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age and Benefit of an Overhead Line Monitoring System 被引量:4
1
作者 M. Muhr S. Pack S. Jaufer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48-2654,共7页
Overhead lin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Contrary to the distributions networks,the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sts only in exceptional cases of longer cable lines.Typical exceptions are conne... Overhead lin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Contrary to the distributions networks,the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sts only in exceptional cases of longer cable lines.Typical exceptions are connections of cavern power plants,approaches to airports or bird sanctuaries and lines in urban centres.In the majority of cases,an overhead line is the most economic and practicable solution for the energy transmission.In tourism regions,an overhead line will be seen as impairment of nature or landscape and so the approval chain and procedure is in most countries long-winded and circumstantial.At the other hand,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Europe is growing and the volatility of transmitted power is also increasing during the last decade caus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electric energy market.This opening process leads to a stopping of the enlargement of the interoperation network and to a minimis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existing lines.Today the network operates more often at the limit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small and large-areas disturbances and blackouts are increasing.The operators of transmission lines are forced to ensure th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and so they have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One solution is to monitor the critical(heavy loaded)overhead lines.For example,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rmal condition,the risk of unexpected outages can be reduced.Today several monitoring systems are available on the market.They differ in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s of the condition evaluation.The three most interesting output variables are the line temperature,the capabl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he actual sag of the investigated section.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overhead 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also an outline over the usage and benefit for the application will be given.Thermal monitoring is one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and for increasing or optimising the capable transmission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监测系统 安全问题 热量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多级无线供电系统设计与一体化绝缘子装置研制
2
作者 张民 张鑫 +3 位作者 刘野然 李勇 何正友 吴宁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3,I0115,共11页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方案,并研制了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一体化绝缘子装置。首先,基于系统电路模型,以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输入为目标,设计了五线圈-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电容参数,并给出了功率变换电路设计方案;其次,给出了多中继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一体化封装方案和封装流程,并制作了一套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恒压特性,并且通过高压实验验证了融合多中继线圈的一体化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以及在高压环境下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输出功率达到44.38W,传输效率达84.5%,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满足35kV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 多中继无线供电 一体化绝缘子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研究
3
作者 王帅 徐钦云 林胜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为实现输电线路覆冰状态的定量监测,采用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和悬垂线缆的力学分析,推导布里渊频移和覆冰厚度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关系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覆冰厚度和布里渊频移呈单调递增关系,在... 为实现输电线路覆冰状态的定量监测,采用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和悬垂线缆的力学分析,推导布里渊频移和覆冰厚度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关系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覆冰厚度和布里渊频移呈单调递增关系,在实验条件下,覆冰厚度测量误差为12.48%,覆冰预警的应变阈值区间为1.5×10^(-3)ε~2.0×10^(-3)ε,直接观测输电线路的应变值可简化覆冰预警流程。研究结论可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光纤应变 覆冰预警 布里渊频移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在输电线路运检中的应用与实践
4
作者 姚磊 马立博 +3 位作者 杜觉晓 焦政国 莽修伟 孙政樑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全方位监测;强化集中监控体系建设,规模化部署可视化装置,集成智能运检系统,提升运维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智能检修作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赋能 立体巡检 集中监控 输电线路运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5
作者 杨代勇 于群英 +5 位作者 矫立新 刘赫 谈必成 姜伟 张泽凯 杜伯学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22,共14页
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是指在覆冰条件下线路导体在风激励下产生的一种非线性振动现象,具有低频大振幅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高压输配电系统安全与供电可靠性。通过整理国内外架空... 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是指在覆冰条件下线路导体在风激励下产生的一种非线性振动现象,具有低频大振幅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高压输配电系统安全与供电可靠性。通过整理国内外架空输电线舞动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梳理分析输电导线覆冰舞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介绍目前针对输电线路舞动机理的理论研究,讨论归纳舞动的试验研究与仿真计算方法,总结提出可行的线路舞动监测预警技术与防治措施。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并且对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的发展形成系统认知,为减少和抑制因舞动产生的故障同时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舞动机理 覆冰条件 监测预警技术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6
作者 董建军 冯晓硕 张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的研究,量化分析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沉降的演化特征,评判采空区地表沉降、地面倾斜以及地表曲率对变电站外送线路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53.6 mm/a,该区域所处位置与古汉山矿位置重合,沉陷与煤矿开采具有一致性;杆塔位置沉降速率处于-16.5~-0.3 mm/a,其中,11号和35号杆塔平均沉降速率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5.88、-16.21 mm/a,通过形变规律历史追溯,最大累计沉降分别为-104.91、-106.97 mm。根据最不利原则,得出各区域杆塔年际形变速率的最不利点位在服役年限内的实际监测预测沉降量均小于400 mm。杆塔的最大倾斜和曲率为1.2 mm/m、0 mm/m^(2),均在规定的最小容许值内,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送线路 穿越矿权区域 地表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 采空区 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号E星的输电线路山火监测预警方法
7
作者 范晶晶 李劲松 +3 位作者 陈洁 原辉 王帅 常圣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7-3257,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各个环节受山火、覆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更加严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首颗业务化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FY-3E)的适用于输电线路走廊山火... 随着“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各个环节受山火、覆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更加严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首颗业务化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FY-3E)的适用于输电线路走廊山火监测的火点判识算法,消除了大太阳天顶角观测条件和卫星视角差异对红外通道探测数据准确获取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复杂大气观测条件下的云信息提取和云像元火点提取,减少了火点误告警和漏告警。利用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方法分析表明,FY-3E中红外通道火点探测灵敏度达到静止气象卫星的4倍。在北方某省级电网应用,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FY-3E在火点探测灵敏度、空间范围精度、定位精度的优越性,火点定位精度较静止气象卫星可提升1倍以上,能够有效提前输电线路运维部门发现火情时间,降低山火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E星(FY-3E) 输电线路山火 火点判识 晨昏时段监测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GIS的输电线路建模及巡检应用
8
作者 吴小东 王冲 +2 位作者 闻平 麻卫峰 郑江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6页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资源长距离输送的主要载体,对其运行状态精细化巡检是电网运行管理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输电线路巡检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等技术难点。本文联合无人机载LiDAR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和GIS强大的三维空间分析...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资源长距离输送的主要载体,对其运行状态精细化巡检是电网运行管理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输电线路巡检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等技术难点。本文联合无人机载LiDAR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和GIS强大的三维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点云数据精细分割、单个地理实体结构化建模等点云数据处理与GIS系统开发等内容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本体要素精细化三维模型,研发了基于GIS系统的输电线路安全隐患点智能化检测系统,形成了LiDAR+GIS输电线路安全巡检技术应用。工程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表明,LiDAR+GIS技术可实现输电线路安全隐患点快速检测,具有巡检精细、效率高等优势。本文可为电网数字化建设及升级改造、减灾防灾等应用提供更真实的空间数据基础和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GIS 输电线路 风险监测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优解搜索算法的输电线路监测优化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帅 李建伟 +4 位作者 万全龙 王建阳 韩嘉程 沈振峰 李新峰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7,82,共6页
为解决现有输电线路监测时成本高、通信时延和动态调整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架空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建立考虑广域和非广域通信的输电线路通信模型和基于伦琴衰减的输电线路信道模型;考虑成功传输率、延迟和鲁棒性等通... 为解决现有输电线路监测时成本高、通信时延和动态调整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架空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建立考虑广域和非广域通信的输电线路通信模型和基于伦琴衰减的输电线路信道模型;考虑成功传输率、延迟和鲁棒性等通信服务质量,建立架空输电线路非线性整数规划优化模型;提出一种寻找次优解算法,根据网络图中输电塔之间信道质量的变化近实时计算优化解。实验阶段,与最优化方法相比,所提模型较A*和遗传算法等路径决策算法的计算时间更优,分别缩短10倍和2.25倍。结果表明,所提系统为架空输电线路的连续监测时动态热额定值、实时结构感知和精确故障定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输电线路 监测系统 物联网 通信服务质量 整数规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货运索道运行过程监测系统设计
10
作者 刘晨 秦剑 +2 位作者 张飞凯 陈玮雨 任孝武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8,314,共6页
针对输电线路货运索道施工运行情况和部件受力状态难以全面直观了解等问题,设计了货运索道运行过程监测系统,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并集成拉力传感器、高精度定位模块和无线自组网设备,实现包括货运索道运行过程承载索张力、转向滑车载荷... 针对输电线路货运索道施工运行情况和部件受力状态难以全面直观了解等问题,设计了货运索道运行过程监测系统,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并集成拉力传感器、高精度定位模块和无线自组网设备,实现包括货运索道运行过程承载索张力、转向滑车载荷、运行小车载荷、运行位置、物料运输速度等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结合货运索道精细化计算方法计算货运索道运行过程工作索张力,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视化展示货运索道运行监测数据及影像数据,实现施工过程货运索道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通过输电线路工程中的验证试验,验证了输电线路货运索道运行过程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货运索道施工过程运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货运索道 物料运输 监测系统 无线自组网 高精度GPS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刘明 郭金根 +1 位作者 朱文卫 董晗拓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8-977,共10页
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广州市内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形变监测,评估其稳定性并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选取广州市内的木增科北线路为研... 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广州市内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形变监测,评估其稳定性并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选取广州市内的木增科北线路为研究对象,使用SBAS-InSAR技术处理45景Sentinel-1 SAR数据,获取杆塔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同时,利用确定性系数法评估影响因子对滑坡发生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木增科北线整体稳定,特定区域有沉降漏斗,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113 mm/a。分析发现高程对滑坡敏感度最高,坡度次之,确认了杆塔沿线形变特征及几个关键监测区域,揭示了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为线路维护和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输电线路杆塔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形变监测 确定性系数法 灾害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12
作者 操晨润 王勇 +1 位作者 梅学雄 卢天白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5期44-47,共4页
数字化、智能化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输电线路监测系统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数字化运维转型的背景,结合输电线路物理特性总结了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意义;详细阐述了基于边缘计算的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 数字化、智能化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输电线路监测系统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数字化运维转型的背景,结合输电线路物理特性总结了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意义;详细阐述了基于边缘计算的输电线路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配置与关键技术,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全景监测业务流程。以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为例,结合典型应用实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监测系统 边缘计算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中继的U型高压线路无线供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炳权 汪超 +2 位作者 曲皓玥 蔡昌松 张帆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4,共8页
为解决110 kV输电线路杆塔侧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垂直中继的U型高压线路无线供电系统。首先结合互感耦合理论与有限元仿真,提出U型无线供电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实现杆塔侧在线监测设备长距离、大功率、高效率、宽... 为解决110 kV输电线路杆塔侧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垂直中继的U型高压线路无线供电系统。首先结合互感耦合理论与有限元仿真,提出U型无线供电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实现杆塔侧在线监测设备长距离、大功率、高效率、宽频带的无线供电。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级仿真模型,对U型无线供电系统的距离特性、频率特性、负载特性及电磁分布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电磁兼容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在600 kHz的工作频率和1.2 m的传输距离下,系统输出功率达到73.58 W,能够满足杆塔侧在线监测设备的实际功率需求,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高压设备供电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在线监测设备 无线电能传输 U型线圈 垂直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视频监测的取能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钰 曾翔君 +3 位作者 马朝瑜 骆一萍 田昊洋 吴天逸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3,170,共9页
供电电源是保证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电场感应取能技术的取能电源,并分别对其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分析设计。感应极板产生的位移电流作为取能电源的输入,直接决定着取能电源的输入功率,文... 供电电源是保证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电场感应取能技术的取能电源,并分别对其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分析设计。感应极板产生的位移电流作为取能电源的输入,直接决定着取能电源的输入功率,文中利用Comsol软件研究了感应极板尺寸对位移电流的影响,确定了感应极板的尺寸,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基于此,文中研制了一套视频监测装置,通过感应极板和取能电源实现装置的自取能,拍摄输电线及周围环境视频并发送到远程终端。最后,通过实验确定了当视频监测装置应用在110 kV电压等级下时,远程终端接收到的单次视频时长为2.2 min,视频间隔为54.9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场感应取能 取能电源 感应极板 输电线路 视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供能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东生 周原 +1 位作者 范亚洲 赵兵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随着数字电网的发展,海量的智能监测设备将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是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不同供能方式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综述,阐述不同供能方式国内外最新... 随着数字电网的发展,海量的智能监测设备将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是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不同供能方式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综述,阐述不同供能方式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目前不同供能方式面临的难点和突破口,提出多组供能组合方式,利用不同供能方式的优势互补性,可增强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地线电流感应与蓄电池取能组合安全可靠,易于安装,既可避免能源浪费,又可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微波供能与蓄电池的组合采用时分多址系统,不受电网影响,可为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稳定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在线监测 电流互感器取电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取电 地线取能 激光供能 微波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ECC算法的电力监控网络智能接入协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小明 张华兵 +2 位作者 叶思斯 石宏宇 魏理豪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力监控网络遭受攻击的风险,基于ECC公钥加密算法,提出了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智能接入协议。通过研究电力监控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安全体系,总结了电力监控终端所面临的多种攻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CC公钥加密算法,深...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力监控网络遭受攻击的风险,基于ECC公钥加密算法,提出了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智能接入协议。通过研究电力监控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安全体系,总结了电力监控终端所面临的多种攻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CC公钥加密算法,深度改进适用于电力监控网络的智能接入协议,进而优化协议的加密耗时、解密耗时及安全强度等多项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RSA算法的协议相比,基于ECC算法的智能接入协议具备更高的安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网络 输电线路 实时监控 安全接入 椭圆曲线算法 身份验证 安全协议 ECC公钥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其云 王流火 +2 位作者 黄伟杰 孙强 王兴华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0,共6页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受力及反复热胀冷缩,导致导线弧垂发生变化,会与设计值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特殊工况下监测线路弧垂至关重要。为此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研究区域输电线路的点云数据与三维地理空间信息,构...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受力及反复热胀冷缩,导致导线弧垂发生变化,会与设计值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特殊工况下监测线路弧垂至关重要。为此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研究区域输电线路的点云数据与三维地理空间信息,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提取线路空间坐标,计算输电线路对地或跨越物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实现输电线路的弧垂、空间的精确测量,测量精度可达0.001 m,有助于提高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及安全管控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悬链线弧垂 监测 激光点云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反射法的平行螺旋线拉伸测量分析
18
作者 李朝鹏 李青 +2 位作者 陈华民 徐夏捷 苗鑫雨 《传感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7-2186,共10页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分布式测量可以无遗漏地对岩土灾变进行测量。提出平行螺旋传输线作为传感器,并结合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可以实现连续的大形变量的分布式测量。已知平行螺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随着拉伸量的增...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分布式测量可以无遗漏地对岩土灾变进行测量。提出平行螺旋传输线作为传感器,并结合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可以实现连续的大形变量的分布式测量。已知平行螺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随着拉伸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利用FDR可以对拉伸点进行测量和定位。详细阐述了频域反射法测量平行螺旋传输线拉伸形变的原理。还针对频域反射法在平行螺旋传输线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检测了扫频范围、频率大小、采样点个数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以便选择更好的测量方案。同时,利用频域反射法法模拟测量了平行螺旋传输线的实际使用场景,得到了实际测量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 频域反射法 分布式测量 平行螺旋传输线 阻抗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移动侦测监拍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珏 李浩 +1 位作者 李海刚 孙润华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针对大型机械进入输电线路下方进行施工作业导致线路发生外破跳闸问题,文章借鉴森林防火卡口监控报警装置的设计思路,设计一种基于雷达的输电线路移动侦测监拍装置,安装于易发生突发性施工的地点入口处,当雷达侦测到有施工机械进入施工... 针对大型机械进入输电线路下方进行施工作业导致线路发生外破跳闸问题,文章借鉴森林防火卡口监控报警装置的设计思路,设计一种基于雷达的输电线路移动侦测监拍装置,安装于易发生突发性施工的地点入口处,当雷达侦测到有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地点时,触发监拍装置拍照,图像识别为大型施工机械后,进行告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移动侦测 监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输电线路缺陷故障识别准确率
20
作者 汪佳 钟月萍 +2 位作者 陈阳 王欢欢 蔡光柱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0期72-75,共4页
输电线路缺陷故障识别率是输电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小组成员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智能监拍装置通道缺陷故障识别准确率低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故障识别率的关键症结。针对症结,从软硬件方面分析找到6条末端原因,逐条... 输电线路缺陷故障识别率是输电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小组成员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智能监拍装置通道缺陷故障识别准确率低是影响输电线路缺陷故障识别率的关键症结。针对症结,从软硬件方面分析找到6条末端原因,逐条分析确认出4条要因。针对要因,开展现场勘察与测试,提出提高芯片主频以及NPU算力,更换像素更高的摄像机,改进图片压缩算法以及增加样本库数量4条对策。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检查,输电线路智能监拍装置通道缺陷故障识别准确率由86.68%提高至91.50%,症结得以成功解决,活动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缺陷故障识别 智能监拍装置 芯片主频 图片压缩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