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的臣权
1
作者 程民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异见的权力,包括坚决要求皇帝更改决定的权力、批评皇帝的权力等。其中,既有顺从性权力,也有逆向性权力。臣权的基础是士大夫集团。大臣的自尊自重维护着臣权,比较宽容开明的君权退让促进了臣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臣权中占比重较大的限制君权的权力,可谓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之光;将与皇帝争辩视为士大夫之使命,堪称现代知识分子批判使命之先声,其先进性与超前性不言而喻。宋代不是君主独裁,依然是君主专制,臣权之光再明亮,仍是君权的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权 君权 士大夫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
2
作者 刘海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科举经济是指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花费。明清闱场供给体系体现了科举制度设计的精细与严密,科举考官尤其是乡试主考官的供给十分丰盛。士子应举花费不菲,但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多数士子还是希望能够应举。赴考经费是举子花费的大... 科举经济是指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花费。明清闱场供给体系体现了科举制度设计的精细与严密,科举考官尤其是乡试主考官的供给十分丰盛。士子应举花费不菲,但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多数士子还是希望能够应举。赴考经费是举子花费的大项,公车送考和各种助考组织或基金的运作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官民协作的独特机制。科举时代每逢科举考试前后都会形成一种特别的科举集市——“考市”,这是一种专门服务科举考生而形成的市场,周期性的考市使京城和省会、州县经济得到了周期性的繁荣。废科举后考市也随之衰废,但只要存在大规模考试,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考市。当今社会考试经济依然兴旺发达,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及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它的过度膨胀和异化也值得警惕。高考经济利弊并存,要在适当满足社会合理需求的同时,不忘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使高考回归其作为选拔人才活动的本质,而非制造商业狂欢的契机。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都是考试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对此应当理性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经济 闱场供给 公车送考 考市 高考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所业于朝:宋代进卷的源流与传播
3
作者 张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从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进卷应当渊源自唐代科举考前所纳“公卷”,而非私下呈递的行卷,宋人一般将这种进卷行为称为“进所业”。在宋代科举兴盛的背景下,进卷被应用于制科、馆职、学官试、词科试中,成为宋代官员选任的重要环节。宋... 从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进卷应当渊源自唐代科举考前所纳“公卷”,而非私下呈递的行卷,宋人一般将这种进卷行为称为“进所业”。在宋代科举兴盛的背景下,进卷被应用于制科、馆职、学官试、词科试中,成为宋代官员选任的重要环节。宋代进卷承袭唐代公卷的著述性质,秉持以臣事君的写作姿态,往往以系列策论文的形式呈现,意在自陈政见。宋代进卷在以专集文本形态流传的同时,还会被拆解收录入文章选本,从现存文章选本中可复原出零散的篇章。同时,文章选本的单篇采择消解了进卷文章的原始写作语境,对技术性写作经验的强调掩盖了进卷文本背后隐藏的微言大义。宋代进卷产生、演变与流传的全过程,反映出科举制度对士大夫写作的引导和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所业 进卷 公卷 宋代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冠服等级蠡测南薰殿旧藏宋帝坐像形制御容奉安场所及礼仪空间
4
作者 邹海萍 邱才桢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6,138,共9页
南薰殿旧藏宋帝坐像多为等身御容。本文从冠服制度出发,提炼南薰殿旧藏宋帝坐像冠服的等级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像主服饰、姿势以及御容画像与雕塑的关系,归纳宋帝坐像形制御容的三种图式,分别探讨不同图式御容所对应的奉安场所;最后,结合... 南薰殿旧藏宋帝坐像多为等身御容。本文从冠服制度出发,提炼南薰殿旧藏宋帝坐像冠服的等级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像主服饰、姿势以及御容画像与雕塑的关系,归纳宋帝坐像形制御容的三种图式,分别探讨不同图式御容所对应的奉安场所;最后,结合奉安场所的性质功能,讨论不同场所中神御图式的设计考量、礼仪空间及奉祀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薰殿宋帝坐像 冠服等级 祖宗祭祀 绘画与雕塑 御容图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处江湖而心系台阁——杨维桢复杂心态新探
5
作者 左东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9,205,共16页
杨维桢一生尽管居官之时少而隐居之时多,但其人生理想却始终是渴望进入朝廷台阁而名垂不朽。在隐居杭州与平江之时,尽管在与江南文人的诗酒唱和中养成风流潇洒的才子风度与追求享乐自适的人生观念,但屡次求人举荐复官的行为与《三史正... 杨维桢一生尽管居官之时少而隐居之时多,但其人生理想却始终是渴望进入朝廷台阁而名垂不朽。在隐居杭州与平江之时,尽管在与江南文人的诗酒唱和中养成风流潇洒的才子风度与追求享乐自适的人生观念,但屡次求人举荐复官的行为与《三史正统辩》的撰写,显示出他稳定而强烈的台阁情结;在隐居松江时期,尽管多与隐逸之士来往并自称“风月福人”,但通过与张士诚政权中诸多官员的密切交际及鼓励弟子出仕张吴的行为,说明他更愿意乐在廊庙台阁,其乐在山林江湖则是进取无望之后的无奈选择;在入明之后,他表面上依然表示坚守自我的隐逸之志,但通过对其《送检校王君盖昌还京序》《赠术士曹仲修序》等重要文献的考察,可以看到他渴望进入新朝台阁以完成制礼作乐、修史补经的强烈愿望。杨维桢的一生,无论在山水漫游、诗酒雅集的人生享乐中沦陷有多深,也无论具有多么怪异出格的行为与神出鬼没的笔调,他心中始终都没有放弃儒者的责任与进入台阁以承担传道修史的理想,心系台阁是其最为稳固的心理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游江湖 享乐意识 台阁情结 传道修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RD NEWS IN BRIEF
6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4期32-32,共1页
Leader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held brief talks on July 6 in Moscow on a range of difficult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ssues. The leaders agreed to establish an economic court to settle financial dispu... Leader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held brief talks on July 6 in Moscow on a range of difficult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ssues. The leaders agreed to establish an economic court to settle financial disputes among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but differed on debt payments. After Armenian Vice-President and Prime Minister Gagik Arutyunyan concluded his official visit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and Armenia issued a joint communique in Beijing on July 6. Residents of a poor U.S. Manhattan neighborhood set fire to cars, threw bottles, and shot at police during a riot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D official Manhattan neighborhood COMMONWEALTH MinISTER issued MOSCOW agreed COU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齐后期发敕、发诏授官及其影响——以《文馆词林·敕上·除授》为中心
7
作者 张旭华 王仁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但各有对应的官职除授范围。北齐后期皇帝发诏、发敕授官和“件授如右”敕,不仅与唐代“册授”“制授”“敕授”和“旨授”存在渊源关系,是唐代选授之法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唐代制敕授官文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发敕授官 发诏授官 吏部铨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采、捉刀或抒意:乾隆帝书画题跋方式探赜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I0002,I0003,共10页
乾隆皇帝对书画的嗜尚,不仅体现在藏品上随处可见的钤印,亦见于其所题就的大量御诗与考据跋文。然今人论及乾隆的题跋行为,往往容易产生其乃随性而为且无规律可循的刻板印象,实则并非如此。本文将依托史料与墨迹,围绕内容类别、画面形... 乾隆皇帝对书画的嗜尚,不仅体现在藏品上随处可见的钤印,亦见于其所题就的大量御诗与考据跋文。然今人论及乾隆的题跋行为,往往容易产生其乃随性而为且无规律可循的刻板印象,实则并非如此。本文将依托史料与墨迹,围绕内容类别、画面形式、参与人群、书写手段等展开探讨,分析乾隆皇帝进行书画题跋活动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书画题跋 宫廷雅集 词臣 代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9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再省思
10
作者 高慧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我国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探索,为我国行政争议实质性预防化解贡献了制度力量。但由于该制度的正常运行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具有较好的法律专业素质、付出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等原因,在当前情况下,...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我国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探索,为我国行政争议实质性预防化解贡献了制度力量。但由于该制度的正常运行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具有较好的法律专业素质、付出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等原因,在当前情况下,这一制度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实施,出庭应诉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充分发挥该制度在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和案件种类,衔接法治政府考核评定和责任追究,鼓励相关部门参与监督该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行政诉讼 法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朝国家的模仿与隐喻——人类学视阈下的土司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岳小国 陈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框架是一种极具张力性的关系范畴。在土司宗族文化、宗教信仰及其他生活实践中,土司社会通过隐喻的途径模仿王朝礼仪及其行政体系,借助王权进入、学习儒家思想、模仿王朝礼仪等方式,不断被整合到王朝国家内。模仿...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框架是一种极具张力性的关系范畴。在土司宗族文化、宗教信仰及其他生活实践中,土司社会通过隐喻的途径模仿王朝礼仪及其行政体系,借助王权进入、学习儒家思想、模仿王朝礼仪等方式,不断被整合到王朝国家内。模仿与隐喻构成了地方土司社会与中央王朝国家沟通的重要路径,通过这种模仿实践,帝国的运作逻辑得到土司社会认可,而土司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沟通也由此变得更为畅通。土司政权与王朝国家的这种互动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发展,使之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对边疆地区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以及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社会 宗族 宗教信仰 王朝国家 模仿与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仕途结构述要 被引量:5
12
作者 楼劲 李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本文以汉以来有关变化的背景,讨论了吏道和科举在唐代所具有的新的地位和性质,以及其它各种仕途的相应分化和调整。这些事态体现了自汉至唐文官选拔制度的转折及其长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更切实际地揭示我国古代诸仕途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 仕途结构 科举 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方铁 邹建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驻兵、屯田及经营的重点长期在北方,元以前中原王朝对南部边疆开发的力度较小。元与清重北轻南的倾向不甚明显,主要由于这两个王朝减轻了来自北部边疆的压力。重北轻南治边倾向的形成,与南北方少数民族有不同特点,南北方民族融合过程的差异,北方为历代军事争夺的重点,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易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王朝 重北轻南 治边 形成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立、坐部伎”相关问题辨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穆渭生 张维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唐史文献中有关"立、坐部伎"14部曲目及其内容的记载,或详或略,大致相同,但对"立、坐部伎"的始置时间,却无确切表述。晚近学者研究考索之观点,也不尽相同。运用历史个案与时代背景综合考察的思维逻辑和历史学的&qu... 唐史文献中有关"立、坐部伎"14部曲目及其内容的记载,或详或略,大致相同,但对"立、坐部伎"的始置时间,却无确切表述。晚近学者研究考索之观点,也不尽相同。运用历史个案与时代背景综合考察的思维逻辑和历史学的"内证"方法,从认识宏观历史演变的基本面貌和理清具体史实的时间环节入手,排比史料,经过分析论证,结论是自贞观十四年起,"立、坐部伎"的曲目已各有4部,具备了设置乐部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立部伎 唐代坐部伎 演奏方式 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宗室管理制度论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4,共7页
唐代宗室管理机构比较完备,专职机构宗正寺和王府官与关涉机构协同处理宗室事务。唐王朝十分注重宗正的人选,尤其是宗正卿和宗正少卿多由德高望隆、戚属尊贵的宗室担任。纵观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不同时期宗室政策各不相同,带有阶段性... 唐代宗室管理机构比较完备,专职机构宗正寺和王府官与关涉机构协同处理宗室事务。唐王朝十分注重宗正的人选,尤其是宗正卿和宗正少卿多由德高望隆、戚属尊贵的宗室担任。纵观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不同时期宗室政策各不相同,带有阶段性的特点。高祖至高宗朝,是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的奠基时期;武后、中宗和睿宗朝,初建的宗室管理制度旋即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玄宗朝整饬确立了唐代宗室管理制度;肃宗至唐末,宗室制度随着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宗室管理制度 政治 宗正寺 宗室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宋代官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锡东 魏彦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40,共9页
系统完善的宋代官学成为宋代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宋代官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宋代太学、国子监、地方官学、专业教育研究及宋代官学综合研究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还发现研究中出现了研究深度不... 系统完善的宋代官学成为宋代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宋代官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宋代太学、国子监、地方官学、专业教育研究及宋代官学综合研究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还发现研究中出现了研究深度不够、选题重复、学术影响力差、"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学 太学 国子监 地方官学 专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科举文人官年现象及其规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60,共9页
中国古代文人的年龄有官年与实年之别。官年指填报在官方朱卷、档案、履历等官册上的年龄,它与一个人的实际年龄(简称"实年")常常存在不相一致的现象。通过相关文献留存最为丰富的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可... 中国古代文人的年龄有官年与实年之别。官年指填报在官方朱卷、档案、履历等官册上的年龄,它与一个人的实际年龄(简称"实年")常常存在不相一致的现象。通过相关文献留存最为丰富的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初步总结其基本规律,对清代人物生卒年的考订和清代科举文化史的研究皆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 文人 官年 实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明代淫祠之禁看儒臣、皇权与民间社会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冬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祠 儒臣 皇权 国家 民间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朝的藩属国——以清廷与中亚“藩属”关系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成崇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0,共9页
本文在对与"藩属"相关概念进行细致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清朝与中亚地区"藩属"之间的关系变迁为切入点,对清朝的西北方向藩属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进一步归纳与总结清朝的藩属体系与政策提供了初步的框架。
关键词 清朝 藩属国 中亚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清代皇室之乳保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8,共9页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 清代皇室乳母、保母属宫廷仆妇群体,是宫廷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别视角再研究清代皇室之乳保,详细辨析乳母、保母称谓及职责的不同;阐释了皇室乳保与皇子女之间存在的稳固的亲情关系和伦理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乳保群体在宫廷中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她们充分利用这种特殊身份,突破自身的性别和阶级局限,提升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发展起以女性为核心的家族体系。在为自己家族带来"特权"的同时,乳保群体也对清代皇族的家事和国事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室 乳母 保母 宫廷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