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变压器油封结构参数优化
2
作者 方黎明 喇元 +4 位作者 王增超 王慧明 赵敏敏 王宝成 吕晓仁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71,共7页
为提高油浸式变压器O形圈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O形圈密封结构进行二维轴对称建模,分析密封结构参数对等效应力、接触应力、理论泄漏率的影响。根据仿真分析结果,选择截面压缩率、槽底圆角、接触面粗糙度为试验因... 为提高油浸式变压器O形圈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O形圈密封结构进行二维轴对称建模,分析密封结构参数对等效应力、接触应力、理论泄漏率的影响。根据仿真分析结果,选择截面压缩率、槽底圆角、接触面粗糙度为试验因素,基于正交试验法对密封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接触面粗糙度、截面压缩率和槽底圆角。优化后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截面压缩率31%、槽底圆角1.2 mm和接触面粗糙度0.8μm。优化后,O形圈密封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平均降低了33.58%和25.47%。在确保密封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等效应力的降低与等效应力分布均匀,能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圈 油封结构 油浸式变压器 正交试验设计 密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砂配置输导—封闭连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应用——以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为例
3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韩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共9页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和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分布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结果表明:牛西断层与沙三上亚段砂体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段,少量分布在东段,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并在沙三上亚段圈闭内聚集成藏,这与目前牛西断层附近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刻画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输导油气 封闭油气 连续转换 部位分布 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
4
作者 万双双 王佳佳 +3 位作者 马永 李忠权 甘娟娟 陈均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8-574,共17页
为精细刻画扶余油层断裂特征,明确反转期活动断裂及其对扶余油层的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利用断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断裂生长指数法、平衡剖面法、断距-埋深曲线法分析了大庆长垣中部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活动期... 为精细刻画扶余油层断裂特征,明确反转期活动断裂及其对扶余油层的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利用断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断裂生长指数法、平衡剖面法、断距-埋深曲线法分析了大庆长垣中部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活动期次,并结合油源条件、构造应力场、油藏剖面和断裂侧向封堵性断层泥比率探讨了断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断裂大小不一,以陡倾、规模小且密集的正断层为主,纵向切割层位复杂,走向以北西和北北西向为主,多有转弯或截交现象;(2)研究区断裂活动频繁,在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一二段、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末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断裂活动,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活动性普遍较强且多数存在垂向分段生长的特征;(3)多数断裂密集带边部断裂及少量密集带内部断裂在反转期发生了明显活动,它们在扶余油层油气输导方面各有优势;(4)在北西和北北西向断层走向输导和反向断层与横向断裂密集带断层泥的遮挡作用下,研究区扶余油层油气主要聚集在西南斜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断裂活动 构造演化 断裂控藏 输导和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的高压油封环冷流道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崔熙尧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针对高压油封环内壁存在的细牙螺纹脱模困难问题,基于CAE技术设计了一模两腔的二板式冷流道注塑模具。首先,对高压油封环的结构及材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模具设计的重点及难点;其次,利用Moldflow分析软件结合制品结构特点确定了高压油封... 针对高压油封环内壁存在的细牙螺纹脱模困难问题,基于CAE技术设计了一模两腔的二板式冷流道注塑模具。首先,对高压油封环的结构及材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模具设计的重点及难点;其次,利用Moldflow分析软件结合制品结构特点确定了高压油封环的最佳浇口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具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而后,从充填时间、流动前沿温度、锁模力、充填区域、体积收缩率和回路冷却液温度等关键指标评估了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合理性;随后,通过设计计算和选型,采用外置油缸驱动齿条进而带动齿轮组转动,解决了高压油封环内壁0.6 mm螺距的螺纹脱模问题,并将脱模机构放置于模具上方,螺纹在型腔内完成脱模后模具再开模,有效避免了机械干涉,保证了螺纹成型精度;最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依据模具设计标准完成了模具其余辅助结构的设计。经过实际生产验证,高压油封环冷流道注塑模具生产过程稳定可靠、制品质量满足要求,可为具有相似结构的制品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油封环 内螺纹 油缸驱动 模流分析 注塑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骨架油封的寿命可靠性及预测研究
7
作者 夏靖炜 张付英 +2 位作者 张志祥 马骏 刘元刚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8,共8页
文中以骨架油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仿真研究油封旋转一周的应力变化,分析油封的疲劳寿命与疲劳寿命可靠度。用Mooney-Rivlin模型来描述丁腈橡胶的超弹性力学行为,基于ABAQUS进行油封的有限元分析并提取唇口最大应力。通过数值方式,... 文中以骨架油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仿真研究油封旋转一周的应力变化,分析油封的疲劳寿命与疲劳寿命可靠度。用Mooney-Rivlin模型来描述丁腈橡胶的超弹性力学行为,基于ABAQUS进行油封的有限元分析并提取唇口最大应力。通过数值方式,应用高度分布函数与自相关函数建立轴表面粗糙度模型,模拟轴表面的粗糙度,根据提取的油封应力和轴表面粗糙度,模拟轴旋转一周时油封唇口的应力变化。基于雨流计数法对复杂载荷进行简化,并绘制载荷谱图。根据拉伸试验所得的丁腈橡胶的应力和循环次数,结合疲劳应用统计学建立P-S-N曲线,基于载荷谱分布,运用Manson疲劳损伤模型,建立油封的疲劳寿命可靠度模型并进行油封寿命的可靠性分析及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文中油封的可靠性概率为50%的循环次数为259996次,可靠性概率为95%的循环次数为15302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油封 粗糙表面形貌 P-S-N曲线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两相工况下端面密封流场特性分析
8
作者 崔博文 丁雪兴 +2 位作者 徐洁 力宁 司佳鑫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4,共9页
为研究油气两相工况下螺旋槽的几何设计对微尺度密封流场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螺旋槽形状,构建精准的三维薄膜模型,分析不同工况和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气比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密封性能,较高的油气比有利于提升开启力... 为研究油气两相工况下螺旋槽的几何设计对微尺度密封流场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螺旋槽形状,构建精准的三维薄膜模型,分析不同工况和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气比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密封性能,较高的油气比有利于提升开启力,但同时会导致泄漏率过大;随着转速和进口压力的提升,薄膜的开启力及泄漏率均呈增长趋势;槽深与膜厚是影响密封特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膜厚大于7μm时,泄漏率的增长速率显著;而槽深的增加则导致开启力先升后降,且泄漏率转折出现在槽深达到7μm后。因此,通过调整至适宜的槽型参数,如将膜厚控制在3~5μm,槽深小于7μm,可有效提升干气密封的整体性能。在可行的调节范围内适度提高转速和进口压力,以获得更佳的密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油气两相 螺旋槽 密封性能 泄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提高油气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彬儒 郭继香 +3 位作者 薛鹏程 陈利新 刘骐峣 王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3-757,共5页
CO_(2)驱油可以提高低渗/特低渗油藏、致密油藏、高含水油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采收率并实现CO_(2)地质封存,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CO_(2)驱油与... CO_(2)驱油可以提高低渗/特低渗油藏、致密油藏、高含水油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采收率并实现CO_(2)地质封存,在三次采油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CO_(2)驱油与封存油藏工程和地面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了CO_(2)驱油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加快CO_(2)驱技术发展的方向。旨在为改善气驱开发效果、提高油气藏采收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减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提高采收率 地质封存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热解分析的页岩油储层含油性快速评价——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学彪 陈沛 +3 位作者 杨毅 袁胜斌 胡益涛 王瑞科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基于井场分析技术快速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是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和钻完井决策的重要基础。采用常规岩石热解、分段岩石热解和井场密闭热释等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井场分析技术快速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是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和钻完井决策的重要基础。采用常规岩石热解、分段岩石热解和井场密闭热释等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分段岩石热解通过细分温度区间获取更加丰富的参数,能够更好地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含量,大大提升了页岩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2)井场密闭热释利用低温密闭技术,有效解决了样品制取样过程中烃类损失的难题,可快速准确获取气态烃含量和轻烃含量,弥补了传统热解对该部分测量精度低的不足,对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不同方法之间数据相关性研究,建立了最大可动油含量、轻烃含量的恢复公式;4)综合最大可动油含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将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资源划分为低效、有效和富集3类。井场多技术创新融合的含油性快速评价方法,可驱动页岩油储层地质甜点认识不断深化,为实现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分段岩石热解 井场密闭热释技术 含油性 可动性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黏度对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密封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晓暄 王冰清 +4 位作者 李运堂 李想 许好好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7,共10页
针对油膜水污染下斯特封密封性能难预测的问题,建立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对比分析3种典型液压油不同含水率下密封的行为和性能,探讨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黏压系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净泄漏量、摩擦功耗与油品黏度3... 针对油膜水污染下斯特封密封性能难预测的问题,建立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对比分析3种典型液压油不同含水率下密封的行为和性能,探讨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黏压系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净泄漏量、摩擦功耗与油品黏度3个参数和含水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油品黏度对油水两相密封性能有重要影响,不同品牌液压油含水后其密封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在油包水流型下,增大含水率时油水混合物黏度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回程液膜空化抑制泄漏,进程反向泵吸控漏减摩,密封性能有效提升;净泄漏量和摩擦功耗与液压油参考黏度、黏温系数和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油水两相高压斯特封性能设计与预测的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封 油水两相流 油品黏度 密封性能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
12
作者 刘新锋 王俊超 +4 位作者 尚廷东 刘威 张钰松 刘旭玲 李松晶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针对千斤顶内油膜摩擦生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活塞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方法。首先,在摩擦生热热源条件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规则,根据活塞往复运动方程进行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然后,结合油液黏... 针对千斤顶内油膜摩擦生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活塞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方法。首先,在摩擦生热热源条件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规则,根据活塞往复运动方程进行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然后,结合油液黏温特性建立了千斤顶往复密封摩擦生热仿真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千斤顶活塞往复运动油膜摩擦生热建模分析方法;最后,分析了千斤顶油缸内摩擦阻力,并对千斤顶摩擦生热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千斤顶内温度场分布,并把关键点温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进行多次张拉工作时,其温度上升趋势和理论分析以及仿真数据基本吻合,在初次张拉工作时,温度上升速度较快;但是在张拉15次后,温度达到29℃左右时,后续温度上升趋势基本相同。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温度场分布规律可以为液压千斤顶密封材料选取、结构改进和张拉系统油压表温度补偿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卡式液压千斤顶 往复密封 油膜摩擦生热 仿真计算模型 温度场分布规律 油液黏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柱压裂封隔器动压下作用胶筒密封浸入泄漏数值分析
13
作者 孙鹏宇 岳欠杯 +3 位作者 徐亭亭 白景锐 聂曦暕 赵志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8,I0008,共12页
在油管柱多级压裂技术中,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浸入泄漏直接影响水力压裂效果。考虑扩张式压裂封隔器胶筒的几何、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和流体浸入边界的多重非线性,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油管柱压裂封隔器动压作用下胶筒密封浸入泄漏非线性... 在油管柱多级压裂技术中,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浸入泄漏直接影响水力压裂效果。考虑扩张式压裂封隔器胶筒的几何、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和流体浸入边界的多重非线性,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油管柱压裂封隔器动压作用下胶筒密封浸入泄漏非线性数值模型,推导胶筒密封面泄漏过程浸入流体的计算公式,采用迭代算法求解封隔器胶筒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数值分析计算的浸入泄漏长度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符合率在11.1%内,证明所建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上、下封隔器浸入泄漏规律相同,在动压作用下,胶筒与套管之间反复出现的坐封与浸入泄漏转化,是导致封隔器密封泄漏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为优化油管柱压裂封隔器设计、提高胶筒密封性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胶筒 浸入泄漏 数值分析 密封 非线性 油管柱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高压下旋转接头间隙密封泄漏量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景 赵秀栩 +1 位作者 汤海乐 孙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0,43,共6页
温度是航空液压旋转接头重要工作参数,会影响液压油黏度和间隙密封间隙量。综合考虑温度对液压油黏度和间隙密封间隙量的影响,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分别在21、28、35 MPa高压、-55~135℃温度范围内,对旋转接头间隙密封泄漏量进行仿真... 温度是航空液压旋转接头重要工作参数,会影响液压油黏度和间隙密封间隙量。综合考虑温度对液压油黏度和间隙密封间隙量的影响,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分别在21、28、35 MPa高压、-55~135℃温度范围内,对旋转接头间隙密封泄漏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温度和压力均会影响液压旋转接头间隙密封泄漏量,不同压力下间隙密封泄漏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压力增大泄漏量呈线性增大;相同压力和不同温度范围内泄漏量变化规律不同,以入口压力35 MPa为例,在-55~20℃区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泄漏量不断增加,在20~110℃区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泄漏量不断减少,温度大于110℃时泄漏量随温度上升而减少的趋势越来越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密封 航空液压旋转接头 泄漏量 液压油 黏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油气管道钢套管穿越道路标准的对比及探讨
15
作者 程浩力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套管是油气管道穿越公路、铁路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掌握不同标准中套管穿越的要求对于拓展海外工程建设市场至关重要。从套管的推荐情况,防腐蚀层、阴极保护与绝缘支撑,套管穿越角度及套管尺寸要求,端部封堵及通... 套管是油气管道穿越公路、铁路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掌握不同标准中套管穿越的要求对于拓展海外工程建设市场至关重要。从套管的推荐情况,防腐蚀层、阴极保护与绝缘支撑,套管穿越角度及套管尺寸要求,端部封堵及通气管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由美国石油学会、国际标准化组织、英国标准协会、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沙特阿美、壳牌、英国石油、道达尔、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等发布的12个常用国际标准的要求及差异。最后,针对中东及非洲等海外权益区内项目中钢制套管穿越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油气管道 钢制套管 套管封堵 阴极保护 套管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补偿的电泵井电加热清防蜡技术
16
作者 郑东志 孙延安 +4 位作者 钱坤 李强 张德实 卢成国 吴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电泵井结蜡后泵出口压力激增,产液量下降,电机频繁高温,严重时井口不出液,制约了油井高效生产。为降低井筒结蜡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建立一种油管内电加热清防蜡系统,补偿井液在产出过程中热量损失。针对目前采取的清防蜡措施,存在污染储... 电泵井结蜡后泵出口压力激增,产液量下降,电机频繁高温,严重时井口不出液,制约了油井高效生产。为降低井筒结蜡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建立一种油管内电加热清防蜡系统,补偿井液在产出过程中热量损失。针对目前采取的清防蜡措施,存在污染储层、效率低和适应性差等缺点,开展基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作用原理,形成油管内电加热集成工艺系统,对加热管缆、井口悬挂密封和中枢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以井口出液温度不低于析蜡点温度为目标,优化加热工作制度,自动调节系统运行功率,补偿井液在产出过程中热量损失。2口井试验应用表明,可实现带压不停井施工,工艺投入运行后,A1井出液温度由24.5℃提高至43.0℃,产液量实现翻倍,产油量提高64.5%,防结蜡效果明显;A2井筒堵塞无液产出,中枢控制系统启动后,产液量恢复至33.6 m^(3)/d,产气量3 600 m^(3)/d,出液温度提高至63.7℃,清蜡效果显著。现场试验井的成功应用,保证产出液的流动性,利于非常规油井连续生产。基于温度补偿的电泵井电加热清防蜡技术丰富了清防蜡技术序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泵井 清防蜡 温度补偿 加热管缆 井口悬挂密封 中枢控制系统 非常规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泊松比对等壁厚单螺杆泵举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方 童华仁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2-2299,共8页
为了研究橡胶泊松比对等壁厚单螺杆泵举升能力的影响,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首先,采用Workbench软件对等壁厚单螺杆泵进行了接触非线性仿真,研究了不同容腔压强下的压差载荷与其接触应力的关系,总结出了容腔间临界密封压力... 为了研究橡胶泊松比对等壁厚单螺杆泵举升能力的影响,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首先,采用Workbench软件对等壁厚单螺杆泵进行了接触非线性仿真,研究了不同容腔压强下的压差载荷与其接触应力的关系,总结出了容腔间临界密封压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橡胶泊松比下等壁厚单螺杆泵的临界密封压力,并使用Origin软件对其进行了多项式拟合;然后,分析了橡胶泊松比与容腔间临界密封压力的关系,根据等壁厚单螺杆泵内部油压传导规律,计算得到了不同橡胶泊松比下的螺杆泵扬程,并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最后,为了验证等壁厚单螺杆泵接触非线性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该螺杆泵进行了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腔间接触应力随压差载荷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随容腔压强的增大而减小;容腔间的临界密封压力随容腔压强的增大而近似呈非线性减小;在容腔压强一定时,容腔间的临界密封压力随橡胶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泊松比越大其等壁厚单螺杆泵内部就越不易漏失;螺杆泵的扬程随橡胶泊松比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且增长的速率越来越快;试验中,等壁厚螺杆泵所能达到的最大扬程为10.85 MPa,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仅为3.2%。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等壁厚单螺杆泵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泵 螺杆泵水力特性 临界密封压力 橡胶泊松比 扬程 油液传导规律 密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似然函数筛选法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可靠性关键设计因素研究
18
作者 张付英 韩兆 +1 位作者 杨朋伟 吴继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2,共7页
基于油封的有限元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油封的设计参数对其静态和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将油封的初始安装过盈量、油侧唇角、空气侧唇角、腰厚、腰长、理论接触宽度、卡紧弹簧的弹性模量、油封主体橡胶的硬度8个设计参数的标准化数... 基于油封的有限元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油封的设计参数对其静态和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将油封的初始安装过盈量、油侧唇角、空气侧唇角、腰厚、腰长、理论接触宽度、卡紧弹簧的弹性模量、油封主体橡胶的硬度8个设计参数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输入向量,将油封唇口最大接触压力、泵吸率和摩擦扭矩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输出向量,建立响应面模型,以输出向量方差得到各设计因素的似然函数值作为评判指标,确定各设计参数对油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橡胶硬度、理论接触宽度、弹簧弹性模量、过盈量、腰长对油封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较显著,油封唇口最大接触压力对弹簧弹性模量、理论接触宽度、橡胶硬度、腰厚、油侧唇角较敏感。综合考虑旋转轴唇形油封的静态和动态可靠性,得到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为理论接触宽度、弹簧弹性模量和橡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轴唇形密封 密封可靠性 静态和动态密封 响应面法 似然函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损伤与渗流特征演化规律
19
作者 徐帅陵 刘晓忠 +2 位作者 李志华 王强 韩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6-2174,共9页
爆破振动是影响岩石构筑物稳定性和渗流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爆破振动对地下水封油库围岩渗透性影响机制科学问题,结合霍普金森杆试验和岩石三轴渗流试验,开展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渗透性演化规律。通过现场... 爆破振动是影响岩石构筑物稳定性和渗流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爆破振动对地下水封油库围岩渗透性影响机制科学问题,结合霍普金森杆试验和岩石三轴渗流试验,开展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渗透性演化规律。通过现场获取典型花岗岩试样,并开展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速度和冲击循环次数下的花岗岩损伤演化规律;对于冲击损伤后的试样开展三轴渗流试验,研究了不同损伤量和水头差下花岗岩渗透性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花岗岩损伤量随冲击速度和冲击次数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破坏形态随损伤量增长依次经历无明显破坏(00.16)3个阶段。当损伤量小于0.16时,花岗岩破坏程度较低,花岗岩等效渗透系数小于1.4×10^(-9)cm·s^(-1)并随损伤量增长呈指数型缓慢增长。随着损伤量不断增长,花岗岩破碎明显,甚至出现贯通裂隙,此时花岗岩等效渗透系数以数量级为单位急剧增长。论文研究成果明确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损伤程度与地下水位对花岗岩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可为研究爆破施工扰动对地下水封油库水封可靠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油库 花岗岩 冲击荷载 花岗岩动力损伤 花岗岩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排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栩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炼化企业加工过程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量较大,对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臭氧浓度等产生重大影响。A公司自“十三五”以来对VOCs减排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采取油气回收、储罐浮盘高效密封改造、呼吸阀改型升级、... 炼化企业加工过程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量较大,对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臭氧浓度等产生重大影响。A公司自“十三五”以来对VOCs减排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采取油气回收、储罐浮盘高效密封改造、呼吸阀改型升级、无组织排放改为有组织回收、VOCs焚烧、常态化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等多种减排措施,VOCs排放量已从2015年的4230 t下降到2022年的2157 t,降低比例达到49%,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高效密封 呼吸阀 焚烧 泄漏检测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