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行机的实时到达on-line算法下界的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仕平 姚恩瑜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5-318,共4页
本文考虑了平行机实时到达的在线问题.模型中,工件是陆续到达的,工件的个数、到达时间是事先未知的,而且只有当工件到达,才知其加工时间,目标是使所有工件都加工完的时间达到最小.Chen与Vestjens(1996年)证明... 本文考虑了平行机实时到达的在线问题.模型中,工件是陆续到达的,工件的个数、到达时间是事先未知的,而且只有当工件到达,才知其加工时间,目标是使所有工件都加工完的时间达到最小.Chen与Vestjens(1996年)证明了该在线问题不存在性能比小于1.3473的on-line算法.本文将此界改进为(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序 on-line算法 平行机 组合最优化 实时到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置换液与生理盐水在血液透析滤过回血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祝喜鹰 刘金凤 肖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7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探讨On-line置换液与生理盐水在血液透析滤过(HDF)病人回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规律HDF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病人每周依次采用On-line置换液和生理盐水回血,比较回血过... [目的]探讨On-line置换液与生理盐水在血液透析滤过(HDF)病人回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规律HDF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病人每周依次采用On-line置换液和生理盐水回血,比较回血过程中残余血量、静脉壶液体温度、护士的工作量及经济效益。[结果]采用On-line置换液回血法残余血量及回血后静脉壶温度分别为(1.89±0.91)mL,(33.36±0.15)℃,而采用生理盐水法为(2.88±0.23)mL、(27.1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透析器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采用On-line置换液回血时护士工作量减少,回血液体成本降低。[结论]应用接近生理温度的On-line置换液回血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路管残余血量,增加病人舒适感,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 液体回血 on-line置换液 生理盐水 残余血量 工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rporating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 into NHPP software reliability model with imperfect debugging 被引量:7
3
作者 Qiuying Li Haifeng Li Minyan L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90-207,共18页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Testing-effort(TE) and imperfect debugging(ID) in the reliability modeling process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For describing the S-shaped varying trend of TE increasing rate more accurately, first, two S-shaped testing-effort functions(TEFs), i.e.,delayed S-shaped TEF(DS-TEF) and inflected S-shaped TEF(IS-TEF), are proposed. Then these two TEFs are incorporated into various types(exponential-type, delayed S-shaped and inflected S-shaped) of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SRGMs with two forms of ID respectively for obtaining a series of new NHPP SRGMs which consider S-shaped TEFs as well as ID. Finally these new SRGMs and several comparison NHPP SRGMs are applied into four real failure data-sets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power of these new SRGM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i) the proposed IS-TEF is more suitable and flexible for describing the consumption of TE than the previous TEFs;(ii) incorporating TEFs into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may be more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compared with the exponential-type and the delayed S-shaped NHPP SRGMs;(iii) the inflected S-shaped NHPP SRGM considering both IS-TEF and ID yields the most accurate fitting and prediction results than the other comparison NHPP SRG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ing-effort(TE) imperfect debugging(ID)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SRGMs) S-shaped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NH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f-adaptive PID controller of microwave drying rotary device tuning on-line by genetic algorithms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彪 梁贵安 +5 位作者 彭金辉 郭胜惠 李玮 张世敏 李英伟 白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685-2692,共8页
The control design, based on self-adaptive PID with genetic algorithms(GA) tuning on-line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industrial microwave drying rotary device with the multi-layer(IMDRDWM) and wi... The control design, based on self-adaptive PID with genetic algorithms(GA) tuning on-line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industrial microwave drying rotary device with the multi-layer(IMDRDWM) and with multivariable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microwave and materials.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strategy incorporated with optimization GA was put forward to maintain the optimum drying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keep the moisture content below 1%, whose adaptation ability included the cost function of optimization GA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change. Simulations on five different industrial process models and practical temperature process control system for selenium-enriched slag drying intensively by using IMDRDWM were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indic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design. The parameters of proposed control design are all on-line implemented without iterative predictive calculations, and the closed-loop system stability is guaranteed, which makes the developed scheme simpler in it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providing the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tro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arameter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microwave DRYING ROTARY device SELF-ADAPTIVE PID controller genetic algorithm on-line tuning SELENIUM-ENRICHED SL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gent optimization for on-line simultaneous polar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Cu^(2+), Cd^(2+) and Co^(2+) in the presence of anextremely large excess of Zn^(2+) 被引量:4
5
作者 WANG Guo-wei YANG Chun-hua +2 位作者 ZHU Hong-qiu LI Yong-gang GUI Wei-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199-2204,共6页
Reagents are optimiz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Cu^(2+), Cd^(2+) and Co^(2+) in zinc sulfate solution, which contains an extremely large excess of Zn^(2+). First, the reagents and their d... Reagents are optimiz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Cu^(2+), Cd^(2+) and Co^(2+) in zinc sulfate solution, which contains an extremely large excess of Zn^(2+). First, the reagents and their doses for the experiment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inc sulfate solution. Then, the reagent doses are optimiz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reagent dose on the polarographic parameters(i.e. half-wave potential E_(1/2) and limiting diffusion current I_p).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trace amounts of Cu^(2+), Cd^(2+) and Co^(2+)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remely large excess of Zn^(2+).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ized reagents exhibit wide linearity, low detection limits, high accuracy and good precision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Cu^(2+), Cd^(2+) and Co^(2+)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remely large excess of 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trace polymetallic ions reagent optimization high concentratio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沃特世的On-line SPE/LC/MS/MS技术分析饮用水源地水中的痕量优先污染物 被引量:1
6
作者 Claude R Mallet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优先污染物 饮用水源地 on-line 技术分析 痕量 个人护理产品 欧洲科学家 兽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 forecasting model for zinc output based on self-tuning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7
作者 胡志坤 桂卫华 彭小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An on-line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self-tuning support vectors regression for zinc output was put forward to maximize zinc output by adjust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imperial smelting furnace. In ... An on-line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self-tuning support vectors regression for zinc output was put forward to maximize zinc output by adjust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imperial smelting furnace. In this model,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was converted into the same format a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classification. Then a simplified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was applied to train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vector α- α* and threshold b. Sequentially penalty parameter C was tuned dynamically through forecasting result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Finally, an on-line forecasting algorithm for zinc output wa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in spite of a relatively small industrial data set, the effective error is less than 10% with a remarkable performance of real time.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peration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for imperial smelting furn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ial smelting furnace support vectors regression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zinc output on-line fore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ebugger:基于FPGA的扫描调试器设计及实现
8
作者 李小波 唐志敏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31,共8页
针对芯片硅后调试面临内部信号可观测性差、可控制性弱、内部状态不易恢复重建等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款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快速扫描调试器XDebugger。该调试器复用传统可测试设计(DFT)扫描链路逻辑,在芯片的设计阶段插入... 针对芯片硅后调试面临内部信号可观测性差、可控制性弱、内部状态不易恢复重建等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款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快速扫描调试器XDebugger。该调试器复用传统可测试设计(DFT)扫描链路逻辑,在芯片的设计阶段插入基于功能模块前导码的扫描控制电路,实现了芯片内部各数字逻辑模块信号100%可见;通过基于FPGA的扫描调试器X-Debugger可以快速完成芯片内部寄存器状态获取和修改,并结合硬件加速器可以完成芯片内部逻辑状态的快速重建,从而形成硅后调试闭环。在某处理器芯片硅后调试实践中的结果表明,对于小于100万触发器的功能模块可以在1 s内完成内部状态获取、修改和重建,全芯片通过X-Debugger内部信号获取和重建小于1 min,极大提高了该处理器芯片的硅后调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后调试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扫描链 寄存器回读 状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同构非对称多核的OpenOCD调试功能优化研究
9
作者 唐竹 陈宝海 +1 位作者 王敬宇 朱琪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多核架构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在网络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因此,需要配套高效的多核调试工具才能提升多核网络处理器的开发效率。由于处理网络任务的多核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业务核更多使用运行到结束(RTC)而非流水... 多核架构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在网络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因此,需要配套高效的多核调试工具才能提升多核网络处理器的开发效率。由于处理网络任务的多核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业务核更多使用运行到结束(RTC)而非流水线(Pipeline)的处理模式,多个业务核之间并不需要复杂的缓存一致性逻辑,因此采用同构的非对称多处理AMP架构,可有效降低芯片复杂度和研发成本。目前,非对称多核调试需要同时启动多个GDB,不仅调试不便,同时还会导致较大的资源开销。针对同构非对称多核场景下OpenOCD多端口调试方案进行优化,以单个GDB端口实现针对多个非对称核的调试功能,同时支持对称多处理核簇与非对称多核的混合场景。最后,基于RISC-V软硬件平台搭建了非对称多核调试环境,对线程操作、单步执行、单步跳过、继续运行、查看堆栈和断点设置等GDB调试命令进行测试,验证了单端口OpenOCD进行非对称多核调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多处理 多核调试 OpenOCD 单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可视分析
10
作者 连远锋 庄永琪 +1 位作者 高浛钊 董华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8-1100,共13页
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分析对于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提升学生实践编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分析工具缺乏从课程类型、题目类别和内存中数据关系的实时变化等维度给出协同交互的可视化分析,导致无法准... 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分析对于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提升学生实践编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分析工具缺乏从课程类型、题目类别和内存中数据关系的实时变化等维度给出协同交互的可视化分析,导致无法准确地刻画学生编程和开展学生自我评价.为此,文中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数据特点设计多视图协同交互的编程与调试行为可视分析系统——MPDVAS.首先通过多维度环状热力图-雷达图,集成展示班级、课程、编程作业及考试成绩在学期和代码提交场所的时空分布;然后构造基于多平台在线课程数据的主题模型,将学生按照不同用户画像进行聚类,生成具有不同编程行为特征的子群体,提出基于层次气泡图可视化展示方法;通过扩展桑基图,将课程、成绩和编程行为评价进行多维度量化分析与交互推理;最后设计对称堆叠柱状图和多维时间序列图相结合的新布局,实现对学生代码调试过程的实时评估及程序结果自动对比,并进一步给出编程题目推荐和课程推荐结果.通过313名学生的真实编程数据案例分析,收集2名相关管理人员、2名主讲教师和20名学生的反馈进行方差分析, p值为0.008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验证了MPDVAS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类课程 编程行为 可视化调试 可视分析 用户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中总故障个数相关的不完美排错可靠性模型建模机理与述评
11
作者 张策 孙智超 +2 位作者 纪可行 王金勇 王宇彬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4,共14页
挖掘可靠性研究中,软件故障总数对测试资源分配、可靠性变动影响以及最优发布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鲜有从故障总数的角度进行可靠性研究。针对贴近真实测试环境的不完美排错等问题,对软件中故障总数相关的可靠性增长模型进行深入... 挖掘可靠性研究中,软件故障总数对测试资源分配、可靠性变动影响以及最优发布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鲜有从故障总数的角度进行可靠性研究。针对贴近真实测试环境的不完美排错等问题,对软件中故障总数相关的可靠性增长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述评。首先,对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SRGM(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进行评述,给出研究主题、本质与技术内涵,引出软件中故障总数分析。从排错的不完全角度引入不同的新故障模型视角,建立不完美排错模型,分类研究多种情况下软件中故障总数与累积检测到的故障数量二者的变动情况。然后,从排错的不完全性与引入新故障的角度,建立统一的二元一阶不完美排错微分方程组描述软件测试过程,求解得到相应的故障总数与累积检测故障数量表达式。对上述两大类情况下不完美排错模型在多个真实计算机工程系统失效数据集上进行验证,从拟合与预测角度分析不同模型的性能,进而分析软件中故障总数对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故障总数对可靠性模型具有明显影响,其自身性能能够支撑可靠性的增长与性能提升。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可靠性建模 总故障个数 不完美排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球机设备虚拟调试设计与仿真研究
12
作者 张泽坤 孙渊 王寻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2-230,共9页
为了解决采球机调试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和风险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仿真平台NX MCD的采球机虚拟调试方法。基于NX MCD平台搭建机电一体化概念模型,定义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属性,完成了平台内部的仿真序列调试;集成NX MCD、TI... 为了解决采球机调试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和风险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仿真平台NX MCD的采球机虚拟调试方法。基于NX MCD平台搭建机电一体化概念模型,定义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属性,完成了平台内部的仿真序列调试;集成NX MCD、TIA博图V16和S7-PLCSIM Advanced V3.0实现软件在环调试;最后,结合S7-1200 PLC和KTP700 Basic PN HMI等实体设备完成硬件在环调试,实现了采球机的虚拟仿真设计与运行。验证了NX MCD在机电产品概念开发阶段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提出的“仿真序列-软件在环-硬件在环”三层次虚拟调试框架为复杂机电设备的开发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调试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X MCD 虚拟调试 软件在环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圈尺寸检测线虚拟调试不同步问题研究
13
作者 李云风 师素双 +1 位作者 姚爽 师占群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110,共9页
虚拟调试过程中存在虚拟或真实控制器与虚拟模型数据不同步的问题,这导致了虚拟工艺流程的混乱,严重影响虚拟调试系统的质量,并使数字孪生系统产生了虚实不同步的问题。以轴承圈尺寸检测线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Mechat... 虚拟调试过程中存在虚拟或真实控制器与虚拟模型数据不同步的问题,这导致了虚拟工艺流程的混乱,严重影响虚拟调试系统的质量,并使数字孪生系统产生了虚实不同步的问题。以轴承圈尺寸检测线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Mechatronics Concept Designer,MCD)的虚拟调试系统,分析了虚拟调试系统不同步问题,设计了MCD内外部延迟试验,在对现有解决方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MCD内外部延迟的解决方案。试验表明,该解决方案较好地实现了虚拟调试系统与数字孪生系统的虚实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调试 虚实同步 数字孪生 机电一体化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李颖 朱志松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0,35,共9页
针对当前扑翼飞行器生产调试效率低、缺乏有效监控方式等问题,研究并设计了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首先,分析了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五维模型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虚拟仿真系统、监测系统及控制系统;然后,虚拟仿真系统基... 针对当前扑翼飞行器生产调试效率低、缺乏有效监控方式等问题,研究并设计了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首先,分析了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五维模型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虚拟仿真系统、监测系统及控制系统;然后,虚拟仿真系统基于Webots虚拟仿真平台构建物理实体的孪生体模型并进行飞行姿态、飞行动作的仿真调试,从而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监测系统及控制系统均通过上位机控制系统实现孪生体模型和物理实体之间数据的虚实实时双向闭环交互,从而实现扑翼飞行器飞行过程的可视化监控;最后,通过姿态可视化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了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交互系统为进一步丰富扑翼飞行器数字孪生系统功能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扑翼飞行器 虚实映射 Webots平台 虚拟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遗传算法的方法调用缺陷自动修复方法
15
作者 宋青青 杨秋辉 +2 位作者 董兰 代声馨 赵明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2,共6页
为提高软件缺陷自动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针对面向对象程序中出现概率较大的方法调用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遗传算法的方法调用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构造方法调用缺陷修复模型,使用修复模型生成候选补丁并验证;若补丁无... 为提高软件缺陷自动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针对面向对象程序中出现概率较大的方法调用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遗传算法的方法调用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构造方法调用缺陷修复模型,使用修复模型生成候选补丁并验证;若补丁无效,则基于这些候选补丁,使用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缺陷修复方法生成候选补丁。实验结果表明,在Defects4 J数据集上,所提方法与DEAR、TBar、SequenceR和jGenProg自动化缺陷修复工具相比,缺陷修复率和补丁正确率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调试 软件缺陷自动修复 面向对象程序 方法调用缺陷 补丁生成与验证 深度学习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川青铁路接触网燃弧的产生及处置措施
16
作者 张丕富 杨安云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新建铁路验收阶段,接触网燃弧是动态验收中的常见问题。接触网燃弧现象对接触网的性能影响较大,并影响线路最终CDI得分评价。通过结合2023年开通的川青铁路三星堆至镇江关段、2024年开通的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接触网燃弧整治,深入... 新建铁路验收阶段,接触网燃弧是动态验收中的常见问题。接触网燃弧现象对接触网的性能影响较大,并影响线路最终CDI得分评价。通过结合2023年开通的川青铁路三星堆至镇江关段、2024年开通的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接触网燃弧整治,深入分析燃弧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置措施,确保接触网系统、弓网系统运行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青铁路 接触网 燃弧 联调联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激励式压力传感器模拟补偿工艺效能提升
17
作者 陈海卫 陈仁军 高维烨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3,127,共5页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受温度变化影响。由于压力传感器实际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需要采用温度补偿方法来抑制环境温度对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当前所采用的模拟式压力传感器调试工艺较为依赖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本文给出了一种针...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受温度变化影响。由于压力传感器实际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需要采用温度补偿方法来抑制环境温度对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当前所采用的模拟式压力传感器调试工艺较为依赖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本文给出了一种针对恒压激励下的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桌面模型补偿调试工艺,通过搭建补偿电路、元器件等桌面模型,以测试数据结合桌面模型计算的调试工艺提高压力传感器模拟补偿过程中的调试效率及合格率。1000余支压力传感器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桌面模型计算的调试一次合格率大于99%、调试效率提升400%以上,过程能力指数(CPK)为1.77,具备较强的工程化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模拟补偿 桌面模型计算 调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保护跳闸逻辑测试装置的研制
18
作者 张永昌 许红燕 刘明明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4期86-89,共4页
文章针对220 kV及以上微机保护改造验收中,测试各类保护跳闸出口回路的工作费时费力,停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LC可编程的出口压板回路测试仪,配合微机保护测试仪,PLC内部程序可同时将采集到的多达4路跳闸出口压板的电位变化时限... 文章针对220 kV及以上微机保护改造验收中,测试各类保护跳闸出口回路的工作费时费力,停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LC可编程的出口压板回路测试仪,配合微机保护测试仪,PLC内部程序可同时将采集到的多达4路跳闸出口压板的电位变化时限,通过人机界面分别显示记录,使得各路保护出口压板回路的各路跳闸时限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220 kV及以上复杂微机保护的调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保护 跳闸逻辑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模拟断路器的设计
19
作者 黄建中 倪杰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6期78-82,91,共6页
配电自动化终端(FTU)的调试可采用模拟断路器开展。现流行的模拟断路器虽然样式繁多,但基本只具备模拟开关的分合,所以,文章设计了一种针对FTU测试的模拟断路器,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模拟断路器相比,该模拟断路器贴近开关实际运行状况,可模... 配电自动化终端(FTU)的调试可采用模拟断路器开展。现流行的模拟断路器虽然样式繁多,但基本只具备模拟开关的分合,所以,文章设计了一种针对FTU测试的模拟断路器,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模拟断路器相比,该模拟断路器贴近开关实际运行状况,可模拟开关合后才有电流,合后另一侧才有电压,以及合闸时弹簧储能释放,且经一段时间重新储能的开关动作全过程。使用该模拟断路器,可检验FTU功能逻辑是否符合实际运行场景,确保接入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功能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调试 模拟断路器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混砂浆机制砂两位一体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20
作者 陈刚 蒲鹏飞 +3 位作者 邹晶辉 王子吉力 齐好龙 黄俊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针对目前干混砂浆控制系统存在设计过于简单、精度低、容灾性缺失、人机交互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上位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tep7、Delphi、MySQL等设计开发了干混砂浆机制砂两位一体控制系统。系统由硬件结构... 针对目前干混砂浆控制系统存在设计过于简单、精度低、容灾性缺失、人机交互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上位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tep7、Delphi、MySQL等设计开发了干混砂浆机制砂两位一体控制系统。系统由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两方面组成,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融合了m-box技术、多级搅拌控制,具有精度高、容灾性强、故障自诊断、远程管理及调试等特性,易于配置和使用,能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差异化及个性服务需要,已在多地区使用,实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混砂浆 机制砂 容灾 人机交互 多级搅拌 精度高 自诊断 远程管理及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