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normal behavior detection by causality analysis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un XIA L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842-2852,共11页
A new approach for abnormal behavior detection was proposed using causality analysis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 To effectively represent multiple-object behavior, low level visual features and causality features were ... A new approach for abnormal behavior detection was proposed using causality analysis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 To effectively represent multiple-object behavior, low level visual features and causality features were adopted. The low level visual features, which included trajectory shape descriptor, 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 and histograms of optical flow, were used to describ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causality features obtained by causality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to depict the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among a set of objects. In order to cope with feature noisy and uncertainty, a method for multiple-object anomaly detection was presented via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The abnormality of the testing sample was decided by the sparse reconstruction cost from an atomically learned dictiona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tate-of-the-art methods on the public databases for abnormal behavio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behavior detect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CAUSALITY FEATURE SPARSE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Smart Meter Abnormality Detection Framework via End-to-End Self-Supervised Time-Series Contrastive Learning with Anomaly Synthesis
2
作者 WANG Yixin LIANG Gaoqi +1 位作者 BI Jichao ZHAO Junhua 《南方电网技术》 2025年第7期62-71,89,共11页
The rapid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IoT)technologies is reshaping the global energy landscape by deploying smart meters that enable high-resolution consumption monitoring,two-way communication,and advanced met... The rapid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IoT)technologies is reshaping the global energy landscape by deploying smart meters that enable high-resolution consumption monitoring,two-way communication,and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services.However,thi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lso exposes power system to evolving threats,ranging from cyber intrusions and electricity theft to device malfunctions,and the unpredictable nature of these anomalies,coupled with the scarcity of labeled fault data,makes realtime detection exceptionally challenging.To address these difficulties,a real-time 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smart meter anomality detection that leverages rolling time windows and two self-supervised contrastive learning modules.The first module synthesizes diverse negative samples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labeled anomalies,while the second captures intrinsic temporal patterns for enhanced contextual discrimination.The end-to-end framework continuously updates its model with rolling updated meter data to deliver timely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abnormal behaviors in evolving grids.Extensive evaluations on eight publicly available smart meter datasets over seven diverse abnormal patterns testing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ull framework,achieving average recall and F1 score of more than 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ity detection cyber-physical security anomaly synthesis contrastive learning time-s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注意网络模型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宏丽 孙桐 +2 位作者 王闯 杨帆 商柔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准确的泄漏检测对维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已成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天然气管道数据具有复杂的时间动态特性,进而导致大多数深度学习方法在识别泄漏类型方面难以取得优异的性能。此外,检测模... 准确的泄漏检测对维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已成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天然气管道数据具有复杂的时间动态特性,进而导致大多数深度学习方法在识别泄漏类型方面难以取得优异的性能。此外,检测模型的初始超参数选择通常是随机的,这也可能会导致识别性能不稳定。为了提升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门控注意网络模型(Sparrow Search Algorithm-based Gate Attention Network, SGAN)。首先,为了提取有效且具有鲁棒性的数据特征,采用带交叉熵函数的麻雀搜索算法对门控循环单元的初始超参数进行全局搜索;然后,设计了一种异常注意力机制,通过对数据特征进行加权来放大正常和泄漏数据之间的区分差异;最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 SGAN模型能够实现模型超参数的自适应优化,并加快了模型的收敛速度,使模型性能更加稳定;(2) SGAN模型通过对正常与泄漏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显著提升了数据特征的区分效果;(3) SGAN模型的学习表示能力和泛化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以此提高了对数据的分类性能;(4) SGAN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可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分类算法。结论认为,SGAN模型通过自适应优化和异常注意力机制结合,能精准识别泄漏特征,并快速响应天然气管道中的泄漏情况,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的解决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检测 麻雀搜索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 异常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优化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药品集采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异常探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奔 刘玺鲲 +1 位作者 柴语鹃 蚁文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8,共4页
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有41种中标药品,其中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和临界值范围的各有5种;处于异常值范围的5种中标药品对应的中选企业共30家,其中首年销售额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的... 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有41种中标药品,其中国家首年支付总额实际值与理想值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和临界值范围的各有5种;处于异常值范围的5种中标药品对应的中选企业共30家,其中首年销售额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额处于异常值范围的有14家。对此,可通过构建“0-1”规划模型,加强对中标药品和中选企业的异常探测,对不同支付额范围的中标药品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多部门协调联动,确保全国药品集采的高度公平、透明与合规,在保障公众利益的同时,提升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0-1”规划模型 中标药品 中选企业 异常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集群的风电机组异常状态检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华楠 李靖雨 +2 位作者 王鹤 李石强 边竞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94,共9页
针对风电机组异常状态的检测问题,提出了考虑相似机组运行状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滑动时窗和K-means聚类算法对风电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风电机组动态集群方法,进而建立了考虑时空相关性的风电机组集群。提出基于自适... 针对风电机组异常状态的检测问题,提出了考虑相似机组运行状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滑动时窗和K-means聚类算法对风电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风电机组动态集群方法,进而建立了考虑时空相关性的风电机组集群。提出基于自适应权重与Levy飞行策略的北方苍鹰优化(WLNGO)算法;利用五折交叉验证(5CV)改进WLNGO算法,得到WLNGO-5CV算法,并利用该算法对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超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出WLNGO-5CV-KELM回归模型。结合滑动时窗对相似机组预测残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实时预警阈值,消除了工况等因素对风电机组的影响,能够对目标风电机组进行可靠的异常检测。通过对中国东北某风电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WLNGO-5CV-KELM回归模型 时空相关性 动态集群 异常状态监测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异常行为检测在粮食仓储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卫东 丁俊丹 +2 位作者 韩志强 何为 张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础,在粮仓封闭大空间内,由于光线不足和空气流通受限,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利用仓内监控视频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测和分析,是确保安全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础,在粮仓封闭大空间内,由于光线不足和空气流通受限,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利用仓内监控视频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测和分析,是确保安全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总结了基于视频的粮仓作业异常行为检测的数据集建立与预处理方法,阐述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异常行为识别、实时预警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同时,汇总了该领域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如数据集不完善、模型准确性不足等,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仓储 视频 异常行为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蒸馏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
7
作者 姚捃 郭志林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在实际监控的边缘设备中使用GAN或者3DCNN等网络很难实现实时的、相对准确的监控任务。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算法。相对于以提取空间、时序特征并进行融合为主流思想的异常行为识别,利用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和知识蒸... 在实际监控的边缘设备中使用GAN或者3DCNN等网络很难实现实时的、相对准确的监控任务。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考场异常行为识别算法。相对于以提取空间、时序特征并进行融合为主流思想的异常行为识别,利用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和知识蒸馏的异常行为识别方法更加快速准确。算法借助知识蒸馏策略使用预训练的teacher网络监督student网络学习,进行正常行为的推理并检测异常行为。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了主流数据集的中上水平,并在考场环境具有良好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知识蒸馏 异常行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元学习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方法
8
作者 郭鹏飞 靳锴 +1 位作者 陈琪锋 魏才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59,共8页
针对卫星遥测数据先验知识稀缺、常规数据驱动的异常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辨识异常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与动态放缩阈值法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元学习算法求解一组具备快速适应小样本任务能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 针对卫星遥测数据先验知识稀缺、常规数据驱动的异常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辨识异常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与动态放缩阈值法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元学习算法求解一组具备快速适应小样本任务能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初始参数,并在训练过程中为网络权重添加噪声,进一步提升模型泛化性能。其次,采用动态放缩阈值法分析预测误差序列,划定动态变化的异常阈值,标记异常点索引以实现卫星遥测数据异常检测。最后,通过两组卫星遥测信号算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改善预测模型过拟合现象,并降低漏警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测信号 异常检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异常引导的融合注意力和记忆增强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
9
作者 袁红春 肖智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现有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方法无法有效提取高级语义信息、特征学习不足,且缺乏对异常样本的学习和提取关键特征的能力,无法满足现有的大规模水产养殖需求。笔者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伪异常引导的融合注意力和记忆增强的鱼群异常... 现有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方法无法有效提取高级语义信息、特征学习不足,且缺乏对异常样本的学习和提取关键特征的能力,无法满足现有的大规模水产养殖需求。笔者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伪异常引导的融合注意力和记忆增强的鱼群异常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在视频序列中随机选择跳跃的帧构建伪异常合成器生成伪异常样本,增强对异常样本的感知能力;提出选择性内核频率通道注意力(SKFca)机制,在选择性内核(SK)注意力的基础上引入频域信息,以捕捉更丰富的输入信息;通过瓶颈注意力(BAM)机制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抑制不相关的背景特征,突出前景目标特征;在2种注意力模块后面添加记忆增强模块,将异常样本的编码特征替换为正常样本的编码特征,扩大异常样本输出与输入的重构误差;将记忆增强后的通道和空间维度上的关键特征和频域特征融合,以全面提取高级语义信息。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方法在2种自制的鱼类数据集上检测效果都很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953和0.957,且能实现对异常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群异常行为检测 高级语义信息 深度学习 伪异常引导 注意力机制 记忆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预测的复合型污水厂水质异常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垚荣 陈聆昊 +8 位作者 何洋 林晓宇 吴天明 宋梦婕 张文 陆谢娟 昝飞翔 毛娟 吴晓晖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复合型污水厂由于突发水污染事件而导致污水厂工艺冲击负荷大、达标排放有风险等问题,该研究以湖北省某复合型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算法构建进水水质预测及异常预警模型;结合自回归(ACF... 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复合型污水厂由于突发水污染事件而导致污水厂工艺冲击负荷大、达标排放有风险等问题,该研究以湖北省某复合型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算法构建进水水质预测及异常预警模型;结合自回归(ACF)、偏自回归(PACF)和增强迪基-富勒测试(ADF)分别确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预测模型的最佳参数,优化水质预测模型,并探究不同监测频率和预测步长对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自编码器(AE)和K-邻近值(KNN)算法构建水质预警模型,实现了水质的异常预警。该研究不仅为污水厂提前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污水处理厂智能化转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污水处理厂 时序预测 ARIMA 异常检测 异常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聚类的充电桩执行电价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晓慧 张文 +4 位作者 张静 陈雁 周春 陈亮 曹增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由于电价政策复杂,执行环节多,监管难度大,电价执行错误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电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也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户的用电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充电桩执行电价异常检测方法,首先进行电价执行异常分类及... 由于电价政策复杂,执行环节多,监管难度大,电价执行错误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电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也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户的用电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充电桩执行电价异常检测方法,首先进行电价执行异常分类及用电特征分析,其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剥离出电瓶车用户,进而在第二次聚类中采用含噪声应用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精确识别高价低接等更为复杂的违约情况。所提方法通过两次聚类分析,提高电价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桩 执行电价异常 聚类分析 离群点检测 高价低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与AIS融合的桥区水域船舶自动监测方法
12
作者 杜子俊 贺益雄 +3 位作者 于德清 赵兴亚 张锐 黄立文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保障桥区通航安全,提出一种视觉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融合的船舶自动监测方法。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目标检测算法和Canny算法提取船舶图像轮廓信息,构建桥区水域目标距离、... 为保障桥区通航安全,提出一种视觉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融合的船舶自动监测方法。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目标检测算法和Canny算法提取船舶图像轮廓信息,构建桥区水域目标距离、方位和高度视觉测量模型与方法,实现船舶三维定位。利用融合视觉与AIS的船舶航行态势数据建立异常行为检测模型,自动识别、监测桥区水域危险船舶。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多船的情况下视觉与AIS数据关联准确率分别达到98.45%、91.29%;能有效监测桥区船舶的运动状态。本研究可为保障船舶和桥梁的安全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自动监测方法 目标检测 数据融合 异常行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U-YOLO:机载视觉的多类异常行为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佰轩 彭月平 +1 位作者 郝鹤翔 叶泽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40,共13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的检测算法中存在小目标识别精度低和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YOLOv9的多类别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模型头部加入改进的维度感知选择性集成模块,进行了有效的通道分割和融合策略,并在主干部分添...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的检测算法中存在小目标识别精度低和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YOLOv9的多类别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模型头部加入改进的维度感知选择性集成模块,进行了有效的通道分割和融合策略,并在主干部分添加多维协同注意力机制,同时引入最大特征池化,强化了针对自建数据集的特征提取能力,而后将通用倒置残差模块与原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块融合,形成了UIB-RepELAN特征提取模块,有效提升了模型检测的鲁棒性,针对难易样本不均匀分布导致的数据集长尾分布等问题,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对异常类别样本进行扩充,并使用Focaler-IoU对损失函数进行重构,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线模型,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由0.046提高到0.048;针对自建数据集的检测精度由0.909提高到0.960,平均检测用时为28 ms,满足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9算法 多类异常行为检测 特征提取 无人机航拍数据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块链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综述
14
作者 万季玲 曹利峰 +2 位作者 白金龙 李金辉 杜学绘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8-99,共22页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虽然增强了系统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但是也给区块链日益复杂的应用平台带来了诸多的异常问题。为了确保区块链系统的平稳运行,对区块链上恶意攻击、非法活动等异常行为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系统...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虽然增强了系统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但是也给区块链日益复杂的应用平台带来了诸多的异常问题。为了确保区块链系统的平稳运行,对区块链上恶意攻击、非法活动等异常行为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系统地梳理了区块链应用层、合约层、网络层及共识层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异常检测工作,并进一步针对将不同异常问题的检测方法根据特征提取形式进行总结分类,从规则分析、机器学习、表示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区块链异常检测领域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异常检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规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menter:基于数据源图的事件级别入侵检测
15
作者 孙鸿斌 王苏 +3 位作者 王之梁 蒋哲宇 杨家海 张辉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2,共9页
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频发。数据源图包含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反映了进程的执行过程,具有检测APT攻击的潜力,因此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PIDS)备受关注。PIDS通过捕获系统日志生成数据源图来识别恶意行为。PIDS主要面临3... 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频发。数据源图包含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反映了进程的执行过程,具有检测APT攻击的潜力,因此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PIDS)备受关注。PIDS通过捕获系统日志生成数据源图来识别恶意行为。PIDS主要面临3个挑战:高效性、通用性和实时性,特别是高效性。目前的PIDS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一个异常节点或一张异常图就会产生成千上万条告警,其中会包含大量的误报,给安全人员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了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Augmenter,同时解决上述3个挑战。Augmenter利用节点的信息字段对进程进行社区划分,有效学习不同进程的行为。此外,Augmenter提出时间窗口策略实现子图划分,并采用了图互信息最大化的无监督特征提取方法提取节点的增量特征,通过增量特征提取来放大异常行为,同时实现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划分。最后,Augmenter依据进程的类型训练多个聚类模型来实现事件级别的检测,通过检测到事件级别的异常能够更精准地定位攻击行为。在DARPA数据集上对Augmenter进行评估,通过衡量检测阶段的运行效率,验证了Augmenter的实时性。在检测能力方面,与最新工作Kairos和ThreaTrace相比,所提方法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0.83和0.97,Kairos为0.17和0.80,ThreaTrace为0.29和0.76,Augmenter具有更高的精确率和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可持续威胁 数据源图 入侵检测 增量特征 异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差分选择的集成模型流量对抗样本防御架构
16
作者 何元康 马海龙 +1 位作者 胡涛 江逸茗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9-380,共12页
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容易遭受流量对抗样本攻击。作为防御对抗攻击的有效方法,对抗训练虽然提升了模型鲁棒性,但也导致了模型检测精度下降。因此,如何有效平衡模型检测性能和鲁棒性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该... 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容易遭受流量对抗样本攻击。作为防御对抗攻击的有效方法,对抗训练虽然提升了模型鲁棒性,但也导致了模型检测精度下降。因此,如何有效平衡模型检测性能和鲁棒性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集成学习思想构建多模型对抗防御框架,通过结合主动性特征差分选择和被动性对抗训练,来提升模型的对抗鲁棒性和检测性能。该框架由特征差分选择模块、检测体集成模块和投票裁决模块组成,用于解决单检测模型无法平衡检测性能与鲁棒性、防御滞后的问题。在模型训练方面,设计了基于特征差分选择的训练数据构造方法,通过有差异性地选择和组合流量特征,形成差异化流量样本数据,用于训练多个异构检测模型,以抵御单模型对抗攻击;在模型裁决方面,对多模型检测结果进行裁决输出,基于改进的启发式种群算法优化集成模型裁决策略,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增大了对抗样本生成的难度。实验效果显示,所提方法的性能相比单个模型对抗训练有较大提升,相较于现有的集成防御方法,其准确率和鲁棒性提升了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量检测 对抗样本攻击 集成学习 多模裁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散射变换的RC框架结构震后损伤异常智能检测
17
作者 康帅 王自法 +3 位作者 周荣环 贺东青 俞叶 李一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8,共12页
基于传统方法的地震损伤评估存在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基于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的震后结构损伤快速评估,并有效解决数据类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频分析与卷积自编码(CAE)模型的损伤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应用小波散射变换对... 基于传统方法的地震损伤评估存在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基于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的震后结构损伤快速评估,并有效解决数据类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频分析与卷积自编码(CAE)模型的损伤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应用小波散射变换对原时域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时频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卷积自编码网络模型,将时频数据输入CAE模型进行重构训练,根据重构误差确定异常判断阈值;基于该阈值精准区分数据中的异常值,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时域输入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验证该方法在噪声环境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CAE模型的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识别损伤数据集中的异常序列,召回率达到了90%以上,且在小波散射变换作用下的异常检测效果更好;时频分析结合CAE模型的损伤异常数据检测方法极大地提升了震后损伤评估的效率,基于小波散射变换的耗时仅为基于传统时域输入方法的1/3,该方法在噪声作用下也表现出较高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散射变换 异常检测 震后损伤 深度学习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特征和时空图网络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
18
作者 谭奕鑫 詹永照 刘洪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针对目前基于片段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模型仅考虑片段的正常或异常会产生异常碎片化和异常起止位置蔓延以及异常事件分类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显著特征和时空图网络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与分类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时空融合图网络的视频异... 针对目前基于片段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模型仅考虑片段的正常或异常会产生异常碎片化和异常起止位置蔓延以及异常事件分类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显著特征和时空图网络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与分类方法.首先,提出基于时空融合图网络的视频异常时序片段整合与精化方法,整合出连续的异常区域,同时考虑时空融合图网络的特征传递性,精化异常区域,以有效解决异常判别存在不确定性和异常片段碎片化问题.其次,针对弱监督异常事件内在特征难以有效表达而引起分类难的问题,提出异常事件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在异常区域中建立特征相似图和异常相似图,并利用图卷积网络融合学习异常事件的特征,设计类别不平衡损失函数,从而提高异常事件的分类性能.在UCF-Crime数据集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85.37%,比基准线SULTANI方法高9.83%,比最好的同类方法THAKARE方法高0.89%;在异常事件分类上,该方法获得了74.06%的平均准确率,比现有ZHOU方法提高4.39%.该方法能更有效检测定位视频异常事件,且异常事件分类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异常检测 异常事件分类 特征相似图 显著特征序列 异常事件特征学习 类别不平衡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环境下的站台门与列车间安全全信息感知系统
19
作者 王珩 廖先哲 +3 位作者 刘伟铭 戴愿 杨代鑫 刘一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5,213,共9页
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完全排除了司机和乘务人员,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基于实时感知信息对列车和相关设施进行统一最优控制的自动运行系统。首先,对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定义,并分析地铁站台门和轨行区侧的风险空间特点,提出在无人驾驶... 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完全排除了司机和乘务人员,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基于实时感知信息对列车和相关设施进行统一最优控制的自动运行系统。首先,对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定义,并分析地铁站台门和轨行区侧的风险空间特点,提出在无人驾驶环境下对站台和轨行区侧进行安全信息感知的需求。其次,对现有信息感知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一种基于顶装机器视觉的全时域全信息感知系统,能够实现列车进出站时客流量及异常行为的检测,站台门关闭后列车与站台门之间异物及异物种类的检测,以及列车不在站时站台门及轨行区异物的检测。该系统完全覆盖乘降作业监督区域,能够提供1920×1080分辨率或更高的实时图像,最小可检测的风险事件尺寸为3 cm×3 cm。这些技术实现了站台门与列车间区域的全时空安全信息感知,避免了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碎片化,能够全面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地铁 安全信息感知 机器视觉 客流量检测 异常行为检测 异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站台异常检测研究
20
作者 毛良 邱启盛 +3 位作者 刘瑞康 段梦飞 董佳勋 刘伟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204,226,共10页
城际铁路站台门与列车间的风险空间具有超长、超大、视线死角多和环境超复杂等特点,更容易出现遗留物品、乘客异常行为及乘客越过限界区等影响列车运营的安全事件。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盲区大、误检率高及无法检测异常等问题,不... 城际铁路站台门与列车间的风险空间具有超长、超大、视线死角多和环境超复杂等特点,更容易出现遗留物品、乘客异常行为及乘客越过限界区等影响列车运营的安全事件。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盲区大、误检率高及无法检测异常等问题,不适合城际铁路站台门与站台边界距离超过1.2 m或更大风险空间的异常检测任务。为此,在分析城际铁路风险空间特点的基础上,研究顶装式视觉传感器相比现有的其他检测方式在异常检测任务中的优势和潜力。其次,研究城际铁路风险空间异常检测的具体需求并分析深度学习方法在该任务中所具备的高适应能力。最后,介绍几种用于城际铁路风险空间异常物体检测及乘客异常行为检测的算法,并与现有的技术进行比较。在站台异物检测任务中,提出一种基于图像修复的城际铁路异物检测网络,利用图像修复自动编码器,全局重建误差和局部异常信息增强模块,突出重建的无异常图片和输入的异常图片之间的差异,算法检测精度达到99.3%。在异常行为检测中,提出一种基于骨架的识别框架,通过姿态估计网络获得个人骨架数据,并结合图卷积神经网络对骨架序列进行分类,对跌倒、蹲下、弯腰和行走这4种行为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际轨道交通 深度学习 异物检测 异常行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