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调峰下超临界火电机组蓄热量对煤耗的影响
1
作者 成珊 付毅 +3 位作者 张煌 王志杰 陈文 田红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为探究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蓄热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基于机组稳态与非稳态下不同的运行特征,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锅炉各汽水流程部件的实际蓄热系数,并基于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机组供电煤耗,研究了机组实际蓄热系数对... 为探究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蓄热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基于机组稳态与非稳态下不同的运行特征,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锅炉各汽水流程部件的实际蓄热系数,并基于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机组供电煤耗,研究了机组实际蓄热系数对供电标准煤耗的影响。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开展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态与非稳态下,当机组从100%汽轮机额定负荷工况(THA)降低到30%THA时,金属蓄热系数分别增大135.47%和133.93%,汽水蓄热系数变化不大,实际蓄热系数分别增大80.83%和80.07%,且非稳态下机组的各项蓄热系数均大于稳态时;非稳态下机组供电标准煤耗比稳态时增加了11.76~22.40 g/(kW·h);机组向上调峰过程中实际蓄热系数和供电煤耗均大于向下调峰过程;机组供电煤耗与实际蓄热系数呈强相关性,且随着实际蓄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火电机组 蓄热系数 深度调峰 供电标准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安全性挑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新荣 高翔 +7 位作者 于鹏峰 何建乐 周晓鸣 张鹏威 向军 刘金亮 郭剑雄 黄一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18-4335,I0017,共19页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该文对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所面临的安全性挑战与对策进行综述。首先,从燃煤机组“炉机电控”四大系统出发,明确灵活运行过程中锅炉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燃烧不稳、受热面损伤、风机失速喘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无法投运,汽轮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热疲劳损伤、叶片水蚀、轴系振动大,发电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定转子疲劳断裂、短路,控制侧安全性问题在于数据采集不准、数据处理及控制滞后、设备控制策略执行失调;进而,从工程实际出发,梳理解决各系统灵活运行安全性问题的技术方案;最后,展望提升燃煤机组灵活运行能力的发展方向。该文可为推动燃煤机组低碳、灵活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灵活运行 安全性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过热汽温调节的直流炉燃煤机组抗干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范赫 苏志刚 +1 位作者 彭献永 周怀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0-1021,I0017,共13页
为帮助电网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直流炉燃煤机组需要大范围变负荷运行,同时维持过热汽温稳定,然而机组变负荷运行中的多种扰动和系统非线性会降低机组负荷跟踪速率和过热汽温控制品质。因此,该文结合含过热汽温的机炉协调系统动... 为帮助电网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直流炉燃煤机组需要大范围变负荷运行,同时维持过热汽温稳定,然而机组变负荷运行中的多种扰动和系统非线性会降低机组负荷跟踪速率和过热汽温控制品质。因此,该文结合含过热汽温的机炉协调系统动态模型,构建非线性控制方法,并利用高阶滑模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多种扰动,提出一种耦合过热汽温调节的机炉协调系统抗干扰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比例积分控制、二自由度比例积分及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相比,所设计控制系统最大绝对误差降低超过90%。该文方法能使机组快速跟踪负荷指令,有效抵制多种扰动,同时维持过热汽温稳定,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燃煤机组 机炉协调系统 过热汽温 抗干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锅炉动态换热的超临界机组电力系统仿真建模
4
作者 徐达睿 郝玲 +5 位作者 陈磊 祁鑫 刘一峰 李江鹏 黄怡涵 徐飞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凸显,掌握机组调节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电力系统仿真中,适用于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的火电机组模型主要采用IEEE推荐的汽包锅炉简化模型和单再热器汽轮机模型。如果对直流锅炉机... 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频率安全问题凸显,掌握机组调节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电力系统仿真中,适用于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的火电机组模型主要采用IEEE推荐的汽包锅炉简化模型和单再热器汽轮机模型。如果对直流锅炉机组也采用该模型,则会因为蓄热系数的动态和控制系统的偏差,机组主蒸汽压力的仿真结果大幅偏离实际,进而错估机组调节能力。基于此,采用热力学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多时间尺度动态仿真的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模型。通过建立水冷壁的移动边界模型和过热器的动态热量流模型,更准确地反映直流锅炉的蓄热能力;通过加入给水控制和过热度控制,使得控制系统更符合实际机组。利用电厂运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相较于现有电力仿真模型,该模型对主蒸汽压力的仿真精度大幅提升。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在一、二次调频及调峰中的动态过程,有助于电力系统频率过程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直流锅炉 一次调频 AGC 锅炉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建模及模型复杂方程优化
5
作者 韩程浩 杜鸣 +2 位作者 牛玉广 崔召飞 李青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为了根据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动态特性设计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算法,以某超临界600 MW直流炉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该机组的机理模型。考虑到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算法在处理长时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于所建机... 为了根据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动态特性设计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算法,以某超临界600 MW直流炉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该机组的机理模型。考虑到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算法在处理长时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于所建机理模型中锅炉部分复杂的工质吸热方程和蒸汽压差方程以及汽轮机部分复杂的过热蒸汽流量方程和负荷系数方程,采用LSTM神经网络结合机组真实运行数据进行方程拟合,建立了能够捕获机组各状态运行特性的复杂方程优化子模型。对于所建立模型中的动态参数,结合机组的动态运行数据,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最终得出机组完整的状态方程模型。对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开环阶跃扰动测试和闭环运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精确地反映超临界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模型闭环运行过程中的主蒸汽压力、分离器蒸汽焓值和机组负荷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1.76%,故所建立模型可用于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机组 机理建模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差分进化算法 状态空间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预测控制的直流炉供热机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
6
作者 张小科 韩崇尚 +3 位作者 郝倚燃 王建波 张少锋 胡怀中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9,共11页
“双碳”背景下要求直流炉供热机组具备快速变负荷能力。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可同时利用锅炉蓄热和热网蓄热以提高变负荷速率。首先,... “双碳”背景下要求直流炉供热机组具备快速变负荷能力。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可同时利用锅炉蓄热和热网蓄热以提高变负荷速率。首先,对热负荷信号偏差进行积分从而建立等效热负荷模型,并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被控量之一;然后,以负荷快速跟踪、机组运行稳定以及供热及时补偿作为MPC滚动优化的目标,进而在线求解每个时刻的最优控制律并作用于机组,此外,显式处理了机组运行约束,确保供热抽汽流量变化不会影响低压缸运行稳定性;最后,基于某350 MW机组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实现对5%Pe/min变负荷指令的精准跟踪,且相较于基于PID的电热协调变负荷策略,热负荷恢复时间缩短26%。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提升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供热机组 电热协调 快速变负荷 热负荷补偿 时变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锅炉负荷偏差分析模型与评价系统
7
作者 陈冬林 蒋权 +4 位作者 胡章茂 殷立国 杨宁武 刘文哲 张博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双碳”大背景下我国上网新能源装机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加大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燃煤发电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导致了机组实际负荷与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负荷出现较大偏差。针对这一技术难题,以锅炉及其辅助设备为对象,研究构建... “双碳”大背景下我国上网新能源装机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加大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燃煤发电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导致了机组实际负荷与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负荷出现较大偏差。针对这一技术难题,以锅炉及其辅助设备为对象,研究构建了锅炉机组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的实际出力模型、应有出力模型和最大出力模型,建立了用以分析评价锅炉机组负荷偏差原因及诊断与预警的分析评价系统,并将该系统在电厂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析评价系统可有效地对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出力故障进行早期预警和诊断,可有效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锅炉 负荷偏差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铵盐结晶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国庆 李彦 +2 位作者 窦站 张建文 张志军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2,共10页
针对某公司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的结晶现象、给装置带来了流道沉积堵塞和设备腐蚀泄漏等严重问题,重点研究结晶对设备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测定了结晶样品的微观... 针对某公司硫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的结晶现象、给装置带来了流道沉积堵塞和设备腐蚀泄漏等严重问题,重点研究结晶对设备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测定了结晶样品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结晶样品的微观结构呈现平滑致密和粗糙多孔两种形态,晶粒尺寸在20~50μm;所含元素种类主要有N,O,S,Fe,C,其中余热锅炉列管内结晶底面Fe含量达到了35%,说明沉积结晶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主要物相组成为NH_(4)HSO_(4),(NH4)_(2)SO_(4),(NH_(4))_(3)H(SO_(4))_(2)等铵盐;制硫尾气中含有的NH3是结晶形成的根本原因。此外,对不同区域的腐蚀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该装置同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硫回收装置 铵盐 结晶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交易的热电联产-储热-电锅炉风电消纳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浩鹏 谢丽蓉 高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为解决传统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耦合特性以及冬季采暖期间弃风消纳问题,提出了计及碳交易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的弃风消纳策略。首先将储热设备、电锅炉与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负荷,从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 为解决传统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耦合特性以及冬季采暖期间弃风消纳问题,提出了计及碳交易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的弃风消纳策略。首先将储热设备、电锅炉与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负荷,从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电调峰能力。其次,为进一步控制碳排放量,引入阶梯式碳交易与优化电锅炉运行模式,兼顾系统运行成本、弃风消纳量以及碳排放量,构建计及碳交易的热电联产-储热-电锅炉风电消纳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30节点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碳排放量且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储热装置 风电消纳 碳交易 电锅炉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W火焰锅炉深度调峰运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明 许天瑶 +3 位作者 刘忠轩 吴震坤 李越 宁新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5,78,共6页
为研究超临界W火焰锅炉低负荷下的运行特性,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对某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进行了深度调峰运行试验研究,并结合燃烧基础理论分析总结了电站锅炉调峰稳燃技术.结果表明:试验机组在无任何稳燃措施的情况下,最低稳燃负荷为35.... 为研究超临界W火焰锅炉低负荷下的运行特性,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对某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进行了深度调峰运行试验研究,并结合燃烧基础理论分析总结了电站锅炉调峰稳燃技术.结果表明:试验机组在无任何稳燃措施的情况下,最低稳燃负荷为35.77%额定负荷(约236.11MW).低负荷运行期间,机组负荷、炉膛负压、燃烧状态等波动较大,但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颗粒物、NO_(x)和SO_(2)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厂用电率偏高,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低,机组热经济性差.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机组深度调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W火焰锅炉 深度调峰 最低稳燃负荷 稳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激励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杨延锋 梁建国 +3 位作者 韩峰 薛晓亮 杨洋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2,共10页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Hz,相应进气压力维持在0.35~0.47 MPa。试验中,通过电厂集控室集散控制系统(DCS)监测记录了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脱硫装置进口SO_(x)质量浓度和机组煤耗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入声波激励装置后,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6.08%、5.47%,SO_(x)质量浓度下降了1.24%,机组平均煤耗下降了1.5 g/(kW·h);对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灰分采样分析发现,与无声波激励的情况相比,飞灰含碳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64%和1.70%,声波助燃技术能有效提高W型火焰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助燃 W型火焰锅炉 煤耗 机组负荷 飞灰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炉机组简化非线性模型及仿真应用 被引量:53
12
作者 闫姝 曾德良 +1 位作者 刘吉臻 梁庆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通过合理简化和机制分析,建立适用于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的简化非线性数学模型。建模时考虑制粉环节、减温水环节和回热加热对过程输出的影响。该模型以燃料量指令、总给水流量、汽轮机阀门开度为输入,以汽轮机功率、主蒸... 通过合理简化和机制分析,建立适用于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的简化非线性数学模型。建模时考虑制粉环节、减温水环节和回热加热对过程输出的影响。该模型以燃料量指令、总给水流量、汽轮机阀门开度为输入,以汽轮机功率、主蒸汽压力和汽水分离器出口焓为输出。结合某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数据辨识得到了在50%负荷到100%负荷范围内工作的机组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了开环阶跃扰动实验和现场运行数据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开环动态特性与实际机组开环特性在本质上一致,且具有一定精度,可以用来设计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简化非线性模型 控制 超超临界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电厂超临界600MW机组锅炉燃烧调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蒋建刚 李永玲 张春发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8,共6页
扬州电厂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自投运以来一直存在频繁掉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在探讨影响锅炉结渣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变氧量、变一次风量、变燃烧器内外二次风门及旋流强度、变OFA内外二次风门及旋流强度、变OF... 扬州电厂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自投运以来一直存在频繁掉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在探讨影响锅炉结渣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变氧量、变一次风量、变燃烧器内外二次风门及旋流强度、变OFA内外二次风门及旋流强度、变OFA风量、变配风方式、变中心风量、变磨煤机组合方式等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锅炉运行工况和参数改变对NOx排放浓度以及结渣程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现有设备及煤种条件下的锅炉最佳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锅炉 结渣 燃烧调整 NOX排放 锅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发展 被引量:65
14
作者 高昊天 范浩杰 +1 位作者 董建聪 张忠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3,共4页
在不提高当前超超临界机组参数的情形下,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提高机组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燃烧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国外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我国正在建设的二次再热机组的基本情况... 在不提高当前超超临界机组参数的情形下,采用二次再热技术是提高机组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燃烧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国外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我国正在建设的二次再热机组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二次再热关键技术难点及研究热点,旨在推动我国二次再热技术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二次再热 机组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台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动力特性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燕华 杨冬 +1 位作者 陈功名 陈一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校核锅炉水冷壁的安全与可靠性,采用锅炉水动力特性程序,将现场运行参数作为初始值,对世界首台设计并在某电厂投运的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出口工质温度进行了计算,并将结焦工况与无结焦工况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对... 为校核锅炉水冷壁的安全与可靠性,采用锅炉水动力特性程序,将现场运行参数作为初始值,对世界首台设计并在某电厂投运的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出口工质温度进行了计算,并将结焦工况与无结焦工况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的计算结果与实炉数据在总体数值和分布趋势上比较符合,表明所采用的程序可适用于实际工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了低质量流速优化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技术的下炉膛回路流量分配呈现良好的正响应特性,而采用光管的上炉膛回路流量分配呈现负响应特性。与无结焦工况相比,结焦工况下下炉膛侧墙与翼墙回路的质量流速有所降低,所有回路出口工质温度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W火焰锅炉 水动力特性 结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蓄热过程对机组煤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喜燕 杨勇平 +1 位作者 王修彦 杨志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30-34,共5页
目前普遍采用稳态性能计算模型计算机组的煤耗,而没有考虑机组在较大幅度变负荷、启停等非稳态过程中,锅炉的蓄热量对于机组煤耗的影响。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对考虑锅炉蓄热的机组非稳态工况下的煤耗计算方法和蓄热对煤耗计算结果的影响... 目前普遍采用稳态性能计算模型计算机组的煤耗,而没有考虑机组在较大幅度变负荷、启停等非稳态过程中,锅炉的蓄热量对于机组煤耗的影响。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对考虑锅炉蓄热的机组非稳态工况下的煤耗计算方法和蓄热对煤耗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结合电厂实际的、用于机组非稳态工况煤耗计算的锅炉系统离散化动态模型,汽水、烟气和金属蓄热量的计算模型和考虑锅炉蓄热的煤耗量计算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稳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锅炉蓄热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机组非稳态工况下煤耗量的计算应考虑锅炉中蓄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耗 蓄热 动态模型 锅炉 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机组2013年非计划停运统计及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建锋 周宏 吕俊复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对2013年1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及持续时间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机组共发生非计划停运920次,总持续时间53443.5 h。其中因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所导致的非计划停运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因汽轮机系统导致的非计划停运次数为150次以... 对2013年1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及持续时间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机组共发生非计划停运920次,总持续时间53443.5 h。其中因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所导致的非计划停运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因汽轮机系统导致的非计划停运次数为150次以上。通过对锅炉、汽轮机等系统非计划停运原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火电机组可靠性的相对薄弱环节,为加强对机组可靠性薄弱部位的日常维护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可靠性 非计划停运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机组锅炉燃烧调整与经济运行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宁献武 李志山 +2 位作者 李树民 刘文忠 刘志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4,65,共5页
对神华国华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B厂3、4号机组锅炉一次风压、氧量、煤粉细度、二次风门、燃尽风率等进行了试验调整,结果表明锅炉运行氧量维持在3.0%左右,磨煤机分离器转数保持在30~50r/min,燃尽风率约为25%,以及保持合理的二次风门开... 对神华国华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B厂3、4号机组锅炉一次风压、氧量、煤粉细度、二次风门、燃尽风率等进行了试验调整,结果表明锅炉运行氧量维持在3.0%左右,磨煤机分离器转数保持在30~50r/min,燃尽风率约为25%,以及保持合理的二次风门开度,可使锅炉燃烧经济性提高到良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机组 锅炉 燃烧器 燃烧调整 经济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非线性内模控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房方 刘吉臻 谭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协调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单元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反馈线性化方法与多变量内模控制结构结合,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内... 协调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单元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本文将反馈线性化方法与多变量内模控制结构结合,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内模协调控制器。文中分析了多变量非线性内模控制结构的鲁棒稳定性及动态性能。在不同负荷下的仿真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效果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组 单元机组 协调系统 非线性内模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炉协调系统的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房方 谭文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提高单元制发电机组的快速负荷响应能力,本文基于非线性稳定逆原理,采用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结构,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输出跟踪控... 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提高单元制发电机组的快速负荷响应能力,本文基于非线性稳定逆原理,采用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结构,针对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协调系统模型,设计出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由稳定逆系统及反馈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稳定逆系统相当于前馈部分,用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反馈控制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在不同负荷下的仿真试验表明,依据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策略设计出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效果和设定点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跟踪控制 反馈控制器 非线性稳定 通用 控制品质 逆系统 分组 稳定 关联耦合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