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和曲韵论
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 徐复祚的《南北词广韵选》丰富和完善了沈璟的《南词韵选》,增收了北曲和散曲,为作家填词作曲提供了用韵规范和借鉴。徐复祚也主张以中州韵作为南曲的标准曲韵,他的《南北词广韵选》也以《中原音韵》确立的十九个韵部为准来设置韵部。在对范曲的评点中,他提出要分清曲韵、诗韵、词韵,不能相叶,主张不能因韵绌辞、因律害义,指出了南曲曲韵的特征,对曲韵的韵位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祚 曲韵论 《南北词广韵选》 《南词韵选》 中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散文研究精细化与本土化的路径探索——以虚字为切入点
2
作者 余祖坤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虚字是中国古代散文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历代文章家、批评家都非常重视其用法。虚字不仅关乎古代散文的声音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文章精神意气的传达,有助于文章形成曲折变化的形态,在特定的语境下还能蕴藏丰富幽渺的弦外之音。正因为... 虚字是中国古代散文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历代文章家、批评家都非常重视其用法。虚字不仅关乎古代散文的声音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文章精神意气的传达,有助于文章形成曲折变化的形态,在特定的语境下还能蕴藏丰富幽渺的弦外之音。正因为虚字在古代散文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功能和意义,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很有必要加强对虚字的分析。这是接续中国古代散文传统,摆脱以往套用西方输入之“内容”“形式”二分的观念,以及仅把虚字视为文章“形式”或“末节”而予以轻忽的旧习,从而彰显本土思维特色和优势,并使研究走向精细化的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字 古代散文 文法 文本细读 古代文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昌黎”之名:中唐古文圈的内外与渗透
3
作者 王伟 贾淦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韩愈以“昌黎”为郡望,宋以降学者多将其解为是对门第与郡姓之攀附。其实,若将韩愈此一行为置放于古文兴起并发展的文学背景下予以考量,或可体现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借助新旧文献的梳理参读,通过勾勒早期古文运动参与者之交游,可知韩... 韩愈以“昌黎”为郡望,宋以降学者多将其解为是对门第与郡姓之攀附。其实,若将韩愈此一行为置放于古文兴起并发展的文学背景下予以考量,或可体现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借助新旧文献的梳理参读,通过勾勒早期古文运动参与者之交游,可知韩洄与众多早期古文倡导者过从密切,并存同声相应之谊,将“昌黎韩氏”的名号最早带入古文创作圈。后韩愈兄韩会在大历初依附权臣元载,与同附元载门下之韩洄存同族之谊,在重阀阅之社会背景与古文圈内重士族等时风影响下,韩会始称郡望“昌黎”。韩愈幼孤,生活与文学均受兄长韩会影响极深,故在其初登文坛之创作早期,在文中自称郡望“昌黎”,除却攀附之嫌疑外,尚存赓续其兄文脉、延续家学之用意。职是,韩愈称“昌黎”实汇聚了盛中唐古文发展与家学传递的诸多要素,是研究古文运动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昌黎韩氏 郡望攀附 古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4
作者 方盛良 代利萍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说的提出,源自其对古文与道统的辩证分析。曾氏“趣味”说得到桐城派后学的积极回应与发展,落实于相关的文学批评与创作上,但其中的礼学思想则多为他们所忽略。曾国藩“趣味”说的提出,在客观上弱化了桐城派古文载道的传统,可视为桐城派重视古文独立价值的关键转捩点,它直接推动桐城派古文在晚清复杂境况中获得新的转机并呈现最后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古文“趣味”说 诙诡之趣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略》与西汉礼乐政治——以《诗赋略》为中心
5
作者 孙尚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七略·诗赋略》所著,是关乎西汉一代礼乐政治进程的种种文本,它们是西汉一代全新的“王官之学”。《诗赋略》目的在于总结西汉一代礼乐政治的文化成果,宣告以西周《诗》《书》为借鉴、以楚文化为主要渊源的西汉新型礼乐政治的成... 《七略·诗赋略》所著,是关乎西汉一代礼乐政治进程的种种文本,它们是西汉一代全新的“王官之学”。《诗赋略》目的在于总结西汉一代礼乐政治的文化成果,宣告以西周《诗》《书》为借鉴、以楚文化为主要渊源的西汉新型礼乐政治的成功。《七略》的编纂是为了应对宣帝、元帝和成帝时期汉廷所面临的政治危机。《七略》所要记录和建构的是,西汉以集权专制的体制创造的媲美西周封建政治体制的礼乐文化,以此重现西周官学之盛。这足以说明早期目录学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礼乐政治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政事文——兼论杜甫与唐代“古文运动”之关系
6
作者 吴怀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明且实用。杜甫因疏救房琯而开罪于君,失去参与高层政治、建立重大事功的机会,但此事不足以表明杜甫缺乏行政能力。无论在朝、在野,杜甫始终积极入世,勇担社会责任,不仅以一个诗人身份观察现实,抒发感慨,而且以一个官员身份和视角实实在在处理政事或提出真知灼见,显示他具有突出的政治见识和行政才能。杜甫的政事文,源自独特的实际参政经验及其儒学信仰,与其“诗史”创作同声相应,表现出自觉革除骈俪、以古为新的特点。追溯“古文运动”之“前史”,杜甫的创造及其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政事文 行政能力 儒学信仰 以古为新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读音类型
7
作者 彭建国 陆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1,共10页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今读复杂,大部分方言的读音可分为文白两大层次。根据咸山摄是否合流、山摄开合口是否合流、咸山摄各自的一二等是否合流等标准,我们分出了若干种类型。两大方言在咸山摄一二等读音类型上既有共性... 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咸山摄一二等阳声韵今读复杂,大部分方言的读音可分为文白两大层次。根据咸山摄是否合流、山摄开合口是否合流、咸山摄各自的一二等是否合流等标准,我们分出了若干种类型。两大方言在咸山摄一二等读音类型上既有共性,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共性体现为,白读层依声母的“钝”和“锐”特征分化出不同的音类,文读层则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读音相对一致;咸山摄开口一等与二等见系字读音不混;山开一见系字韵母以圆唇元音为主,但通常与山合一有别。个性体现在山摄一等见系开合口是否相混等方面。共性反映了早期的格局,个性反映的是晚期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平话 湘南土话 咸山摄一二等 读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旅行散文的边疆书写
8
作者 马绍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6,共9页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他们努力寻找边疆生活的现代品质,发现边疆人民和文化的抗战品质。面对邻国野心尽显的大民族主义,他们的实地考察和文学书写,宣告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边疆行和文学书写,为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文化思考,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文化抗战的鲜活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旅行散文 文化抗战 边疆书写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非虚构写作的自然之维——蒋蓝的非虚构自然写作研究
9
作者 艾莲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6,228,共12页
最迟从散文《处暑》(2016)开始,四川作家蒋蓝从专擅文史的“名物写作”向关注天地的“自然写作”转变,并在《成都传》(2021)中锤炼出独特的“风物记”文体。蒋蓝为非虚构写作拓展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维度,他的非虚构自然写作既借鉴英美自... 最迟从散文《处暑》(2016)开始,四川作家蒋蓝从专擅文史的“名物写作”向关注天地的“自然写作”转变,并在《成都传》(2021)中锤炼出独特的“风物记”文体。蒋蓝为非虚构写作拓展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维度,他的非虚构自然写作既借鉴英美自然书写,更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中华博物文化传统、名物写作、物候书写进行有机嫁接,试图创造一种中国特色的非虚构文学样式。蒋蓝的非虚构自然写作也是当代非虚构写作发展探索的必然结果。在《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以及最新的非虚构写作实践中,自然书写均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呼唤构建“中国非虚构写作话语体系”的语境下,非虚构写作中的“自然书写”应该得到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蓝 非虚构 自然写作 风物记 叙事性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E-A系统邻近业务(ProSe)直接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文 张涵嫣 方一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230-234,共5页
3GPP在LTE-A系统中引入了邻近业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 Se)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基站负荷。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频谱资源进行直接通信,从而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而UE间邻近业务成功建立后,基站的负荷得以降低。提供了... 3GPP在LTE-A系统中引入了邻近业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 Se)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基站负荷。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频谱资源进行直接通信,从而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而UE间邻近业务成功建立后,基站的负荷得以降低。提供了邻近业务直接通信场景,提出了2种邻近业务直接发现方式,并基于第二种发现方式设计了直接通信建立的流程,搭建了基于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测试与测试控制描述第三版)测试系统的多终端一致性测试平台,而后将设计流程抽象化,在搭建的平台上进行一致性测试,最终验证了邻近业务(Pro Se)直接通信的流程设计与协议的一致性,为该业务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业务 直接通信 直接发现 多终端测试平台 一致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古文在清代的传习与地位升降
11
作者 周游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清代是欧阳修古文传播的重要分水岭,清初古文典范从苏轼转向了欧阳修,气之观念变化是其背后的重要原因。自此苏文再未回到过去与欧文并驱的地位,欧曾并称开始被更多文人使用。在清中叶的古文圈中,桐城古文家与吴派汉学家皆号称文法欧曾... 清代是欧阳修古文传播的重要分水岭,清初古文典范从苏轼转向了欧阳修,气之观念变化是其背后的重要原因。自此苏文再未回到过去与欧文并驱的地位,欧曾并称开始被更多文人使用。在清中叶的古文圈中,桐城古文家与吴派汉学家皆号称文法欧曾,但因写作内容有异,二者分别传习着欧文的不同风貌。而在晚清文坛,桐城派内部对欧文的态度有了分歧。争议聚焦在欧文是否“易于词”上,这导致梅曾亮、吴闿生等人与林纾在传习欧文的方式上产生了差异。这也体现了欧文内部两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古文 清代 汉学家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方法
12
作者 侯祺积 李旸 +2 位作者 王素格 何东欢 李书琪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6,共10页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布了许多中文阅读理解任务的数据集,但散文数据集的构建工作还略显不足。该文从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角度,构建了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答案关键句数据集。在散文阅读理...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布了许多中文阅读理解任务的数据集,但散文数据集的构建工作还略显不足。该文从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角度,构建了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答案关键句数据集。在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中,散文文本较长,答案关键句分散在多个段落中,现有模型对长文本输入的底层设计存在局限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方法。该方法融合词形匹配和词语语义相似度,构建了问题与句子的相似度计算模型;设计了分块处理策略,缓解了长文本输入信息缺失问题;构建了问题与文本的相关性判别模型,实现了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在该文构建的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阅读理解 多片段抽取 关键句抽取 文本分块 相关性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论骈诗与骈文学的建构
13
作者 王正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154,共9页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褒扬历代名家名篇,推崇汉魏六朝骈文,标举徐陵、庾信等名家名篇在骈文史上的经典地位;骈文风格论则重在评骘清代骈文作家作品,指出骈文重“气”的风格,强调“性灵”“简质清刚”“清转华妙”等风格在骈文史上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丰富了清代骈文批评的内容,促进了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骈诗 骈文学 文道 经典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洪亮吉游历性骈文的时空书写
14
作者 张雨顺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洪亮吉一生酷爱游览,其游历性骈文的时空书写具有物境、心境、艺境的三重指向。这种游历性骈文从物理空间层面形塑了以家园、山水为主的江南图景,建构了以京城、边境等为代表的他者,主体与他者的对照结构展现了他的家园意识与江南情结... 洪亮吉一生酷爱游览,其游历性骈文的时空书写具有物境、心境、艺境的三重指向。这种游历性骈文从物理空间层面形塑了以家园、山水为主的江南图景,建构了以京城、边境等为代表的他者,主体与他者的对照结构展现了他的家园意识与江南情结。同时,这种骈文的时空书写具有心理的维度,充满了他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叙述,表现了对个体身份的认知与塑造,体现了充盈的心境。这种书写选取典型场景,纵横对比时空,调动多种感官描写,融汇宏观与微观,使用白描笔法,隶事简切,形成了广阔的艺术境界,在清代骈文史上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游历 骈文 时空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神”的求索——论晚清桐城派的阐释学转型
15
作者 蔡德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晚清桐城派因应时代变局,突破经学旧有范式,将经学阐释学朝经典阐释学转化:在阐释路径上,桐城派发扬文人经学传统,倡导并实践阐释的文学路径;在阐释目标上,桐城派由博返约,求经典之大义以求致用;在阐释风格上,追求简约雅洁,与桐城派古... 晚清桐城派因应时代变局,突破经学旧有范式,将经学阐释学朝经典阐释学转化:在阐释路径上,桐城派发扬文人经学传统,倡导并实践阐释的文学路径;在阐释目标上,桐城派由博返约,求经典之大义以求致用;在阐释风格上,追求简约雅洁,与桐城派古文观念相贯通;在阐释对象上,其将经学阐释转换为以古文为核心对象的经典阐释;在阐释目的上,借助中西对比视域,突破朝代断限,对中国文化的连续性特征作出深刻阐释。其将古代经典视为内蕴“精神”的“活”的文本,阐释目的由理学之“天理”转向作为整体的“中国”“精神”之求索。晚清桐城派由此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经典阐释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吴汝纶 古文 经典阐释学 中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闽语^(*)-eη、^(*)-ek的构拟及相关问题
16
作者 曾南逸 沈瑞清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文章通过比较指出中古梗摄四等的“瓶亭钉名钉动零星磬”和“踢笛”应属于原始沿海闽语的^(*)-eη/^(*)-ek二韵,俗字“掟扔叮蛰”也应属于^(*)-eη韵;早期闽北语“瓶亭钉名钉动零星”“踢锡”也属于对应的^(*)-εn、^(*)-e二韵,其他内... 文章通过比较指出中古梗摄四等的“瓶亭钉名钉动零星磬”和“踢笛”应属于原始沿海闽语的^(*)-eη/^(*)-ek二韵,俗字“掟扔叮蛰”也应属于^(*)-eη韵;早期闽北语“瓶亭钉名钉动零星”“踢锡”也属于对应的^(*)-εn、^(*)-e二韵,其他内陆闽语的读音也显示这些字早期主元音属于中元音。文章同时指出,梗摄三等的“轻明(明旦/明早/明朝)■”“蛏”“鉎”似乎也属于一个与“瓶亭钉名钉动零星”相近的层次。这些梗摄三四等字很可能属于一个较晚的层次,因为这个层次有非耕锡部字,所以它不是耕锡部早期层次。它的形成年代和性质与日译汉音梗摄三四等-eī、-eki层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沿海闽语 原始闽语 日译汉音 梗摄三四等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为诗”与晚明清初诗学观念流变
17
作者 胡媚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对“以文为诗”的深度阐释完成了复古诗学理论在晚明的建构。反复古派袁宏道等人明确反对“以文为诗”之法,强调诗和文的体制界线。在反思和矫正晚明诗学的基础上,清初诗家主张博观兼采,打破唐宋门户之见,诗文相生因此取代了诗文分途的观念。古文家姜宸英从发愤抒情的角度肯定“以文为诗”仍属于复古之制。桐城文人方世举以“理气”这个文论话语证明诗歌创作采取“以文为诗”的合理性和优势。“以文为诗”可以承载复古或反复古的不同诠释,宗唐或宗宋的不同导向,贬义或褒义的不同态度,以概念阐释的拓展反映了诗学观念在晚明清初阶段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晚明清初 诗源辩体 博观 诗文相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D ProSe技术与铁路应用场景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宏伟 李辉 梁轶群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1期41-45,共5页
基于国内外铁路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深入研究3GPP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将D2D ProSe应用到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D2D ProSe的关键技术、网络架构、接口和技术优势进行论述;结合技术特点,分别在网络故障和网络工作正常情况下,... 基于国内外铁路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深入研究3GPP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将D2D ProSe应用到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D2D ProSe的关键技术、网络架构、接口和技术优势进行论述;结合技术特点,分别在网络故障和网络工作正常情况下,分析其在铁路的潜在应用,并给出相应作业的D2D ProSe通信流程;提出D2D ProSe在铁路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D2D ProSe不但可有效解决脱网通信问题,而且可以拓展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范畴,提高网络健壮性和业务容量,实现基础设施共享,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新一代移动通信 D2D prose 邻近发现 直接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的四川非遗巴渠童谣的数字绘本转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军 杨俊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39-447,共9页
目的以传统四川非遗巴渠童谣为研究对象,探索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与巴渠童谣数字绘本进行双向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旨在用巴渠童谣数字绘本的视听感受、游戏互动及网络传播等优势对当地文旅资源起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宣传作用。方法用文献调查法... 目的以传统四川非遗巴渠童谣为研究对象,探索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与巴渠童谣数字绘本进行双向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旨在用巴渠童谣数字绘本的视听感受、游戏互动及网络传播等优势对当地文旅资源起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宣传作用。方法用文献调查法对“巴渠童谣”的历史文脉、政治和文化意义进行梳理,并以“巴渠”为地域范围,用文献调查法和田野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进行文化旅游相关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将巴渠童谣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融合起来,力求构建一套四川非遗巴渠童谣的数字传承和传播的新形式,并以实证案例加以阐释。结果基于上述方法,以巴渠童谣和巴渠地区的文化旅游相关资源为研究主体,对巴渠童谣进行数字化传承和传播的新模式探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当地文旅结合的多重传播形式上取得了较好的突破。结论通过对四川非遗巴渠童谣及当地文旅融合的数字转化再设计实践表明,四川非遗巴渠童谣数字绘本能在视觉、听觉、互动传播以及周边衍生品几个方面与地方文旅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因此,数字绘本作为一种创新载体,为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地域文化旅游内涵、扩大地域文旅资源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渠童谣 数字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祖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过程中,方苞个人思想和文学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古文观念对于端正学风、维护古文体性、推动清代古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有绝对化的倾向,因而又有其局限性。古文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借鉴、采用语录形式,不仅不会伤害古文之体,相反会给古文的表达带来别样的趣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 古文 语体 方苞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