变形机构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6
作者 田颖 徐荣英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8,共10页
球形移动机器人因其强稳定性、高灵活性和低能耗等优势在救援搜索、地形勘探等非结构化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球形移动机器人变形结构的研究较少,从基于关键结构变形、基于拓扑理论结构变形、两栖球形移动机器人结构... 球形移动机器人因其强稳定性、高灵活性和低能耗等优势在救援搜索、地形勘探等非结构化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球形移动机器人变形结构的研究较少,从基于关键结构变形、基于拓扑理论结构变形、两栖球形移动机器人结构变形和可跳跃球形移动机器人结构变形4个方面对其变形形式和适用范围进行分类总结,这对球形移动机器人机动性和地形适应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移动机器人 结构变形 驱动方式 拓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变形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耦合振动研究
7
作者 汪斌 邓钢 +2 位作者 孙体佳 龚俊虎 李永乐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梁附加变形,分别将3种附加变形和轨道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附加变形下的车-轨-桥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不均匀沉降附加变形对简支箱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磁浮间隙影响较大,分别考虑这3种附加变形时Sperling指标较不考虑附加变形时增大13.3%、12.3%、28.0%。3种附加变形中支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最大,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桥梁 简支梁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附加变形 温度变形 收缩徐变 支座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由变形技术在船型优化中的应用
8
作者 冯佰威 岳朝欢 +1 位作者 刘波 王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9,437,共10页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的问题,并将其嵌入自主开发的船舶水动力性能多学科综合优化平台。以S60船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开发的平台对船模艏部型线进行了减阻优化,研究发现:在设计航速F r=0.30时,优化后的船型总阻力较母型船降低了5.30%,显著提升了阻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船体型线优化,为船舶型线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变形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变形 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 船体曲面变形 船型优化 兴波阻力 总阻力 减阻设计 优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桥-无砟轨道变形映射关系及平顺性研究
9
作者 陈嵘 刘凯 +3 位作者 王巍钦 薛旻 朱翔宇 吕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1,共6页
研究目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柔性大,在温度等极端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引起桥上无缝线路几何形位变化,进而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与品质,因此亟需开展大跨度桥-轨变形映射关系以及轨道平顺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无... 研究目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柔性大,在温度等极端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引起桥上无缝线路几何形位变化,进而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与品质,因此亟需开展大跨度桥-轨变形映射关系以及轨道平顺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初步探究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与轨道的变形映射关系,并结合中点弦测法开展轨道平顺性评估。研究结论:(1)温度及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表现出0.6m、1.2m等以扣件间距为特征的短波不平顺;(2)桥梁竖向变形与车体加速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12,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加速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3,随着测量弦长的增加,相关系数呈现出先增加的趋势并在40~60m弦长附近保持稳定;(3)轨道平顺性在桥塔、桥墩位置附近较差,其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4)本研究结论可为大跨度桥上轨道平顺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无砟轨道 变形映射 中点弦测法 平顺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进路胶结充填法采场分层道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武拴军 李宏业 龙卫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6,共10页
分层道作为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的关键通道,其结构参数合理性是保证采场作业安全和回采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实现采场安全高效回采,需统一各工区分层道的结构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综合使用简支梁模型、Winkler模型和收敛变形现场监... 分层道作为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的关键通道,其结构参数合理性是保证采场作业安全和回采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实现采场安全高效回采,需统一各工区分层道的结构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综合使用简支梁模型、Winkler模型和收敛变形现场监测试验方法,研究分层道宽度、充填体接顶高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分层道结构参数的最佳理论值,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随着分层道顶板充填不接顶高度和宽度减小,顶板最大拉应力逐渐减小、综合安全系数逐渐增加,不接顶高度对分层道稳定性更为敏感;分层道顶板弯矩最大值出现在跨中,两帮矿岩可变形基础支承顶板处仍存在弯矩,随着帮内深度和不接顶高度增加逐渐降低;分层道监测面(宽度4.80~5.08 m)平均收敛速率最大值为0.072~0.174 mm/d,变形速率较小且逐渐趋于0.02 mm/d,分层道总体稳定;分层道宽度≤5 m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宽度为5.0~5.4 m时处于欠稳定状态,有必要采取有效支护措施维持其稳定性。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分层道宽度并提升充填接顶质量以保障回采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采矿法 简支梁模型 WINKLER 模型 收敛变形监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温度场热变形的转站误差补偿方法
11
作者 俞慈君 李卿国 +2 位作者 封璞加 胡俊杰 郑守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6,共11页
大型工装热变形导致激光跟踪仪转站误差扩大,严重影响飞机装配的测量精度。针对某典型飞机机身装配型架,提出基于非均匀温度场热变形的转站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建立了非均匀温度场下热变形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现场特定点位的温度数据,基... 大型工装热变形导致激光跟踪仪转站误差扩大,严重影响飞机装配的测量精度。针对某典型飞机机身装配型架,提出基于非均匀温度场热变形的转站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建立了非均匀温度场下热变形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现场特定点位的温度数据,基于有限单元法计算各公共观测点(Enhanced Reference System,ERS)的热变形位移量,对ERS点的实际位置进行修正,从而降低转站误差。采用ABAQUS对简化模型进行热-力耦合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单元法计算所得热变形位移趋势与仿真结果一致。在某典型飞机机身装配型架上的实验表明,非均匀温度补偿方法使X、Y、Z向转站平均误差分别降低16.6%、43.2%和19.0%,验证了其在非均匀温度场下提升激光跟踪仪转站精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跟踪仪 非均匀温度场 热变形误差 转站误差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变化对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变形影响分析
12
作者 潘家军 韩冰 +3 位作者 王艳丽 左永振 王俊鹏 朱月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1,共8页
水库水位在运行期每年周期性涨落,已有研究表明,大坝堆石体后期变形主要是水循环荷载长期作用的结果。为详细了解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对坝体长期变形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近17 a的变形监测资料... 水库水位在运行期每年周期性涨落,已有研究表明,大坝堆石体后期变形主要是水循环荷载长期作用的结果。为详细了解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对坝体长期变形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近17 a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内部和下游坝面的变形影响,定量分析主要利用交叉相关分析法研究水位变化与最大坝高断面沉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坝体后期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坝体上游中部和下游上部,坝体下游上部的沉降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收敛较慢;②坝体的后期变形主要由库水位波动引起,并且坝体内部不同高程的大部分测点的沉降演化曲线都随水位波动产生同频的波动并滞后于水位波动;③计算坝体沉降增量与库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了坝体沉降与库水位具有很高的相关性;④坝体下游坝面的沉降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主要集中在最大坝高断面坝顶部位,并且随着高程的升高,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后期变形和安全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升降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 长期变形 交叉相关分析法 监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无线传能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设计
13
作者 徐琦 冯辰语 孙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2,共9页
双向外周神经接口有助于截肢患者的感觉功能重建。本研究设计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可为植入式外周神经接口进行中场聚焦无线供能。采用在尺寸60 mm×60 mm对称四馈天线表面开槽得到最优表面电流分布的方法,实现聚焦传能。仿真结果表... 双向外周神经接口有助于截肢患者的感觉功能重建。本研究设计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可为植入式外周神经接口进行中场聚焦无线供能。采用在尺寸60 mm×60 mm对称四馈天线表面开槽得到最优表面电流分布的方法,实现聚焦传能。仿真结果表明,天线谐振频率为1.524 GHz,绝对带宽为1.385~1.726 GHz,天线弯曲(曲率半径60~110 mm)的谐振频率偏移小于0.2 GHz。采用同相位、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时,体内接收位置处磁场强度分别为0.012、0.058、0.065 A/m。实验测得天线谐振频率为1.531 GHz,绝对带宽为1.401~1.765 GHz,天线弯曲(曲率半径为60、80、100 mm)的频率偏移小于0.3 GHz。采用模拟组织凝胶进行离体测试,发现使用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的天线在接收位置处产生的磁场强度(0.045和0.049 A/m)远大于同相位激励产生的磁场强度(0.003 5 A/m),表明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的对称四馈天线具有明显的聚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接口 中场无线能量传输 柔性可穿戴天线 磁偶极子阵列 时间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黏性土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的反演取值及工程验证
14
作者 顾晓强 周赫宸 +3 位作者 何平 张中杰 徐中华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9,共11页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是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基坑变形的最关键参数,然而既有规范提供的m取值范围大,且尚未合理反映土体力学特性和基坑尺寸的影响。讨论了现有不同规范中m值规定的差异和不足,指出比例系数m本质上是一个简化的工程土体变形计算参数。对于基坑工程,m应当与土性参数、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等相关。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及合理的参数取值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取了大量基坑算例的变形数据,再通过反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土体参数(初始孔隙比)、基坑开挖深度及宽度的上海黏性土m值的实用取值方法。基于该取值方法,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上海地区25个实际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为2.6%。该方法解决了上海地区实际基坑工程中黏性土m值如何准确且快速取值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建立类似取值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弹性地基梁法 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 取值方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固结蠕变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时亮 郜颖超 章荣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理化复合法是进行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蠕变特性,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固化剂掺量的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开展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固结蠕变试验,并与传统固化法改性淤泥试样的长期变... 理化复合法是进行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蠕变特性,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固化剂掺量的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开展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固结蠕变试验,并与传统固化法改性淤泥试样的长期变形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荷载水平的降低、固化剂掺量的增大以及初始含水率的降低,改性淤泥试样的蠕变变形量减小;随着固化剂掺量的提升以及初始含水率的降低,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的孔隙比变化量减小、微观结构趋于完整.此外,传统固化法改性试样的固结蠕变变形量至少为理化复合法改性试样的3.11倍;理化复合法处理淤泥试样的蠕变变形量及速率均较小,而结构屈服应力较大,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复合法 改性淤泥 固结蠕变 长期变形机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的盾构下穿桥梁行车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施成华 张轩煜 安斌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的工程日益增多。为分析研判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采用基于高斯型自相关函数以及Karhunen-Loève(K-L)级数展开法的随机场理论,考虑了地层土体所具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的工程日益增多。为分析研判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采用基于高斯型自相关函数以及Karhunen-Loève(K-L)级数展开法的随机场理论,考虑了地层土体所具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建立精细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性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了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措施。研究结论:(1)随机场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梁的钢轨变形分析中,相比于确定性分析,随机性分析方法得到的随机曲线能够更加充分表征钢轨变形的过程、趋势和范围,体现土体参数随机性对钢轨变形的影响;(2)给出了不同控制值下的钢轨变形超标概率以及施工不同阶段下的行车的速度限值,确保施工阶段下的行车安全性;(3)本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盾构下穿铁路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钢轨变形 随机场理论 自相关函数 级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高水头抽蓄电站地应力综合测量及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健 董志宏 +2 位作者 周春华 罗笙 王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精确的地应力实测数据以及精细化的数值反演分析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安全施工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以新疆某处于复杂地质条件背景下的高水头抽蓄电站为依托,通过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常规水压致裂法、三维水压致裂法及孔径变形法)进行... 精确的地应力实测数据以及精细化的数值反演分析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安全施工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以新疆某处于复杂地质条件背景下的高水头抽蓄电站为依托,通过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常规水压致裂法、三维水压致裂法及孔径变形法)进行综合测量,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现地应力场的反演重构,分析了该电站输水隧洞沿线关键部位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抗劈裂能力。研究表明:3种地应力测量方法在三钻孔交汇处所测应力量值及方位大体一致,使3种方法得以相互印证,也提高了测试的精确度;基于综合实测地应力实现的数值反演模型所得计算值与同位实测值吻合度高,可供工程区进行大范围地应力场反演重构;输水隧洞沿线应力分布特征凸显了高水头抽蓄电站地应力场受地形及地质构造扰动大的特点,工程区围岩应力特征主要表现为σ_(H)>σ_(z)>σ_(h),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角在NE40°~65°之间,与厂房轴线方向NE45°所呈角度较小,厂房轴线方位选定合理;基于最小主应力判别准则,输水隧洞沿线各关键部位抗劈裂安全系数最小可达1.53,均满足输水隧洞围岩抗劈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压致裂法 孔径变形法 地应力场反演 抗劈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算法的结构大变形预测及气动弹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乔 安朝 +1 位作者 谢长川 杨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3-952,共10页
大柔性飞行器在气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形,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准确的结构变形预测对大柔性飞行器设计及气动弹性仿真具有重要意义。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等全阶结构模型仿真效率低,已有的非线性结构降阶模型(ROM)具有较高的... 大柔性飞行器在气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形,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准确的结构变形预测对大柔性飞行器设计及气动弹性仿真具有重要意义。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等全阶结构模型仿真效率低,已有的非线性结构降阶模型(ROM)具有较高的仿真效率,但建立降阶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样本数据。基于学习算法建立考虑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大柔性结构静变形预测模型,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对该预测模型进行性能评估,论证几类学习算法在结构大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结合结构大变形预测模型与曲面涡格法(VLM)提出一种新的几何非线性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兼顾计算精度与效率。采用所提方法计算单梁式机翼静气动弹性变形,对比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精度及效率高,实际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非线性 机器学习 气动弹性 涡格法 结构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宇鑫 陈振亚 +3 位作者 石瑞涛 苏蔚涛 马卓强 杨尚进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2,共11页
为提升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收敛精度,解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混沌精英反向学习和黄金正弦策略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gold sine HHO,GSHHO)。利用无限迭代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运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筛选优质种群,提高种... 为提升哈里斯鹰优化算法收敛精度,解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混沌精英反向学习和黄金正弦策略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gold sine HHO,GSHHO)。利用无限迭代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运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筛选优质种群,提高种群质量,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使用一种收敛因子调整策略重新计算猎物能量,平衡算法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在哈里斯鹰的开发阶段引入黄金正弦策略,替换原有的位置更新方法,提升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在9个测试函数和不同规模的栅格地图上评估GSHHO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SHHO在不同测试函数中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稳定性能,在2次机器人路径规划中路径长度较原始HHO算法分别减少4.4%、3.17%,稳定性分别提升52.98%、6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迭代混沌 精英反向学习 黄金正弦算法 栅格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回填土的吹填淤泥地基反向真空预压法试验研究
20
作者 高紫阳 王军 +4 位作者 高明伟 朱萧霄 符洪涛 徐昭 吕有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5-1552,共8页
针对传统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不佳和真空压力沿程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反向真空预压法,即采用反向排水板将真空压力直接施加于深层土体。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回填土厚度对反向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影响。结... 针对传统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不佳和真空压力沿程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反向真空预压法,即采用反向排水板将真空压力直接施加于深层土体。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回填土厚度对反向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真空预压法相比,反向真空预压法处理的排水量增加了16.46%,深层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了20.50%,土体的整体加固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回填土厚度的增大,淤泥层十字板剪切强度沿深度方向递减的幅度明显减小,处理效果更加均匀。此外,通过与传统真空预压法现场对比试验发现,反向真空预压法处理后土体的表层沉降量增大15.70%,深层土体孔压消散量增加了26.20%,平均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了21.12%。因此得出反向真空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深层土体加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真空预压法 RPVD 回填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